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馬上又到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了,今年中秋有些特別,與國慶是同一天。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與家人一起賞月,共嘗月餅,歡度佳節,已是我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川川子帶你談古論今,來盤一盤這月圓背後的故事。
月滿中秋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而它的由來傳說也有很多。
#1 嫦娥奔月
在所有中秋傳說中,我們最熟悉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大地直冒煙。
天生神力的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妻子嫦娥保管。
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
后羿回家後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2 仲秋
最具有歷史考證的由來,中秋是由古代祭月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
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
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後來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3唐風中秋
中秋節被定為官方節日,大約是在唐朝。
唐朝中秋風俗盛行,唐朝許多詩人都有詠月的絕句。
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大興。
唐代也成為了將傳統節日習俗融合的重要時期,傳承至今。
中秋祭月
古有詩人詠月,今有國人賞月。在中秋除傳統的賞月、吃月餅,還有其他很多有趣的習俗。
#1 祭月
古代中秋,記載為」秋暮夕月「,意為祭月神。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2 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中秋觀潮可謂是一大盛事。
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是這樣描寫觀潮的:"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3 燃燈
中秋之夜,在古代時有燃燒紙燈以助月色的習俗,現在全國多地仍保留有此習俗,尤其是在湖廣一帶。
江南一帶則有製作燈船的習俗,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形狀,繪製各種顏色。
中秋燃燈類似於元宵燈節,其規模僅次於它。
#4 賞桂賞桂,也是中秋的一個樂趣。
每逢中秋之夜,丹桂盛開時節,空氣中都瀰漫著桂花甜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聚一堂,已成為佳節的一種美的享受。
#5 殺鴨子
在四川,我們都知道中秋要吃月餅,還要打粑、吃麻餅等,但你知道嗎?中秋殺鴨子,也是一種習俗。
在川西地區,煙燻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在中秋時節生長的鴨子,肥瘦適宜,適合煙燻烹飪。
廚師選當年生的仔鴨,進行煙燻烹飪,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
----
中秋節的習俗多樣,形式也各有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以月寄相思,以情訴團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收聽每晚7點至8點的《川廣悅生活》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