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消滅中華民國?

2021-02-13 新時代言思學社

言思:本文來源中國臺灣地區的主要報紙《中國時報》的一篇社論,這篇文章有力地駁斥了蔡政府的「大陸要『消滅』所謂的『中華民國』」一說,感覺島內主流臺媒能如此實事求是並能看清蔡英文的本質,很是感慨!媒體是一個地區的風向標,並代表著聲音。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站在整個兩岸統一大勢的對立面上,必將自滅!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蔡英文1日發表「2019新年談話」,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蔡英文官邸前元旦慶祝大會,現場」國旗「飄揚,為民進黨執政前所未見,唱」國歌「時,蔡英文從頭到尾高唱,一字不漏、不避唱「吾黨所宗」更是罕見。

不久前陸委會也指控大陸不承認一中各表,所謂「九二共識」就是消滅中華民國。一時之間,民進黨政府彷佛成為中華民國的忠誠捍衛者?

民進黨政府的改變可能有兩個理由:一是九合一選舉敗選的教訓,高雄選情翻轉已證明,即使在綠營地盤上,選民依然熱愛這面」國旗「。二是與大陸打「九二共識」的口水戰,必須高舉中華民國,才能指責大陸「消滅中華民國」

但民進黨真是中華民國捍衛者嗎?答案是「未必」

因為:一、民進黨並未放棄《臺獨黨綱》,在最新版的決議文民進黨主張「一邊一國」。二、蔡英文政府過去2年多厲行「去中華」的文化與教育政策,中華民國對民進黨政府而言只是「保護殼」。

民進黨指責大陸堅持九二共識,卻不承認「一中各表」,意在消滅中華民國。這種說法不是完全的事實。從官方語言來看,大陸確實不接受「一中各表」,但考察其實際做法,卻不能認為大陸不給中華民國留有空間

事實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九二共識爭議最新的說明,本身就含有「各表」的意涵。其所謂「符合各自規定」,站在臺灣的角度,就是指《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暫時擱置分歧」也等同默認各表的現實。

兩岸政治爭議在兩蔣時代,是一種正統之爭,互相不承認彼此政權的正當性,但隨著臺灣民主化與兩岸交流的深化,臺灣不再將中共視為叛亂團體,大陸也調整了兩岸定位的論述。

其中最重要者,莫過於「一中三段論」的調整,過去的說法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後來大陸改成「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

大陸對兩岸關係定位的修改,象徵大陸不再強調兩岸正統之爭,不再執著於誰吃掉誰。」兩岸同屬一中」的大中國概念,落實到兩岸官方互動,就表現為各種場合與層級的「對等交流」。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陸無意消滅中華民國,也未否定、幹擾中華民國在臺澎金馬的治權,口頭上不說,卻在實際行為上落實馬英九的「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

對大陸來說,終極目標是兩岸統一,不是「消滅中華民國」。前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曾說「國號也可以談」,背後的用意就在於只要能夠實現兩岸統一,即便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也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客觀條件已經改變,「談國號」早已不現實。

民進黨執政後,兩岸在國際場合重新回到敵我關係。但即使國民黨執政,仍然衝突多於合作。須知在兩岸達成共識之前,無論中華民國或臺灣,都難以在國際舞臺上出現。

蔡政府時期,兩岸官方互動關係大幅倒退,互信跌到冰點,大陸在國際參與的問題上開始對臺灣加大力度,於是臺灣不僅看到多個邦交國的斷交,還看到許多原本可以存在的外館名稱,也被駐在國強令要求更名。

所謂大陸意圖消滅中華民國,其實是一個假議題。民進黨政府聲稱捍衛中華民國,內部卻不斷操作去中國,中華民國的法理基礎和象徵符號都受到衝擊。更深刻探究,在20年來的藍綠對抗中,臺灣經濟漸漸走向衰弱,究竟是誰在消滅中華民國?

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誰能消滅中華民國?政府倒行逆施,卻有可能自取滅亡。

  覺得不錯給我「好看」感謝鼓勵

相關焦點

  • 「中華民國」死了嗎?
    』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進行時。『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蔡英文在2016年雙十講話中,也同樣呼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雖然不久前,蔡英文及綠營政客為了選舉需要還經常在公共場合宣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外來政權」。要大陸正視「中華民國」這個問題上,似乎逐漸成為臺灣一個難得的社會共識與政治共識。就現在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觀察,「中華民國」問題確實也越來越突出。
  • 大陸全面封殺「中華民國護照」,臺灣人徹底絕望了
    壓縮「中華民國護照」使用空間        據臺灣媒體報導,此前曾有臺灣學生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旁聽,但在換證入場時,對方指「中華民國護照」非有效文件,臺胞證才是「有效身份證明文件」。據了解,大陸開始陸續試點,在國際上壓縮「中華民國護照」使用空間。
  • 趙少康須救的是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已經無救
    救「泡沫化的中華民國?」林正杰問到了要害。「中華民國」你還能救嗎?陳水扁們早就宣告了它的死亡。現在的「中華民國」不過是民進黨那個「早就主權獨立」的「臺灣國」的僵死外殼。不是因中美的「鳥籠」管制,民進黨早就棄之溷藩。趙少康,是難得尚存一線中國心的外省「陸二代」。
  • 音樂鑑賞:從「中華民國在臺灣」到「臺灣的中華民國」
    在此,我以《音樂鑑賞:從「中華民國在臺灣」到「臺灣的中華民國」》為題,就是想給「民國粉」講清楚一個概念,在不少人(「民國粉」和「深藍陣營」) 心中,「中華民國在臺灣」暗示著它某天會回到大陸。可現實是我們今天的「中華民國」只是「臺灣的中華民國」,即便有「九二共識」作掩護也無法改變從島內到國際上對此的主流認知。這一認知,從側面說明了臺灣島內正在由藍變綠。
  • 中華民國軍公教不如八田與一
    至於砍蔣介石頭,那是消滅威權,打倒「屠殺臺灣人的劊子手」。還有孫中山,也是「威權象徵」,應該被移除的「外來政權」。蔡丁貴就這麼主張,得到臺南市政府支持,並回函稱「會繼續推動轉型正義」,「轉型正義有多元方式,尊重蔡丁貴作法」,「蔡丁貴的官司,市府已盡最大努力,很遺憾蔡教授被判拘役」。
  • 蔡提「中華民國」也是「兩國論」,陸學者:和統無望時,「臺獨」滅亡日 臺灣
    儘管提到「中華民國」,但看完蔡英文的講話全文,文中多數用「這個國家」來指代,有媒體人開玩笑說世界上從此又多了「一個國家」,叫「這個國家」。所以,蔡英文口中的「中華民國」,並非是臺灣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中的「中華民國」,只是她借殼上市搞「柔性臺獨」的替代品而已。
  • 蔡英文要消滅「國軍」!
    因為「軍公教」是維繫中華民國體制以受惠國民黨統治臺灣最龐大的群體,所以在臺獨民進黨看來,「軍公教」是臺灣內部阻礙他們實現臺獨建國以及島內擴張勢力的最大社會群體。  一方面,臺灣目前依然是「中華民國」體系,而國軍的根本任務就是保護「中華民國」,同時依照目前的「中華民國憲法」,國軍也要追求兩岸統一。「臺獨建國」本身就是以消滅「中華民國」為基本前提的,這必然在法律層面與國軍產生巨大矛盾。在陳水扁當政時期,其時任「國防部長」就明確說出國軍反對臺獨。 另一方面,「國軍」是國民黨創建培養起來的。
  • 陸客:向「中華民國」說再見
    相反的,我對中共是否能挺過此一難關是持樂觀態度的,因為鄧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後仍決定繼續走改革開放之大道。讓我做放棄至北大就讀決定的關鍵是:我對臺灣政壇失去了信心!逼得我只好先留在臺灣「捍衛中華民國」。 當時國民黨的「外省非主流派」,正被李登輝的「本土主流派」各個擊破、打的是丟盔棄甲。
  • 被稱為現代諸葛亮的薛嶽創造「天爐戰法」消滅了10萬日軍
    日本侵略中國之後,在此期間,他創造了一種名為「天爐戰爭」的戰術,消滅了至少10萬名日軍。他是在抗日戰爭中消滅最多日軍的中國將軍。戰爭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薛嶽1896年12月27日,男嬰在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出生。因為父親敬佩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嶽飛,所以給了他一個名叫「楊嶽」的男孩。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冠」遮舊顏
    「新冠」與「臺獨」扯到一起,是因為「臺獨」有了一頂新帽子——「中華民國臺灣」。於是,我們便不得不探究一下這個「新冠」遮蓋下的內裡乾坤。偽裝蒙人越貨「中華民國臺灣」這個「新冠」,新就新在它把「中華民國」與臺灣合而為一,看似只是兩個現成名詞的合併,實則並不簡單,極具含混性與欺騙性。
  • 中華民國雙旗幣貳佰文現在什麼價格;一枚能值多少錢?
    1910年12月29日,經過辛亥革命,17個省的代表光復南京,選出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雙旗幣鑄造於民國時期。一九二二年一月三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孫中山下令鑄造「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亦稱「雙旗幣」),以十文面值為主,在全國範圍內大量發行,取代清朝銅幣。開國紀念幣是中華民國銅幣研究中數量最多、意義最重大的一類錢幣,是民國銅幣的主要品種,十分珍貴。中華民國雙旗幣貳佰文因其製作異乎尋常的精緻,而倍受青睞。
  • 高考熱點——中華民國初年的政治經濟
    中華民國初年的政治經濟1.捍衛民主共和的鬥爭(1) 二次革命【選修2】在辭去大總統以後,孫中山致力於民生主義.他把實業建設的重點放在交通運輸業上,尤其是鐵路建設方面孫中山至此還沒有認識到,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誰是真正的朋友,誰是真正的敵人。
  • 孫文:中華民國建國大綱
    大綱中以選舉、罷免、創製、複決作為人民應有之「權」,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作為政府施政的「能」,權能區分,確保「人民有權 政府有能」,以實現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將民主革命的進程分為三階段: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
  • 《中華民國史》歷時四十年終於出齊
    《中華民國史》共有36冊,其中分為「中華民國史」共16冊、「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共12冊,以及「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共8冊三部分,全套約2000萬字。其中,「中華民國史」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核心,按照中華民國創立、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等歷史分段;「大事記」採用編年體方式寫成,編排從1905年到1949年間歷史大事;「人物傳」以簡傳方式記錄民國年間各領域的上千名代表人物。
  • 蔡英文擔任的所謂「中華民國總統」為什麼是第十四任?
    其實,她就任的是「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只是我們大陸方面並不承認「中華民國」,所以幾乎所有媒體刊物都用「臺灣地區」或「臺灣當局」來代替敏感的「中華民國「四字。因此,在大陸的主流媒體上,臺灣當局領導人任屆的提法就顯示為「臺灣當局第十四任領導人」或「臺灣地區第十四任領導人」。有人疑問為什麼叫「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
  • 專訪統促黨總裁張安樂:三個湖南人,「消滅」了國民黨(上)
    中美關係很好,美國要聯中抗蘇,我去那些學校,希望能結識他們,這些年輕人將來會改變中國命運,當然我也希望在斯坦福拿到博士學位,以後在祖國建設方面做點貢獻。有個叫林毅夫的,我蠻佩服他的,我們做不到,他是遊泳過來(到大陸),要冒很大風險。但後來因為「江南案」,這條路最終沒走成。觀察者網:有報導說竹聯幫的成立跟島內省籍對立有關,外省小孩當時會被本省小孩打,您那時有這種情況嗎?
  • 國歌故事:中華民國時期的國歌
    《三民主義歌》是最廣泛意義上的中華民國國歌,也是民國歷史上和近代史是影響深遠的國歌,在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選擇為世界最佳國歌。
  • 李登輝出版著作 發表「臺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釣魚島屬於日本」等言論
    臺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把中華民國臺灣化就好「臺灣中華民國論」,引起島內的焦慮,擔心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蔡英文如果延續這套「變種兩國論」,兩岸關係將地動山搖。李登輝在新書中談到「臺灣的認同」何去何從。「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的結果,現在殘存於臺灣,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明確放棄了臺灣,雖然沒有明言將臺灣歸還給誰,但從國際法觀點,「臺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所以只要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修改憲法內容,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就沒有宣告臺灣獨立的必要。只要把中華民國臺灣化就好」。
  • 祁冬濤:大陸應靈活處理「中華民國」認同問題
    揮舞國旗,反映了藝人們對中華民國的認同,而大陸從民間到官方都將這種認同等同於臺獨,所以強力抵制和批判,結果引起臺灣民眾強烈反彈,逼得很多親中的臺灣人變得不親中,也把很多不親中的臺灣人進一步變成了強烈反中,這種現象在臺灣的年輕人中尤其普遍。把對中華民國的認同等同於臺獨進行強力打壓,反映了大陸網民和對臺部門的保守思維。
  • 中華民國十年袁像銀幣(圖)
    在民國時期頒發的中華民國八年、九年、十年來袁大頭銀。其中,袁大頭十年紀念幣是最受歡迎的,其原因之一,整體幣面非常漂亮,袁大頭在中華民國時期元的影響很大,因此銀幣收藏價值的集合將會改善很多,價格越高,民國九年和十年的袁大頭市場價格非常穩定,知名度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