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陽尹氏始遷祖——鼎初公

2021-02-08 天下尹氏一家親

點上面「天下尹氏一家親加入尹氏大家庭!

天下尹氏一家親微信公眾號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尹」,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天下尹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尹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尹氏文化,傳播尹氏正能量。

尹鼎初字儒黌,湖南省邵陽尹氏始遷祖,唐代尹思貞第22代孫,生於宋徽宗宣和甲辰年(1124年),宋高宗紹興庚午年(1150年)中武狀元,因官授指揮,奉檄由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灌田(又名灌塘)「官湖湘鎮永寶」。年邁退職後,率子孫定居邵陽縣隆回四都大官田(今隆回縣七江鄉大戶坪)。為邵陽市西南部諸縣尹氏共祖。共輩份排行詩為:

鼎南才應仕,志思福文元,

守利天道順,崇善祚昌全,

大顯華邦業,宏開正徽先,

       端厚培吉慶,兆隆世德延。  

鼎初公生10子:南沾、南漳、南河、南國、南楚、南全、南青、南吉、南慶、南昌,號稱10郎。大郎南沾生二子,才齊、才幹,才齊之子應淼、應焱、應森均徙川,才幹之子後裔先後徙安化峽山口。六郎南全、七郎南青子孫繁衍今洞口、邵陽、武岡、新寧、城步、綏寧諸縣,其餘7子不詳。六郎南全生3子:長子才慶徙沙田,次子才亮徙隘田,才亮之子應德徙承田;第三子才高徙洪田。七郎南青生7子:長子才通後裔徙沅州(今芷江縣)勝田、同田等處,次子才盛留居隆回一都尹家灣,三子才漢後裔留居隆回四都大官田。四子才伯、五子才祿、六子才旺後裔遷醪田、鉤田、愛田等地,均以「田」命其世居地。

現擇市境內尹氏居地簡介之:

大官田尹氏:大官田留居祖尹才漢生子三:應理、應材、應陸,分三房繁衍。其後裔有遷省內益陽、寧鄉的,1993年鼎初公後裔六修族譜時,大官田尹氏有169戶、848人(以下戶口數均為1993年數),90%居千古坳村,其餘居高家、石背、大戶坪。南青公次子尹才盛後遷隆回一都尹家灣(今屬司門前鎮),其後裔有徙雲南和省內漵浦、婁底、湘鄉的,留居隆回的有84戶,382人,分布於司門前鎮眾樂村尹家灣、七江鄉南衝、建華村等地。

沙田尹氏:始遷祖尹才慶元末明初從隆回大官田徙武岡石璞塘沙田,沙田地勢平坦,有蓼水流貫此地。其《石璞塘紀勝》云:「天水沙田承潤灌,魚肥藕壯稻花香。五塘百井淵源流,九壩三江世譯長。」是一個土肥水美適宜農耕的好地方,沙田因而得名。沙田尹氏後裔有遷毗鄰之綏寧等縣的,留居此地的現有2360戶、8240人,分布於毓蘭鎮源龍、雙塘、桃樹、臥龍、朱家等14個行政村內。

洪田尹氏:始遷祖尹才高於元末明初自隆回大官田遷武岡帽子石洪田(今屬洞口縣黃橋鎮)。黃橋鎮位於洞口縣東南,有赧水縱貫全境,地勢平坦,有寬闊的田壟,盛產稻穀。才高生應近、應通2子,遂分為兩大房,其後裔有遷四川、廣西及武岡、新寧的,留居洪田的現有2370戶、8270人,分布於黃橋鎮清風、蔭山、車塘、堯王、米橋、桐山等19個行政村。應通之孫尹志載於明中葉遷武岡鐵土嶺(今武岡市安樂鄉、晏田鄉一部分),其後裔也有遷四川、貴州的,其中尹顯柳(鼎初公22代孫)於1949年徙臺灣省臺北市。留居武岡的為1006人,分布在安樂鄉王桂村、德江村、唐付村、石半村、晏田鄉和龍溪鎮羅蘭橋、東莊村等地。

隘田尹氏:始遷祖尹才亮於元末明初由隆回大官田遷武岡隘田(今屬邵陽縣蔡橋鄉)。隘田又叫隘田衝、尹亮衝,兩旁山麓夾一狹長田壠,高處有泉井流貫全衝稻田,故名隘田。隘田尹氏後裔有徙四川羅江的,有徙省內益陽、寧鄉、茶陵的,有徙武岡安心觀、綏寧武陽、城步西巖、新寧白沙的。其中尹顯讀於民國28年隨軍去臺,今定居臺灣省花蓮縣。留居隘田的現有1468戶,5006人,分布在蔡橋鄉水口、稠山、城塘、蔡橋、福林、大橋、陡山、柘桑、石禾、蘭陵等行政村。

承田尹氏:始遷祖為尹才亮次子尹應德。明洪武二年(1369)由隘田先遷水滸窯(今邵陽縣金稱市鎮對河村),再遷承田衝(金稱市鎮黃泥村)。水滸窯位於夫夷水邊,靠扎筒車提水灌田,因伐藤條扎筒車來到鄰村山衝發現此衝兩條小溪環繞,溪流淙淙,便於灌溉,便從水滸窯移居此地,與先住民周姓人共住一處(今大院子)。一年,尹姓人住宅起火,周姓人幸災樂禍;忽然大風轉向,反將周姓住宅燒盡,周姓從此遷走,尹姓獨佔此處田產,因取名承田。後裔分為四房。後裔中有尹思富徙川,也有遷居毗鄰新寧縣豐田、軍田等地的。留居承田的有433戶、1514人,主要分布於黃泥田、大院子、大路上、麻子田、金堂嶺、四房頭6個自然村及鄰近羅家村。

醪田(花橋)尹氏:始遷祖尹才伯、尹才祿、尹才旺於元末明初從隆回大官田遷武岡醪田(今洞口縣醪田鎮)。醪田田壟廣闊,盛產稻穀,用以釀酒,酒味甘醇,故稱醪田。三兄弟分居醪田中、下、上,分為3房。才伯傳8代有尹元銘、元鎮徙川,傳9代有文操徙沅州(今芷江)。才旺傳4代尹志瞑於明中葉從醪田遷新寧縣黃龍茨竹坪(今尹家村),文衝(志瞑4代孫)生8子,有6子徙川,尹順道(志瞑10代孫)又有3子徙川。現留居黃龍鎮的有3800餘人。才祿公4代孫尹志芳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從醪田遷城步四都,後裔有徙廣西龍勝的,留居城步的現有260餘人分布在尹家松山、長富水、羅家水3處。仍留居洞口縣的有14180戶、49400人,分布於醪田、水東、石柱、山門、竹市、桐山、大屋等鄉鎮。

鉤田、愛田尹氏:始遷祖為南青公七代孫尹福  、尹福鹹、尹福抄,明隆慶四年(1570)從醪田遷武岡黃亭市(今屬邵陽縣),福   居鉤田,稱鉤田尹氏(又稱山峰尹家),福鹹福抄居愛田,稱愛田尹氏(又稱下尹家)。鉤田愛田兩處相距僅5華裡,為丘陵地帶,赧水河從村前流過,兩岸山巒起伏,修竹茂林。河段有尹家灘、尹家渡,尹家渡昔有「樂有亭」,亭聯曰:「樂聽蟬鳥唱曲,仰觀毓秀蘢蔥;有識雁鶴歌舞,俯瞰碧波漣漪。」一個自然生態這麼美的地方,豈能不愛而居之。鉤田 愛田尹氏今有108戶、421人。

邵陽尹氏在邵東有仁風井田尹氏和太平尹氏兩支系。均是鼎祚公後裔,與鼎初公系出一源。據其族譜記載,也是「逢田下基」。如仁風尹氏始遷寶慶東路佘田,再遷仁風豪田、井田。遷徙年代稍晚於大官田尹氏(元末明初從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遷來),至今人口繁衍甚眾。

觀尹氏鼎初公後裔,居邵陽已800餘年,其子孫繁衍甚眾,分布甚廣,世代以務農為主。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事業得以大發展,其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改革開放後,更有遠徙重洋、赴國外留學者),正脫離農耕文化的束縛,在國家各條建設戰線創造業績,而其輩份傳承正當「大顯華邦業」五代,尹氏祖輩對子孫的期待,竟與歷史如此的巧合!

來源:湖南洞口縣高沙鎮尹宸宇宗親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湖南】尹氏字輩大全,尹家人看看有沒有你的?
    湖南攸縣新田尹氏 始遷祖天倫公,為唐思貞公二十五世孫,明洪武間由江西永新沙田遷居湖南攸縣鸞山鎮新田。自五世始支分八房,長、七房無嗣,八房外徙雲南。明成化18年(1482)始修族譜,清雍正7年(1729)續修,乾隆44年(1779)三修,道光7年(1827)四修,同治7年(1868)五修,光緒29年(1903)六修,1938年七修,1990年八修,1999年九修,其時人口3200餘人。
  • 湖南桃江符氏家族概敘
    公雅為頃公嫡傳孫,臨黃海,有座山因山石瑰麗,被稱琅琊山,是魯頃公被楚考烈王放逐之封地,也就是頃公及其後人的生活屬地,頃公的嫡孫雅及其子孫亦在琅琊入朝為官,故琅琊是符氏原住地,即肇基發祥之所,後嗣則以琅琊為符氏總堂號。我姓符,始於戰國末期,源於衍,自北向南,遷徙發展,後裔遍布神州大地。與兄弟氏族,攜手並進,共創光輝燦爛之中華文明。
  • 始祖和始遷祖研究:祭公謀父是吾喻氏始祖
    2020南昌·喻氏族史研討會 論文始祖和始遷祖研究祭公謀父是吾喻氏始祖NO.11追溯吾喻氏之根脈,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而吾喻氏始祖有多種說法。其理由是:一、據安徽旌德《仕川喻氏宗譜》,宋紹熙叔奇公(喻良能)序:「吾喻氏系出姬姓祭公謀父為周穆王卿士,王嘉公能以德喻民,賜姓喻氏,食邑江夏郡,祭公謀父之子相如公、其孫子芳公世居焉。」今武漢市喻家山、喻家湖遺址尚存。二、據浙江桐廬《硯石喻氏宗譜》,上從黃帝。
  • 【龍氏爭鳴】龍氏聯宗、修譜合譜概述
    ……我龍氏自虞舜賜姓為龍,立譜很早。據史料記載:春秋時,龍子撰有家譜達數十世。惜秦火焚書,蕩然無存。今之《龍氏家譜》始於東漢初年,伯高公在世時,公元80年由二世祖詔明公首立。五世祖宣公增修,得由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作序。
  • 湖南人的早餐:被稱為「寶慶古城」的它,邵陽米粉太經典!
    畢竟在中國,不論哪座城市,早餐都至關重要,比如說廣東人的早茶文化、湖北人的過早文化……而說到我的家鄉湖南,也許並沒有形成一種特定的早餐文化氣息,但卻在我的記憶裡卻有著非比尋常的位置。其中,讓我最為念想的還是湖南的米粉了!湖南人的米粉,品類豐富,根據地區有著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邵陽米粉、衡陽魚粉……每一種米粉都有著一定的受眾群體。
  • 王馨成湖南旅遊宣傳片主角 在邵陽拍了什麼?
    湖南旅遊形象宣傳片來隆回、新寧拍攝 侗族歌手王馨成新湖南新旅遊宣傳片主角 攝製組負責人介紹,該宣傳片拍攝製作完成後將在湖南電視臺等平臺播出,並在中央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電視媒體及多家網絡媒體集中發布,進一步提升湖南省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向海內外公眾展示「錦繡瀟湘、偉人故裡——湖南如此多嬌」的自然人文無限魅力。
  • 茶陵譚氏、馬家河羅氏、百井袁氏……株洲有這些名門望族
    還有天津知府羅正均、民國大律師羅端生、國民黨中將羅正潭、行政院參議羅正緯(曾執教湖南省立一中,為毛澤東之師)。馬家河羅氏還出了早期中共黨員羅學瓚烈士,工農運動組織者羅哲烈士,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羅亦農。株洲百井袁氏宋末年間居住在善化縣(今長沙)南門外碧湘街的袁辛是株洲百井袁氏的始祖。辛公生萬伯,萬伯生壽孫。
  • 呼南高鐵湖南段加速推進,婁底至邵陽將新建高鐵,邵永預可研完成
    通過湖南積極爭取,該線路在十三五期間正式開工建設。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呼南高鐵整個長江以南段,開工的只有常德至益陽這一小部分。在今年6月份,國鐵集團與湖北省座談時曾表示「考慮呼南高鐵長江以南段暫緩」。那麼整個長江以南段,到底進展到哪一步呢?
  • 尹氏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朝
    尹氏來源出自少昊的後代,以邑為姓。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所載,據說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子孫世掌其官職。殷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
  • 茶陵譚氏、馬家河羅氏、百井袁氏...株洲有這些名門望族
    還有天津知府羅正均、民國大律師羅端生、國民黨中將羅正潭、行政院參議羅正緯(曾執教湖南省立一中,為毛澤東之師)。馬家河羅氏還出了早期中共黨員羅學瓚烈士,工農運動組織者羅哲烈士,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羅亦農。  株洲百井袁氏  宋末年間居住在善化縣(今長沙)南門外碧湘街的袁辛是株洲百井袁氏的始祖。辛公生萬伯,萬伯生壽孫。
  • 我姓尹,我驕傲!我姓尹,我自豪!天下尹氏一家親
    以山東、安徽、湖南、四川(含重慶)等省居多。山東為尹姓第一大省,約佔尹姓總人口的12%。回顧歷史,有眾多的尹氏牛人,可以說聲名顯赫、舉足輕重。>安徽合肥淮南蔡田鋪尹氏字輩:鼎南才應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順,崇善祚昌全,大顯華邦業,宏開振恢先,端厚培吉慶,兆隆世德延湖南岳陽尹氏字輩:志萬宗大,祖有興隆,應登文仲,世啟邦家,開遠發達,克兆其昌,希榮正道,安國建祥,貴德保善,丕振增光,垂裕後代,福祿爾康,尊重知識,造就賢良
  • 關於編篡《湖南鄧氏尋譜手冊》 倡 議 書
    :    湖南是擁有近400個支族,約180萬鄧氏族人的鄧氏大省,同時擁有禹公遷葬墓和為此而建的元侯祠,1933年鄧茹真主持編篡出版的《湖南鄧氏聯譜初輯》更是湖南鄧氏文化的結晶,值得我們研究和傳承。80多年過去了,湖南鄧氏聯譜續修已迫在眉睫,不少湖南鄧氏族賢奔走呼號,躍躍欲試,並做了不少前期準備工作。今有湖南省鄧氏文化研究學術委員會鄧金龍會長倡修,並承諾先期墊資並最後兜底確保資金供應,忠文定超元華忠榮祖家文慧大鳴奇志等…族賢積極響應,並擔綱主要編篡組織工作,望各地各支鄧氏家人,把握機會,為湖南鄧氏聯譜出力出資出主意,力爭儘快向湖南鄧氏家人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 鐵齒銅牙紀曉嵐信中的餘存吾太史,長沙縣進士餘廷燦及麻林橋餘氏
    前兩天在寫《湖南的長沙縣和瀏陽縣以前竟有兩個同名的鄉鎮:白沙和路口》時,提到長沙縣路口鎮麻林橋的進士餘廷燦。餘廷燦家族很可能和瀏陽南鄉路口餘氏同源,今天就來說一說餘廷燦及其家族長沙縣麻林橋餘氏。前文中提到的瀏陽餘氏譜序「乾隆間,有星沙大史諱廷燦,告假歸省,來瀏商議修譜,不果,後其子邵賢舉於鄉,亦曾來瀏者,守二公裔也。」
  • ...邵陽將打造湖南中西部核心城鎮群,建造中國(邵陽)特種玻璃谷和...
    加快「一群一圈」建設,打造省域副中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邵陽要奮力加快「一群一圈」建設,即推進東部城鎮群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推動中心城區東連、西擴、北融、南延,打造省域副中心。推進東部城鎮群交通、電力、通訊、供水、供氣等一體化,構建城區三環線,完善城區「七橫十縱」路網架構,推動區域聯動發展,打造湖南中西部核心城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