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宣布啟動《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新一輪修訂,並與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籤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營養素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預計在2022年完成制定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攝入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2013版DRIs發布至今已有7年,隨著營養素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中國營養學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對我國居民營養素推薦攝入標準進行全面梳理,2022年推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的新版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同時,DRIs的修訂工作已被列入國務院《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文件,凸顯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新版DRIs修訂中,將引入近十年營養學關於營養素評價、需要量、安全性等研究領域的新成果,並應用風險評估和循證營養學的方法,建立中國人飲食科學權威的新標準。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介紹,繼續支持新版DRIs修訂,是因為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在全球範圍內,積累了86年的從植物原料種植、有效物質和作用機制闡釋全鏈條研發經驗和成果。
在2013版DRIs修訂過程中,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藉助全球科學合作網絡,為修訂工作提供了多方位支持,如搭建國際與中國營養學機構和專家溝通的學術交流平臺,分享包括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DRIs修訂進展情況以及最新科學證據。對於新啟動的DRIs修訂,陳佳表示,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將繼續發揮全球研發布局的優勢,聚焦細分人群定製營養的精準需求,與中國營養學會緊密合作,推動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
原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我國居民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鈣、鐵、維生素A、D等營養素攝入缺乏,全國成人和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呈現上升趨勢;吸菸、飲酒、少運動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以營養早餐為例,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一種促進健康的行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居民沒有足夠時間準備一份營養充足的早餐,隨便應付或不吃早餐,易引起能量及營養素攝入不足,使大腦的興奮性降低,反應遲鈍,降低工作或學習效率,增加患血脂異常、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