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古韻的土地,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這裡長白山的「安圖人」,即肅慎人開始在這裡繁衍生息,安圖、延吉、琿春都出土有毛像、石錛、陶瓷以及唐朝時期的銅幣等。
延吉小河龍、東部的圖們磨盤山,均有舊時遺址。這裡在遠古時期都是防禦、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重地。磨盤山曾經是古代東夏國的南京府,時光雖只有短短的十餘載,但歷史記下了這段時光。
小河龍四面環山,西南、北、東各有一處出口,海蘭江、布爾哈通河在這裡匯聚,加之南面的城子山居高臨下,歷史上城子山就是一座山城和天然的屏障。從這裡向西望去,延吉帽兒山盡收眼底,首府這座城市四面環山,河水繚繞,就像一匹戰馬的馬蹄,也如同一朵「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在奔跑、在怒放……
如今的延吉,各項事業日益發展,顯現勃勃生機,已越入全國百強縣的行列。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早年就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漢朝、唐朝(渤海時期)就注重加強軍事防禦,修建了古長城、烽火臺,鎮守邊疆。特別是在日本侵佔東北時期,這裡的各族人民,共同抵禦外來侵略,帽兒山下、琵琶山上都是抗日組織和力量,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以及各種自衛反擊戰中,延邊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湧現出了參戰、支前模範,為建立新中國、改革開放、實現民族偉大夢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到無比幸福和自豪。每天來帽兒山遊覽的人們,與日俱增,他們在追求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可能是由於歷史上這裡曾經稱謂「渤海時期」的緣故,我每次到帽兒山遊覽,不是直奔主題,沿拾階而上,進行吸氧。而是一定先到帽兒山腳下的車場向南無數次的尋覓。那裡不僅有海蘭江水流淌,傳來「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的歌聲;還有曾經亞洲最大的萬畝蘋果梨園,似乎誰在朗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裡也曾經是我工作過的地方,部隊學習、訓練、生活,與龍井共建活動歷歷在目,戰友如今退役數十載,「山迴路轉不見君」,只能遙望回憶中。
然而,還有一個「望海」的感覺,即向南側走去,前面猶如浩瀚的煙海,因為你行走每步,前面總是影影綽綽,真是「仰之彌高」,俯之彌堅,看不清「廬山真面目」。春回大地,萬象更新,陽氣上升,形成霧海,向南看不到邊,整個龍井市容市貌都在煙雲瀰漫,氤氳靉靆,模糊不清,「不識泰山」而「浩海欄杆百丈冰,愁雲散淡萬裡凝。」
據史料記載,數百萬年前這裡曾經是海,不是近海,也不是現在俗稱的日本海。有「渤海」稱呼為證。不然我每次「觀海」,在遠處就能聽到大海的濤聲。
時光流逝,滄海桑田。有感:故國千年中,朵朵花紅。濁酒一杯祭祀,慰英靈、欲說心怦,誰人夢,睦鄰安邦,江山永恆。前日,又來仙峰,遙望城中景,一派繁榮。聞鼓樂齊鳴,暢飲老翁,腳步如雲輕盈,許久興、笑臉相迎。人虔誠,和諧敬重,愛心歌行。
轉身回望,帽兒山也淹沒在霧海中,隱約看到青松蒼翠,芳草萌生,鮮花盛開。不由詠道:帽山黃花似秋菊,一夜綻放香滿處。遊人賞心漫步行,只把她來作新曲。
霧海青山收不盡眼底,也寫不盡對她的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