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秒懂】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2021-02-07 上海戲曲廣播
li

說起那些只知道上半句,而不知道下半句的名言,《夜奔》的這句唱詞一定位列其中。我們常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很少提及下半句「只是未到傷心處。」


「望家鄉,去路遙」,英雄末路的悲壯,都在這部戲裡。


崑曲裡有南方的吳儂軟語,也有北方的燕趙滄桑,《夜奔》無疑屬於後者。《夜奔》作為崑曲傳統武生戲,是明代李開先《寶劍記》傳奇中的一折。故事取材於《水滸傳》,所謂「夜奔」就是連夜奔逃,說的是林衝受到高俅迫害後,亡命水泊梁山。這折戲除了留下口口相傳的「男兒有淚不輕彈」,還貢獻了一個「熱詞」——「逼上梁山」。


如果說《水滸傳》描寫了林衝和高俅之間的個人恩怨,那麼《寶劍記》中的林衝則又賦予了他更多的家國情懷。這折不過千字的戲,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深刻細緻地刻畫了林衝「專心投水滸,回首望天朝」的矛盾心理,以及功名未就、壯志未酬的英雄襟懷。這齣戲能傳承至今,正說明它總能吸引、感動觀眾,因此代代藝術家登臺演繹,弋腔、徽劇、漢劇、湘劇、川劇等諸多劇種搬演。


《夜奔》之所以難演,是因為它是一出林衝的獨角戲,沒有舞美布景的舞臺上,大段的內心獨白,亡命天涯的環境和氛圍,要怎麼來表現呢?用「歌舞」來表現。


這齣戲幾乎沒有什麼「劇情」,而主要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感,文本中的情景交融,甚至隱藏在文本背後的信息都要依靠演員既講究唱工又講究做工的表演來傳遞給觀眾。也許正因為此,至今看來這竟然是一段極具現代性的表演。例如林衝出場時要走很多動作,這些身段既要符合林衝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身份,又要有逃亡的感覺,還要讓人覺得賞心悅目。在夜奔途中經過白雲庵時,則以一組「飛腳-跨腿-轉蹬-擰身-臥雲」的身段表現其機警地藏於庵內夜宿。又如唱到「按龍泉」則手扶寶劍,唱到「血淚灑徵袍」作揮淚狀,同時以手指袍;唱到「嘆英雄氣怎消」一句時,林衝的動作是大跨步同時單掏手,轉身,身略前探,四次反覆,乾淨灑脫,然後是反雲手接反飛腳,緊接翻身探海變射雁、劃手、擊掌、弓箭步亮相,做到動作繁而不亂的同時,演唱還要抑揚頓挫。當然,這些表演不同的演員還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崑曲中的林衝扮相百年未改:黑羅帽、黑素箭衣、黑彩褲、黑薄底靴、腰扎蘭絛子大帶,這個是崑曲裡標準夜行服的扮相。▼



電影《霸王別姬》中有一句戲詞:「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正是來自戲曲《思凡》。

但和電影的隱喻不同,《思凡》本身是一出極富有生活氣息,情趣盎然的小戲。


《思凡》和《夜奔》一樣也是一出獨角戲,主角從男性變為了女性。不用說,唱念和做功對演員來說也頗為繁重。《思凡》這折戲也沒什麼跌宕起伏的劇情,有的也是跌宕起伏的情緒,大段的內心獨白,生動地道出了一個少年尼姑思慕凡塵的思想過程。在戲曲舞臺上崑曲、京劇、川劇、湘劇、楚劇均有《思凡下山》,徽劇、漢劇有《僧尼會》,桂劇有《雙辭庵》,秦腔亦有此劇目,可見其歷來的受歡迎程度。


林語堂曾盛讚《思凡》:「其文採堪當中國第一流作品之稱而無愧色」。《思凡》的詞雅俗共賞,平易樸實、活潑生動,正像是小尼姑的口氣,是她的脾氣性情。



小尼姑色空在年幼時就被父母送入空門,在仙桃庵內出家,每日裡燒香、念佛,周而復始的生活使這位正值青春年少的小姑娘感到沉悶、迷茫,她渴望普通人家結婚生子、其樂融融的生活。小尼姑純真中透著幾分傻氣,「見幾個子弟們遊戲在山門下」,便令她凡心難耐,眉目傳情;看著殿中的羅漢像,便覺得他們「一個兒抱膝舒懷,口兒裡念著我。一個兒手託香腮,心兒裡想著我。一個兒眼倦開,朦朧的覷看我。」最後經過種種思想鬥爭,她終於扯破袈裟、丟了木魚、鐃鈸,拋開佛門的清規戒律,逃下山去,追尋自己的幸福生活。舞臺上自然沒有真實的庵堂、沒有其他人物、也沒有羅漢像,這些都是靠演員表演出來的。


逃下山的途中,色空遇見了同樣從碧桃寺逃出來的小和尚本無,兩位天真少年一見鍾情,這便是之後《下山》的劇情。


所謂「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說的就是這兩齣戲難度大,對演員的要求極高,畢竟就算你完成了所有的表演還不夠,一個人在臺上要HOLD住臺下所有的觀眾,還要能打動他們,想想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支持我們的戲曲小科普

求分享、點讚、在看

你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

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吧~


微信號 : xiquguangbo972

B站:上海戲曲廣播

抖音:zmradio

相關焦點

  • 崑曲丨「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背後的隱情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在梨園界,這句話用來形容戲曲表演的難度。《夜奔》是指崑曲《林衝夜奔》,《思凡》是崑曲《孽海記》中的一折。一出是武生戲,一出是小旦戲。在戲曲班中,這兩齣是生旦入門必修的, 在京劇班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許多行外的人未必能理解這句話的涵義。
  • 〇三 林衝夜奔
    我記得自己是在看電影《霸王別姬》的時候第一次聽說了「男怕夜奔,女怕思凡」這句話。那時候還沒見過崑曲,只看過京劇電影《野豬林》——是李少春的林衝。在電影之後,我終於真正地去看了崑曲的《夜奔》。近四十分鐘,舞臺上就一個人,唱念做打必須一氣呵成,沒有其他演員在旁,主角情緒必須貫穿始終。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說「男怕夜奔」了。出場前的一聲「悶簾兒」:「啊——嘿——」。這是出場前的先聲奪人,演員必須要做足了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範兒。人物出場後,也不能光有範兒,而忘了這是在逃,因此既不能演成項羽起霸,也不能像黃天霸似的走邊。
  • 當年的黃磊與劉若英,與那一出夜奔
    所以,戲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說法。林衝這戲唱的好。到了今天,中國戲曲已是公認的藝術了。戲曲名家裴豔玲的招牌戲之一也是《夜奔》但是在《夜奔》所描述的時代,戲曲表演者則像很多同類作品所描述:所以,《夜奔》這樣一部跨性別題材+戲曲,時間又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帶著文藝氣質的作品,在當時的票房成績下,已經有人評價為:這是挽救臺灣電影的一部作品。
  • 黃磊劉若英主演同性電影《夜奔》,三男一女情感亂燉,夫妻變情敵
    亂世年代,一對富二代未婚夫妻同時喜歡上一個戲臺上的武生,另有捧戲的闊卓金主真愛附體,三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細膩感人,文學氣息濃厚,結局狗血,簡直像是晉江小說量體改編!而且主演是黃磊、劉若英!,甚至新生愛慕;英兒喜歡聽戲於是最先結識林衝;捧場的金主黃大少爺醉翁之意不在酒,卻是個懂戲的人。
  • 黃磊劉若英主演同性電影《夜奔》,三男一女情感亂燉,夫妻變情敵
    亂世年代,一對富二代未婚夫妻同時喜歡上一個戲臺上的武生,另有捧戲的闊卓金主真愛附體,三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細膩感人,文學氣息濃厚,結局狗血,簡直像是晉江小說量體改編
  • 人間電影院 《夜奔》,給除夕獨守或群聚卻孤獨的魂靈
    崑曲折子戲《夜奔》同樣令人百聽不厭。戲曲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說,從一個側面映證了這齣戲對演員的唱功與做功的絕對要求。    「我演誰,我就是誰。」所以,電影《夜奔》裡因這齣戲而走紅的榮慶班的名角就叫林衝(尹昭德飾)。因戲而紅,又入戲太深,終於踏上一條不歸之路。一如「風雪山神廟」之後的毅然決然,只是,這個林衝奔向的,不是尚有生機的梁山,而是,沒有復活的末路。
  • 【戲曲秒懂】演員請就位|挑戰大女主?實力派演技爆表!
    「三小戲」在傳統戲曲裡佔了不少比例。「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通常演的就是愛情劇、家庭生活劇之類的。嗯?和現代觀眾的觀影愛好差不多嘛!其中的小旦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的閨門旦,不用說就是劇中眾星拱月的大女主啦!
  • 收藏:張國榮在霸王別姬裡唱的戲曲分別是什麼?
    【 回首望天朝,  急走忙逃,顧不得忠和孝 】出自:崑曲《夜奔》又名《林衝夜奔》《夜奔》是《寶劍記》中的一折,脫胎於《水滸傳》故事,主要講述了林衝受到高俅迫害後,亡命水泊梁山途中的經歷。《夜奔》系傳統崑曲武生戲,該折身段極其繁複,對演員的功底要求極高。而且做打的同時,還要滿宮滿調地唱崑腔,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很複雜。故梨園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說法。學霸小石頭(背對,照樣挨打 ):
  • 《紅拂夜奔》:我們都是紅拂,期待一場夜奔
    有朋友和我說,他始終讀不太懂王小波的書。我對此表示理解。王小波的作品總是架構在不斷跳躍變幻的空間上,大概是這些場景離我們這代人太過遙遠,只能做到猜測與同情,難以感同身受,所以讀得多少有些吃力。《黃金時代》是這樣,《白銀時代》、《似水柔情》甚至近期讀的《紅拂夜奔》都是這樣。《紅拂夜奔》是我讀過的王小波小說中比較仔細的一篇。
  • 《東鄰西廂》:戲曲文化和動漫作品結合的上佳體現 | 新國漫研究所
    《東鄰西廂》的另一個標籤是「戲曲」。創作者通過大量實景照片處理,在形成獨特美術風格的同時,也高度還原了戲曲表演場景,並向讀者科普劇情中涉及的戲曲名詞和知識。將戲曲文化,特別是被譽為國粹的京劇融入到故事中,則是《東鄰西廂》這部漫畫的最大特點。
  • 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意思?你懂嗎
    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意思?你懂嗎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見很多人對自己的生肖緘口不言,尤其是男女對一些自己覺得不好的生肖更是如此。但是大多數人並不忌諱這些,只是從農村出來的很多人受家中老人的影響,對這些頗為相信,從而更是頗為忌諱。
  • 【佳片推薦】夜奔 (2000)
    可是在隨英兒在自家戲院看過崑曲《夜奔》並結識其主演林衝(尹昭德)後,徐少東的感情天平開始更多地傾斜到林衝身上,但隨後有關他與林衝的流言蜚語傳出,頂不住世俗壓力的他最終告別英兒回到美國。  二戰後,英兒赴美找到徐少東,二人談起林衝為找徐少東的悲慘經歷時,徐少東明白到他的內心會一直為英兒和林衝留有位置。
  • 先鋒崑曲二十年,柯軍帶《夜奔》回家
    前所未見的版本:演員赤腳演繹,靴子大有乾坤這些年,先鋒崑曲《夜奔》在國外先後演出了十幾次,2020 年終於回 " 家 "。但今年此前在南京四方美術館和蘇州博物館的兩次演出,都是在室外,這一次,從室外重回室內劇場。
  • 影片欣賞 | 《夜奔》—胡波的「擰巴感」
    他也還是留下了一些可供追溯他人生軌跡的線索,它們分別是:小說(以筆名胡遷發表)——《大裂》《牛蛙》《遠處的拉莫》▲《牛蛙》封面,胡波憑本作獲得了臺灣第六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影片——畢業作品《夜奔在胡波的三部影片中,《夜奔》絕不是其中最好的一部,甚至可能是最差的一部。然而,即便是讓他名聲斐然的《大象席地而坐》,也不如《夜奔》一般,戲裡戲外集中表現出貫穿胡波創作生涯的「擰巴感」。《夜奔》本片講述了為腰疼所折磨的男主人公在一個夜晚因為彎不下腰而被迫引發的連環犯罪事件。
  • 楊(小樓)派《林衝夜奔》的「唱」「做」特色
    楊小樓先生《林衝夜奔》是楊派箭衣戲的代表作之一。楊小樓第一次演出《夜奔》的年代,是民國十九年(一九三0年),在北京開明戲院(解放後改為民主劇場)。當時他已經是五十三歲的老演員了,但演這樣載歌載舞、唱做繁重的戲,仍然綽有餘裕,一絲不苟。楊派《夜奔》的路子,和北昆(弋腔)不同。弋腔的《夜奔》,只有一場戲,角色也只有林衝一個人,唱完下場為止。
  • 【簡寫】講電影《夜奔》
    講電影|《夜奔》                    文/蘇麗珍  《夜奔》講述了一個遺憾、蒼涼、宿命的愛情故事。英兒自幼受成長環境薰陶,痴迷戲曲。她興致勃勃地帶少東去聽戲,少東被她拉著擠在嘈雜的觀眾席裡,初初很不適應,剛要轉身離開的時候,戲臺上一個抑鬱悲涼的聲音響起,「數盡更籌,聽殘銀漏,……」徐少東駐足,回首,從小學習西洋音樂的他一下子被這傳統唱腔深深吸引。臺上表演的是戲班的臺柱子武生林衝,唱的是崑曲《林衝夜奔》。林衝是個棄兒,被戲班師父撿來從小養大。
  • 黃磊、劉若英主演電影《夜奔》:我與未婚妻愛上了同一個人
    又聽得哀哀猿叫」這是,崑曲傳統武生戲《夜奔》裡的一段詞,今天要講的電影就由這部戲開始~相識一場韋英兒(劉若英飾)是個十足的戲痴,她是燕京大學的英語老師,家境優渥。《夜奔》是她最喜歡的一齣戲,父親買下的戲園子「雲天樓」滿足了她的愛好,讓她能夠感受到戲曲裡的人情冷暖,戲裡人物的喜怒哀樂。榮慶班的《林衝夜奔》唱得最好,臺柱子林衝唱得常常爆滿。英兒在一次偶然中知道了臺上那個動作利落,唱腔動人的就是林衝,開心得不行。她像一個虔誠的小粉絲,敬佩這個在臺上瀟灑帥氣的林衝,甚至還夾雜了一點點說不明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