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有一個簡單的邏輯,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戰爭;有戰爭,自然就有人反對戰爭。既然要反戰,就要組織開展宣傳動員工作。
二戰時期,反戰宣傳主要在反法西斯陣營進行,而宣傳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海報。在沒有手機、平板等大屏的年代,海報是絕好的宣傳手段。海報應該是當時除了廣播之外,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海報還有一個比較別致的名字叫「招帖」,顧名思義就是招攬人們的注意而張貼。
讓人們注意什麼呢?這個說法就比較多了,有戰備動員的,有招募士兵的,也有後勤保障的。林林總總,就是要引導大家投入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我們一起看看,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主要國家是怎麼利用海報宣傳的。
美國
美國的戰時宣傳起步較早,早在一戰時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圖畫宣傳部」,招募大批畫家創作宣傳海報,社會反響很好。二戰時,美國起初並沒有直接參與,但隨著日本的步步緊逼,尤其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才開始了進行全面的戰時動員。一時間,反戰海報出現在大街小巷。當時海報的宣傳主題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徵兵宣傳。大家所熟知的「山姆大叔需要你」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紅黑兩種色調,莊重而又緊迫,山姆大叔的手指在指向每一個適齡參軍青年。
第二種是軍需保障。打仗就要耗費物資。每每戰時物資又是極為緊缺的。所以政府就動員大量失業者參加產業勞動,以此來保障物資供應。
第三種引導消費。為了保障戰鬥物資,政府動員人們減少日用品的過度消耗,避免不必要的出行等,代表作品有「單獨駕車無異於與希特勒為伴」等。美軍的海報開放而又大膽,我將圖貼在下面,大家可以感受下。
單獨駕車無異於與希特勒為伴
美國軍隊—曾經,現在,永遠
你來買債券!我們就送他們上天翱翔!
水手們注意!嘴不嚴是要丟人命的。
英國
英國是西線戰場的主要反戰國家之一。早在1939年9月初,希特列襲擊波蘭時,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開始。由於主動宣戰,英國的戰時動員比較充足,在內閣的領導下,相繼成立了工業、物資、人力、交通、財政等動員機構,並印發了海量的宣傳海報,意在鼓舞公眾的士氣。這些海報有揭露法西斯的侵略罪行的,也有號召盟國團結的,更有喚起人們戰爭鬥志的。筆者同樣選取一些,如下組圖:
希特勒形象
自由將要戰勝
工人加班生產
蘇聯
蘇聯在二戰初期的表現其實是有一定爭議的。德國入侵波蘭時,蘇聯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然而,在德軍進攻莫斯科時,蘇聯軍隊在史達林的領導下,則演繹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這一背景下,蘇聯的反戰海報往往突出兩個主題,一是宣傳前線的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激戰;二是引導民眾積極投入生產,大力支援前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透過下面的宣傳畫,可以看出蘇聯不愧是做思想工作的高手。
節約用電,浪費可恥!
軍民團結起來
我們不生產次品
中國
二戰時期,我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鬥,甚至比其他國家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和犧牲。在海報裡,民族的苦難、抗戰的決心、勝利的喜悅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充滿鬥鬥志和激情。在宣傳上我們並不比反法西斯國家遜色。這一題材較多,而且很多都保存下來,甚至國家博物館專門將抗戰宣傳畫編著成冊,供我們觀看,讓大家再次感受那激蕩人心的艱苦歲月。
海報雖小,但反戰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在戰時發揮著精神號召的作用。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海報,戰鬥決心、激烈戰況、緊張生產等要素等一一呈現。在戰時,它們絕不僅僅是宣傳紙張,更像是一顆顆炸彈投向侵略者,起到了團結教育人民、打擊瓦解敵人的作用。勿忘歷史,從看這些海報開始吧!
參考資料:萬文曄《二十世紀戰爭海報的設計藝術研究》;王旻碩《淺析美國二戰招貼》 ;《抗日戰爭時期宣傳畫》 。
(圖片素材整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