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信條》的豆瓣評分為什麼那麼低?票房也遠遠不如同期電影《八佰》呢?
截止9月7日晚,《信條》的豆瓣評分為7.9,有接近2萬人參與了評分。而《八佰》的豆瓣評分為8.3分,有超過34萬人進行了評分。而且《八佰》開始上映時好評如潮。反觀《信條》卻不怎麼景氣。
在票房方面,《信條》上映一周才剛剛票房破2億。反觀《八佰》呢。上映首日票房即高達1.4億多,第二日增長到2億多,第三日更是達到高峰2.3億多,並且在接下來十多天的票房均是高達1.5億多。在票房方面,就目前而言,《信條》的票房與《八佰》的票房相比相差太大太大了。
《八佰》熱度已經削弱了很多很多,而《信條》的熱度正高漲。然後熱度高漲的《信條》單日票房卻不如熱度下降了不少的《八佰》。《信條》是由好萊塢導演大家諾蘭執導,而《八佰》是由中國導演管虎執導。《信條》的票房本應超過《八佰》的票房才是正常的,但是結果呢。《信條》的票房遠遠不如國產大劇《八佰》。
咱們先來大概的講一講好萊塢大片《信條》和國產大劇《八佰》的大概情節吧。
《信條》所講述的是一名特工,在經過組織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
而《八佰》所講述的是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信條》與《八佰》的差距,不管是評分方面還是票房方面。
首先《八佰》是國人本土作品,他抓住了國人濃濃的愛國情懷,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容易激發我們高漲的情緒,亦憤怒、亦傷感、亦悲哀等等這些情緒波動,被導演管虎環環相扣,細微的故事情節所牽動。即便因為走神等一些因素,導致我們遺失了部分的故事情節,但對這樣的戰爭史,我們還是有一定的腦補能力,並不影響之後的觀影感受。
可《信條》卻有所不同,你必須保持時刻專注的狀態去觀影,一不小心走神後,嚴重影響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我分析了一下《信條》劇情走神(漏洞)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科學家漏洞
科學家發現了逆轉理論,為了保護逆轉模塊,把逆轉模塊放在了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九個擁核國家的和武器庫。然後因為蘇聯解體,核武保護出現了鬆懈,逆轉模塊重現人間。
漏洞:如果科學家來自未來,那他應該知道蘇聯的解體,那麼他就不應該把逆轉模塊放在蘇聯境內了啊!
2.語言順序紊亂
其中不僅有文字順序亂了,並且還有對話的語序也是亂了,哎喲,真是看著真難受啊。太難受了,我就不一一講了。
3.因果順序紊亂
因果定律,事物都應該有因才有果,而影片的因果完全混亂。
影片一開始介紹的片段是:
你做出了對彈孔射擊的動作,子彈回到了槍中。
這部分諾蘭的設定是:
射擊動作是因;
子彈回膛是果;
因為子彈是特殊的。
那麼這個設定的漏洞是,如果同一直線上兩個人,同時對那顆子彈開槍,子彈會回到那個槍膛裡呢?
這個很明顯是不行的吧。你這科幻的也太離譜了吧。
看了幾眼知乎關於《信條》的影評,竟然是都在誇讚。我看到這樣的影評真的很難受。我覺得這真是一部爛片。真的是太失望了。
當然,你們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可以在評論區評論,歡迎大家開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