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上個月,我回老家辦事,正好遇上了一處家庭倫理大戲。說來好笑,這件事若是發生在城市裡,誰家不啐上一口罵一句老太太神經病?然而在鄉下它就成了爭議事件,不少村民站在了公正的地對面,甚至還出面指責受害者不懂事,沒有以「家族觀念」為重。
那麼,老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想必大家也猜到了,財產分割問題。
說到財產,大多數人都明白這是家事,最多牽涉到祖孫三代的直系親屬,與親戚無關。說難聽點,哪怕是城市遷戶口,除了父母子女外,別人都無權上你家戶口本。可在偏遠地區,財產分割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原本是村裡某家的獨生女要出嫁,父母打算提前給女兒買套房子。誰知就引起了家裡老太太的強烈反對,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為啥還要賠上一套房?父母不能理解,認為我就這一個閨女,不給她給誰?誰想老太太語出驚人:
「你不還有個侄子呢嗎?你家沒兒子,財產肯定要留給你侄子,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老人家何出此言呢?只因為傳統思想觀念在作祟。在老人家的想法中,姓氏和血緣一樣重要,女兒出嫁後就不能再算是一家人,那財產自然不能帶走。對於老一輩來說,子孫後代不分遠近都是親人,比起「小家」,她更看重姓氏帶來的延續和繁榮。
對於這種觀點,我在老家倒是經常見,很多所謂的「絕戶頭」最後都會把宅基地留給兄弟家的兒子,親生女兒反而成了外人。
這種讓人無語的做法正是受傳統思想的裹挾,卻不知法理大於人情,家與家之間存在距離,作為老人,幹涉子女的財產分割本身就是一種倚老賣老,大家不可盲目愚孝。
那麼,遇上這種情況,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答案自然是絕不退讓,讓老一輩別再插手自己小家的事務。很多老一輩習慣了傳統作風,以為時代未曾變化,想要利用長輩的威嚴去重男輕女。那子女就要讓老一輩明白,社會風氣已經變了,再偏遠的地區也要敬畏法律。
除此以外,父母也要早早制定好遺囑才行,早先就有長輩意外離世、財產被親戚瓜分的新聞。想要孩子完完整整繼承自己的財產,父母就要早做準備,以免給親戚可乘之機。
最後,無論是父母還是親生兄弟,在小家成立的那一刻起,他們都變成了「外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夫妻關係遠在其他感情之上,而孩子則順位第二,想要插手別家事務的老人只會被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