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靜說日本」 作者: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8月15日,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抗日戰爭勝利日。對於日本人來說,是「終戰日」。
75年前的這一天,日本昭和天皇通過電臺親口發布詔書,宣告日本「終止戰爭」。他沒有說出「投降」兩字,但這一「詔書」,無疑就是一份「投降書」。
無論是「終戰」也好,還是後來日本人說的「敗戰」也好,他們都在極力迴避一個概念,那就是「侵略」。
日本天皇在昨天的致辭中說:「經過戰後長期的和平歲月,我們應該站在深刻反省的基礎上回顧過去,懇切期望不要再出現戰爭的慘禍。我與全體國民一道,向在戰禍中倒下的人們表達最衷心的哀悼,祈禱世界的和平和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安倍則表示:「我們不要重蹈戰爭的覆轍。這是我們一貫的毅然決然的誓言。我國決心在積極和平主義的旗幟下,與國際社會攜手共進,為解決世界面臨的各種課題發揮更大的作用。」
無論是天皇,還是首相,在這麼一個重要的儀式致辭中,都沒有提到「侵略戰爭」,也沒有向中國等亞洲受害國道歉。相反,有4名安倍內閣的大臣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也許日本人認為,戰爭都已經過去75年了,沒有必要每次都道歉。但是如果一名加害者,能夠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話,道歉一萬次,也不為多!
也是在昨天,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發表了一份談話,題目叫「村山談話に託した想い」(對村山談話寄託的願想)。
老先生為什麼要選擇在昨天發表一份談話?
因為昨天也是著名的「村山談話」發表25周年的紀念日。
1995年8月,當時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衝破重重政治壓力,就歷史問題發表了一份內閣總理大臣談話,這一份談話,被稱為「村山談話」。
「村山談話」的核心,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承認了對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核心部分的原文是這樣的:
「我國在過去不久的一個時期,曾經因為國策錯誤,走上了戰爭之路,國民也因此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因為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為了避免將來重犯錯誤,我們必須謙虛地接受這一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並表示由衷的歉意。同時,對這段歷史中遭受災難的國內外所有犧牲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這一份「村山談話」,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肯定,也為此後的日本歷屆內閣在歷史問題上,畫了一條難以逾越的紅線。
村山先生為何要發表這一份談話?
2015年,我來到九州地區的大分市,走進了村山先生的家。以下是我對村山先生採訪的問答:
問:村山先生當時為什麼會想到發表這麼一份談話?
答:我當選為首相後的1995年8月,去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進行了訪問。對於中國,日本實施了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莫大的傷害和苦痛。在韓國,日本實行了36年的殖民統治,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
去東南亞國家訪問時,我也感受到,雖然這些亞洲國家對於日本戰後走和平發展之路、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抱有一份敬意,也接受了日本的一些經濟援助。但是,對於日本沒有很好地處理歷史問題,並且經常有政治家發表一些否定歷史的言論感到不滿,同時也擔憂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忘卻歷史,重新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
這一些擔憂,也令我感覺到戰爭留下的創傷並沒有治癒,日本政府需要明確地向亞洲各國人民表明對歷史問題的看法,尋求與亞洲鄰國建立更加信賴的關係。
而當時也剛好是日本敗戰50周年,我覺得自己作為首相,應該帶領日本藉此機會總結一下歷史教訓,給自己樹立一塊警示牌,以此來尋求亞洲各國的寬諒,並與亞洲各國建立起真正的友好和信賴關係。
我想這個時候不說,以後也許就沒有機會說了。
問:聽說您在訪問北京時,特地去參觀了盧溝橋和抗日紀念館。當時有何感想?
答:我擔任首相後第一次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看了這麼多歷史資料,內心十分的震撼。去盧溝橋是我自己提出來的。我雖然在戰爭的後期也被徵入伍,但是做的是內勤,還來不及上戰場,戰爭就結束了,因此對於戰地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看了展覽,真正認識到日本過去在中國幹了許多殘酷的事。
戰爭的創傷並不是兩國籤署一個協定,發表一份文件就可以了卻。許多人目睹了自己父母被殺,這些人還健在,要他們立即忘卻,沒有道理,也是做不到的,需要時間來療傷。
問:當時決定發表一份「村山談話」,有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答:當時,我的內閣是由社會黨、自民黨和先驅黨三黨聯合執政。在三黨商議聯合執政時,就涉及過對於歷史問題的看法。
因為我領導的社會黨是堅持認為日本過去發動的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所以,當我提出要借日本敗戰50周年之際發表一份政府談話時,三黨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大家覺得很有必要這樣做。
為此,三黨一起成立了一個「50年問題工作委員會」,商議如何處理戰後問題。因為對內,還涉及到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受害者的救助等問題,對外涉及到與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等問題。其實揭開蓋子,發現戰後未處理的問題實在很多。
在這份談話發表前,國會議員中不是沒有反對者,自民黨內就有一些議員反對。好在當時的自民黨中,追求民主與和平主義的議員較多,因此這些反對聲音未能佔上峰。內閣成員是滿場一致通過了這一份談話。
我當時也一度考慮以「國會決議」的方式發表來這一份談話,但是內閣在討論中,認為應該以「總理大臣」名義代表政府發表,更為慎重和嚴肅。於是在1995年8月15日發表了這一份談話。後來大家把它稱為「村山談話」。
問:在「談話」中,公開承認日本發動的戰爭是「侵略戰爭」,周邊的人沒有抵抗感?
答:日本戰後對於過去的這一段歷史,有許多曖昧的說法。有的說是一場為了解放亞洲各國被殖民統治歷史的戰爭,是「殖民解放戰爭」。有的人認為,第二次大戰期間,發動侵略戰爭的不僅僅是日本,許多國家都發動或參與了這樣的侵略,為什麼要單單揪住日本不放?認為對日本展開的批判不合理。我覺得,闖入別國就是侵略,日本在中國建立滿洲國,就是一個例證,這是無法抵賴的。
所以,日本對中國發動的戰爭,就是一場侵略戰爭。如果我們不能反省到這一點,不肯承認「侵略」,那就根本談不上所謂的反省了。
當時,在使用具體詞彙上,有過商榷。譬如有人主張使用「侵略戰爭」,有人主張使用「侵略行為」,我最終把它歸納為「侵略」兩個字,不管什麼程度,就是「侵略」。
過去25年,這份「村山談話」已經很少被人提起,但村山先生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在25周年的這一重要時刻,重申一下談話的精神,提醒後人不要忘記侵略歷史。
在這份「對村山談話寄託的願想」的新談話中,村山先生指出:
俗話說「光陰似箭」,我領導內閣(村山內閣)的時候(1995年8月),經過內閣會議的決定,作為日本國政府的正式見解,發表了「村山談話」,一晃就已經過去了25年的歲月。「村山談話」得到了中國、韓國還有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國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評價,我認為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在我之後,從橋本龍太郎首相開始,直到今天的所有內閣,都表示要沿襲「村山談話」的精神,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不僅是中國、韓國、亞洲的國家,還是美國、歐洲,日本的戰爭是不是侵略戰爭,還是正義的戰爭,或者是殖民地解放戰爭?等等的歷史認識,完全是不能接受的,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村山先生在談話中最後強調:「對日本而言,與在過去的侵略戰爭中付出巨大犧牲和損失的中國保持和建立永久和平繁榮的友好關係,是極其重要的。為了構築亞洲的和平與穩定,必須構建日中兩國穩定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的關係。」
村山先生出生於1924年3月3日,今年已經96歲。我把村山先生昨日發表的這一份《對村山談話寄託的願想》,看作是他政治人生的最後一次呼籲,也是他的「政治遺言」!希望日本天皇聽到,希望安倍首相聽到,希望日本全體國民,都能聽到!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