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就在美國上映的電影《滅絕》,今年終於在國內上映了。電影類型定位是科幻/驚悚片,但是小編觀影后覺得還不如改為科幻/懸疑片來得合適。畢竟全片沒有驚悚鏡頭,結尾處的多次反轉更符合懸疑的定義。
電影從一開始給觀眾描繪男主角日常生活的片段起,就帶有懸疑色彩。而且男主角還時常做同一個夢,這個夢不僅反覆出現,而且還帶有連續劇功能,讓男主角猜疑不已。
然後男主角展示出自己工作的地方,看起來是挺科幻的,和上司之間的談話也好似藏了什麼秘密一般。
更別提還有個專門治療噩夢的機構,怎麼看都覺得男主角的噩夢不簡單,像是藏有巨大的秘密一樣。
這一段雖然節奏稍顯緩慢,但是還挺吊人胃口。
直到現實生活中真的如男主角夢中一樣,遭受到外星人的入侵,男主角保護著一家人逃難開始。不管是外星飛船和外星人的朦朧遮掩的鏡頭,還是遇到危機小孩拖後腿的老套路,都顯得本片誠意不足。
雖然看完全片後再來回想這一段,即使有點老掉牙又不夠精彩,但是對於結局來說,真的沒太大影響。
不過到底是全片中間的肉段部位,這麼平淡無奇,也是給全片拉下不少分。
全片最精彩的地方莫過於結尾了。但是考慮到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在這邊看到劇透,就算對《滅絕》很感興趣,再去觀影,體驗感都會大打折扣,所以這邊小編也儘量不透露最終的真相。
原來一切並不是男主角用眼睛看到的那樣,而且外星人的侵略也不是他們原本以為的那樣。
結尾處多次反轉,這時候小編不由得思考起導演拍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
就像深作健太用《大逃殺》來表達反暴力的訴求,全片都是地球被攻佔的《滅絕》就像是部反戰、反侵略的宣傳片。
影片中外星侵略者對於差點殺害小女孩,破壞男主角家庭的侵略者深感痛心,為己方的行為感到質疑。但是他們又有不得不攻打地球的理由,地球一方也一直為此戰做防備,雙方註定會在戰場上分勝負。
即使男主角明白了這場戰鬥的原因,即使這個外星侵略者看明白了眼前的事,但是他們無力阻止。
開弓沒有回頭箭。事情到了這一步,實在不是靠個人或一方能調停的,雙方都背負了太多東西。
雖然本片沒有直接表達悲劇的色彩,但是觀影者都明白,雙方已經沒有可轉圜的餘地,註定是場悲劇。
如果重來一次,不發動戰爭,大家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是不同的物種,共存才能共贏。
不由想到人類和動物及自然環境之間,雖然現在人們已經有意識地保護自然和珍貴的野生動物,但是很多時候保護的論調更像是一句口號,人們喊著,從左耳進右耳出,真能撼動到心靈的卻不多。
反而是《滅絕》這類電影,看似和保護論調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觀影后帶來的思考,會讓人真心的抗拒戰爭和侵略,多想一層,更是會明白共存的必要性。
從這個角度來說,《滅絕》無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