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節日的氣氛都圍繞著「吃」在延展,對於吃,中國人有太多的話要說。我們享受的不僅僅是美食帶來的快樂,反而是食物背後的文化與味道帶來的記憶。
在臺灣,每年的中秋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吃的習俗」。讓原本就熟悉的節日因為不同的地域文化變得新鮮。
每逢中秋節,你會看到大街小巷裡一攤又一攤的自助烤肉,這絕對是臺灣中秋節一道特有的風景線。大家聚在一起,吃著烤肉,望著圓圓明月,享受這份團圓。而且,凡是在臺灣的夜市裡,你見得最多的就是專門賣燒烤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海鮮、蔬菜、肉....都會成為一份美味。
其中不得不說的是「烤肉」,臺灣的口味偏甜,這種外皮酥脆的肉帶有一點點蜜汁口味。在臺灣當地很少用到烤盤烤網放一般都會放錫紙,只有烤制一些特殊食物的時候,才會用到烤盤。其實,只要將烤肉一股腦倒進去,像炒菜一樣翻烤,一些人還會放上一片吐司,在烤制的微微發黃的時候,夾上烤肉一起食用。
臺灣火鍋多種多樣的的湯底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會先喝湯底,然後再涮菜和肉。而且一般臺灣火鍋自助形式比較多,菜品也非常豐富,但是你在臺灣很難吃到特別辣的火鍋,一般火鍋店裡的辣都是甜辣味道的。
中秋也是柚子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走親訪友都會選擇月餅或者文旦禮盒,文旦其實就是柚子,顆粒飽滿,但是個頭較小,是臺灣當地人在中秋時最愛食用的水果。
在甜品滿大街都是的臺灣,中秋節少不了月餅,除了像我們常見的傳統月餅,最常見的還是酥類月餅,例如:蛋黃酥、芋頭酥、鳳梨酥。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鳳梨酥。鳳梨酥是一種點心,現在成了臺灣糕點的象徵,外形、做法和月餅很相似,入口後的鳳梨酥,餅皮酥而不脆,比月餅皮硬朗,口感十分鬆軟,內餡糯軟,夾雜著粗粗的鳳梨纖維,酸酸甜甜的味道,一層帶一層朝味蕾湧來,同時,滿嘴都是濃鬱的鳳梨的香味和奶油味道。
臺灣鳳梨酥分為三種,一種是鳳梨冬瓜酥,是用純冬瓜製作成內餡,口感軟綿,味道甜。一種是用當地特產土鳳梨製作的鳳梨酥,酸度比甜味明顯,纖維多,特別有層次感。還有一種鳳梨酥,是酸甜相間各半,是冬瓜和鳳梨的混合內餡。一些店面有酸鳳梨酥也有甜鳳梨酥,口感不一,纖維顆粒感也是參差不齊。剛烤好的鳳梨酥,一定要放涼,和月餅一樣,也需要要封存個一兩天,等鳳梨酥回油後,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