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周四)22:00,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總工會、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廣東衛視承辦製作的《2016技行天下——匠人匠心》,播出第三集「錘鍊」篇:
40多度的高溫環境下,身穿嚴實的阻燃服,腳踩厚重的鋼頭皮鞋,一手拿著面罩,一手提著電焊槍,不斷噴射出的火光,在空中如同煙花般四濺開來。這是船舶電焊工作中,最為常見的場景,也是廣船國際最年輕的「焊接高級技師」馮文虎,最為熟悉的日常。
今年,是馮文虎加入廣船國際的第8年。8年間,他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不斷拓展專業技能,在千錘百鍊中精益求精,對船舶電焊這個職業的熱情從未消減。可誰又能想到,2004年剛到東莞打拼的他,還先後在塑料廠、玩具廠、製衣廠打著「遊擊戰」,天天加班卻領著不到1000元的工資。
憶起當年,馮文虎的話語裡略帶著些心酸,但也正是這段曲折的經歷,讓馮文虎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出了極為重要的決定:重新撿起曾學過的「燒焊」技能。2005年,馮文虎進入了一家主要承接香港路牌的鋼結構廠,踏踏實實地掌握了二氧化碳實芯焊絲焊接法,成了師傅口中「把路牌邊緣燒得最漂亮的徒弟」。
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在馮文虎的身上得到了絕佳驗證。技能在進步、經驗在積累,2009年,馮文虎在層層考驗中過關斬將,成了廣船國際的一名船舶電焊工。電焊是門手藝活,新人進廠後,老一輩的師傅們會手把手地培訓教導,而廣船國際的「首席技師」陳慶城,就是馮文虎當時的老師之一。
陳慶城和廣東衛視《技行天下》也有著深厚的緣分。2013年,陳慶城在《技行天下》舉辦的「船舶電焊工」決賽上,一舉摘得「年度最佳船舶電焊工」桂冠,也讓這一陌生的工種,漸漸為觀眾熟知。說起馮文虎這位學生,陳慶城讚賞有加:「他這個人雖然文靜,但是非常好學,很出色,現在他已經開始自己帶徒弟了。」
在部門2000多名員工中,只有6個人獲得了「焊接高級技師」這一稱號,馮文虎就是其中之一。從月薪不足千元的臨時工,到如今出類拔萃的高級技師,耀眼榮譽,馮文虎當之無愧,可那些隱藏在火光與汗水中的故事,卻更加觸動人心。回想起第一次登上30米高的船梯,他說自己雙腿都在發抖.
船體的所有位置,都需要通過電焊,將上萬塊鋼板連成一體。僅是焊接一道縫,使用自動焊接設備,也要不停工作一個白班,若是手工焊接,那就遠不止工作8小時。即使在焊接處留下一條極為細小的縫隙,也可能令到航行中的船隻發生危險,毫釐間的缺陷,馮文虎都不會放過。
由於船體的不規則形狀所致,電焊工也要採用不同的姿勢進行作業,比如基本的平焊、立焊、仰焊等等,進而完成小合攏、中合攏、大合攏的拼裝過程。從拼板焊接、分段組裝,到搭載返修,馮文虎的工作,往往與難忍的高溫、刺眼的弧光、嗆鼻的煙塵相伴,不僅辛苦,而且具有危險性,一身多功能的保護裝備必不可少。
「護體」阻燃服:
馮文虎身上穿著的這套棉質工服,名叫「阻燃服」,摸上去比一般的工作服要厚得多。燒焊時會濺出很多火星,高達1600℃的鐵水也會滴在電焊工身上。平常就算被100℃的開水燙一下,那種疼痛感已經很難忍,皮膚上還會留疤,更別說是鐵水。因此,阻燃服起到的第一個作用,就是防止皮膚被燙傷。
而它的第二個作用,就是隔擋燒焊時產生的紫外線、紅外線、可視強光。如果沒有阻燃服,皮膚就會暴露在這些光下,它們的強度和對皮膚的傷害,可比太陽要大好多倍,幾分鐘就能讓皮膚脫層皮。
「護眼」面罩:
焊接作業中產生的光,危害的不僅是皮膚,還有眼睛。被強光刺激,眼睛會痛,也就是電焊工們常說的「打眼」。如果和紅外線長時間接觸,嚴重起來眼睛會得白內障,所以面罩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防護裝備。這種面罩還有個小機關,那就是可以根據不同的電流調整隔光率,既保護了視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護腳」鋼頭皮鞋:
馮文虎腳上這雙皮鞋也有講究,他們管它叫「鋼頭皮鞋」,因為這種特質皮鞋的鞋面上,有一塊堅硬的鋼板,也是大多重工行業從業者的必備。但凡去到工作現場,不論男女都要換上這種鋼頭皮鞋,以防止在磕碰中被重物傷及。
海工船、極地船、海軍輔助船.在搭載部工作的馮文虎,參與過許多船型的焊接工作。每艘船隻完工後,都要經過「船塢」才能入海,馮文虎已經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這樣站在甲板上,目送又一個「孩子」走向遠方。但他確信,由他親手焊接的堅實船體,會在旅途中為它注入勇氣和力量,相伴一生。
撰稿、編輯:車雅靜
責編:林銳銳
主編:蔣長安、高瞻
來源:廣東衛視
近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