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劇sir
近日,首檔以留學生為載體的現實主義大劇《歸去來》,收攬了眾多關注度與討論度。該劇所聚焦的留學對象和反映出的價值觀念,將中國新青年這一群體拉入了觀眾的視線,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歸去來》心繫民族與時代,聚焦「新青年」這一民族重點關注對象,呼籲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用奮鬥實現有意義的人生;對於留學生群體,該劇鼓勵他們感悟時代,學成歸來,用所學知識,共創民族榮光。
《歸去來》心系「青年一代」 用奮鬥點燃民族希望
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也是青年人大有作為的時代。在《歸去來》中,蕭清、書澈、繆盈、寧鳴、成然、綠卡,是劇中的六位漂美留學生,也是新青年代表,他們朝氣蓬勃的青春面孔,奮勇前進的精神狀態,時刻感染著觀眾,讓人相信「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
「法二代」蕭清與「官二代」書澈是劇中的精神領袖。他們沒有傳統「富二代」身上的浮躁習氣,而是踏實肯幹,力爭上遊,在海外留學的時間恨不得掰成幾瓣用。面對權貴,他們不卑不亢;面對原則,他們恪守本心。在愛情與親情面前,他們有過猶豫,但始終戰勝了「利己」心魔,將正義與信仰詮釋得淋漓盡致。他們不靠背景、不靠投機,用自己的雙手,收穫了自己成功的人生,可謂中國新青年的道德模範與精神標杆。
劇中的六位新青年,經歷了青春的陣痛,也收穫著理想的果實。他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如澎拜熱血的戰士,光明正大的與「權商交易」、「父輩力量」等陰暗面作鬥爭。他們用正直、純潔、信仰、夢想,開拓著中國光明的未來,他們身上青春熱情、樂於奉獻等珍貴品行,讓民族希望格外耀眼。
《歸去來》呼籲留學生「學成歸國」 民族情懷彰顯大劇擔當
在《歸去來》中,觀眾不僅可以感受到新青年的青春能量,也能感受到深沉的大劇擔當。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千古名句,也是本劇反覆強調的影片主旨。海外留學後,「留下」還是「歸來」成為每一位留學生的必選題。
在該劇中,蕭清、書澈、繆盈、寧鳴四位留學精英,在經歷了知識的積累與成長的蛻變後,都堅定地選擇了回歸祖國的懷抱,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見、所聞,回報給了自己的祖國,在激情奮鬥中,綻放著自己的光芒。這種回歸,不僅僅是美國到中國的榮歸故鄉,更是精神蛻變的歸來。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曾發布一則報導引發熱議。報導稱,中國再次迎來留學生「歸國潮」。20年前回國,是中國需要留學生;20年後回國,是因為留學生需要祖國。該劇讓青春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敏感握住了這一時代脈搏,賦予青春以信念、以夢想、以奮鬥、以奉獻,讓劇中的「青年一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光榮,鼓勵海外留學生「學成歸來」,為民族復興奮鬥自強。
「現實主義大師」劉江的創作初心
《歸去來》由著名導演劉江執導,編劇高璇、任寶茹執筆,唐嫣、羅晉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大劇。播出期間,《歸去來》獲得了不計其數的殊榮與褒獎。該劇曾被廣電總局領導高度表揚、國家廣電智庫、四味毒叔等數百名意見領袖集體點讚、讓《光明日報》權威發聲、得到了收視雙臺登頂穩居第一的傲人成績,並成為「紀念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代表未來創作方向的先行者劇組。
思想含量與營養性是劉江希望《歸去來》能夠具備的品質,他不希望觀眾把《歸去來》當作一個快餐品,只局限於自己的「偶像」而忽視劇作的嚴肅性和立意。「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句被主人公書澈(羅晉 飾)反覆吟誦並鐫刻於心的座右銘,既是劇中人物內心鬥爭的真實寫照,也是劉江心中《歸去來》的文眼。在他的概念裡,「歸去來」除了地理上的出走與回歸,更深層次的還是「內心」與「價值觀」的歸來。
劉江解釋說,於人物層面而言,是大我戰勝小我、大愛戰勝小愛的涅槃與重生,於整部劇而言,則是對「人是否應該做一個有信仰的人」的深入探討,對「人應該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還是做真正對的事情」的解答,而這些,正是劉江想通過《歸去來》傳達的深層理念。
種種殊榮,無不昭示著該劇的價值導向與藝術創作相結合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歸去來》所體現的大劇擔當與民族情懷,值得每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大劇借鑑與學習。
【招聘(北京)】主編、記者、商務
歡迎踴躍投稿[後臺回復 投稿]
一經採納,將有600-1000元+獎勵!
年薪30萬招聘執行主編、商務總監
20萬招聘主筆
詳情點此穿越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公眾號名稱、ID、「新劇觀察」二維碼、作者署名
「新劇觀察」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36氪、網易號、貓眼等渠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轉載加群,請聯繫微信:
19919942479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
15201655723
1028627745
649778177
zsh762079852
投稿合作,請發送郵箱:
xinju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