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反戰組織
二戰時期不論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那些具備話語權的國家都是利益至上。英美法日德蘇聯這些國家,你能分出他們誰是正義的化身誰是邪惡的化身嗎?他們各國之間因為利益劃分成為兩大對立的陣營。而在他們陣營內部也存在著勾心鬥角。所謂的反戰組織,在他的相反面來看,它也是一個戰爭的發起者。英美法蘇聯四國表面看上去是對抗法西斯的中堅力量。但德國和日本哪個國家沒收到美國的暗中支援。其目的就是為了引爆戰爭,好從中漁翁得利。
日本為什麼二戰時期選擇發動侵略戰爭?
首先我們從日本自身的角度來看。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實際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計劃,早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就已經在穩步推進了。近代時期中國由於清朝的統治,在發展上逐漸落後於世界,這就導致在近代歷史上中國經受了多次巨大的恥辱事件。而侵略中國的主要對象,就是當時的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從甲午戰爭,再到日俄戰爭,再到一戰。日本在一步步的蠶食中國的領土,擴大他們在中國的影響力和勢力範圍。
一戰後日本成為了亞洲最大的贏家。他獲得了德國轉嫁的全部中國利益。但日本並不滿足,日本在一戰中通過戰爭得到了極速的發展。但由於日本先天條件所制約,導致日本發展受阻。所以日本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要對外擴張,掠奪。而中國就是當時日本人沾板上的魚肉。事實上一戰過後,日本人就已經獲取了中國東北的相當一部分利益。在這種誘惑下,日本選擇了侵略中國來獲取中國豐富的礦產物質資源。
而外部因素則是美國這個二戰的幕後黑手。一戰結束後,歐洲英國扶持德國想要制衡法國和蘇聯。美國同樣也十分忌憚蘇聯,所以美國也在暗中支持日本對抗蘇聯。恰好當時日本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擁有相當的實力,所以美國一直在遊說日本北上攻打蘇聯和蘇聯開戰。
這也是為什麼二戰爆發前和二戰爆發初期,日本的能源物資全部由美國供應的原因。美國賣給日本能源物資,就是想要日本和蘇聯死磕。本身日本就野心勃勃想要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但一直受限制實力無法擴大戰爭。正好日本也就和美國虛與委蛇,假借攻打蘇聯為由頭,繼續從美國大規模採購能源物資。但實際上相對於蘇聯這個老仇人。日本更傾向於進攻當時的中國。畢竟柿子要撿軟的捏。
二戰爆發後,德國和日本義大利等國結成了軸心國。而英法美三國的禍水東引政策失敗後,他們眼看軸心國實力越來越強,所以才聯合起來對抗軸心國。這就是所謂的反戰組織。事實上二戰的爆發,英美法這三個反戰國實在是「貢獻」良多。如果沒有英美法三國的從中挑唆,二戰或許還會爆發,但絕不會如此迅速的爆發。英國養肥了德國,美國養肥了日本。玩火自焚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