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分娩鎮痛就已在國外流行。如今有數據顯示,分娩鎮痛率在美國超過85%,在英國更是高達98%以上。而國內在分娩鎮痛領域起步相對較晚。據了解,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和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婦幼保健院)的分娩鎮痛率分別為50%左右,這在中國已經位居前列,而國內整體分娩鎮痛率低於10%。究竟是何原因,讓鎮痛分娩不能「暢通無阻」?
分娩之痛僅次於燒灼傷痛 危害母嬰健康
由子宮收縮和緊張恐懼的心理引起的分娩疼痛,對於大多數產婦而言是極其痛苦的。在醫學疼痛指數中,分娩疼痛僅次於燒灼傷痛,位居第二位。1992年美國產婦學院分娩鎮痛委員會首次指出,婦女因分娩產生的劇烈痛苦往往被人們視為正常過程而被忽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曲元教授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分娩的疼痛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對母嬰而言沒有任何好處,因為疼痛會導致許多不良後果,比如產婦緊張焦慮、無法配合;會影響產婦的正常飲食休息,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胎兒缺氧酸中毒;胎兒窘迫;增加產婦產後抑鬱的發生率;增加新生兒死亡率等等。
「採用藥物性的硬膜外鎮痛可以將自然分娩產生的疼痛感降低至原先的30%左右,達到類似牙痛、腰痛的4級疼痛程度。」據曲元介紹,藥物性的硬膜外鎮痛,是由麻醉師通過一根細管插進脊椎外層的硬膜打入低濃度麻藥,俗稱打麻藥。鎮痛後,產婦行動自如,可積極參與整個分娩過程。
分娩鎮痛率低致剖宮產率高
不少產婦,尤其是年輕產婦因害怕「傳說中的疼痛」而選擇剖宮產。
早在2007年到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位列世界第一,其中11.7%的剖宮產沒有明確的手術指徵。中國總剖宮產率仍遠遠高於世衛組織推薦的15%的上限。
記者注意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在每年「國際助產日」舉辦的分娩體驗活動,總會引起諸多準媽媽、準爸爸的極大興趣,不僅有助於產婦及其家庭了解更多生產知識,更有利於自然分娩率的提升。數據顯示,目前該院共近90名助產士,無痛分娩率達75%。
在醫院陪同妻子產檢的王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妻子分娩時能打無痛針當然好,但也害怕會有風險。
像王先生一樣擔心家人安全的家屬並不在少數,一提無痛分娩,很多人也只知道使用麻藥這一種鎮痛方式。事實上,目前有的醫院在無痛分娩方面的服務也只有藥物鎮痛一種選擇。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芮燕看來,無痛分娩難以推行還有其他幾方面原因,如產科醫生、助產士支持不夠,知識更新有所欠缺等,喜歡按原有流程走,也因為麻醉醫生人員緊張,產科宣傳力度跟不上,產婦了解情況有限。芮燕強調,並非所有產婦打了無痛分娩針就一定不疼、可以順產,有的也會因種種原因轉而剖宮產。
「臨床上母子平安是最關鍵的。是否選擇無痛分娩,這也是最重要的。」芮燕介紹,對於打麻藥這種方式而言,無痛分娩所謂的「無痛」也是給了產婦一種「麻醉」,和常規剖宮產的麻醉方式椎管內麻醉一樣,只是具體細節有所不同:「剖宮產我們醫院採取的是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而目前無痛分娩採取的是單純硬膜外麻醉。二者給藥的濃度和劑量不同,前者要滿足剖宮產手術的需要,無痛和肌松,後者要緩解產婦的疼痛並要有一定的肌力進行生產。」
「如果說對產婦是否有傷害,就麻醉而言,與其他的麻醉有創操作類似。但實施無痛分娩可使大部分產婦順產,這不僅避免了產婦承受剖宮產的痛苦和出現相關剖宮產併發症,還避免了孩子未經產道擠壓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芮燕說。
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範玲也表示,分娩時的劇烈疼痛除了有助於產科醫師判斷產程進展情況外,對產婦和胎兒無任何益處。在我國,由於分娩鎮痛技術使用率不高,很多人對疼痛恐懼,主動放棄自然分娩,選擇剖宮產,分娩鎮痛率低已成為我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曲元告訴記者,早在14年前,她和同事已發現剖宮產率越來越高、自然分娩率越來越低的問題,經過分析認為,產婦害怕產痛放棄陰道分娩是主要原因,後來這成為北大醫院推廣無痛分娩的初衷並堅持至今。
「從2001年規模化開展到現在,累計例數約有2.5萬例,成功率近100%。不斷推廣無痛分娩使剖宮產的比例大大降低。」
曲元介紹,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分娩鎮痛已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術,通過有效緩解產痛,不僅能減輕產婦的痛苦,也緩解產痛帶來的不良生理反應,避免子宮胎盤血流量的減少,改善胎兒的氧供和產婦子宮收縮的失調現象,從而增加順產概率,避免因疼痛過度導致的不必要的剖宮產。
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分娩鎮痛可減少產後抑鬱的發生,分娩鎮痛減少了剖宮產,可能對兒童智力有保護作用。
沒有「完美」的方法 分娩鎮痛要因人而異
範琳表示,產婦分娩過程中,醫院確實首先應給予充分的分娩鎮痛。分娩鎮痛是一項醫療技術,同時也是一種人文關懷。
據了解,分娩鎮痛包括非藥物性鎮痛,比如使用鎮痛儀、為產婦提供自由體位、調整呼吸、陪伴分娩、水中分娩及藥物性鎮痛——硬膜外鎮痛、藥物和非藥物型兩部分。
「我們還是主張非藥物性鎮痛。如果非藥物性的鎮痛方法不管用,再採用藥物鎮痛。」範玲說。
曲元表示,每個人的痛閾不同,痛閾高的人如果非藥物鎮痛不起作用,就應採用藥物鎮痛,而心理素質好、意志力強的人通過非藥物性鎮痛完全可以戰勝產痛。
針對人們關於使用麻藥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的疑問,曲元解釋說,藥物鎮痛硬膜外鎮痛麻醉計量僅是剖宮產麻醉計量的1/10甚至更低,且是區域組織麻醉,並非全身用藥。藥物通過母體循環,再通過胎盤渠道進入胎兒微乎其微。因而這種區域組織的麻醉叫鎮痛,對母嬰來說都是最安全的。
當然,硬膜外鎮痛並非「完美」,也有禁忌證,不是所有產婦適用,如背部受傷或感染、腰椎畸形或曾手術過、產前出血、休克及凝血方面有問題、有產科異常情況的產婦就不適用分娩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