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34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生孩子對於一個女人而言,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生育和傳宗接代」,更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然而生孩子到底有多疼?
看看那些分娩中「撕心裂肺的哀嚎聲」、「痛徹心扉」的母親們,想必大家就能感同身受的意識到其中的痛苦和壓力了。
而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近幾年來出現了如同「人類之光」,被稱為「一秒天堂」的無痛分娩,只需要在產婦的背上「打一針」就能減輕她們臨產前的痛苦。
雖然有無痛分娩,為何大部分選擇分娩的產婦,還是會選擇經歷這份痛苦,非要將自己折磨的狼狽不堪,最終將孩子生下來?
甚至有的產婦因為無法忍受分娩之苦,不得不臨時轉為剖腹產,這又是何苦呢,難道打一針「無痛分娩針」就這麼難嗎?
產婦小芳在產前就聽說過無痛分娩,也和丈夫商量好,如果分娩過程太痛苦就會選擇在中途打一針。只是令小芳沒想到的是,明明丈夫已經答應了,可事到臨頭卻突然變卦,原因是他拗不過家中的三位老人。
原來在小芳分娩時,婆婆堅決不允許小芳打「免痛分娩針」,給出的理由是「麻醉劑肯定會影響胎兒的大腦」,同時也不利於小芳產後坐月子調養自己。面對婆婆的堅持,就連小芳的父母也對這種免痛分娩心存質疑,覺得以前女人生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忍一忍就過去了。於是連小芳的媽媽都幫著婆婆一起勸說小芳熬一熬就能挺過來了,每個媽媽都得經歷這個過程。
套用婆婆的話說就是「孩子就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不疼的話那還叫生孩子嗎?」「以前的人生產的時候,也沒那麼矯情啊?」面對婆婆、丈母娘和老丈人的「統一戰線」,就連本應該支持小芳的丈夫也不得不改變主意,希望小芳能再堅強些、忍耐一下,等孩子出來就好了。
可承受痛苦的卻是小芳,小芳想要求醫生給自己打一針緩解痛苦,但沒想到醫生卻要求家屬籤字,在三位老人的目光下,丈夫卻沒辦法籤上這個字。小芳心中生氣,嘶喊著要自己籤字,可醫生留下的卻是「你們家屬和產婦統一下意見再來找我。」結果不用多說,四比一,小芳的請求被無情拒絕。
最終孩子是生了出來,小芳卻累的徹底虛脫了,面對滿臉喜悅的丈夫,她突然不知道還能不能信任這個男人,不知道這個男人值不值得她相愛一生。丈夫和老人們都去圍著孩子左看右抱,卻無人問小芳還痛嗎,孩子雖然生了下來,但小芳的心涼了。
小芳不明白,只是請求無痛分娩,為何就這麼難?自己都無法為自己決定,這讓小芳備感心痛。
無痛分娩也叫作分娩鎮痛,這種技術誕生於100多年前,如今更是在歐美國家廣泛使用。據悉,美國女性中有85%左右的產婦會選擇無痛分娩,而在英國更是高達90%左右的產婦會使用無痛分娩。
明明可以減輕產婦的疼痛,但在中國卻沒人「買帳」。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產婦的無痛分娩比例僅為16.45%,大部分懼怕分娩痛苦的產婦會提前選擇剖腹產。
可事實上,剖腹產對產婦健康的傷害會更大,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給剖腹產設立的比例上限是15%,可我國的剖腹產產婦佔比竟高達36.7%。換而言之,每三個產婦中,就有一個選擇剖腹產,剩下兩個產婦多會選擇正常分娩,而非無痛分娩。那麼為何我國的女性對於無痛分娩會持有排斥的態度呢?
見證過無數產婦痛苦的麻醉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現實又扎心。
一、 一些醫院不願意產婦選擇「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雖然在西方國家很流行,在國內醫院也實行了很多年,但大部分醫院其實很少做無痛分娩,這就意味著無痛分娩對一些婦產科醫生而言並不是他們所熟悉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
比如麻醉藥比例不對,比如母體或嬰兒對麻醉藥產生過敏反應等等,雖然意外的概率並不大,但出於免責的考慮,一些醫院到醫生會本能地避開「無痛分娩」。
甚至醫生會在產婦分娩之前先對產婦和家屬一番「風險」說明,將所有無痛分娩可能會出現的意外全部羅列出來。這些做法其實也是讓家屬和產婦能夠更中立的看待無痛分娩,也能更加理智的選擇是否要選擇無痛分娩。
這一個原因令不少產婦和家屬因為擔心無痛分娩的風險,而選擇放棄採用這種痛苦更少的生育方式。
二、 缺少有經驗的麻醉師
另外「無痛分娩」的關鍵是需要一位有經驗的麻醉師,但很多醫院對麻醉師的需求有著較大的缺口。
經驗不足的新任麻醉師「不敢用」,可有經驗的麻醉師比較少,又多是被分到重要的科室去了,留在婦產科且有經驗的麻醉師就少之又少。如此一來,婦產科也就儘可能迴避「無痛分娩」,省得因為缺少麻醉師而遇到尷尬。
三、 無痛分娩大多只能在白天進行
此外,無痛分娩多是需要在白天進行的,晚上常常因為缺少經驗豐富的麻醉師,從而沒辦法進行無痛分娩。
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無痛分娩更像是「撞大運」,若趕上白天分娩,自然有隨傳隨到的麻醉師幫產婦進行無痛分娩。可若是晚上分娩,要麼熬到早晨,要麼就在無奈下分娩生寶寶。
四、 無痛分娩被老人排斥
現代社會,雖然女性獨立,可遇到生孩子這樣的大事時,老人多會陪在身邊。對於傳統分娩或是剖腹產,大部分老人還能接受,但對於無痛分娩,尤其聽到在生孩子的過程中在產婦背部打一劑麻醉針,很多老人便不能接受,因為擔心胎兒的發育被影響。
雖然老人的一些「傳統思想」和想法並不科學,但是,在分娩時,由於要尊敬長輩,老人的意見還是要參考的。只不過對於產婦而言,別人的意見終究是別人的,沒疼在自己身上就不會感同身受。
在大眾看來無痛分娩雖然很安全,風險概率很低,但只要無法承諾百分百無風險,大部分傳統家庭尤其有老人陪伴在產婦身邊時,多數便不會選擇無痛分娩,因為一旦出現一點意外,這個責任就擔不起。
想要改變這種「分娩時,產婦本就該承受痛苦」的觀念,恐怕要經歷好幾代才能慢慢轉變過來吧。寶媽們,你當時採用無痛分娩的方式了嗎?對於無痛分娩,你有何看法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