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 簡介

2022-01-27 瑤琴雅韻

古琴的簡介


古琴,是中國最早的傳統彈撥樂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漢文化中的瑰寶,還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古琴因為其清,和,淡,雅的獨特音色,一直深受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追捧,被視作為「華夏正聲」。它的韻味十分高雅,當彈奏古琴時,彈奏者必須把外在的環境和內在心境合二為一,才能更好地表達琴聲中的感情,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此外,撫琴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使人們能忘卻煩惱,遠離塵俗,在精神世界裡遨遊。古琴的琴音在彈撥樂器中算極好的,沉靜悠長,樸實低緩,能帶領文人雅士進入到忘我的境界,得到精神的升華。

  古琴還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從古至今遺留下來許多的琴譜,琴曲和琴派。它的影響已經遍布全世界,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

外形

(圖片來自網絡)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徵天地,與古時的天圓地方之說相應和。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也代表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第六根弦為文王囚於羑裡,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稱為「文弦」;第七根弦為武王伐紂,加弦一根,稱為「武弦」,所以現在的古琴大多為七根弦。

製作過程

1.選材

(拍於常熟古琴紀念館)

做古琴的木頭的選材是很重要的。人們將古琴選材總結為六講究,一是質地,二是尺寸,三是樹木的生長時間,四是砍伐下來的木材放置的時長,五是木紋,六是品質。選材的好壞也影響了古琴音色的純正,一般來說,木頭會選古老一點的,容易震動,面板通常要選擇年輪比較順,間隔距離比較均衡的。

2. 樣式確定

古琴的樣式有很多種,通常的有仲尼、伏羲、落霞、連珠、蕉葉樣式,不同樣式的古琴能給人帶來不同的美感。

3.塑外觀

(底板)

(拍於常熟古琴紀念館)

(面板)

(拍於常熟古琴紀念館)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塑造古琴的形狀和面板曲率。古琴造型取自「天圓地方」,需要底板平直,面板圓拱凸起。面板曲率要求很高的合理性,平整性。

4.槽腹結構

(拍於常熟古琴紀念館)

槽腹結構對於古琴來說非常重要,它決定了古琴音色的靈魂。槽腹結構要注重其大小、比例、造型以及所影響到的面板與底板各部分的厚薄尺度。

5.木胚裝配

(拍於常熟古琴紀念館)

用生漆粘合古琴的面板和底板,使其結合在一起,傳統方式是用繩子均勻緊密的綑紮,待底板完全粘合,這樣就構成了可以發音的共鳴箱。

6.木胚裱布

(圖片來自網絡)

將古琴表面清潔乾淨,修補不平整的地方,上一道透明底漆後陰乾。將浸泡稀釋的麻布均勻裱裹在木胚上,最後陰乾即可。

7.上灰胎

(圖片來自網絡)

先用篩子把鹿角霜分別篩成粗、中、細三種規格。不同粗細規格的鹿角霜和大漆再混合成粗灰、中灰、細灰。首先在琴面上一層粗灰,之後經過兩輪陰乾,打磨。粗灰完成後依次上中灰及兩遍細灰,且步驟跟粗灰類似。

8.琴徽安裝

(圖片來自網絡)

古琴的琴徽一共有13個,為彈奏者提供準確的泛音位置。確認位置後,向下打眼,鑲嵌琴徽。

9.髹漆工序

(圖片來自網絡)

先刷一層黑色不透明大漆,陰乾後打磨。再用色漆在琴胚上畫出紋樣作為髹飾。然後徹底陰乾後再刷一遍透明大漆,再陰乾。等琴完全陰乾後,用水磨砂紙打磨琴面,將底下髹飾的紋樣顯露出來。

10.擦漆

(圖片來自網絡)

首先刷一層透明大漆,陰乾後打磨。然後反覆進行擦青、陰乾、打磨。擦青次數越多,漆面越光亮。

11.推光

(圖片來自網絡)

用人手、棉團、真絲團或頭髮團蘸取生植物油推擦10-20遍。反覆摩挲,直至琴面看上去光潔細膩。

12.雁足安裝

(圖片來自網絡)

古琴面板和底板粘合以後構成兩個共鳴箱,大的叫龍池,小的叫鳳沼,兩者以兩個雁足為界。雁足下方為足池。雁足的位置正好構成了古琴兩個共鳴箱的固有頻率的和諧音程關係。

13.琴弦安裝

(圖片來自網絡)

安裝古琴的七根琴弦應按一定的順序。一般先上五弦,五弦定準後,依次六、七弦,先後纏繞在琴背右邊雁足上,然後再上一、二、三、四弦,纏繞在左邊雁足上。

14.調音

安裝後還須調音,使七根琴弦達到相互音程關係才算完成。

從以上步驟來看,古琴的製作是真的需要花費很多心血和精力。這也同樣展現了古琴的文化價值之高,大自然造物之奇。

下一期主要講述古琴的琴式。在形態各異的琴式中,總有一款能對你的胃口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古琴流派簡介
    他根據宋朝崔尊度「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原則,仿照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著有古琴名著之一《溪山琴況》──是明末清初琴家徐上瀛於1641年所著。他根據宋朝崔尊度「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原則,仿照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寫成,是古琴名著之一。),繼承並進一步完善了嚴天池的琴學理論,仿照唐朝的《二十四詩品》,寫出了《溪山琴況》,提出了琴學的24項審美標準。該書在琴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 歷代古琴名譜簡介(下)
    ▲點擊關注,分享給熱愛古琴的朋友。中國音樂上下三千年,從遠古至唐末,直接的聲音材料(樂譜)極為貧乏。古琴是中國樂器中保留有較多聲樂資料的樂器之一,古琴音樂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學、樂律、記譜法、彈奏法、指法等體系,故有琴道或琴學之稱。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飛》、《陽春》、《白雪》等,均已載入史冊。
  • 古琴的歷史
    三國時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穩定,一直流傳沿續到現在。《山居吟》 演奏:郭關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獨奏兩種。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階層中流行,秦以後盛興於民間。關於以琴為聲樂伴奏的形式,早在《尚書》中,已有"搏拊琴瑟以詠"的記載。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來所謂的琴歌。
  • 喬珊古琴藝術中心·阡陌琴苑攜手同濟大學古琴研習基地啟動【同濟大學「同二代」古琴計劃】
    校工會常務副主席宋建華宣布:同濟大學「同二代」古琴計劃正式啟動。宋建華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持之以恆地堅持。中國傳統文化振興,既要鑄根,更要塑魂。同濟大學古琴分社副社長徐婷婷老師介紹同濟大學古琴研習基地概況,以及同濟大學「同二代」古琴計劃宗旨。
  • 林西莉《古琴》選讀
    【基本信息】書名:古琴作者:林西莉(瑞典)譯者:許嵐 熊彪【內容簡介】這是一個關於古琴的故事,是一個瑞典漢學家深入古琴世界的經歷和體會。它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更有關於古琴之於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相互關聯,甚至是我們應當怎樣生活的解讀。  我輕輕地撥動其中的一根弦,它便發出一種使整個房間都顫動的聲音。那音色清澈亮麗,但奇怪的是它競也有種深邃低沉之感,仿佛這樂器是銅做的而不是木製的。在以後的很多年,正是這音色讓我入迷。
  • 古琴 |《瀟湘水雲》寧靜致遠,渾然天成
    時至今日,古琴逐漸滲透至當代生活中,人們以最簡明易懂的方式來接觸古琴。它不僅僅是一件樂器,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在忙碌之餘,我們聽琴撫琴,修身養性習琴,古琴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天地之音》中每一首古琴作品都處理的非常細緻,哪怕是最為細枝末節的一個音或是一個撫琴的動作沒有一絲多餘。高超的技法融於作品,琴人和一,不僅有聲響更有動態,旋律活靈活現,用古琴的聲音表述出一個獨特的「古琴天地」。
  • 古琴《雪落下的聲音》演奏:熊雲韻——浮華夢一場,雪落觀無常
    現為香港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榮譽主席、熊雲韻瀟湘古琴院院長、廈門大學古琴社高級顧問、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琴會理事、國際古琴學會常務理事。是當代倍受矚目的國際古琴藝術家。2019年被選入中國古琴名人堂,其藝術履歷與代表作品將長期陳列於中國古琴名人堂博物館。熊雲韻老師自幼受家父影響薰陶喜愛古琴並學習古琴,至今習琴 28年,古琴教學19年。
  • 古琴音樂療法
    二十五音是《黃帝內經》中《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和《靈樞。五音五味》中使用的樂音。二十五音名稱如下:「右徵,少徵,質徵,多年來沒有人能參透,因而成為中醫界的千古之謎。 一、古琴簡介古琴是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詩經》中有許多詩句提到了琴。如:「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我有嘉賓,鼓 瑟鼓琴」。
  • 零基礎古琴研習班招生|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學習古琴可讓我們聽見自己的內心,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即日起艾香茗茶書院古琴課程開始招生一對一 200元/課時/小時一對二 140元/課時/小時十節課起報哦組團報名更優惠(贈送內部琴譜資料)第一節課   古琴簡介:琴器、琴樂、古琴簡史、古琴文化、
  • 音樂無國界 - 熊雲韻洛杉磯「禪意-古琴音樂會」演出回顧
    / 曲目簡介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時的《聶政刺韓王曲》,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待母親去世守孝結束後,替恩人嚴仲子刺殺韓國宰相俠累的故事。
  • 一曲古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馬常勝老師個人簡介馬常勝,以靈魂歌唱的獨行者,探索內心、發掘生命本質感受的獨立音樂人。祖籍江蘇,生長於遼闊高遠的青海牧區,少年時遷至六朝故都南京。天性沉靜淡泊,行雲路上,音樂無疆,擷取著歷程中的風雲露雨,他的音樂、心境愈來愈圓滿,自在包容。
  • 一首古琴曲《烏夜啼》以曲通心,滌除六塵
    李悅老師個人簡介李悅老師是中國首位通過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與中國古琴學會聯合認證的職業高級古琴師,碩士畢業於南開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中國古琴學會理事,冬不拉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天津大劇院藝術團古琴獨奏演員。
  • 一曲古琴《酒狂》樂酒忘憂,人生幾何!
    古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譜》的《酒狂》譜為蘭本,又參照《西麓堂琴統》譜整理打譜,把樂曲處理成在古琴樂曲中罕見的6/8拍子。由於弱拍常出現沉重的低音或長音,造成音樂的不穩定感,表現了人在酒醉後步伐踉蹌的神態。同時他不著重表現表面的狂態,而是通過描繪混沌的情態,以洩發內心積鬱的不平之氣,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
  • 香港古琴生態現狀點滴
    這十年來,香港琴界對古琴藝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的音樂生態一直默默關注。   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古琴藝術傳統上大體平和雅靜,不涉功利,然而長期以來在此城市卻還擁有一些頗為固定的捧場客。要研究古琴成為文化遺產後的影響,那就要對2003年前後的古琴發展情況作比較。琴家謝俊仁便在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舉辦的古琴周主講了一場以文化遺產為題的講座。
  • 古琴文化內涵與古琴形制
    「琴」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樂器之一,現代稱其為「古琴」。中國古琴由此成為地球人類的身份證,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引起了各國有識之士研究和學習中國古琴的廣泛興趣,身為古琴故鄉中國的大學生,豈可自己反而不聞不問。
  • 古琴價格太貴,不會挑選古琴怎麼辦?
    前兩天跟粉絲朋友小甲聊天,小甲跟札記君吐槽:「古琴真是太貴了,古琴市場魚龍混雜,我都做了這麼多挑選古琴的功課
  • 王心葵與諸城派古琴
    「曠古德音 世紀絕響」紀念諸城派古琴走入北大暨王心葵先生逝世百年系列活動在我市舉行今年是諸城派古琴大師王心葵先生逝世 100 周年。為深入挖掘研究古琴文化,進一步推動諸城派古琴的傳承和發展,12月26日, 「曠古德音 世紀絕響」——紀念諸城派古琴大師王心葵先生逝世 100 周年系列活動在我市舉行。
  • 古琴曲《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古琴:李雙序老師 ;中阮:楊青老師;琵琶:田蕾老師;簫: 張鑫老師  ;演唱:梁雅老師。
  • 典籍裡的古琴 | 《禮記》中的古琴
    散論《禮記》中的古琴文/潘曉東《禮記》中對古琴記錄較多,共有十二章二十處記錄到古琴,大概是儒家十三經中涉及到古琴最多的典籍。其中主要包含了古琴的起源、古琴的功用、古琴的精神、古琴的禮儀等四大部分,大概算是最早的古琴學理論知識了。其中《樂記》章還專門講了古代的樂理知識,由於樂理篇幅較大,後面再另擬文介紹。
  • 古琴音樂愛好者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現興起古琴學習熱潮,有真心熱愛古琴音樂者、有追求格調盲目參與者,也有逐利學習者,不管基於怎樣的學習目的,古琴學習的熱潮也代表大眾對自我身心的進一步塑造和傳統文化的回歸。但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我們教授的樂曲大多為古代流傳,有著很大的時代代溝,很多學習者會覺得古琴的音樂很難理解,很難背誦,甚至感覺不成調,無法引起內心的共鳴。本來學習是為了放鬆身心,結果一進入到樂曲,又看譜又看雙手還要記節奏旋律,一節課下來可能滿頭大汗:更有學生聆聽名家音樂會,聽了一半聽不懂就起身離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