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樂!!盤點世界各地中秋節習俗,各地中秋大不同

2021-02-12 修水人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怎麼過?臺灣的中秋夜,未婚女子「偷菜求郎」是怎麼回事?中秋節是不是韓國的?越南、日本也過中秋節嗎?看看下面的視頻,學習一下吧。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裡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習俗

  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廣州的樹中秋——中秋節在廣州有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每逢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燈的開頭多樣,不果品燈,也有鳥獸、魚蟲燈,也可砌成字燈。到了夜裡,就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也叫「豎中秋」。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南京——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各國習俗攻略


  1.日本「月見節」:吃糰子,賞月會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裡,擺上瓜果、米糰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日本人過中秋吃的不是月餅,而是江米做的「糰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以豆沙為主。如今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著過「月見節」的習慣。

2 韓國「秋夕節」:家團圓,品松糕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 秋夕在韓國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 韓國「秋夕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穿上豔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遊戲。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鬆餅。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3 越南「中秋節」:聽阿貴,打花燈

  越南人的中秋節以孩子、鯉魚為貴,顯出自己特點。阿貴相當於越南版的嫦娥,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汙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因手拉樹根,也被帶往受責。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是條鯉魚成精後害人,包公為救民用紙紮了鯉魚燈以鎮之。於是,孩子們都在中秋晚上聽「阿貴」的傳說,還會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4 斯裡蘭卡「月圓節」:聽講經,拜月亮

  中秋節,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是一年一度。然而,斯裡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曆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月圓節」這天,斯裡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裡,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5 泰國「祈月節」:擺仙桃拜八仙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用甘蔗紮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參拜月亮。 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 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6 緬甸「光明節」:點燈火布齋飯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話劇、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好不熱鬧。

  7 朝鮮「秋夕節」

  朝鮮中秋節叫「秋文節」。也稱「秋夕」「嘉徘」,與元旦、寒食、端午列為民間四大佳節。當天,他們以鬆餅為節物,家家蒸食並相互饋送。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豆沙、粟肉、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有的還吃用糯米和松子、慄肉、棗泥、蜂蜜做的八寶飯。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摔跤比賽, 或者表演歌舞,婦女們多做名叫「布倫阿」的蕩鞦韆競賽。

  朝鮮秋夕節吃的是蒸餅、煎餅

  8 柬埔寨人的「拜月節」

  柬埔寨人,在佛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準備供月禮品,有的採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託盤,將託盤放在房前一張大蓆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大家盡興品嘗美食而散。

  9 寮國「月福節」

  寮國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10 坦尚尼亞「月圓節」

  在坦尚尼亞,每當公曆九月的月圓之夜是坦尚尼亞的「月圓節」,各家各戶的大門都輕輕地打開,人們靜悄悄地走出家門,來到空曠處,圍成一個個圓圈,默默地坐下。直到皎潔的月亮高懸中天,人們才打破沉默,開始熱烈地交談,並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歡渡一年一度的節日。

  在坦尚尼亞,關於「月圓節」的來歷還有一段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外敵曾入侵這塊富饒的土地,這天正值月圓時節,當地人被外敵追殺,被迫逃進了一片森林藏身。敵人追趕到森林邊,卻不見一個人影,只見一片明月高照的森林,耳邊不時傳來一陣陣秋風吹動樹葉的譁譁聲。此時,敵人誤認為林中埋伏著大批軍隊,不敢貿然進入密林之中,只好匆忙撤離。而善良的人們也終於免於一場災難。為了紀念這個月圓之夜,後人便將每年公曆九月的這一天定為「月圓節」。時至今日,人們仍然依照古老的習慣,圍坐在皓月之下慶祝這一值得紀念的節日。

  11 伊朗「麥赫爾幹節」

  伊朗人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幹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12 馬來西亞:提燈籠遊行

  據了解,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和北京一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豔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13 新加坡:遊園活動

  新加坡的人口以華人居多,當然中秋節在新加坡也是一個重要節日。每年中秋,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一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在那裡,可以免費品嘗各種式樣的月餅和參加有趣的遊園活動。另外,在一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彩燈展示等活動。

  14 印度中秋節叫「明月節」

  月圓之夜,年輕婦女頭頂五個重疊的泥水罐站在駱駝背上,慢慢地爬上沙丘,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15 美國中秋節叫「秋月節」

  節日裡,家家都要吃葡萄、慄子、豆子等時鮮果品和新製作的食品。

  16 非洲的麻加爾各答島,居民稱中秋節為"月圓節"

  過「月圓節」時,要在海灘上舉行盛大的「吹螺會」,在歡樂中飲酒吃魚飯。

天南地北:修水人 創辦人QQ/微信號:86079095

馬雲說:成功的人每時每刻都會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身邊的朋友,你在他們的心目中會變得更有價值。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點擊右上角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推薦給你的朋友,請他關注我們的微信帳戶:

相關焦點

  • 韓國、日本、越南也過中秋節?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越南等國,後隨華僑傳播到世界各地。漢文化圈中的國家都把八月十五這天定為中秋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這些國家的中秋節習俗吧。 1) 韓國的「秋夕節」 中秋節在韓國稱為「秋夕節」,節日時間也是農曆八月十五,韓國的中秋節習俗與中國不同,除了在節日期間給親朋好友送禮外,韓國人還會去掃墓,會用當年新出的瓜果蔬食祭奠先祖,有與先祖慶祝當年豐收和感謝先祖之意,因此,他們亦叫秋夕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
  • 中秋節習俗,古今中外有哪些不同?
    中秋和國慶雙節將至,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在21世紀裡僅發生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團圓日遇到了舉國同慶日,國人與此皆大歡喜! 說到中秋節,你能想到什麼?吃月餅、賞月、放假……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那麼古今中外,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不同呢?
  • 中秋節古代習俗與現在的習俗的變化
    古代:女子拜月祈求美麗容顏從古至今,有關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據公開資料顯示,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唐代確有賞月風尚,但未見拜月習俗;宋代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舉有好功名,女子則祈求擁有美麗容顏。隨著時代演進,明清以後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專家肯定地說。古代中秋豐富節俗的緣起與演進曾讓很多學者頗費考量。據稱,「中秋」一詞,最早則見於《周禮》,起源於先民月亮崇拜。
  • 這個「中秋」假期有點長!中秋節的這些習俗、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一、這個中秋有點「冷」,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幾個1、中秋節的「暱稱」有點多中秋節是大家最為熟知的節日,是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齊名,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名稱來源於我國的農曆,在農曆中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分別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仲、季之分,因而中秋也被稱為「仲秋」,同時中秋節因為在農曆的八月,也被稱為「秋節」、「八月節」、「月半節」;在年農曆的八月十五那天,月亮格外的明亮,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月節」;由於我國廣袤的土地,將居住的人們分在了不同的地區,從而產生了不同族群的文化,一些地區根據當地過中秋的習俗不同,中秋節又被稱為「
  • 【中秋主題】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習俗,給孩子們講講吧
    從此中秋節的習俗就流傳開了。中秋節的來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秋分曾是中秋節歡聚同食慶豐收民間故事中,關於中秋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許多人認為中秋節就是源自這個上古神話傳說。的確,中秋節的習俗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起源卻比神話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對天象的崇拜。
  • 舞「香火龍」 「罵中秋」 廣西中秋節習俗你知道哪幾個?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年年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生活變化的同時,很多傳統也在日漸淡化,一些傳統習俗也在慢慢地消失,或者是面臨著失傳的境地。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你可能不知道的中秋習俗。
  • 中秋佳節習俗多
    天清如水,月明如鏡,中秋夜之美觀之神怡。中秋佳節,人們除了在美景中賞月,從古至今,各地還有不少習俗。燃燈。在近代,廣東一帶中秋節有燃燈之俗。各家於中秋節前幾天,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糊各色彩紙,上有慶賀中秋等字樣。
  • 【中秋快樂】惠南鎮各地開展迎中秋活動
    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惠南鎮各地紛紛開展迎中秋活動,極大提升居民幸福感與獲得感。下面就讓我們惠南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為您呈現這些精彩紛呈的活動吧!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臨近了,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9月20日下午,黃路社區 「村民大學堂」——「文化課堂」開展「中秋情意濃,社區一家親」中秋活動。由轄區內村居以及駐區單位推薦的30名居民參與了此次活動。
  • 韓國的中秋節習俗
    秋夕對於韓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與中國不同的是它甚至比春節更為重要。中國人過中秋,主要是家人團聚,不能團聚的也講究千裡共嬋娟。韓國人的「中秋節」,除了全家團聚之外,也是追憶祖先恩德的日子,更為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因此,在秋夕的這一天中大多數的人們會穿上傳統韓服帶上禮物,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親人韓國的秋夕文化是如何的呢?
  • 中秋到!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我們的節日·中秋」豐潤區各地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中秋節活動
    導 語又是一年中秋佳節,豐潤區各地相繼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秋節活動。居民們在濃濃喜慶中品傳統味道,歡度團圓夜,展現出對闔家團圓、家國和諧的期盼和幸福生活的喜悅。此次迎中秋活動的開展,促進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了中華傳統節日,受到了居民們的熱烈歡迎。「迎中秋、慶國慶」茶話會9月28日,中建城一社區組織大黨委成員代表、轄區黨員、樓門長代表、社區志願者、居民代表、在社區「民生茶館」開展「迎中秋、慶國慶」茶話會活動。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國人對於中秋有著獨特的情懷,中秋節,對於國人來說,更是合家團圓的好日子,那麼對於中秋節又都有哪些習俗呢?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祭月和吃月餅了。記得小的時候,自己家每到中秋節,都會面向月亮的方向,擺上茶几,放上貢品,月餅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石榴以及一些水果。再點燃3根清香,對著月亮磕頭燒紙錢。這是我對於中秋節最深刻的印象。1.祭月自春秋時期就已經有的了,到了唐代,賞月之風大起,唐朝的詩人們也對月亮寄託的很多情感,寫下了無數關於月亮的詩句。
  • 2020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地方習俗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20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地方習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5.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6.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 Vol.751【中秋節】|中秋月餅大放送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各地的月餅,值此中秋之際,借中華民族傳統的味道,與大家一起思念故鄉。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便做月餅作為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 【2020年網絡中國節·中秋】柚子配月餅,北海人中秋是這麼過的!
    -網絡中國節·中秋- 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各種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花好月圓 中秋快樂
    中秋節,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它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2020年中秋節祝福語精選|中秋節朋友圈語|中秋節朋友圈說說語
    2020年中秋節祝福語精選|中秋節朋友圈語|中秋節朋友圈說說語1、朝陽迎皓月,皓月伴中秋。在中秋將至之日輕聲提醒:母盼兒歸,兒思母,團圓之日即至,遠在他鄉的你給父母的驚喜,回家看看,讓皓月當空微笑!9、八月十五相思夜,坐著相思椅,望著相思月,相思夜裡話相思,句句相思語;濃濃相思意,手握相思筆,寫下相思句,傾盡柔情相思你:祝你中秋快樂!10、發這條簡訊,主要是想提醒你,中秋節快到了,月餅準備好了嗎?心情準備好了嗎?最重要的是,請我吃飯準備好了嗎?呵呵,提前祝你中秋快樂!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馬上又到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了,今年中秋有些特別,與國慶是同一天。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與家人一起賞月,共嘗月餅,歡度佳節,已是我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月滿中秋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而它的由來傳說也有很多。
  • 廈門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習俗風俗及由來介紹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中秋佳節了。中秋節,又稱為「八月節」「團圓節」(中秋節賀卡寄語祝福語簡單大方 中秋節給長輩老師的溫馨祝福)。在我國,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而在閩南地區,過中秋也有著獨特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