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導
作為「雙十一」之外另一商業價值和交易並發量巨大的場景,春節期間各類型支付量攀升的同時,也對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平臺提出多方挑戰。
《中國經營報》記者今日從網聯清算平臺獲悉,2019年春節假期2月4日~10日(農曆除夕至正月初六)期間,網聯平臺共處理跨機構支付交易45.5億筆。其中2月4日(農曆除夕)交易量最高,單日超過9.65億筆,交易處理峰值超過4.4萬筆/秒。
事實上,與「雙十一」「雙十二」的集中支付相比,春節的網絡支付交易特點體現在交易量大、峰值時點多、參與機構多、業務類型複雜等。除了購物、餐飲等方面的節日消費增多外,春節期間的網絡支付集中在全民發紅包、搶紅包環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春節期間,僅支付寶、百度、今日頭條、抖音、騰訊微視等多個流量巨頭就發起總計超過35億元的紅包營銷活動。官方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有超過8億名用戶收發微信紅包、4.5億人參與支付寶集五福分紅包活動、百度APP的春晚互動208億次,送出現金紅包9億元。而上述數字與三家機構的歷史數據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一位參與紅包活動的支付機構人士告訴記者,「雙十一」「雙十二」更多的交易類型是協議支付(即快捷支付),而春節期間更多是籤約支付(即綁卡)和提現,因此對清算平臺、銀行和支付機構提出的能力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據了解情況的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同於支付寶、微信一類較為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參與紅包戰的企業中,百度、今日頭條這類支付帳戶體系仍在搭建期,紅包營銷更多是為達成拉新目標,其中綁定銀行卡就是一個重要環節。
以首次參與春晚紅包活動的百度為例,其參與紅包活動首先要下載百度APP,大部分紅包均需通過度小滿錢包提現,因為就會涉及鑑權、綁卡和提現等重要環節。度小滿金融副總裁張旭陽就認為,上述工作時間緊急,問題複雜,場景新穎,保障挑戰大。
據前述業內人士透露,綁卡交易其實是上述紅包場景保障中難度最大的一環。「從歷史數據看,銀行側籤約交易(綁卡)的一秒峰值約是幾十筆。不同於『雙十一』期間的快捷支付,綁卡的交易鏈路比較長,涉及銀行、清算方、第三方支付機構、移動運營商等多環節,無法進行壓力測試,對銀行的承載能力也是巨大挑戰。」
網聯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斷直連完成,網聯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動態調配鏈路資源,確保各線程的流量在各方的承載能力範圍內,避免了高並發風險。
此外,在線下支付方面,中國銀聯11日發布數據顯示,銀聯網絡春節長假交易總金額首次突破萬億級,達1.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1.4%。春節期間銀聯卡日常類消費金額同比增長74.7%,高於平均增幅。
(編輯: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