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唱著這首戰歌,跨過鴨綠江,打擊侵略者,前赴後繼,保家衛國。
70年後,「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展出照片540張、展品及文物1900餘件,其中824件文物系首次展出。
這些珍貴的文物照片,完整地展示了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場景,展示了志願軍令敵人膽寒、令天地動容的血性,展示了中國人民如何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惡劣條件下保衛家國、捍衛正義與和平,打贏了那場看似不可能的「立國之戰」。
昨天,島叔島妹去看了這場展覽,深為感動,深受教育。
「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一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幹涉,發動對朝全面戰爭,越過三八線、入侵臺灣海峽、轟炸中國東北邊境,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1950年10月1日,朝鮮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金日成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的信函
10月上旬,在毛澤東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援助朝鮮。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共中央經過全面權衡利弊,最終作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戰略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告知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援朝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籤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
戰前中美力量對比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作戰,戰士們立下誓詞:「向勝利前進,不消滅敵人,決不罷休!」
志願軍入朝參戰誓詞、戰歌
志願軍戰士的血書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密切配合,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連續進行5次戰役,把侵略軍隊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幫助朝鮮收復了北部廣大土地。
懸掛於展廳頂端的入朝作戰部隊番號旗幟
黃草嶺阻擊戰,志願軍第42軍124師連續奮戰13晝夜,抗擊美軍和南朝鮮軍優勢兵力進攻,殲敵2700餘人;松骨峰阻擊戰,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第3連以百人之力,在無險可守的情勢下阻截數個師十幾個小時之久,為主力部隊圍殲敵人爭取了寶貴時間。
「黃草嶺英雄連」獎旗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飛機3000多架次,向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山頭都被削平。
戰鬥何等慘烈?一個細節是,1956年,戰役結束三年多後,電影《上甘嶺》的主創團隊到陣地回訪,依然見不到一棵樹木、一隻動物,隨便抓把土,就能數出幾十枚彈片。
「血戰上甘嶺」場景
上甘嶺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59次,志願軍共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志願軍第15軍45師134團3營8連,堅守597.9高地1號坑道14晝夜,最終將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在了上甘嶺陣地。
插在上甘嶺陣地上、布滿彈孔的志願軍戰旗
二
1950年冬,朝鮮半島長津湖畔白雪皚皚,氣溫低至零下30度。
有戰士腳凍腫了,脫了鞋便穿不上,光著腳在雪裡奔跑;有戰士又冷又餓,抓把雪往肚裡吞。即便如此,「冰雕連」仍埋伏在美軍撤退必經之路上,直至全部戰士凍死在露天掩體中。
一位「冰雕連」戰士留下絕命詩:「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冰雕連」雕塑
1950年11月,長津湖地區作戰中,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率領一個排堅守陣地,打退敵人8次進攻,陣地只剩楊根思等幾個人。當敵人再次進攻時,楊根思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楊根思連旗幟
1952年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營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衝到半山腰時,突遭敵軍機槍火力點射擊。危急時刻,黃繼光英勇地衝上前去,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眼。高地被奪回,碉堡旁卻留下了長長的血痕。
黃繼光犧牲處挖出的爆破筒殘體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頒給黃繼光的獎狀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主動請求第一批入朝參戰。1950年11月25日,美空軍轟炸機飛臨志願軍司令部上空,投下幾十枚凝固汽油彈。毛岸英壯烈犧牲,年僅28歲。當時有人提議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安葬,毛澤東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毛岸英漢白玉半身像
三
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面對氣焰囂張的強大敵人,志願軍曾發出「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一位志願軍戰士在給上級的信中寫道:「不管敵人有多麼瘋狂,都有決心、信心,叫敵人只能活著來,不能活著去。」
志願軍戰士在陣地寫下標語:
「堅決創造英雄班,不當英雄不下山!」
「用敵人屍體填平炮彈坑!」
志願軍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旗幟
戰場上,他們手持並不先進的武器英勇殺敵;彈盤不夠時,就抄起一旁的十字鎬——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8團9連4班副班長趙順山,曾以十字鎬一連砍死3個美國兵。
趙順山使用過的十字鎬
志願軍使用過的機槍
戰場外,志願軍部隊是一支紀律嚴明的正義之師、仁義之師,深受朝鮮人民讚揚和愛戴。
志願軍政治部關於遵紀守法、搞好軍民關係的訓令
《我們是如何在朝鮮進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
1951年1月19日,毛澤東在彭德懷《中朝軍隊高級幹部聯席會議報告》上批改強調:「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
毛澤東在《中朝軍隊高級幹部聯席會議報告》上的批改
志願軍赴朝進行抗美援朝作戰期間,全國上下開展捐款捐物、捐獻飛機大炮運動。
湖南湘潭勤雜工譚楚雲將自己挑水掙來的錢存入竹筒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傾盡義演所得,為國捐獻了一架「香玉劇社號」戰鬥機。
常香玉為志願軍演出
在戰場上,毛澤東評價:「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國內如火如荼支援抗美援朝,讓毛澤東感慨:「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就是抗美援朝戰役的制勝之道。
毛澤東說:「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
戰爭中湧現出的志願軍英雄模範
四
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擊退了由16國組建的作戰部隊及5國組建的醫療隊,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美國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彭德懷元帥這樣總結:「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果統計表
美方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美陸軍上將馬克·克拉克在戰後表態
志願軍繳獲美軍第7師第31團(「北極熊團」)團旗
志願軍繳獲美國陸軍第555榴彈炮營營旗
志願軍繳獲美空軍裝備及身份證明
志願軍繳獲南朝鮮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虎頭旗
志願軍繳獲的各國部隊臂章徽志
停戰後,志願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恢復重建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10月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志願軍援助朝鮮建設數據匯總
最後一批在朝志願軍前往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向戰友告別
在朝烈士部分遺物
歷史證明,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極大地提升了全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
那些視死如歸的志願軍戰士,以血肉之軀告訴世人,「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
新時代的我們,正接過他們手中的歷史接力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
這是對勝利最好的紀念,也是對英烈最好的告慰。
文/點蒼、雲歌
攝影/無忌、在焉、雲鶴
P.S.附上島叔拍到的展覽公告一張,擬前往觀展的島友敬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