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我個人比較喜歡關注各種育兒的聲音,以便從中獲得啟發和思考。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演員胡可發的一條微博,感觸挺深的,她說「人生愛好各不相同,活餘音繞梁,活芳香四溢,隨心所欲.」後面還配了她大兒子安吉練琴的圖片,以及小兒子做料理的圖片。確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尊重他們的特點,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成長,沒有必要去比較。
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讓我遺憾的是,生活中並沒有太多這樣思想進步的家長,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比如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意思是,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強,你要向他看齊,非常打擊人。
有一次,我去姐姐家做客,聽她數落上初中的外甥成績太差,還說「將來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你呢?能有一個學校要你就不錯了」聽得我十分尷尬的。當然,我也明白姐姐不是故意傷害孩子的,只是一時氣悶,發發牢騷,也是想刺激刺激外甥,讓他上進一點。然而,我並不支持這麼做。我必須要勸各位家長,不要頻繁地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心理學上的一個詞彙,叫做「負性攀比」。意思是說,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從而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如果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打擊孩子,孩子就會產生挫敗感,容易失去自信心。
比較典型的就是,我在《少年說》中看到一個女孩,抱怨母親總是拿她和學霸閨蜜做對比。有的時候,她考全班第一,母親還不滿意,依然用言語挖苦她。女孩說,儘管她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自己的內心是很自卑的,希望母親少打擊她。
俗話說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註定了他們的成長之路存在差異。所以,家長與其拿家裡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不如做到以下幾點:
①找到孩子的長處,並將孩子的長處無限放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細心、頭腦靈活、踏實等等,家長尊重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鼓勵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讓孩子接受自己原本的個性,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孩子才能走的長遠。
【話題討論:你經常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