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師恩
文|付道峰
1996年9月1日,微山一中,高三開學的第一節課。進來的是一位黑而瘦的老人,絡腮鬍子,著一件洗得幾近透明的汗衫,頭向左微傾,他用一種近乎沙啞的聲音向我們介紹自己:「我姓韓,今年61了,帶政治,也是你們的班主任,送完你們這班,我就退休!」說完就在黑板上寫下一個「韓」字,是那種印刷體,工整。
我們都有些失望,與高二的老師相比,他真是太老了,怎麼有這麼老的老師帶高三呢,雖心存疑惑,但最終也接受了這個現實。只不過,因為他的老,我們私下偷偷喊他老韓。
老韓講課有個特點,每至重點之處,他的身體就會向左微傾且顫抖,頭自然向左歪得厲害,乾瘦的雙手用力撐著講臺,嘶啞的聲音更顯低沉。此時我們分明感受到他身上有種和他年齡不相稱的激情,他滔滔不絕地講,聲音由沙啞到嘶啞,然後又回到沙啞。
老韓這沙啞的聲音縈繞在教室裡,迴響在我們的耳畔。就這樣,那些知識點、考點被這沙啞的聲音所壓碎,這些碎屑乘著老韓的聲音,穿透耳膜,直抵在腦海深處。這種印象可以用「烙印」這個詞來形容,以至於十幾年後的現在,還有「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諸如此類的句子會冷不丁從腦海裡冒出來。
在這沙啞嗓音壓迫之下,我們都經常性的睡眠不足,習慣於早晨賴在被窩裡,以致誤了早晨跑操。那時晨操是很早的,東方連一絲魚肚白都沒有,學校裡可惡的高音喇叭就響了。此時被窩裡的我們,半睡半醒間,惡狠狠地把被子用力蒙到了頭上,留戀享受著最後的酣睡與溫暖。賴床是會傳染的,於是,班級晨操會今天缺一個,明天缺兩個,再接著幾天,出晨操的也就沒幾個人了。「一定要早晨跑操!」老韓厲聲宣布。大家都不以為然:不就是跑個操嘛,有啥大不了的。「一定跑,一定跑……」一邊是大家忙不迭應承著老韓,一邊是依然的賴床不起!
在他的堅持和威逼下,我們無可奈何被逼迫到了操場,那時,東方依然沒有一絲魚肚白,但老韓已經站在那裡,一副大口罩讓他只露著雙眼。後來才知道他有鼻炎,很嚴重,這病最怕的就是冷空氣刺激,只好帶著那副大口罩。他看著我們跑操,帶著那副招牌似的大口罩。
老韓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就是在晚自習後到班裡轉轉。同這個聊聊,拍拍那個的肩膀,或者站在另一同學的背後看著他做作業……等到教室快熄燈,他會把我們趕回宿舍,不讓我們熬夜。
我們教室在三樓,老韓的辦公室在一樓,後來他的辦公室搬到新的辦公樓的四樓,現在那裡是一個大商場。我粗算了一下,每天他至少得要上下樓18層,樓梯216格,在我們高三的整一年裡。那年老韓已經61歲了。
老韓秉承要言不煩的理念,一句話能被他說上N次。在任何一個地點,任何一段時間,不管什麼場合,只要他認為合適,他都能和你扯上高三、學習、人生。先是找你談,接著談,再談,反覆談,還是談,直到你有所覺悟和進步!我們見老韓總是躲、藏、逃,作鳥獸散,生怕被他抓住,但都無一倖免。
記得老韓對我講的最多的是:「你是個農村來的孩子,家裡不容易,可得努力,高考這個坎,努力下,就邁過去了,可得要努力啊!」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很認真地看著我,希望我能給他個承諾。
後來,大家慢慢習慣了他的要言不煩,認可了他的負責。有時候他出差了,大家就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總覺得缺點什麼。似乎我們已經依賴上了他的要言不煩,他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天了,枝頭抽出了嫩芽,接著樹葉綠了,後來成了一片片綠蔭,慢慢的蟬聲也分外悽厲,終於高考了,放榜,發通知書。自己被一所師範專科錄取了,不滿意,年少輕狂的自己認為怎麼著也得讀個本科,我要復讀高三。
在他家裡,我把復讀想法告訴他時,他點燃一支煙,瘦小的身子整個陷進了沙發,面前煙霧繚繞。過了好大一會兒,他說:「其實,做老師不錯,你看我不挺好?你基礎不好,還是別復讀了,下年還不知什麼樣來!」然後就沉默了,只是抽菸,這是他對我的最後一次耳提面命。
終於沒有復讀,去了那所師範專科學校,慢慢的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也秉承了他老人家的「要言不煩」。
畢業後的第一年給他老人家寄賀卡時寫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下句沒敢寫,怕他老人家忌諱!第二年寄賀卡時寫了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後來疏懶,也就沒再寄過。
後來從同學那裡知道他老人家又帶了一屆復讀班,還是班主任,那屆復讀班裡有我們原來班裡的好多同學,他實現了對我們的承諾,要把我們這班送出高中。還有,他老人家搬了新家,老人很滿足。
再後來,在縣城的大街上遇到他,他騎著自行車,顫顫巍巍。沒敢同他打招呼,因為人多,也怕他上下自行車不方便。只是遠遠的站著,望著他,我的老師,我們的班主任,我們的老韓,韓德盛先生!
再後來,因種種瑣事糾纏,終沒有見到他,直至從同學那裡知道他離世已久的消息。
眨眼間,二十幾年就過去了,其間如魚在水冷暖自知,靜思之時,日益感受為人師之艱難,日益察覺韓老師「要言不煩」平凡之偉大,「師道傳承」之沉重。有時再往深裡想,先者對後人的影響而並非立竿見影的,而是在多年之後,有意無意,隱隱約約之時,顯現出來,而這影響確是一輩子的,也或者說,這就叫做「薪火相傳」,道統的延綿不斷!
自己已邁入不惑之年,回想往事,未免唏噓,「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伏帷尚饗,以此為祭!
老家的老槐樹
張函碩 縣實驗小學五年級二班
我的老家在鄉下,它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
這個美麗的小村莊裡,有一條清澈見底、布滿鵝卵石的小河,小河兩岸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兒、花兒,奶奶家就住在這條小河邊上。
奶奶家的門前有一顆高大古老的老槐樹,從我開始記事起,它就非常地粗壯、茂盛,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守護著我們美麗的小村莊。
每個季節,老槐樹下都有很多的人。到了夏天,老槐樹下尤其熱鬧。老人們坐在樹下,一邊乘涼一邊談論著莊稼的長勢如何。孩子們在樹下最鬧騰了,他們有的在玩跳棋,有的在玩沙包,有的在跳房子,還有一些膽大的男孩子爬上樹去捉知了……真是熱鬧極了。
而那顆老槐樹卻好像從來來沒嫌孩子們鬧騰,依然展開它那巨傘般的枝葉擋住驕陽,給孩子們創造一片快樂、涼爽的天地。
微山新華書店新書推薦
林清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07月
《境明,千裡皆明》是林清玄50年散文創作代表作「清歡三卷」《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系列之一,也是是林清玄禪意美文的代表作品。
全書共收錄《日日是好日》《寫在水上的字》《回到自己的居處》《黑暗的剪影》等45篇經典文章,橫跨林清玄五十載創作生涯,分為「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時光若水,隨遇而安」「一心一境,自在安然」「世間凡事,皆有安排」等人生主題,其中多篇文章已成為當代散文經典,被廣泛傳播,併入選中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央視《朗讀者》、十點讀書、人民日報等誠意推薦。
簡媜 駱以軍等/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08月
現代獨具代表性的33位散文名家精選之作
簡媜描述日常、孤獨的生活述說,駱以軍的文學啟蒙,林媽餚、王盛弘的城鄉眺望與海角遊蹤……雖以一年作為選文的時間跨度,但這些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呈現出了現代散文豐盛的內容,展現出了豐厚的生命體驗。
人生旅途註定是孤獨的朝聖,而你還未完全了解它。不斷前行才會發現,世界充滿無窮無盡的可能。
[美]馬文.溫斯伯德 桑德拉.傑諾夫/中國友誼出版社/2018年08月
《正向管理》是馬文·溫斯伯德和桑德拉·傑諾夫50年來的經驗總結,在世界各地領導了無數團隊,運用非常規領導方式,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讓領導從控制員工到引導員工,實現正向管理。
《正向管理》裡提出了一套獨一無二的觀點,在原有的領導力技能基礎上增加8項技能,這8項技能顛覆傳統,打破慣例,讓領導者輕鬆掌控小團隊,獲得更多的控制權。在減少對員工掌控的同時,引導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團隊主動性。
明日天氣:晴轉多雲,17~28℃,北風微風。
見習編輯:王奧囡 劉傲男 陳夢穎
責任編輯:崔猛 張則鵬 屈萌 曹綠萌
融媒體中心郵箱:wstvrmt@163.com
書香荷韻,悅讀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