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勸你不要總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吃大虧

2021-02-19 小屁孩兒

文|文兒

我個人比較喜歡關注各種育兒的聲音,以便從中獲得啟發和思考。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演員胡可發的一條微博,感觸挺深的,她說「人生愛好各不相同,活餘音繞梁,活芳香四溢,隨心所欲.」後面還配了她大兒子安吉練琴的圖片,以及小兒子做料理的圖片。確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尊重他們的特點,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成長,沒有必要去比較。

 

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讓我遺憾的是,生活中並沒有太多這樣思想進步的家長,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比如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意思是,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強,你要向他看齊,非常打擊人。

有一次,我去姐姐家做客,聽她數落上初中的外甥成績太差,還說「將來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你呢?能有一個學校要你就不錯了」聽得我十分尷尬的。當然,我也明白姐姐不是故意傷害孩子的,只是一時氣悶,發發牢騷,也是想刺激刺激外甥,讓他上進一點。然而,我並不支持這麼做。我必須要勸各位家長,不要頻繁地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

 


頻繁地提「別人家的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心理學上的一個詞彙,叫做「負性攀比」。意思是說,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從而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如果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打擊孩子,孩子就會產生挫敗感,容易失去自信心。

比較典型的就是,我在《少年說》中看到一個女孩,抱怨母親總是拿她和學霸閨蜜做對比。有的時候,她考全班第一,母親還不滿意,依然用言語挖苦她。女孩說,儘管她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自己的內心是很自卑的,希望母親少打擊她。

 


每個孩子的個性是不同的,成長之路必然存在差異

俗話說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註定了他們的成長之路存在差異。所以,家長與其拿家裡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不如做到以下幾點:

①找到孩子的長處,並將孩子的長處無限放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細心、頭腦靈活、踏實等等,家長尊重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鼓勵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讓孩子接受自己原本的個性,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孩子才能走的長遠。

【話題討論:你經常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嗎?】

相關焦點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
    網上有個經典段子,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就是一個孩子寫的內心自述,大概是這樣的:「從小我就有一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他脾氣好,天天就知道讀書,從不打遊戲,也不外出打架,每次考試都能考出好成績,他孝順父母,無所不能。」這個對比內容很揪心,但對比的心態卻是很多父母的常態。但父母不知道,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帶給自家的孩子多大的壓力,甚至是一生的陰影。
  • 為什麼孩子在媽媽面前特別不乖?
    為什麼孩子在媽媽面前特別不乖?引言阿佩是我的好朋友,它有一個3歲的孩子,阿佩很寵著孩子,但是孩子還是不乖不聽話,直到有一次出差,把孩子給奶奶帶,等出差回來後,奶奶說說,這孩子挺乖的呀,在你不在的時候,媽媽聽了心情很複雜,為什麼在自己面前那麼蠻橫的孩子到奶奶那裡反而變乖了?難道是自己的問題嗎?
  • 你不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卻總是讓孩子去模仿別人?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有一個打不敗、超不過的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別人家的孩子出現了,他雖然在不停地變化,但是從來沒從家長的嘴裡逃走,並且陪伴著我們長大。所以,有的孩子幼兒園大班開始學習小學內容,有的小班開始上外教課,甚至早教也讓家長開始繃緊神經了。你家一二年級孩子回家學習到六七點,我家也要學,並且要學到八九點,你家給孩子買了一套語文卷子,我家孩子也要做同一套卷子,還要一套數學的。你家孩子報了輔導機構,我家孩子成績好一些,但是不能被你超過,必須也得報。
  • 小S勸辛龍可以哭,但不要忘了還有孩子:勸辛龍把孩子送到她家去
    小S勸辛龍可以哭,但不要忘了還有孩子,勸辛龍把孩子送到她家去。劉真逝世已經9個月時間,按說這麼長的時間,辛龍無論如何也可以走出來,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辛龍竟然依舊沉浸在悲痛之中走不出來,讓他的好朋友都為他捏了一把汗,更讓大家同情的是辛龍還有4歲的孩子霓霓。
  • 總想佔別人便宜,就會吃大虧
    有些人總想去佔別人的便宜,這樣的人不但佔不了便宜,反而會吃大虧,吃虧是福,佔便宜就是禍患!做人千萬不能有這種心,存在這種心不斷你怎麼努力都無法富貴起來,不能有佔人便宜的念頭,便宜佔多了禍患就會跟著你了,能讓你佔得便宜從來不是便宜,能佔來的都是禍患!吃虧才是大福報。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你該怎麼辦 ?
    ,他們會不停問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的問題表現出關注會鼓勵孩子不斷提問。3-5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問題機器,為什麼一個接一個:人為什麼要吃飯啊,因為身體需要啊?哦,為什麼身體需要啊?……再有耐心的成長,要不了幾個回合也會張口結舌敗下陣來。本期下沙育兒將為你分享面對孩子旺盛的好奇心,怎麼做才能不打擊孩子的求知慾,又免於這種惱人的窘境呢?
  • 古代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身為父母,在有意無意中總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由於「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總覺得孩子是別人家的乖。於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詞悄然發生了語義增值,既是對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賦予了優秀孩子的潛在含義。
  • 別人誇獎你家孩子,你是怎麼回答的?90%的家長都做錯了
    別再讓「謙虛」「客套」,熄滅孩子滿滿的自信 每到逢年過節,大家開始串親戚走好友,免不了聊一通的就是孩子的問題了,爸爸媽媽都喜歡孩子在所有人面前都表現得近乎完美不能丟自己的臉,但只要別人一誇自己孩子好,就必須得找出孩子的缺點來謙虛一番。謙虛」,可以說是大部分中國父母的本能。
  • 幸福的人勸你結婚,不幸福的人勸你連孩子都別要
    我不知道她這個動力來源於哪裡,但是既然有這麼大的決心並且成功了,必然這個動力是足夠支撐她堅持下來的。兩人雖然家離的很近,但是大學離的很遠。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他們談了兩年半的戀愛,男友一次沒有來過我們學校,而小靜則不遠千裡的去了男友學校三趟。有國慶的時候,有假期的時候,有課業少的時候。每次小靜都會很開心和我們分享他們之間的事情,我看的出來那時候她很開心。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總有一些人,你活得青春無敵、你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你身後,默默供養著你的父母,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他陪一個弟弟在日本北海道旅行。我問他玩得是不是開心。他告訴我,他和弟弟不是一路人,所以旅途並不是很愉快。他細細跟我講道,弟弟纏著爸媽要去日本玩,他媽不放心,便邀請我朋友跟著弟弟過去。
  • 如何教會孩子勇敢?擺脫「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自信心中有光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都被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打擊過。我聽過的大多數父母都是在說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多麼優秀,或者彈鋼琴畫畫多麼的厲害,而我是一個例外。我被爸爸拿來對比的竟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幹家務多麼的厲害。
  • 別人家孩子是學霸,我家孩子卻不愛學習,李玫瑾教授教你咋辦
    中、高考放榜以來,各種「學霸」閃亮登場,總分尖子、單科狀元、上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名校錄取,「別人家的孩子」捷報頻傳,還有一家姐弟幾個同時考上名牌大學的,而自己的孩子呢?有的家長認為自己講得不夠好,還要請老師、親戚朋友來幫忙遊說,甚至請「別人家的孩子」來現身說法的。但結果如何?往往事與願違,一通接一通的大道理,輪番轟炸,孩子由認真到漫不經心,最後,頭腦都要爆炸了,形成強烈的抗拒心理,枯燥無味、盛氣凌人的說教起了反作用,孩子破罐子破摔,學習積極性比之前還差。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陽光快樂,真正聰明的家長應該這麼做
    「別人家的孩子」最影響親子關係兒子強強也惱了,懟了張蘭幾句:「別人家孩子好,你去給他當媽去。」原本平靜的家裡立刻籠罩了一層不和諧的氣氛。現在很多家長,要麼羨慕別人家孩子學習多麼好,要麼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性格多麼陽光快樂,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上。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我都不敢勸她花錢別太大手大腳。每次試圖奉勸她,她都不服氣地斜乜著眼,搬出她的有兩句名言,理直氣壯地開腔。第一句,「女孩子,要富養」;第二句,「出來玩,就一定要開心,別太在乎錢。」似乎我要是勸她適當地節約,倒顯得我太摳門太小氣了。我本以為她必定家境殷實,直到有一次去她家裡。她住在城郊的民房裡,老舊潮溼,又窄又小,從一樓上二樓,要從一個很陡峭的樓梯爬上去。
  • 姦情不要攪上孩子.
    兒子歡樂的笑聲是她很久沒聽到過的,於是湯煲起來,也有家的味道了。馬方勇執意要到她家裡來,因為上周請她吃飯時她無意中說飯館的菜沒她燒得好,馬方勇就一定要嘗嘗她的手藝。嘗手藝是假,想泡她真。她委婉地拒絕了一下,扛不住馬方勇的熱情。他很聰明,知道要討好一個單身母親首先要討好她的孩子,這不,他和小石頭在二十分鐘內就打得火熱,親如父子。
  • 智慧家教策略——不要拿孩子與別人比,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
    你為什麼總是拿孩子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呢?你知道這樣做的弊端與後果嗎?你知道你的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麼的嚴重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絕大多數的父母總是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家長自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不是把父母氣得半死,就是把孩子逼的走投無路。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懂事呢?
    「隔壁老黃家的孩子,嘖嘖,回回考試第一名,真懂事~」「樓上王嬸家孩子
  • 為什麼別人面前的天使寶寶,在親媽面前最鬧最作妖!?
    只要在我懷裡,哭得那叫一個慘絕人寰,不管我怎麼哄都停不下來。可只要老人過來一抱,隨便拍一拍,滿滿很快就不哭了。看著老人一臉滿意的表情,我內心的挫敗感和失落感佔據了整個情緒,感覺自己特別差勁。為什麼只有我哄不住孩子呀!這一點對當時新手的我,絕對是致命打擊!這不僅讓我懷疑自己當媽的能力,更怕別人覺得,你這個媽當得不行。
  • 讓孩子知道別人說話不要打斷,不禮貌也是壞習慣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種人在你說話說到半截的時候,他總是打斷你下面的話。有時候一次打斷也就算了,連續的打斷,就讓人生厭了。記得和一個人在聊天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然就打斷了,問的別的事情,當我在說下雨就化的時候說了幾個字,他又再一次打斷。對於這樣的人,我瞬間就失去了,給他說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