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烤肉!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2021-02-08 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

今天是中秋節,祝兩岸的朋友們節日快樂!

中秋節在臺灣和大陸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臺灣同胞對月亮十分崇拜,習稱月亮為「月娘媽」。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

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

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節日晚上,公園、景區、河邊、運動場、學校操場,甚至街道兩旁以及大樓公寓的樓頂都在烤肉,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到處飄溢著炭火烤肉的殊香。

臺灣中秋節盛行吃烤肉的由來,據說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有一醬油品牌的廣告詞是「一家烤肉,萬家香」,沒想到,這句廣告詞不僅成功地促銷了醬油,還引發了人們烤肉的熱情。於是,「中秋烤肉」逐漸演繹為新民俗。


臺灣地區民間有句食諺:「七月半鴨,八月半芋。」意思是中秋節期間的芋頭最好吃。臺灣地區人們對芋頭感情很深,擬人化地把芋頭分為芋母、芋子、芋孫。節日期間,幾乎家家戶戶購買芋頭,做芋餅、煮芋飯、蒸芋果 、烹芋湯、搗芋泥、炸芋棗……簡直可以拼成洋洋大觀的芋頭全席。


「博餅」是臺灣地區中秋節傳統的節俗遊戲。相傳是35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

後來這一遊戲傳入臺灣地區。博餅時取6個骰子在大的碗盆中投擲,誰博到規定的點數和顏色就可得到不同級別的月餅。三百多年來,中秋博餅盛行不疲,為人們增添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中秋時令水果中,柚子的「柚」和「佑」、「有」諧音,有「大佑大有」之意,是臺灣地區人們最喜歡購買的供月佳果。

中秋時節正是柚子大量上市的旺季,節日裡人們吃多了山珍海味,而吃柚子則可解膩助消化。人們還在中秋舉辦剝柚子、吃柚子比賽等活動,以增添節日的歡樂氣氛。

另外,旅外遊子中秋回鄉,鄉親們則習慣舉辦「柚子宴」(「遊子宴」的諧音),為他們洗塵接風。


在臺灣地區農村,過中秋時,人們要置辦牲禮、果品祭拜土地公。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護神,崇拜土地公源於人類對土地的信仰,主要是為了祈求生命繁衍或農作物豐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習慣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即用竹子夾上土地公,插在所耕種的田間。


中秋節是繼元宵節之後的又一個團圓節,在臺灣地區的中秋燈謎會上,有不少謎作是盼團圓、懷故鄉、思親人的,如:「低頭思故鄉」(臺語老歌一)謎底:《月夜愁》;「慈母手中線」(京劇名二)謎底:《打堂》、《縫衣》;「懸明月以自照兮」(臺灣著名作家一)謎底:余光中;「何人不起故園情」(中藥名二)謎底:熟地、當歸,等等。

另外,臺灣地區的燈謎比較通俗,如「無味之泉」(臺灣地名一)謎底:淡水;「飲水思源」(臺灣地名一)謎底:知本。

臺灣地區的中秋謎會多在公園、廣場、寺廟舉行,猜謎形式與臺胞重點祖居地閩南的擊鼓懸猜相仿。可見兩岸習相似,謎相通。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臺灣特別的中秋節習俗
    月餅、柚子、烤肉,這是臺灣過中秋吃的三大件。前兩者自不必說,後者有別於傳統習俗。
  • 在臺灣怎麼過中秋?吃月餅、拜土地公…還有一樣你絕對猜不到
    由於中秋節大多的活動皆與月亮有關因此被視為是拜月亮的節日拜月、祭土地、走月亮、吃月餅都是由月亮延伸的習俗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臺灣中秋節還有一項重要活動是「烤肉」,這又是為什麼呢? 1982年的臺灣報紙新聞報導中這樣介紹:新竹地區有很多民眾盛行烤肉,中秋節便在肉香與煙霧中度過,這讓臺灣民眾體會到了一個與往年不同滋味中秋節。
  •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烤肉節?
    事實上,中秋節為臺灣年中三大歲時節慶之一,因飽含濃厚的團圓意義,一向受到人們的重視。臺灣的中秋節啥樣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華人世界的公約數,臺灣人也不外如是。不過不同地區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例如和臺灣相鄰的大陸閩南地區就有博餅的民俗。而臺灣的中秋節較有特色而與大陸不盡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吃文旦,其次為烤肉。
  • 中秋烤肉,不得不說臺灣人民太會玩!
    中秋祭月,有很多講究,除了基本的祭月儀式之外,還有感謝神明、慶祝豐收等等。隨著社會的演變,中秋有了更多的寓意與情感。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月圓寄託了所有人對家的渴望與思念,這皎潔如明的夜空,圓月更有一種圓滿的意味,所以,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 【活動】白天吃烤肉,晚上看中秋!
    有吃的了!什麼時候?9月26日?NUCSSA 不是要弄中秋晚會嗎!那有什麼關係!9月26日,我們將和臺灣學生會一起合辦中秋烤肉活動!這不但是舊朋友相會歡聚中秋節的好機會,也是新朋友認識我們的好機會噢!~(羞)大家快帶你們的好朋友來吃吃吃喝喝喝( ̄▽ ̄)~*活動當天不止有好吃的烤肉還有好吃的烤香腸喔! ! !覺得烤肉太油膩?不要擔心!小天使們也為各位準備了燉蔬菜!~ 已經迫不及待想買票了? ! 臺灣學生會的幹部也都準備好把票賣給大家囉!
  • 別樣的臺灣「中秋」
    很多節日的氣氛都圍繞著「吃」在延展,對於吃,中國人有太多的話要說。我們享受的不僅僅是美食帶來的快樂,反而是食物背後的文化與味道帶來的記憶。在臺灣,每年的中秋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吃的習俗」。讓原本就熟悉的節日因為不同的地域文化變得新鮮。每逢中秋節,你會看到大街小巷裡一攤又一攤的自助烤肉,這絕對是臺灣中秋節一道特有的風景線。
  • 中秋佳節有哪些習俗可以跟寶貝啟蒙的呢?
    中秋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亦屬於中國傳統第二大節日,最常見的節日習俗是吃月餅、賞月,那麼,你還知道哪些習俗呢?文章下面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順便也可以講給我們的寶貝聽喲,從小感受下我們的傳統。
  • 廈門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習俗風俗及由來介紹
    日前,記者採訪了閩南文化專家,帶您走近「古早味」的廈門中秋。拜月聽香:「求解」心事祈求好運廈門市作家協會會員、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員許曉春說,廈門人歷來十分重視中秋節,而且習俗頗有地方特色,其中就有「拜月」「聽香」。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國人對於中秋有著獨特的情懷,中秋節,對於國人來說,更是合家團圓的好日子,那麼對於中秋節又都有哪些習俗呢?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祭月和吃月餅了。也借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表達了無數國人的喜怒哀樂,直到現在,中秋賞月也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2.月餅,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實食物。圓形的月餅和中秋節的月亮遙想呼應,也代表著團團圓圓。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和中秋節已不可分割,一提到月餅,必然會想到中秋,反之,亦然。
  • 你家過中秋吃什麼呢?
    3/ 大偉,臺灣人我在臺灣長大,我們中秋會吃烤肉,別驚訝,這可是一項全民運動吼。不是因為嘴饞找藉口啦,是真的會用木炭烤肉的喲。是醬紫啦,臺灣盛行的中秋烤肉習俗起源也並不久,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醬油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滾動洗腦,超市商家又在中秋節跟著促銷起鬨,於是產生了「中秋節就是要吃烤肉啊不然要幹嘛」的奇特風俗。
  •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1、贈鞋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 瑋婕的記憶廚房 中秋烤肉不怕胖,無油烤肉讓你吃過癮
    中秋節在臺灣,除了賞月吃月餅,吃文旦(小鳳君百度了下,原來文旦就是柚子),當然就是要烤肉啦!每當中秋節前夕,回家路邊都會飄來陣陣的烤肉香,一路走回家,都覺得飢腸轆轆,腳步也不自覺加快。但到底為什麼要在中秋節烤肉,估計跟臺灣一款烤肉醬的廣告有關,印象中這個廣告的口號是「一家烤肉萬家香」。
  • 原來這就是臺灣中秋烤肉啊?!
    一家烤肉萬家香     中秋連假那幾天,走在路上,真的就能聞到滋滋烤肉與焰火親密碰撞發出的薰香氣息,還未入夜,人們便支起爐子摩拳擦掌了,親朋提著文旦和月餅來聚,蘇式椒鹽、廣式五仁,桌上琳琅滿目的是各家自製「秘方」醬料
  • 疫情中秋新樂趣!外賣送上門在家烤肉看月亮
    讓你的生活更有趣,洛杉磯世界日報推出全新微信公眾號「LA玩NOW」馬上就是中秋節,中秋節吃烤肉,已變成臺灣人的習俗。
  • 中秋,借著節日的名義吃、喝、玩
    但在現代人心裡,這句詩更應該用來形容中秋,中秋節就應該和家人一起過,月圓象徵團圓嘛。但有一年中秋,我恰好在中國臺灣拍紀錄片,沒法回家和親人團聚。但也因此有了機會,體驗臺灣地區是怎麼過中秋節。「吃烤肉、過中秋」,臺灣地區流行這句中秋口號。為什麼在中秋節吃烤肉呢?
  • 我們的節日·中秋|港澳臺這樣過中秋
    今天是中秋佳節,德陽全媒體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我們過傳統佳節都有自己的習俗,那你知道香港澳門臺灣的同胞們是怎麼過中秋的嗎?       香港澳門臺灣三地,既時尚,又保留了大量傳統文化。中秋佳節,當傳統與現代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又有月圓人圓的美好寓意,還有月餅、秋果等諸多慶祝豐收團圓的美食。除了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
  • 中秋不吃月餅指南
    日式的中秋插花中,象徵秋天的芒草是常用的花材。臺灣這幾年非常流行在中秋節烤肉,中秋節前後的夜晚,很多地方的戶外都是烤肉大軍。而香港,傳統節日的氣氛一向很濃,除了掛彩燈、猜燈謎,各種民俗展覽和傳統藝術表演之外,大坑舞火龍是每年中秋的重頭戲。今年的舞火龍和往年一樣還是在銅鑼灣舉行,火龍穿街走巷好不熱鬧。如果你中秋期間在香港,千萬不要錯過。
  • 中秋節習俗,古今中外有哪些不同?
    中秋和國慶雙節將至,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在21世紀裡僅發生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團圓日遇到了舉國同慶日,國人與此皆大歡喜! 說到中秋節,你能想到什麼?吃月餅、賞月、放假……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那麼古今中外,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