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日本選擇發動侵略戰爭?為什麼它不加入「反戰組織」?

2020-12-19 鮮花暢談歷史

根本沒有反戰組織

二戰時期不論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那些具備話語權的國家都是利益至上。英美法日德蘇聯這些國家,你能分出他們誰是正義的化身誰是邪惡的化身嗎?他們各國之間因為利益劃分成為兩大對立的陣營。而在他們陣營內部也存在著勾心鬥角。所謂的反戰組織,在他的相反面來看,它也是一個戰爭的發起者。英美法蘇聯四國表面看上去是對抗法西斯的中堅力量。但德國和日本哪個國家沒收到美國的暗中支援。其目的就是為了引爆戰爭,好從中漁翁得利。

日本為什麼二戰時期選擇發動侵略戰爭?

首先我們從日本自身的角度來看。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實際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計劃,早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就已經在穩步推進了。近代時期中國由於清朝的統治,在發展上逐漸落後於世界,這就導致在近代歷史上中國經受了多次巨大的恥辱事件。而侵略中國的主要對象,就是當時的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從甲午戰爭,再到日俄戰爭,再到一戰。日本在一步步的蠶食中國的領土,擴大他們在中國的影響力和勢力範圍。

一戰後日本成為了亞洲最大的贏家。他獲得了德國轉嫁的全部中國利益。但日本並不滿足,日本在一戰中通過戰爭得到了極速的發展。但由於日本先天條件所制約,導致日本發展受阻。所以日本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要對外擴張,掠奪。而中國就是當時日本人沾板上的魚肉。事實上一戰過後,日本人就已經獲取了中國東北的相當一部分利益。在這種誘惑下,日本選擇了侵略中國來獲取中國豐富的礦產物質資源。

而外部因素則是美國這個二戰的幕後黑手。一戰結束後,歐洲英國扶持德國想要制衡法國和蘇聯。美國同樣也十分忌憚蘇聯,所以美國也在暗中支持日本對抗蘇聯。恰好當時日本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擁有相當的實力,所以美國一直在遊說日本北上攻打蘇聯和蘇聯開戰。

這也是為什麼二戰爆發前和二戰爆發初期,日本的能源物資全部由美國供應的原因。美國賣給日本能源物資,就是想要日本和蘇聯死磕。本身日本就野心勃勃想要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但一直受限制實力無法擴大戰爭。正好日本也就和美國虛與委蛇,假借攻打蘇聯為由頭,繼續從美國大規模採購能源物資。但實際上相對於蘇聯這個老仇人。日本更傾向於進攻當時的中國。畢竟柿子要撿軟的捏。

二戰爆發後,德國和日本義大利等國結成了軸心國。而英法美三國的禍水東引政策失敗後,他們眼看軸心國實力越來越強,所以才聯合起來對抗軸心國。這就是所謂的反戰組織。事實上二戰的爆發,英美法這三個反戰國實在是「貢獻」良多。如果沒有英美法三國的從中挑唆,二戰或許還會爆發,但絕不會如此迅速的爆發。英國養肥了德國,美國養肥了日本。玩火自焚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侵略了那麼多的國家,為什麼不敢佔領中國這一地區?
    這其中,作為法西斯成員之一的日本,它侵略的國家和地區可謂不少:在戰爭前夕,它先吞併了朝鮮和中國臺灣;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徹底撕下了遮羞的面紗,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對中國的領土進行了赤裸裸的軍事侵略。在戰爭中,除中國外,它又先後侵略了朝鮮、韓國、蒙古、菲律賓、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印尼、汶萊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家和地區。然而,日本卻始終不敢對澳門伸出魔爪。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據劉成禺猜測,日本之所以不敢侵略澳門,其實,是因為巴西的一個照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別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解一番。
  • 戰爭中失去左臂的日本漫畫大師:日本侵略是不可泯滅的事實
    然而,作為侵略方的日本,卻希望日本的人民遺忘這段歷史。對於戰爭的記憶,日本在教科書和文化產品中更傾向於強調那兩顆落在日本本土上的兩顆原子彈所造成的慘重傷亡,而忽略掉日本軍隊在對外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罪行。不過,也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如此,依然有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創作者依舊希望讓民眾看到二戰中日本軍隊的侵略本質,將歷史的真相傳遞給日本的下一代。
  • 美國二戰後發動的戰爭大清算,讓電影還原歷史(上篇)
    美國二戰後窮兵黷武,揮舞的大棒在全世界橫行霸道,發動了一次次的非正義的戰爭,今天我們來清算下美國的戰爭那些事!二戰勝利僅僅5年,1950年發動了韓戰,3年的戰爭, 中、美、蘇、朝鮮、韓國、美其他盟國傷亡了150萬人,戰爭在開始前38線停火,現狀維持到至今,大戰後保持了近80年的韓朝格局,雖有磕磕碰碰,但再也沒有發生大戰。
  • 哆啦A夢反戰,藍胖子幹得漂亮!@日本,正視歷史難道要動畫片給提醒?
    日本的影視劇、文學作品中,不乏有「反戰」內容的出現,但說白了很多都掩蓋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侵略行為和加害者意識。 手塚治虫直到去世都發表不了的作品 上世紀50年代,手塚治虫作為日本漫畫界的先驅,他所追求的就是反戰思想。他的許多作品裡,都有對二戰期間日本罪行的描畫。
  • 日媒:《永遠的零》「反戰」似是而非
    觀眾稱,這是一部「反戰影片」。日本新華僑報4日文章表示,日本首相安倍則在看後稱「這部影片讓我十分感動」,從他一貫的言行看,這番話並非言不由衷。但是,日本當年發動的那場戰爭是「侵略戰爭」還是「自衛戰爭」,早有定論,無需討論。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發動侵略戰爭,為什麼一個是英雄,一個是魔鬼?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這就是所謂的鎮壓保皇黨運動,從那時起,拿破崙一路打來,發動了多次戰爭。此時,拿破崙在軍界和政界才剛剛嶄露頭角。1795年,拿破崙被任命為巴黎衛戍司令。此後,經過無數次戰爭,拿破崙成為法國人民心中的英雄。拿破崙最厲害的地方是頒布了《拿破崙法典》,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拿破崙一生徵戰無數,最終成為法國人民的英雄。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
  • 村山富市:我為何要承認日本對中國的戰爭是「侵略」?
    無論是天皇,還是首相,在這麼一個重要的儀式致辭中,都沒有提到「侵略戰爭」,也沒有向中國等亞洲受害國道歉。相反,有4名安倍內閣的大臣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也許日本人認為,戰爭都已經過去75年了,沒有必要每次都道歉。但是如果一名加害者,能夠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話,道歉一萬次,也不為多!
  • 日本為什麼不承認歷史?你真的了解嗎?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之前,日本年輕軍官甚至發動「兵變」,迫使日本堅決不投降。從以上這些,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日本為何不承認歷史?這是因為在他們骨髓中就不承認他們對外發動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性的,甚至從他們的骨髓裡都不承認他們在二戰中戰敗。這一點,很好證明。
  • 當被問日本戰犯如果被釋放,是否還會發動侵略,東條英機是這樣回答
    對於日本為何屢屢發動侵略戰爭,有些人總結是日本少數壞人做的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看看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在東京審判期間,面對檢察官的提問時,有過一系列讓人嗔目結舌的言論。在其個人所做的自訴中,東條英機是這樣對日本發動戰爭進行辯護的:日本帝國的國策,乃至當年合法地佔據其職位的日本官吏,所奉行的方針既不是侵略,也不是剝削。
  • 日本一精銳主力師團,在二戰末期竟發動兵變,囚禁日本天皇
    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前一個月,近衛師團在遼東半島登陸,參加了旅順戰役,戰爭結束後被調往臺灣執行佔領臺灣的侵略任務。日俄戰爭期間,近衛師團從朝鮮半島南浦登陸,配屬第一軍參加了遼陽會戰、沙河會戰和奉天會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從屬於山下奉文的第25軍。參加了馬來半島、新加坡的一系列戰事。近衛師團作為日本最為精銳的師團,不論是兵員質量還是武器裝備等都是冠絕日本諸師團的,想想也理所當然,就像中國古代所謂的禁軍或御林軍,當然是選拔最優秀的士兵和配備最優質的武器裝備了。
  • 盤點二戰日本軍銜,為什麼跟他國不同?大佐權利到底有多大
    上個世紀中前期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在這場戰爭之中,中國遭受了非常沉重的打擊,並且在戰爭結束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之中都沒能夠走出戰爭所帶來的傷痛
  • 二戰反戰海報:美國開放,蘇聯緊迫,我們最有鬥志
    關於戰爭,有一個簡單的邏輯,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戰爭;有戰爭,自然就有人反對戰爭。既然要反戰,就要組織開展宣傳動員工作。二戰時期,反戰宣傳主要在反法西斯陣營進行,而宣傳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海報。二戰時,美國起初並沒有直接參與,但隨著日本的步步緊逼,尤其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才開始了進行全面的戰時動員。一時間,反戰海報出現在大街小巷。當時海報的宣傳主題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徵兵宣傳。大家所熟知的「山姆大叔需要你」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紅黑兩種色調,莊重而又緊迫,山姆大叔的手指在指向每一個適齡參軍青年。
  • 為什麼日本要發動侵華戰爭?
    1937年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很多人都知道這段抗日歷史裡滿是先輩的鮮血與遺骸,但是有些人去不知道日本為什麼要侵華,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日本侵華的原因。1、首先日本國土面積很小只有37萬多平方公裡,僅僅相當於我國的雲南省。
  • 日本當紅男星自殺,曾參演電影《永遠的零》!號稱反戰,卻在招魂
    電影《永遠的零》改編自百田尚樹的同名暢銷小說,是以日本二戰時零式戰機飛行員為題材的戰爭影片,日本媒體稱是在探索侵略戰爭殘酷背景下個人對生命與和平的嚮往追求。 電影中,三浦春馬並非男主角。
  • 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了整個亞洲,為何放過泰國,他們是什麼關係
    在世界地理範圍來說,日本是位於東亞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他們因為經濟的發展和武力的強盛向整個東亞發起了挑戰,妄圖建立以他們為主的大東亞共榮圈,而他們所宣揚的理念也在當時的亞洲頗得人心。可是當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所有國家都被侵略的時候,卻唯獨泰國沒有染上戰爭 。
  • 從「受害者」到「受害共同體」:後真相時代的日本二戰電影
    德國在外來力量的幹預下實質性地改革整個國家的政治體制,以「悔罪」方式承擔起發動戰爭、屠殺猶太人等歷史責任,努力「清洗」民族史上的罪行汙濁,正視發動戰爭產生的創傷與「二次創傷」,重新樹立起強調製憲和自由平等人權的新德國形象。近年來德國的二戰電影如《帝國的毀滅》、《希特勒的男孩》、《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中多以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電影主題,其媒介再確認功能以「戰爭加害者」視角為主。
  • 當時的山東省委為什麼選擇在泰西發動武裝起義?
    1938年1月1日,在中共山東省委的領導下,張北華等人在泰西夏張鎮發動了泰西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堅強的抗日武裝。泰西起義的主要戰場在泰西(含泰城西、肥城等地),那麼,當時的山東省委為什麼選擇在泰西發動武裝起義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 鮮為人知,在抗戰中捨命幫助中國抗日的日本人,知道是什麼人嗎?
    美國空軍退役少將查爾斯·斯韋尼,唯一一位參加了兩次對日本原子轟炸的飛行員,在1995年美國國會發表了著名的《原子彈下無冤魂》的演講,面對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造成總計30萬日本人死亡是否有必要的質問時,斯韋尼肯定地回答:「對日本進行原子轟炸是必要的。」他還引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將領羅伯特·李將軍的名言:「戰爭如此殘酷是件好事,否則就會有人喜歡它。」
  •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就是這麼用電影反思二戰的?
    雖然較量,但這四方的最終意識,都是為了「大日本帝國」和日本人民好,誓死好捍衛國家和人民。日本的這部二戰電影,與世界其它國家,如美國、韓國甚至一些歐洲國家的戰爭電影均是反戰不同,它將日本政府、天皇和軍隊之間的為國為民歌頌到了極致上去,對戰爭對別國造成的傷害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對戰爭對自身百姓造成的傷害,也是一兩個鏡頭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