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習俗,古今中外有哪些不同?

2021-01-08 騰訊網

情滿月圓,舉國同慶。中秋和國慶雙節將至,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在21世紀裡僅發生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團圓日遇到了舉國同慶日,國人與此皆大歡喜!

說到中秋節,你能想到什麼?吃月餅、賞月、放假……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那麼古今中外,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不同呢?

古代中秋節

按中國古代曆法的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古代的人們在這個季節飲酒起舞,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

我國自古就有在中秋節祭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魏晉之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

唐代,中秋節被正式定為節日,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女子拜月」風俗頗為流行,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女性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因為古人認為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陰之神。

「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於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中:「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外,事實上,到南宋才有「月餅」一說,被正式列為節日佳品。

宋代除繼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瀟灑的活動「玩月」。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瀰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彩樓。

到了晚上,酒樓裡絲竹簫管並作,人人爭相登而賞月。夜市人馬雜沓,即使是住在陋巷裡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饌,歡度中秋。

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宋朝在蘇浙一帶另有一個獨特的中秋活動也流傳至今,這便是錢塘觀潮。

元朝的中秋習俗,幾乎沒有推陳出新之舉。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佳品。

明朝祭月活動已遍及全國,親友們互贈月餅、月果已成禮俗。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明代在宮中,八月十五日除吃月餅酒饌外,還吃蟹。另外,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

到了清代,中秋之夜,幾乎家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流傳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拜月成了婦女的專利。

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玩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日趨精緻。

中國飲食文化昌盛,圍繞重大節慶均有各類可口食物呈現,中秋也不例外,其中的代表便是綿延流傳至今的月餅。

除吃月餅外,人們還會在中秋當天團圓飲酒,吃新米飯,玩月羹(桂圓、蓮子、藕粉一起熬製的羹湯),南京則有桂花鴨等物,飲食不可謂不豐富。

圍繞中秋拜月、賞月,各地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中秋拜兔兒爺、拜月姑、祭月娘、走月亮、唱月亮、燒寶塔燈、放孔明燈,偷月亮菜......還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提親,在一些經濟活動中會結算與兌付工資等說法。

國外中秋節

如今的中秋節,不僅僅是中國,世界各地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示慶祝,特別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東南亞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

朝鮮半島

他們的中秋節是掃墓並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回鄉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英文又把朝鮮半島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ThanksgivingDay)。

越南

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孩子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琉球

琉球人中秋節除了祭祖、拜月外還會祭灶,來感謝灶君保佑一年內家中平安。除了吃月餅他們會吃一種叫吹上餅的食品,這是一種表面鋪上紅豆的米餅。除此之外還有拔河、舞獅的風俗。

中秋節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祭祖感謝祖先庇佑,也會吃特定的食品都與月亮、團圓有關,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如華人(漢族)、越南人(京族)、琉球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來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以及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馬來西亞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的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

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還會有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這些藝人和青年都會穿上服飾鮮豔載歌載舞。

菲律賓

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因為當地華僑華人舉行活動歡度中秋節。

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彩,在主要的交通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在許多商店出售自製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舞龍遊行、民族服裝遊行、燈籠遊行和花車遊行等都是慶祝中秋節的活動。

如今很多習俗都被淡化,中秋除了吃月餅、放假、賞月外,便沒什麼了。穿越歷史,追根溯源。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闡釋以及對傳統節日的解讀,應當與時俱進,文化才能鮮活有力。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國人對於中秋有著獨特的情懷,中秋節,對於國人來說,更是合家團圓的好日子,那麼對於中秋節又都有哪些習俗呢?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祭月和吃月餅了。記得小的時候,自己家每到中秋節,都會面向月亮的方向,擺上茶几,放上貢品,月餅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石榴以及一些水果。再點燃3根清香,對著月亮磕頭燒紙錢。這是我對於中秋節最深刻的印象。1.祭月自春秋時期就已經有的了,到了唐代,賞月之風大起,唐朝的詩人們也對月亮寄託的很多情感,寫下了無數關於月亮的詩句。
  • 廈門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習俗風俗及由來介紹
    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團圓節」(中秋節賀卡寄語祝福語簡單大方 中秋節給長輩老師的溫馨祝福)。在我國,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而在閩南地區,過中秋也有著獨特的風俗。日前,記者採訪了閩南文化專家,帶您走近「古早味」的廈門中秋。
  • 中秋節馬上到民間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和禁忌?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馬上到民間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和禁忌?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中秋一詞取的是秋季中期的意思,在很久之前也有仲秋節的說法。除此之外,中秋節還有很多雅致的別稱,例如月夕、團圓節、女兒節、八月會等等。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 留下了哪些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 留下了哪些習俗 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端午、中秋、春節是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它承載著人們對團圓的美好心願。 金桂飄香的月圓之夜,正是闔家團圓之時。
  • 2020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地方習俗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20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地方習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 你們老家過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現在還保持著嗎?
    中秋節又稱作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節日,各地的叫法不同,過節的風俗也不同。 作為一個70後,小時候最希望的就是過節了,原因很簡單也很沒出息,就是有好東西吃,過完這個節盼望下個節,希望天天都過節。雖然中秋節在中國是都要吃月餅的,但我小時候過中秋卻很少吃到月餅,記憶中好像在離家打工之前的十六七年只吃過兩次。好像裡面有青紅絲的那種五仁或八寶月餅,皮比較硬,而且青紅絲的味道有點兒接受不了。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 中秋節來歷習俗,是這樣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禮物。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背景資料:中秋節起源及民間習俗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 中秋佳節有哪些習俗可以跟寶貝啟蒙的呢?
    中秋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亦屬於中國傳統第二大節日,最常見的節日習俗是吃月餅、賞月,那麼,你還知道哪些習俗呢?文章下面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順便也可以講給我們的寶貝聽喲,從小感受下我們的傳統。
  • 中秋節快樂!!盤點世界各地中秋節習俗,各地中秋大不同
    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中秋習俗  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
  • 中秋節習俗,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必吃食物,最後一種你可能想不到
    江西中秋節習俗文天祥是江西省吉安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吉安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日子,在中秋節的傍晚,吉安人都會用稻草燒瓦罐,一直把瓦罐燒得通紅,再潑一大碗香醋到瓦罐中,頓時醋水瞬間氣化,香味飄散在整個村子裡,大家除了要吃月餅外,還吃柚子(喻意有子)、花生、糖果等,最為隆重歡慶的是在天黑月明的時候,家家戶戶自帶著柴火,用瓦片和磚塊堆砌成一個六角形寶塔,一直把寶塔燒得自下而上通體紅色
  • 2018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中秋節習俗來歷50字簡短
    中秋節祝福語簡短  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  中秋節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 中秋節的這些習俗、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中秋節的名稱來源於我國的農曆,在農曆中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分別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仲、季之分,因而中秋也被稱為「仲秋」,同時中秋節因為在農曆的八月,也被稱為「秋節」、「八月節」、「月半節」;在年農曆的八月十五那天,月亮格外的明亮,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月節」;由於我國廣袤的土地,將居住的人們分在了不同的地區,從而產生了不同族群的文化,一些地區根據當地過中秋的習俗不同,中秋節又被稱為「
  • 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節日晚上,公園、景區、河邊、運動場、學校操場,甚至街道兩旁以及大樓公寓的樓頂都在烤肉,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到處飄溢著炭火烤肉的殊香。
  • 【中秋主題】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習俗,給孩子們講講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從此中秋節的習俗就流傳開了。中秋節的來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 韓國、日本、越南也過中秋節?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中國文化傳播的途徑有以下幾種:一、中國歷史文化空前繁榮時期,各國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了解相應的習俗,回國後,再大力宣傳發揚;二、移民,華人自己把文化習俗帶去國外,例如新加坡,總人口的80%都是華人,不難猜到這些移民者會將中國文化帶到新加坡的本土文化之中, 中秋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唐朝開始就隨之傳播到日本、朝鮮半島
  • 中秋節的故事簡短20字50字100字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除了嫦娥奔月以外,中秋節的傳說還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有吳剛伐桂、玉兔入月宮等。小編整理了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簡短介紹。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阜陽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風俗習慣?張燈結彩、摸秋、撂火把
    在阜陽,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風俗習慣?為此,記者採訪了阜陽師範大學教授劉宏。劉宏曾任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在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之餘,對阜陽民俗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著有《阜陽民俗文化研究》(與張文波合著)一書。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