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Ella公開生產過程#的話題又衝上了熱搜:
視頻中生產的痛苦讓Dr.X作為男性深感成為母親的不易。
懷孕已經這麼痛苦,那麼生產能不能減輕疼痛、進行「無痛分娩」呢?
什麼是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不知道大家初次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是不是覺得聽上去還挺洋氣?事實上,在我們醫生這裡,它專業的叫法是「分娩鎮痛」。
麻醉醫生通過麻醉劑,在產婦的局部打一些麻藥,讓產婦腰部以下的神經降低其敏感度或者暫時直接失去功能,但又不至於影響子宮收縮,這樣就能緩解產婦分娩時的疼痛。
無痛分娩前,醫院會對產婦進行專業的評估和麻醉諮詢。當產婦出現規律的宮縮,助產士、產科醫生、麻醉醫生便會進行評估,如果情況都切實可行,即可籤署分娩鎮痛知情同意書,實施「無痛分娩」。
曾經有網友在網上公開直播了自己的無痛分娩視頻。首先是「打無痛」的過程中,一陣陣的宮縮:
然後是對背部進行全面消毒並蓋上無菌布:
緊接著便是選擇特定的部位進行局部注射少量麻醉劑:
當產婦感受到發麻時,麻醉師便會再用一根更大的硬膜針頭穿過產婦脊椎硬膜外的間隙,並調整位置。
當針頭調整到正確位置,再通過針的中心插入一根細塑料導管。通過導管,可以直接給硬膜外腔注射局部麻醉劑和其他止痛藥。
注射完鎮靜劑的產婦已經可以和平時一樣很輕鬆的進行對話、生產:
但令人惋惜的是,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無痛分娩的臨床應用率目前只有1%左右。
中國為何沒有普及無痛分娩?
1.傳統觀念
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是:遇到事情一定要堅持、要忍!大家普遍認為生孩子就應該疼,不疼還怎麼生?
之前還有新聞:產婦在產房裡疼得死去活來,在開了兩指之後,希望進行無痛分娩,而丈夫卻因擔心麻醉影響寶寶健康,拒絕了妻子的要求。
事實上,無痛分娩的麻醉藥量僅僅是剖宮產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至於通過胎盤的藥量更是微乎其微,何談對胎兒有影響呢?另外,無痛分娩還可以降低準媽媽的氧耗,減少寶寶宮內窘迫的發生率。
2.無痛分娩並非無痛
臨床上,我們會將疼痛按照0~10分進行分級:
0分為無痛;0~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分以上為重度疼痛;10分則為能想像到的最劇烈的疼痛。
使用無痛分娩,並不是說整個生產過程就是「毫無感覺」了,產婦的疼痛一般是降到3-4分以下。產婦在使用無痛分娩後,宮縮時不再有明顯疼痛,但是是仍然能感到肚皮發緊的。
3.無痛分娩並非適合所有孕婦
無痛分娩的麻醉操作難度大,加上硬膜外穿刺術後併發症多,因此對於有凝血功能障礙、中樞系統患有疾病、肥胖、貧血等情況的孕婦都不建議使用。另外,對於胎盤功能不好或胎兒情況不好的孕婦,也是不建議嘗試的。
4.中國大部分醫院沒有這項服務
無痛分娩在國外比較盛行,因為就拿美國舉例:產婦從入院到生產的整個過程都是在產房的,會對胎心進行全程監測,產婦也是一直在產床上不用下來。而中國的待產室和分娩室則是分開的,產房裡的值班護士也就那麼幾個,產婦也必須可以行走。首先這是生產過程給這項技術造成了局限。
另外,培養一個基本的麻醉師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而我國目前麻醉醫生的缺口高達30萬人。
最後,談到利益,無痛分娩技術費用低,當一項醫療收費收益不大時,醫院自然不願意去開展這項項目。
中國社會家李銀河曾說過:「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前段時間火遍微博的「產婦尊嚴」也讓我至今記憶深刻,作為一名醫生,也真誠希望在醫療條件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女生擁有更自由、更輕鬆的生育權利。
各位生過寶寶的媽媽們,你們在生孩子時疼痛程度怎麼樣呢?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無痛分娩」嗎?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