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首次「雙十」演說仍拒絕九二共識 還叫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

2021-02-1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編輯 朱敏潔綜合

今天台灣舉行「雙十」慶典,典禮以「臺灣有你真好」為主題。蔡英文將首次以臺灣領導人身份發表「雙十演說」,她對兩岸關係的論述,無疑成為關注焦點。

據中國臺灣網引述「中時電子報」10月10日報導,蔡英文的「雙十演講」將以「堅定向前,讓『國家』因改革而偉大」為題,從「內政」、「外交」及兩岸分別闡述新政府政策,並點出施政主軸將是搞好「內政」,穩定民心、尤其年輕人的心,「外交」則採「重美日、輕兩岸」,盼突破大陸對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圍堵。

蔡英文9日出席「慶祝『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表示,兩岸應該儘快坐下來談,以對話解決問題。她向在場人士表示,「請各位放心,『中華民國』政府信守承諾,我們致力建立一致性、可持續及可預測的兩岸關係,維持臺海和平與維持臺灣民主現狀」。而據「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提前預告,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蔡英文將重申520就職演說時所強調,會以「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關係,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蔡英文還將重申近來一再提到的「新四不」,即「我們在兩岸關係上的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並強調臺灣將在國際參與上持續努力。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最新消息,蔡英文的「雙十」講話基本如黃重諺所預告,在兩岸關係上並沒有新的轉變,對於「九二共識」她仍以「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歷史」一語帶過。(全文附於文末)

蔡英文表示,對兩岸關係,要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臺灣民主及臺海和平現狀是新政府堅定不移立場;她稱,「維持現狀是我對選民的承諾」,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也會盡最大努力來維持兩岸對話和溝通機制。

蔡英文還指出,過去兩個月來,兩岸關係有點起伏,但我們的立場一致而堅定。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老路,這是我們對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也是對於兩岸和平的基本願望。她還呼籲中國大陸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臺灣人民對民主制度的堅定信仰。


蔡英文發表首次「雙十」演講(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慶典現場:「各唱各的調」

今天上午,蔡英文在「總統府」接受來訪外賓致賀。據統計,今年出席活動的各國慶賀團共有347人。美國由聯邦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榮譽主席巴頓眾議員率團來訪,日本包括國會、地方議員,及民間親善團體共273人陸續訪臺。

今天的慶典活動從上午9時開始,活動流程依序為暖場表演、序幕表演、主席致詞、國慶禮讚、「總統」講話、表演活動,11:50結束。



臺灣「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掛起「臺灣有你真好」標語

「前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吳敦義、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民國黨主席徐欣瑩以及臺北市長柯文哲都將出席此次活動。此外,臺灣當局也給正在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發出了「雙十」邀請函,陳水扁也向臺中監獄提出申請,但據臺媒消息,9日下午,臺中監獄召開第二次審查會,並決定陳水扁不能參加慶典,原定陳水扁座位將維持空位。另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及新黨主席鬱慕明拒絕出席活動以表示對蔡英文政府的抗議。

據「中時電子報」稱,席間,蔡英文致詞結束後走回座位,僅微笑點頭向馬英九致意,兩人並未握手,或有其他互動。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日稱,在慶典現場「唱國歌」環節,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各唱各的調,馬英九、吳敦義及王金平張大嘴大聲唱,臺北市長柯文哲也開口唱「國歌」;但相比之下,「行政院長」林全只是微微張口,看不出來有沒有唱,「臺獨」大佬辜寬敏則是全程未起立。


「臺獨」大佬辜寬敏(前中)則全程未起立(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另據臺媒稱,慶典現場觀禮人群中出現一名抗議群眾,批蔡英文是「臺獨」為什麼還要慶祝「國慶」。

在「主席致辭」環節,「雙十慶典」籌委會主委、「立法院長」蘇嘉全表示,新「國會」第一會期通過107項議案,議事效率大幅提升。將秉持「『國會』屬於人民,人民就是『國會』」原則,繼續堅持用公開、透明、效率,來響應人民的改革期待。(全文附在文末)

蘇嘉全稱,臺灣是位處西太平洋上的海島,隨著十六世紀開展的海權時代,登上世界的主舞臺。不論是南島族群的遷移,還是「中國大陸移民的遷入」,這股冒險犯難,打拚出頭天的勇氣,已經是臺灣人民的自然基因。臺灣從「威權」邁向民主化之路,民的理念成為共同的價值信仰。全面改革已經開始,包括政治改革、社會安全、產業振興、「外交國防」等領域。但不管是「世代正義」、「轉型正義」、政府效能以及「國會」改革等,都會面臨不同的壓力與矛盾。

蘇嘉全演講中還特別提到,人民期待無論是聯合國還是各種國際組織,都不應該缺少臺灣的加入,臺灣願意善盡國際公民責任,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蔡英文演講「老挑重彈」 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繼蘇嘉全等人致辭結束後,蔡英文正式登臺發表「雙十演講」。關於備受矚目的兩岸關係,並無轉變;對於「九二共識」一事,仍以「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歷史」一語帶過。

她指出,過去兩個月來,兩岸關係有點起伏,但我們的立場一致而堅定。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老路,這是我們對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也是對於兩岸和平的基本願望。

蔡英文呼籲中國大陸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臺灣人民對民主制度的堅定信仰。兩岸之間應該要儘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能和彈性,回到理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


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蘇嘉全院長,現場的貴賓,電視機前及網絡上的全體「國人」同胞:大家早安!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的「國慶」。我要特別感謝遠道而來的各國貴賓,還有我們從世界各地回到故鄉臺灣的「僑胞」。謝謝大家,跟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莊嚴的「國家慶典」。

我也要特別謝謝陳金鋒先生,今天他離開了熟悉的棒球場,來到凱達格蘭大道,帶領所有人唱「國歌」。他是我們全臺灣人心目中的英雄。

在「國家」生日的這一天,我要向這麼多年來,曾經為這個「國家」奉獻和犧牲的人,致上我最深的敬意。

這個「國家」曾經走過「威權」統治、走過族群對立、也曾經走過「國家認同」的尖銳對立。對於過去,我們心中抱持感念。現在,新政府肩膀上的責任就是讓這個「國家」脫胎換骨。

在520就職演說中,我提到「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過去幾個月來,我們所啟動的改革,每一項都是圍繞著這個主軸在前進。

年輕人憂慮房價太高、負擔太沉重,我們便著手辦理社會住宅。四年之內我們會辦理八萬戶,預計八年辦理二十萬戶。臺灣會跟許多先進國家一樣,變成一個社會住宅普及的「國家」。

年輕人要衝刺事業,政府必須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家中的長輩需要有人照顧,我們著手推動長照制度。家中的小朋友需要照顧,我們著手推動託育計劃。

我們的年金制度可能破產,我們用最嚴肅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在年金改革之後,年輕人的負擔會相對減少,年輕人也不用擔心繳交的費用,到老付諸流水,而且這個「國家」將公平地保障每一個「國民」退休後,有尊嚴的生活。

同樣的道理,我們推動「轉型正義」。新政府要給予臺灣的民主政治一個嶄新的開始,給年輕人一個健康多元的民主政治,這就是推動「轉型正義」的真諦。

除了上述正在推動的政策之外,我們也正在推動經濟產業的振興。我們提出以創新研發為動能的「5+2」產業發展計劃。在前一段期間,這些計劃以及相關法規修正配套,也一一啟動。我們的目標很清楚,為年輕人創造好的工作機會,提高他們的薪水。

產業轉型是振興這個「國家」經濟的根本之道,我們會堅定地往這條路邁進。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不過,我們有決心,突破各種困難。政府已提出擴大投資方案,從改善投資環境、激發民間投資、加強公營事業投資、以及強化創新等等,多管齊下,致力扭轉低迷多年的經濟。

我們的努力已有初步成效,上星期,我們在臺北舉行的全球招商大會。「外資」來臺的投資意向金額,已經創下近年新高。「外資」重燃對臺灣的信心,是因為我們有堅定的決心及改革的勇氣。臺灣經濟的振興及產業的轉型,關鍵就在我們自己。

各位親愛的「國人」同胞,改革的路上一定會有波折。不過,我誠懇呼籲全體「國人」,不要因為這些波折而對臺灣失去希望。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可以一起好好坐下來思考:我們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給年輕人?不要讓這個機會從我們手上溜走,決定權就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

新政府的藍圖很清楚,我們過去幾個月的作為,就是讓這個「國家」脫離原地踏步的狀態。產業轉型帶領臺灣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全網確保「國民」的安全,年金改革確保「國家」的財政與人民的退休生活,「轉型正義」讓民主重新出發。同時,我們司法改革的準備工作也正緊鑼密鼓進行中,一旦司法人事到位之後,改革就會加速進行。

我們堅持帶領「國家」往前走,方向已經確定,我們將會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前進,絕不退縮。

臺灣人民嚮往和平、追求民主、希望走出去,希望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新政府上任之後,秉持「踏實『外交』、互惠互助」的原則,我走訪了巴拉圭和巴拿馬兩個「邦交國」。會晤了巴拿馬、巴拉圭、多米尼加、宏都拉斯、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等國的元首或副元首。我們的「副總統」陳建仁先生則走訪了多米尼加及教廷。我們希望,「外交」不是單方面的投入,而是跟「友邦」攜手規劃互惠的合作計劃,讓雙方共蒙其利。

我們積極地走向世界,即使參與國際組織的路不好走,但我們還是會堅定地走下去。臺灣從來沒有在重要的全球性議題上缺席,即使受到壓力,我們依然跟所有主要的民主國家一起努力,希望對人類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在過去幾個月,我們和「友邦」進行多場跨國活動,包括疾病防治、能源效率、婦女賦權,以及為縮短區域數字落差所舉辦的電子商務訓練,以實際行動為區域發展做出貢獻。也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和不同國家積極討論災害防救、海上搜救以及各種海事合作議題,建構區域合作的能量。臺灣能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是臺灣人民值得驕傲的成就。

新政府跟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民主國家的關係,在520之後,都有實質的成長。這些國家對於臺灣的國際參與議題,支持的力道也超過以往。在這裡,我要代表「國家」向這些國際上的好朋友,致上臺灣人民的誠摯感謝。

同時,為重新定位臺灣在亞太地區的角色,並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我們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並已擬定政策綱領及推動計劃。未來將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觀光等方面,和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國家,加強互惠互助的合作關係,並透過廣泛的協商對話機制,建立合作共識,減少障礙。

我們和中國大陸在區域發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臺灣將充分利用在人才培育、農業發展、科技創新、醫療、中小企業等領域的經驗及優勢,為區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我們也願意在區域基礎建設及多邊經貿合作方面,和對岸進行協商,攜手合作,共同樹立歷史的裡程碑。

對於兩岸關係,我要再次重申,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臺灣民主以及臺海和平的現狀,是新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


「維持現狀」是我對選民的承諾。在520就職演說中,我的每一句話都未曾改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我們也盡最大努力來維持兩岸間的對話與溝通機制,我們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也主張兩岸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19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並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我也呼籲,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雖然過去幾個月,兩岸關係有些起伏,但我們的立場仍然一致而且堅定。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這是我們對「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也是基於對兩岸和平的共同願望。

我要強調,「維持現狀」更積極的意義,是在深化民主機制的基礎上,以更前瞻積極的作為,推動兩岸建設性的交流與對話,進而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

我要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臺灣人民對於民主制度的堅定信仰。兩岸之間應該要儘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能和彈性,將兩岸帶回到理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

從520到現在,過了一百多天,許多的工作,都逐步展開。我要在這裡特別感謝林全院長所領導的「行政院」團隊。改革沒有快捷方式,走快捷方式的改革通常不是真改革。為了讓「國家」真正脫胎換骨,新政府選擇一步一腳印,務實前進。有錯就改,對的事情,就堅持到底,不必憂讒畏譏。我相信,這才是臺灣人民心中期待的政府。

今年六月,我拜訪巴拉圭的時候,卡提斯總統告訴我:「你的『國家』比你想像的更大」。在今天演講的最後,我就用這句話獻給我們全體「國人」。我的任務,就是要讓人民相信,這個國家將因改革而偉大。

謝謝大家。

以下是蘇嘉全致詞全文:

各位「友邦」貴賓、所有熱情的僑胞、所有敬愛的臺灣鄉親以及各位媒體前的好朋友,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華語)、大家好(臺語)、大家好(客語)、媽利媽利馬沙陸malimali masalu (北南排灣族語)!

今天,我們以無比歡喜的心情,在此共同慶祝「國慶」,謹以最誠摯、感恩的心情,祝福「中華民國」105年「生日快樂!」也祝福「全國」人民平安幸福,全世界和平喜樂。

臺灣是位處西太平洋上的海島,隨著十六世紀開展的海權時代,登上世界的主舞臺。不論是南島族群的遷移,還是「中國大陸移民的遷入」,這股冒險犯難,打拚出頭天的勇氣,已經是臺灣人民的自然基因。

海洋文化的孕育與薰陶,養成豐沛旺盛的生命力,讓臺灣從不自外於世界。我們看到臺商遍布世界各地,「新住民」也落地生根,融合多元文化的海洋之子,正一代傳一代,推動臺灣成為海洋文明的新典範。

臺灣從「威權」邁向民主化之路,是從黑暗追求島嶼天光的長篇史詩,多少先人前輩的犧牲、奉獻,與無數人民的熱情響應,才能在1996年實「總統直選」,完成三次政黨和平輪替。民主的理念,讓臺灣能夠超越地緣與血緣的牽絆,成為共同的價值信仰。

今年「國會」也完成了首次政黨輪替,新一波民主工程,正在展開當中,全面性的改革,已經開始。無論在政治改革、社會安全、產業振興、「外交國防」等等每個領域,新「國會」帶來新氣象,讓改革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曾經黑暗的角落。

新「國會」第一個會期進行了5個多月,這段期間,總共通過107項議案,議事效率較之過往,更是大幅提升。這些重大「法案」的通過,都是全體委員不分黨派,以人民為念,共同努力的成果,這不僅是「朝野」合作的典範,更是民主發展的正面方向。「『國會』屬於人民,人民就是『國會』」是我們的原則,我們會繼續堅持用公開、透明、效率,來響應人民的改革期待。

改革一定會面對不同的困難與挑戰,不管是「世代正義」、「轉型正義」、政府效能以及「國會」改革等,個人、團體、政黨與不同的「行政部門」之間,都會面臨不同的壓力與矛盾。然而,人民期待的是有魄力的改革!

人民期待「朝野政黨」,持續合作,超越黨派,以具體的改革行動響應人民。

人民期待重新塑造一個團結的新臺灣,才能迎接世界的機會與挑戰。

人民期待無論是聯合國還是各種國際組織,都不應該缺少臺灣的加入,臺灣願意善盡國際公民責任,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今天,「國歌」的領唱人,臺灣的棒球英雄陳金鋒曾說過,「棒球會好看,會贏,不是看一個人,是要靠一個團隊。」不論是從個人到不同黨派,在追求國家整體發展的價值目標上,全國人民都是同一個團隊,都是「中華民國臺灣隊」。

最後,敬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國運」昌隆。各位嘉賓及全體臺灣人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聯合新聞網、臺灣「中央社」等消息)

喜歡這篇文章?

更多精彩內容,下載觀察者網App吧!

不要評價我是粉是紅,我的世界比你繽紛得多。

相關焦點

  • 蔡英文「雙十講話」未提九二共識 遭島內質疑
    中新網10月10日電綜合臺灣媒體報導,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發表的「雙十講話」,臺灣島內多方提出了異議。其中,對於蔡英文講話涉及兩岸關係的部分,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等人都對其不提九二共識表示質疑。
  • 蔡提「中華民國」也是「兩國論」,陸學者:和統無望時,「臺獨」滅亡日 臺灣
    蔡英文上臺後基於「一中各表」的互信被打碎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不出意料的未提「九二共識」,反而出人意料的呼籲北京
  • 蔡英文稱臺灣是一個國家,正式拒絕「九二共識」
    蔡英文在專訪中表示,大陸必須要尊重臺灣的民主意志。她也聲稱希望習近平主席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多一點彈性,蔡英文首次清楚回應「九二共識」稱接受大陸所設的期限可能不大。在回答臺灣與美國的關係時,她還聲稱,對於我們在臺灣的人而言,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主的「國家」。
  • 臺媒:大陸還會期待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嗎?
    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大華網絡報」26日發表評論文章說,4年前,蔡英文的520就職演說,曾經是她緩和兩岸關係的機會,如今已獲連任的她,還會被大陸等待在就職演說中發表有利於發展兩岸關係的主張嗎?情況實難樂觀。
  • 蔡英文,你確定「臺灣有你真好」嗎?
    今天台灣舉行「雙十活動」,蔡英文首次以臺灣地區領導人身份發表「雙十」演講。蔡英文演講的主題是「臺灣有你真好」——和「點亮臺灣」一樣,演講的主題溫暖、家常,受過良好教育的富家千金當然熟諳公共演講的套路蔡英文的「雙十」演講基本如此前黃重諺所預告的,在兩岸關係上並沒有新的轉變,對於「九二共識」她仍以「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歷史」一語帶過。
  • 馬英九香港視頻演說:強調九二共識 自嘲「不知香港這麼危險」
    演說過程中多次談到「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穩定的重要性,並對蔡英文當局拒絕他赴港的理由表示質疑。 在演講一開始,馬英九質疑蔡英文政府基於安全、有洩密之虞,無法保障他人身安全等理由拒絕他赴港,「由於今晚未能親自與會,請接受我的誠摯歉意,雖然或許不該由我來向各位道歉。」
  • 國臺辦回應蔡英文講話 以「三不一沒有」明晰大陸對臺政策
    對於蔡英文當局一再重申的「善意」,國臺辦一針見血地指出: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縱觀蔡英文的通篇演說,根本未提及「九二共識」,僅有「歷史」,而無「共識」,不僅沒有對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作出清晰界定,反而從多處「我們的國家」的提法中,隱隱看到「臺獨」「借殼上市」的影子。
  • 蔡英文承認「92共識」比不承認「92共識」後果更嚴重!
    明天就是臺灣的5.20大限了,人們普遍關心以臺獨政黨主席上臺的蔡英文在所謂「總統」就職演說中是否承認1992年國共兩黨承認的所謂「一中各表」的共識。至此,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表述問題形成了雙方相互接受的兩段具體表述內容,為海協會和海基會繼續會談奠定了政治基礎。       這就是大陸與臺灣泛藍陣營所承認的「九二共識」。 但大陸與臺灣泛藍陣營對九二共識的理解也有差別。
  • 堅持九二共識出現變化,張亞中:國民黨向蔡英文跪下了?
    連續兩次「大選」都由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大勝,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撰文質疑,原本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態度似乎也出現變化,莫非國民黨向蔡英文跪下了?連續兩次「大選」挫敗,張亞中表示,國民黨開始質疑是否要堅持九二共識?有的要否定、有的要放棄,黨中央說要研究。報載:最新研究結果草案出爐,國民黨肯定九二共識的歷史貢獻,將九二共識視為「歷史事實」。
  • 解讀蔡英文雙十演說
    蔡英文有變軟嗎?1蔡英文雙十演說,除了長篇大論講防疫成果,另外就是重視臺美經濟合作。
  • 誰能消滅中華民國?
    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站在整個兩岸統一大勢的對立面上,必將自滅!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蔡英文1日發表「2019新年談話」,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蔡英文官邸前元旦慶祝大會,現場」國旗「飄揚,為民進黨執政前所未見,唱」國歌「時,蔡英文從頭到尾高唱,一字不漏、不避唱「吾黨所宗」更是罕見。
  • 蔡英文:臺灣是一個國家 正式拒絕九二共識
    蔡英文首度清楚回應「九二共識」,稱接受大陸所設的期限可能性不大。回答臺灣與美國的關係時,她還聲稱,對於我們在臺灣的人而言,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主「國家」。華盛頓郵報在昨天(21日)晚間時間10點31分貼出專訪全文,主要主要聚焦於兩岸和臺灣地區、美國、中國大陸三邊關係,全文以問答形式呈現。
  • 大陸軍機飛越「海峽中線」,蔡英文終於承認「一個中國」?
    5月17日,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與媒體茶敘,選在蔡英文上臺二周年前夕,就是要重申蔡當局的兩岸政策。陳明通稱,在「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下,兩岸可以坐下來談,有各法律約束的基礎,總比「有爭議的『九二共識』來得好」,難道蔡英文突然做出驚天改變,終於要承認「一中」了?
  • 蔡英文自稱「臺灣總統」 大陸強硬出手
    巴拿馬當地民眾迎接蔡英文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大陸方面對其所作所為極其不滿,尤其是在5.20就職演說上臺灣方面未能確認「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已經停擺。巴拿馬當地民眾給蔡英文敬獻花束  大陸的目標相當清楚,就是要求蔡當局確認「九二共識」。但對臺灣之訊息「已讀不回」之後,更明確表示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顯見大陸正一步一步加大施壓力度。
  • 「中華民國」死了嗎?
    :「正視歷史的原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進行時。『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蔡英文在2016年雙十講話中,也同樣呼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雖然不久前,蔡英文及綠營政客為了選舉需要還經常在公共場合宣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外來政權」。要大陸正視「中華民國」這個問題上,似乎逐漸成為臺灣一個難得的社會共識與政治共識。就現在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觀察,「中華民國」問題確實也越來越突出。
  • 國民黨選擇遠離「九二共識」嗎?
    「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基石 圖源:網絡 國民黨繼2020年臺灣「大選」失利,接連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案中慘遭滑鐵盧,創下島內史上首次被罷免成功案例。同時林為洲也提出「一中兩國」說法,主張「一個中華民族」、「兩個國家,分別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既認定「憲法一中」精神,但此「一中」非「一國」。林為洲提出兩岸論述需要與時俱進,即使新論述與「九二共識」精神相同,也要有不同的說法。這種說法頗為矛盾,即因「九二共識」被汙名化,卻放棄自我詮釋權及話語權。「一中兩國」說詞,恐恐被質疑「兩國論」復闢。
  • 關注 蔡英文就職演說未提「九二共識」 國民黨對此發表聲明
    臺灣多團體集會呼籲承認「九二共識」臺灣多個團體20日號召民眾在臺灣地區新領導人就職儀式舉辦地附近集會抗議,表達反對「臺獨」的立場,再度呼籲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20日上午9時許,參與活動的民眾開始集結。
  • 臺灣統派團體就520 蔡英文第二任就職演說的聲明
    20日上午,蔡英文、賴清德宣誓完成就職,隨後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揭示蔡英文當局未來四年的執政藍圖梗概。蔡英文上午的演說,總的來看是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不放棄「臺獨」、不願意統一的情況下,以一方面推動深化所謂「國家安全主義」,進行「制度性臺獨」的體制建設,另一方面通過結合美、日、歐西方資本主義外部勢力,因應來自對岸大陸的促統壓力為其策略。
  • 蔡英文拒不接受92共識 大陸終於出手
    隨著民進黨上臺,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也無兩岸同屬「一中」的表示,導致大陸與臺灣的機制性交流無法繼續,兩岸關係冷淡已成定局。由於蔡英文和民進黨短期內接受「九二共識」幾無可能,臺海關係的冷淡很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是兩岸社會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 蔡英文也讓蔡英文失望
    「雙十」之前,熟悉臺海事務的專家曾經希望蔡英文的「雙十」談話能提出「更清晰的主張」,可惜失望了。談話發表後,大陸方面認為她空談依舊,失望了;深綠人士嫌她談話的口味不夠重,失望了;藍營人士認為她的談話不能團結內部,失望了。蔡英文在談話中寄望大陸領導人按照她的想法行事,毫無疑問,她也註定要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