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勞不等於功勞

2021-02-10 建科節能

       努力要有基礎,努力要有方向,努力的目的是追求結果,而不是努力的過程,最可怕的是為努力而努力,享受努力的過程,忽視了努力的方向。沒有方向的努力,沒有思考的努力,都是廉價的努力,不應該當作一種美德來讚頌。

      4月底,董明珠在直播首秀中翻了車,效果非常不好,全網400多萬人觀看,最終只有20多萬的銷售額。然而在半個月後,董明珠捲土重來,直播3小時,最終銷售額高達3億多,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翻身仗。這兩次事件都成了熱門話題。

       其中有一件事依然讓人印象深刻:在首秀翻車之後,董明珠當場罵哭了一位30多歲的負責人。當負責直播的下屬委屈地說道,我們天天都在這都沒有回過家,董明珠的回應是這樣的:「這是兩件事,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不能因為你辛苦,天天在這兒上班,你做了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沒有這個道理的,我可以不選擇你,因為你不夠我滿意,這是標準。」

       簡而言之:苦勞不等於功勞。是我們經常說職場是無情的,之所以這麼講,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是一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地方。

       從老闆的角度講,我花錢僱你過來,就是指望著你能幫我解決問題的,解決麻煩的,創造收益的,你不能做到我所要求的,那我就不會選擇你,就不會善待於你。

       這個道理其實不難懂,但很多職場人往往就是難以跨過這道坎。他們在工作中被上司批評以後,時常滿腹委屈,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沒有功勞也有 苦勞,至於一點情面不留地對我一頓批評嗎?      

       弱肉強食,強者生存,弱者出局,這種競爭機制就註定了職場的底色是無情且殘酷的,是務實且現實的,一切以結果為導向。

      結果好,苦勞就有功勞,結果不好,再大的苦勞也沒價值。所以,當你在工作中因表現不好而被批評的時候,或者在付出很大的努力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時,不要總是一味地抱怨別人。

      有功勞必定有苦勞,但有苦勞未必有功勞。社會很實際,也很殘酷。對職場中的人來講,工作看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如今,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結果,以結果論成敗,以成敗論英雄。弱者談苦勞,強者看功勞。只有重視功勞、結果、績效的員工,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解決難題,推動企業不斷往前發展。在做任何事情時,我們既要看苦勞,更要看功勞。有句話說得好:「無功便是過」。學歷不代表能力,苦勞不等同功勞。

       從來沒有糟糕的行業,只有糟糕的人。反過來說,也沒什麼萬年不破的金飯碗,只有持續精進的個體。高門檻的工作,起點高競爭壓力也大;低門檻的工作,看似無望其實也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作為普通人,打磨好技能,也許都是你此生與命運搏鬥的唯一依靠。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疾病、失業、騙局,在大多數時候,這些都是生活強加給我們的。

       「很多人成不了大氣候,不是因為能力不行、機會不夠,而是因為在生活的苦難裡,停止了奔跑。」其實,那些看起來牛氣哄哄的人,都曾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裡一邊擦淚一邊奮鬥;那麼看起來被命運眷顧的人,大多數都有不為人所知的付出與艱辛。真正有所成長,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價值,這才是標準。

       聯繫不等於關係,人脈、關係的重要性固然很重要,人脈在我們整個職業生涯乃至人生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坦白講,有些人之所以能站到很高的位置,真的不是靠他自己一步步爬上去的,而是有人派架直升飛機接他上去的。為此,不少人沉迷於人脈的積累,在社交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認識更多站在高處的人。

       這種想法沒問題,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成長,那麼我認為這就有問題了,因為有一點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你不行,認識誰都不行;有聯繫真的不等於有關係。你能與某個厲害的人物取得聯繫,但能不能成為你的關係,拉你一把,在你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這是兩碼事。所以,我們在人脈拓展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成長,鮮花盛開,蝴蝶自來的道理,總是成立的。

苦勞不等於功勞;

資歷不等於能力;

聯繫不等於關係;

不要讓自己20歲的舒適,成為30歲的無奈;

不要讓30歲的無奈,導致40歲的無為;

更不要讓40歲的無為,奠定50歲的失敗。

相關焦點

  • 苦勞只是演戲,功勞才是結果
    苦勞再多,如果沒有形成功勞,那就不存在什麼價值。很殘酷,但這才是真相。
  • 201216功勞,苦勞
    我自認為對於目前的工作而言,只有苦勞,沒有功勞。讓咱加班咱就加班,老闆安排的事情肯定是穩穩噹噹地完成,偶爾也會嚴格要求一下自己,然後就自我加壓主動拉長加班時間,但是完成的工作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你做成這個效果,換個人來也可以做出來這個效果。
  • 職場秘密:功勞與苦勞價值表
    很多人會以加班來當成「我對工作很投入」的一種表態,並期待能因此獲得老闆的肯定。但我得說,如果你是抱持這想法在加班,那恐怕就是對於「職場叢林的生態體系」有些誤解囉。當然,我不否認,加班這種作法在某些組織與環境中,確實是有些必要。或應該這麼說吧。
  • 《暮白首》苦勞也是功勞吧
    職場人都明白苦勞不算功勞,事實利弊只看結果。但是常壓之下人是受不了,所以才會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故:看見別人的苦勞,安慰鼓勵上兩句,再祝願未來加油,是不是對別人來說是更有意義的言辭?!希望是吧!
  • 搞清楚,公司只看功勞,不看苦勞
    搞清楚,公司只看功勞,不看苦勞每個人剛步入職場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疑惑,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地維護人際關係,但是就是沒有幾個人喜歡自己?為什麼明明是自己更加努力上進,加班時間也比同時進來的同事更長,最後年末公司宣布升職加薪的人選卻輪不到自己?各種心理不平衡,各種迷茫,從現在的一些職場人士腦海裡冒出來。
  • 《毒梟:墨西哥 第二季》致敬黑白兩線的主角:是非功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他最後看透了這一切,每個人都在這場利益爭鬥的鋼絲上尋找平衡,一個失足都是萬劫不復,那些廣場小弟也逃不出這個輪迴。無論是毒梟還是緝毒警察,他們都跑不出一個行業的工具人的命運,你被「以結果為導向」的社會潛規則所制約。不管你之前吃了多少苦,有多麼努力,離成功多麼近,只要你最後沒有成功,你就是一個loser,必須要接受萬人唾罵。
  • 老闆只要功勞,不要苦勞
    可是這個市場封閉,客戶不太流動,科理每天勤跑客戶,仍然坐困愁城,做不出業績。績效不彰,未必是員工不努力問題來了,新創公司的資金短缺,看科理做不出成績,公司先是無預警減薪三成,三個月之後,公司再以不適任為由把科理資遣了。對此,科理不存一絲怨氣,他說:「公司要營運、要生存,這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 別再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格力解聘任職18年的CFO!
    (圖片來源於網絡)一家企業解聘一名員工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要麼是你的能力和職位不匹配,要麼是你觸犯了公司的規章制度。別再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能力決定出路據了解,望靖東是在2002年加入格力電器,入職後先後擔任過審計部的部長、採購部的部長、財務部的部長。到了2008年,望靖東開始擔任格力集團CFO的職位。2009年,他同時任為格力集團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財務部的負責人等職務。
  • 董明珠罵哭30歲男主管,弱者講苦勞,強者看功勞!
    那位30來歲的主管解釋說自己加班工作已經很久沒回家時,董明珠乾脆地回答道:「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不能因為你辛苦,天天在這上班,你做個不好的東西我就要用,這是標準。」很多人不想走,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任正非聽了,就懟道:「屁話,什麼叫苦勞?苦勞就是無效勞動,無效勞動就是浪費,我沒有讓你賠錢就不錯了,還胡說什麼功勞?」
  • 30歲男主管被罵哭:弱者講苦勞,強者看功勞!
    董明珠回應:「我說那是兩件事,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不能因為你天天在這不回家,做了個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沒有這個道理。我可以不選擇你,因為你不夠我滿意。」除了董明珠,華為任正非也有過類似的表述,當年華為弄了一次「血洗」事件,即很多員工重新競聘上崗。很多人不想走,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 董明珠罵哭30歲男主管:弱者講苦勞,強者看功勞!
    董明珠回應:「我說那是兩件事,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不能因為你天天在這不回家,做了個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沒有這個道理。我可以不選擇你,因為你不夠我滿意。」很多人不想走,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任正非聽了,就懟道:「屁話,什麼叫苦勞?苦勞就是無效勞動,無效勞動就是浪費,我沒有讓你賠錢就不錯了,還胡說什麼功勞?」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人,覺得「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只強調自己做了什麼,卻忽略了做到了什麼。
  • 沒有結果的苦勞不值一提,沒功勞談什麼苦勞!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日日早起夜夜晚睡,經常加班加點,你約他出去,他總說沒時間,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事。但是從老闆到同事,提起這人就是搖搖頭擺擺手,一副一言難盡的樣子。他們很忙,做的事卻不漂亮。那麼他們在忙什麼?這似乎很奇怪,他們如此努力,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好呢,問題究竟是在什麼地方?
  • 菅義偉:「令和大叔」和「苦勞人」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菅義偉「令和大叔」和「苦勞人」的歷史往事。菅義偉本文對菅義偉:「令和大叔」和「苦勞人」,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一、被稱為「苦勞人」實際上,他是一個辛苦勞碌的人,也被稱為「苦勞人」。二、學習和工作經歷菅義偉,從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就進入了建電設備株式會社工作。為了將來事業的發展,後來他離開了這個企業。
  • 馬天宇做的一桌菜,卻被她搶了功勞
    在《潮流合伙人2》裡,周揚青可以說是一大看點,她不矯揉造作,和每個人都玩得很開,但她在做飯時的行為,卻讓人覺得像「廚房女王」,不僅搶了馬天宇的做飯功勞,還遭到吐槽:做個飯要10個人服務。一開始,周揚青要炒香腸,但是陳偉霆不想吃,因為之前的幾頓飯中,這個菜出現頻率太高了,天天吃腸受不了,重要的是香腸量太高,容易發胖,還不健康,身為藝人要保持身材,時刻警醒自己要減肥。可周揚青似乎不會做其他的菜,就會炒個腸,幾位嘉賓都要吃吐了,範丞丞直呼:「我不要吃飯了。」
  • 高手都是這樣帶團隊的,學會了團隊想不出成果也難
    團隊管理不到位,業績就出不來,想要團隊發展快,業績好,帶領團隊技巧不可少!會帶團隊的高手,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性技巧,小編分享高手是如何帶團隊的,學會了,團隊想不出成果也難。一、定目標,讓員工為集體目標努力,而不只是為老闆幹活、為領導幹活,讓團隊成員明白目標的重要性。
  • 省委組織部長:幹部是幹出來的,學歷不等於能力,平臺不等於本事...
    (三)平臺不等於本事,要優秀不要優越。優秀的幹部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通常來說,一個人要幹事創業,有能力沒有平臺不行,有平臺沒有能力也不行。黨員幹部的成長,既靠自己努力,更靠組織培養。正是組織給予了平臺,我們才得以施展才華、幹事創業,實踐鍛鍊、自我提升。但平臺不等於本事,關鍵還在於自身硬。
  • 枸骨與十大功勞
    其實,十大功勞也並沒有太過突出的醫學上的貢獻,不知道這個名字是怎麼叫出來的。最早的時候,它專指枸骨。直到清朝,才變成現在的一種名叫十大功勞的植物。枸骨其實真正寫起來應該寫作「狗骨」。因為《本草從新》中對枸骨之名有考據:「藏器曰:此木肌白,如狗之骨,樹如杜仲,詩云:南山有枸,是也。」可見,它名字的來歷與其形態特徵有關。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不叫馬骨或是牛骨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