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戲劇學和電影學教育的高校,為國內戲劇影視研究的學術重鎮。1978年著名劇作家、戲劇教育家陳白塵教授擔任中文系主任,恢復了戲劇研究室,並招收了全國第一批專攻編劇藝術的碩士研究生。1985年南京大學戲劇學專業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0年南京大學成立戲劇影視研究所,2004年南京大學文學院設立戲劇影視藝術系,自此形成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含藝術碩士和學術碩士)、博士研究生完整的教育和培養體系。上世紀80年代,南京大學戲劇學專業培養了李龍雲、姚遠、趙耀民等優秀劇作家,本世紀則有朱宜、溫方伊等新生代劇作家在此嶄露頭角。
南京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著力於培養具備寬廣的人文和藝術知識,掌握戲劇、影視藝術基本理論與創作技能,富有藝術感悟力、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舞臺劇或影視劇的創作、評論及初級經營管理工作,並為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2020年南京大學繼續按藝術類招收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科生。招生辦法如下:
不超過25人(面向全國,文理兼收;學制四年,學費7480元/學年)。
(一)取得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藝術類專業報考資格的普通高中畢業生;
(二)品學兼優,熱愛藝術事業,具有較強的文學功底。
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出品話劇《蔣公的面子》海報&南京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一)報名時間:2020年1月7日至1月20日18:00止。
(二)報名方式:
1 . 登錄陽光高考平臺(http://gaokao.chsi.com.cn/zzbm),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填寫申請表,上傳個人照片須為2020年高考報名或高三時期未經過PS的證件照片。未按要求填寫、填寫不完整的視為無效申請。
2.掃描併網上提交以下報名材料,不再寄送紙質材料。所有材料提交後不得修改。
(1)由報名系統生成,且經中學核實並加蓋學校公章的申請表掃描件。其中,個人陳述不超過800字,重點描述文學特長表現及發展潛質;
(2)2020年省級藝術類專業報考證(簡稱「藝考證」)掃描件;
(3)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
(4)證明考生具備文學特長及發展潛質的相關材料(獲獎證書、發表文章、相關作品等)原件掃描件。
3.提交的證明材料掃描件,須與申請表中所列項目一一對應。
學校成立專家組對報名材料進行審核(材料不全者審核不予通過),並於2月21日通過網上報名系統和南大本科招生網公布審核結果。審核通過考生收到支付碼後,於2月25日前登錄南京大學網上支付平臺交納初試費。2月26至28日網上列印準考證。
(一)初試
初試時間:2月29日
初試地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
初試科目:文學基礎(100分)、文學創作(100分)
(二)我校根據初試科目總成績,按照招生計劃的6倍確定複試資格名單(總成績相同時,以文學基礎成績從高到低排序劃線),並於3月12日前通過網上報名系統和南京大學本科招生網公布。考生收到支付碼後,於3月21日前登錄南京大學網上支付平臺交納複試費。
(三)複試
複試時間:3月22日(21日下午報到,現場採集照片,列印準考證)
複試地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
複試科目:小劇本創作(100分)、綜合能力面試(100分)
(一)我校根據初試和複試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按照不超過招生計劃的4倍認定南京大學2020年藝術類專業校考合格名單。總成績同分時,以初試成績從高到低排序。
(二)若生源省份已將戲劇影視文學(類)專業列入藝術類省級統考,則考生必須參加統考並取得合格成績才可投檔。
(三)報考我校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須達到生源省份普通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我校將報考考生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總分(不含附加分)和校考總分折算成百分制後,各按50%的比例折算成總成績排序,並從高到低確定25人的擬錄取名單;再按照各省份藝術類投檔時間和考生所在省份錄取批次進行錄取,不做遞補。總成績計算公式如下:
(四)對於合併本科錄取批次的省份,按照各省份確定的相關最低錄取控制參考分數線執行
(一)根據教育部文件規定,南京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錄取的學生,入學後不得轉入非藝術類專業。
(二)凡在特殊類型招生考試中有作弊行為的考生,包括冒名頂替、偽造材料騙取報名資格等情況,均認定為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我校將取消其報考和錄取資格,同時通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做進一步處理。涉嫌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三)南京大學本科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考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舉報郵箱:qingfengnanda@nju.edu.cn。
(四)南京大學未委託任何機構或個人代理藝術類招生事宜,請不要相信任何中介信息。
(五)本簡章由南京大學普通本科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諮詢電話
400-1859680(本科招辦,招錄政策與流程事宜)
025-89686486(文學院,專業培養事宜)
招生主頁
http://bkzs.nju.edu.cn
電子郵箱
bkzs@nju.edu.cn
微信公眾號
ndzsx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