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起源、傳承與當代價值

2020-12-23 騰訊網

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2020年的中秋節是10月1號,與我們的國慶節是同一天。中秋節這個專屬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國家大典結合起來意義非凡,十分難得。

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稱「秋節」「八月節」「團圓節」「女兒節」等。這些對中秋節不同的稱呼,都有它們本身的意義。比如「秋節」,這個稱呼顯然與四季有關。「八月節」顯然與時間月份有關。「團圓節」是從人倫價值層面去界定中秋節的。因為中秋的核心理念就是家人團圓。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會把中秋節稱為「女兒節」,從節日的名字可看出,這個節日側重點在女性。

從中秋節的不同稱呼可知,在我國的傳統節日的背後,蘊含的是一套老百姓的生活體系、文化體系和價值理念。

雖然中秋節有不同的稱謂,但它卻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因為中秋節恰好將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詩句都是以中秋的核心元素明月為主題,並且表達了作者期盼團圓的思想。可以想像,每到中秋夜晚,一輪圓圓的、亮亮的月亮高懸天空,家家戶戶在庭院裡賞月、吃月餅、話家常、聊親情。這種其樂融融,家庭和睦美滿的意境是多麼讓人嚮往。

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專屬性」節日。清朝著名愛國詩人黃遵憲曾經在《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中寫道,「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節」。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過中秋節,只有中國人,只有華人才過中秋節。我覺得黃遵憲的理解是對的。因為只有中國人將圓月這一物理現象上升到了文化層面,形成了中國人的專屬節日。

中秋節是讓中國人魂牽夢縈的日子。即便到了今天,我國許多地方均在以屬於自己的方式,對中秋節進行著建構。

一、中秋節的起源及其發展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至少有3000個以上。我們為什麼有這麼多傳統節日?因為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有56個民族,所以地方性的節日、民族性的節日就特別多。

每個節日都有起源,但是要把節日的起源弄清楚還是比較困難的。那麼中秋節究竟起源於何時?中秋節又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節日來源於生活,可以說節日本身就是生活。並且我們的生活和大自然是密切相關的。比如太陽和月亮。人們通過太陽和月亮運行的規律來安排生活,制定曆法。所以有的民族發明了太陽曆,有的民族發明了太陰曆。傳統節日的起源與曆法、自然現象均有關係,所以追溯起來比較複雜。

中秋節重要的核心元素是月亮。所以中秋節與月亮的運行是有關係的,並且月亮的運行和老百姓的生活又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討論中秋節起源的時候,我們應該追溯到很早的時期。因為中國人對月亮的認知非常早。

比如,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有許多是關於月亮的。在原始人看來,大自然的現象非常奇特,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解釋這些現象,於是就用神話的形式來解釋。古人認為,大自然的現象充滿了神的力量。而神本身是以人為基礎創造的,並且古人認為神的力量可以超越人類,可以掌控自然現象。

因此,古人對於自然現象充滿著感恩與畏懼。在這兩種心態的影響下,人們慢慢地形成了崇拜、祭祀等行為。於是在中秋節裡就形成了祭祀月亮的習俗。

作者:林繼富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林繼富:中秋節的起源、傳承與當代價值》

相關焦點

  • 漫談中秋節起源
    原標題:漫談中秋節起源 在當代中國,中秋節應該是春節、端午節以外最大的傳統節日了,但與春節和端午節相比,中秋節的歷史遠非人們想像的那麼久遠。二是成熟且完整的傳統節日不僅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多彩,而且結構形態完整,例如春節,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來年的正月十五,幾乎每一天都有固定活動內容,即使是在當代,春節也還基本上保持著自古以來的風貌。相比較而言,中秋節似乎有點過於簡單,因為除了吃月餅、玩月、拜月,我們幾乎找不到更多的程式化的節日內容和慶祝方式,因此,我們認為如果中秋節是一種傳統節日的話,它的形成時間應該較晚。
  •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簡短100字 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來歷介紹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背景資料:中秋節起源及民間習俗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中秋」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時間:2019-09-12 22: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按照史籍的記實,中秋一詞最早呈此刻《周禮》一書中。
  • 「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正式啟幕
    「雲合唱」歌曲《但願人長久》等系列沉浸式遠程體驗和微課活動悉數上線,多角度介紹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歷史傳承、當代生活方式、文化藝術等內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中秋節文化周活動全面採用數位化手段,通過虛擬展覽、交互體驗、「雲」演出、短視頻等多種方式立體呈現,圍繞「中秋傳承」「中秋文化」「中秋與當代中國」「遊在中秋」「娛賞中秋」五個主題展開,重點介紹中秋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揭示中秋節「健康、和諧、團圓」的文化內涵,推介各地中秋時令特色文化旅遊資源,並結合當前國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全面闡釋全人類在同一輪明月下
  • 韓國也有「中秋節」,他們是怎樣過節的?中韓中秋節有何異同?
    「中秋節」與「秋夕」的發展演變史海拾珠,歷史的經緯總是相似同時又具有自己的演化邏輯,時空的流轉變化,也為中秋節賦予不同的內涵與形式。1、中國「中秋節」的起源及發展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根據史料,中秋起源於上古時代的月亮崇拜,《禮記·月令》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由此可知,上古君王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
  • 中秋節小故事(月餅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民眾不堪忍受元朝殘暴的統治,便開始紛紛準備起義,抗元。準備起義抗元的反抗力量剛準備起義時,卻被朝庭的搜查而延遲。消息傳到義軍之首的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就知起義已成功,高興得拍案站起,便傳下口諭,「每年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都要牢記,八月十五這一天(朕)將其命名為中秋節。」話罷!朱元璋要與全體將士同樂,並將八月十五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中秋節的糕點,並將月餅賞賜給了群臣享用。
  • 傳統文化的傳承,克己復禮在當代的價值
    禮的包容性和超越性以及當今社會依然存在的禮的根基,使我們能夠借鑑「克己復禮」,發揮其粘合劑作用,為解決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道德關係的建構,及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幫助。禮的根基在於宗法制度,即使是在亂世,宗法制度依舊堅如磐石,宗法制度即使在亂世也如磐石一般存在,並建構基本的社會關係,所以禮仍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
  • 人類尊嚴觀念:起源、發展及其當代變遷
    為此,本文試圖對尊嚴觀念的起源、發展及其在當代思想中的新生作一番梳理與分析,以便能簡明清晰地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尊嚴觀念的起源西文中的「尊嚴」一詞大多直接來自拉丁文dignitas,如義大利文作dignità、西班牙文作dignidad、法文作dignité、英文作dignity。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從歷史到當代,從地方到全國,年畫穿越時空的距離,與人民為伴,譜寫涓涓歷史長卷。它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結合,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民間審美情趣,用濃淡相宜的色彩和生動傳神的形象,鼓舞著人心,展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當代,年畫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核。
  • Zegna男裝的傳承——「何謂當代男士」
    2020年,Zegna男裝通過探索「傳承」的意義,紀念品牌成立110周年。Zegna男裝將思考如何堅守品牌創始人的精神傳承,如何為更美好的未來播下種子。Zegna男裝還向傑尼亞全球社群發問:你希望傳承給未來的是什麼?從這一問題出發,Zegna男裝將延續在2019年秋季開啟並在2020年春季進一步開展的對話,深入探討當代男性特質。
  • 萊州市文峰中學開展「喜迎中秋節,玩嗨飛花令」活動
    活動之前,各班班主任老師屏顯醒目標題,營造活動氛圍;活動過程中,學生紛紛暢談有關中秋的習俗: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寓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傳統佳話;最後各班進行關於「月」的令詞的詩歌比賽,先以小組為單位,依次對句,接著一對一PK,挑選出決勝者。比賽期間,學生詩詞佳句信手拈來,吟誦出韻律之美,領悟中華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2019中秋節快樂!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 2020「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活動在韓國啟動
    人民網首爾9月30日電 (記者馬菲)2020「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活動28日在中國駐首爾旅遊辦事處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正式啟動。在文化板塊中,《Sharing the Moment》中秋主題宣傳片以手繪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秋的起源、傳說、習俗文化,充分展現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及延續至今的當代意義。中秋主題展覽則通過線上虛擬方式,讓韓國民眾通過手機便「邂逅中秋」,了解中秋的由來;「玩轉中秋」,知道中國各地賞月習俗;「學在中秋」,通過詩詞來欣賞了解中秋文化。
  • 2020「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在紐約啟幕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2020紐約「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人民網紐約9月29日電 (記者李曉宏)當地9月28日,由中國駐紐約旅遊辦事處主辦,聯合國藝術基金會、美國旅行批發商協會、亞太旅遊協會紐約分會支持的2020「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在紐約啟幕
  • 首屆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 呈現千年文脈當代價值、世界意義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杜燕)7日,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在通州大運河畔開幕,這是北京首次聚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7個區的資源打造的綜合文化品牌活動,致力於生動呈現大運河文化的歷史脈絡、當代價值、世界意義。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在北京城市的形成過程中,大運河北京段作為水利運輸工程,為城市建設、水系梳理承載了重要職能。
  • 中秋節原來是為了紀念皇帝生日的?
    說到中秋節,大家肯定會想到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嬋娟」的佳句。可你萬萬沒想到中秋節竟然是為了紀念唐玄宗的生日而來的!每個節日可以流傳下來都離不開三要素:節日的起源、節日的文化內涵、節日的接地氣。中秋節的起源要說到唐玄宗時大臣為了奉承皇帝,要在皇帝生日時全民同慶。然後每年到八月初五唐玄宗生日時定為千秋節普天同慶,後來把千秋節改為天長節,意為皇帝與天同存。當時日本對唐朝非常崇拜,得知天長節是皇帝的生日。回到日本也把他們天皇的生日定為天長節,一直流傳至今。
  •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中秋節習俗,古今中外有哪些不同?
    中秋和國慶雙節將至,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在21世紀裡僅發生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團圓日遇到了舉國同慶日,國人與此皆大歡喜! 說到中秋節,你能想到什麼?吃月餅、賞月、放假……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那麼古今中外,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不同呢?
  • 中秋節|願人月兩團圓!
    🍪|中秋起源| ▼  中秋節是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說到中秋節的起源,大家必然想到的是那個美麗的住在月亮上的仙女——嫦娥姐姐,以及她手裡那只可愛的白兔子。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痴情郎吳剛啊,那個每天默默砍樹的小夥伴。好吧,除開這些現在我們對中秋節的想像,事實上,真正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