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與透視|如何科學地拍建築與大長腿?

2020-12-22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透視學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學過美術或設計的朋友應該都接觸過。攝影與透視的關係也很大,弄懂透視學的基本原理,對控制畫面的結構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的人拍建築為什麼歪歪斜斜?為什麼有些照片看起來很有衝擊力?為什麼有的人用手機也能拍出大長腿?其實這些都和透視有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做個梳理:

-

01

每張照片都存在的透視

透視為什麼叫「透視」呢?

- 透視的簡介-

∧ 一張圖簡述什麼是透視,KKM/繪

有一座房子,它是三維立體的。如果在視點和房子之間放置一塊垂直的透明平面P,連接視點和房子各點,將會在平面P上形成一個房子的形象。這個形象雖然是二維的,但卻在視覺上給人以三維的觀感。這種研究「透過一個平面」描繪三維世界原理,就被稱為透視(Perspective)。

事實上,這個透明平面P就相當於畫布、照片。透視學要深究起來比較複雜,這裡我們只簡要說線性透視(狹義透視),重點說和攝影相關的部分。

- 透視幾個要素 -

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透視平面P(也就是照片)上。

∧ 照片中的簡單透視要素,KKM/繪

在真實世界中同樣大小的房子ABC,在照片中卻是A>B>C。這就是透視最基本的規律——

近大遠小

畫面中的與平面P不平行的線條,最終都會匯聚到滅點上。觀察者(拍攝中)眼睛所在的水平線叫「視平線」,滅點總會出現在視平線上。

上圖就是透視中最最最簡單的元素了。

- 照片中透視的例子 -

每張照片都存在著透視。建築照片中透視最容易被人感受到,例如下圖薩伏伊別墅的照片。我們很容易發現,滅點是可以虛擬地出現在照片外的:

∧ 照片中的透視,KKM/繪

當然,滅點也可只有一個(一點透視),這個後面會說到。

在結構線不那麼明晰的照片中,也存在透視。例如下面這張人物照片,同樣遵循「近大遠小」的規律,並且滅點會在照片之外很遠的地方。

這張人物照看起來複雜,我沿著列車畫了結構線,或許要清楚很多:

02

拍建築老是歪歪斜斜?

透視出了問題

下面直接進入透視和照片結構的關係討論。

- 一點透視 -

還是上面的房子,如果我們「正」著拍,讓房子的山牆面S和畫面平行,此時只會有一個滅點。這種情況叫做「一點透視」,也叫做「平行透視」。

∧ 一點透視示意圖,KKM/繪

我們來看「一點透視」的照片:

∧ 一點透視在照片中的分析,韓松/攝,KKM/繪

- 兩點透視 -

如果我們走到房屋的一側,斜著拍攝,但保持拍攝時手機屏幕面與地面垂直,此時會有兩個滅點。這種情況叫做」兩點透視「,也稱為「成角透視」。

∧ 兩點透視示意圖,KKM/繪

兩點透視還有一個重要特徵是:垂直於地面的線條在畫面中都是相互平行的,且與畫面豎向邊緣是平行的(上圖中的藍色線)。

我們來看照片,請大家注意觀察照片的豎直線條的特徵:

∧ 兩點透視在照片中的分析,KKM/攝,KKM/繪

- 三點透視 -

有時候我們拍攝房屋的視距有限,無法退後拍攝,只能抬起手機角度才能框全,要斜著拍,此時照片中的物體會有三個滅點。這種情況叫做「三點透視」,稱為「傾斜透視」。

∧ 三點透視示意圖,KKM/繪

三點透視中,物體的結構線都會是傾斜的,都不與畫面平行。下圖是我拍攝馬賽公寓時候的照片,由於這個角度背後是樹叢,我已經無法後退,只能仰起手機才能把房子拍全。

∧ 三點透視在照片中的分析,KKM/攝,KKM/繪

- 建築攝影中的透視 -

現在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拍的建築總是歪歪斜斜的了。因為許多建築還是比較高大,你要仰起手機才能將建築拍全,這樣的結果就是,這張照片變成了「三點透視」。

人看照片,還是更「習慣」於垂直線條,在畫面中也是垂直的,所以就會覺得三點透視看起來歪歪斜斜。通常情況,如果拍建築能保持一點透視或者兩點透視,也就是無論哪種透視,豎直線條都是平行且垂直的,觀感就會舒服很多。

隨手放幾張旅行中的建築隨拍照片,請大家注意觀察豎向線條:

∧ 建築攝影中的兩點透視,KKM/攝

∧ 建築攝影中的一點透視,KKM/攝

03

大長腿與透視

再來說說焦距與透視的關係。

- 焦距、視距與透視 -

透視與焦距無關,但是與視距(拍攝距離)有關。這在攝影中很重要。我們還是看那幾座房子。

用1倍焦距(28mm)拍攝一張,大致是這樣的:

此時我保持拍攝位置不變,切換成2倍焦距(56mm)拍攝一張,其本質是從原有的場景中「截取」了一部分:

得到這樣一張照片:

我們說透視不變,是因為「近大遠小」的變化程度不變,也就是平行線條的匯聚猛烈程度,沒有變,即角度α=γ。

那什麼時候透視會變化呢?當視距(拍攝距離)變化的時候。

假設我買了華為P30pro或iPhone XI,有0.5倍焦距(14mm)超廣角鏡頭,還是拍這個房子,此時我為了保證我要拍的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大體不變,通常會下意識走近一點拍,此時拍出來的照片,透視就發生了變化:

我們來感受一下1倍焦距變0.5倍焦距拍攝的透視變化,會發現「近大遠小」更為猛烈了,即α<β。這種情況俗稱為「透視變陡了」。

我們用動圖來體會一下:

例如,用不同焦距在不同拍攝位置拍攝的相似構圖的照片,右圖「近大遠小」效應產生的線條收束感要更強一些。

∧ 左:2倍焦距,右:1倍焦距,KKM/攝

- 科學拍出大長腿:廣角近距易變形 -

除了建築,焦距與透視在拍攝的時候有很多應用,最常見的就是拍大長腿。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近距離拍攝物體會讓「透視變陡」,此時為了拍全物體,一般會用比較廣的焦距。所以拍攝大長腿用到的是「廣角近距易變形」這個規律。

說起來有點抽象,我們請一位歐巴來示範一下。

首先是1倍焦距,半蹲拍攝。請注意從腳到肩膀的「近大遠小」透視變化。

此時切換成0.5倍焦距,走近一點拍攝,但保持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大體不變。請注意從腳到肩膀「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更陡了。此時腿部佔身高的比例也變長了。

這就是長腿歐巴和透視的關係,我們同樣用動圖來感受一下:

下面看看一位真歐巴的示範,大家可以想想角度和透視的關係:

∧某品牌 手機試拍樣片,韓松/攝

- 平行投影 -

與「廣角近距易變形」的透視相反的是「長焦遠距平行感」。

這裡首先要說一說「平行投影」。如果消滅圖中的所有近大遠小和線條匯聚,消滅所有滅點,將會形成平行投影圖:

∧ 平行投影示意圖,KKM/繪

平行投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高中立體幾何中我們畫的立方體實際上都是平行投影圖。在工程製圖、建築製圖中也經常用平行投影來繪製「軸測圖」,以便更清晰地表達物體的空間關係。

大概是這個樣子:

∧ 原畫冊所在回空間軸測圖,KKM/繪

實際上,用攝影是拍不出絕對的平行投影的。但「長焦遠距」的拍攝方法可以讓畫面趨近於平行投影。這種效果會增加很多抽象感、幾何感、超現實感。

∧ 用5倍焦距遠距離拍攝的建築局部,線條都趨近於平行,韓松/攝

要用攝影得到完全平行投影圖像,還需要用到後期矯正工具,後面就會詳細說到。

04

攝影如何進行透視修正?

大多情況下,透視修正修正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將視平線修正水平;

第二是將「三點透視」修正為「一點透視」或者「兩點透視」,避免照片產生強烈的傾倒感;

第三是有意修改為平行投影,製造比較特別的圖片結構。

移軸鏡頭可以在拍攝曝光的時候就進行修正,但目前手機還沒法直接安裝移軸鏡頭,所以無法在拍攝的時候就進行透視修正;膠片攝影可以通過暗房技術進行透視修正,重洗照片的時候將底片傾斜就可以達到「梯形校正」的目的;而手機則只能進行軟體後期透視修正。

- 什麼時候要進行透視修正?-

並不是每張照片都需要進行透視修正。

建築攝影空間攝影或是一些靜物攝影等幾何和線條佔主導視覺因素的照片,通常需要進行透視修正。特別是建築攝影,攝影師們發現,觀眾還是更喜歡豎直線條垂直的照片。哪怕這是肉眼沒辦法真正看到的景象,但大家還是更願意「相信」建築應該是直立在照片中的。

∧ 修正為兩點透視的建築攝影,KKM/攝

下面這張照片並不是典型的建築攝影,但是由於幾何感很強的建議還是佔了照片很重要的結構,所以還是選擇修正為標準的一點透視:

∧ 修正為一點透視的建築攝影,韓松/攝

人物花卉,或者一些情緒很濃的主觀情緒表達佔主要表達的照片則可以不用進行視覺修正。這些視覺上更「軟」,透視也不會成為一個敏感的因素。有時由於照片強行修正,反而會讓照片都顯得「匠氣」很多。

∧ 決定不修正透視的照片,韓松/攝

∧ 比較「主觀」和生活化的建築空間攝影。

這張照片如果修正為一點透視,會顯得比較匠氣,因此決定不修正。

KKM/攝

- 旋轉和梯形校正 -

知道原理後,具體的操作就不難了。最簡單的透視修正要用到兩個操作:

旋轉:修正視平線;

梯形校正:不等比拉伸照片焦點,以達到讓畫面不平行線條變得平行的目的(常用到的是Y變換)。

幾乎所有的軟體都有上述兩種功能,包括iPhone照片自帶編輯功能、VSCO、Snapseed。

我們還是回到建築攝影,我們經常拍到這樣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透視分析大致如此:

進行這樣的變換拉伸後,豎直線條將互相平行,消滅了建築上方的滅點,建築顯得堅挺很多。

以VSCO為例,在「調節:裁剪+拉直、傾斜」中操作即可:

- 四點自由變換 -

iPhone自帶編輯和VSCO圖像調整功能修正透視不是特別靈活,在變形情況更為複雜的時候,還是建議用「四點自由變換」。一般用Snapseed或Skrwt。

這樣不僅能自由調整四個角點,還能拉伸各個方向的比例,以防止進行變形時拍攝對象被」壓扁「或「過度拉長」

下面用四點自由變換修正出一張一點透視建築攝影。在Snapseed的「工具:透視-自由」中進行操作即可:

05

應用總結:透視與照片的結構

從應用角度來說,我們關注照片的透視,實際上就是關注照片的結構,關注三維世界的點線面體如何呈現和分布在二維平面中。圍繞「結構「,攝影中的透視總結如下:

> 建築攝影:修正豎直結構線

只要是建築攝影,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修正為標準的一點透視或二點透視。請記住兩個原則:

視平線水平

+

豎直線條平行垂直

∧ 修正透視後的建築攝影,KKM/攝

∧ 修正透視後的建築攝影,韓松/攝

> 衝擊力:廣角近距陡峭的透視結構

研究透視並非指是為了「修正」,很多時候是為了凸顯。利用「近大遠小」的特質,可以讓畫面中的線條產生匯聚的結構。這種透視會變得「陡峭」從而製造照片的衝擊力,拍攝技巧主要抓住:

廣角

近距離拍攝

> 幾何拼貼感:模擬平行投影

讓照片中所有的「近大遠小」效應趨近於不存在,模擬平行投影,更抽象和富有視覺陌生感。

長焦

遠距離拍攝

∧ 「平行投影的觀感」,韓松/攝

> 控制關鍵的結構

能懂透視,有助於讓我們看到一個場景習慣於抽象出照片的關鍵結構線,並且考量這些結構線在畫面中的分布特徵。

如果想要對稱的照片,那麼就應該讓主要的結構線對稱分布,滅點出現在中軸,或者對稱分布在兩側。

∧ 人影構成了主要的結構線,它們的滅點出現在中軸處,因此構建了起了對稱結構的照片

韓松/攝

如果是想要比較莊重的觀感,那麼就需要用兩點透視拍攝,拍攝的時候就密切關注豎向線條要垂直,如果拍不下來,或許就需要後期矯正。

∧KKM/攝

總之,上面那麼多透視的分析,都可以化為平時拍照的「觀察力輔助線」,幫助我們控制結構。

> 空間感:近大遠小和元素分布

近大遠小的透視特徵,還可以幫助我們給照片建立空間感。如果照片中有近到遠分布著「由大到小」的元素,那麼照片的空間延伸感會好於分布在同樣距離的照片。

∧近大遠小空間感,韓松/攝

人的頭部分布反映了透視的「近大遠小」。所以這張照片表面上看起來複雜,實際上比較有空間感,同時由於透視的結構,讓畫面豐富而有章可循。

∧近大遠小空間感,孫一冰/攝

當然,這還可以延伸到距離產生的顏色變化,這就涉及到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還可以研究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模糊程度,即隱形透視。這些都是廣義上的透視,有機會也可以講講和攝影有什麼關係。

當然,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讓你拍照的時候覆雜的圖來束縛自己,只是弄懂了透視的基本原理,對於組織畫面的結構是很有益處的。

畢竟,攝影是文藝而又理性的。

相關焦點

  • 拍建築必備!5個方法教你拍好「建築照」
    Air君有話要說
  • 如何畫出一幅透視精確的建築?
    可是過了幾個禮拜,看了不少材料和畫家們的視頻,我認識到很重要的一點:一幅好的水彩包含再多的顏色變化和媒介的特點,它也必須建立在精密精確的透視上。比如王子的日誌裡講到的Joseph Zbukvic,我本人也買了提到的那張DVD來學習。看似畫風輕鬆隨意,動不動還回去添幾筆什麼的,但是當整幅畫完成之後再看全體,我就驚訝地發現畫裡的每一個細節的透視都精確無誤。
  • 攝影常識:什麼是透視?攝影師必學理論知識,控制透視的5個方法
    想要讓攝影作品看起來更加立體,就要將二維畫面在視覺上營造出三維立體的效果,因此,我們就可以用透視關係來營造空間的表現,表現出空間感。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風光人像攝影中,中景或近景的人物模特可能看上去比遠處大山還要大,但實際上人物很小,只是人物離鏡頭近,山離鏡頭遠,這就是透視的近大遠小效果。
  • 攝影中的透視——8個技巧
    而在攝影中我們需要通過透視原理來控制照片中元素,通過大小、位置的對比來表現三維空間感。如何呈現透視感二,如何呈現透視感1.匯聚線匯聚線是透視呈現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透視存在的重要標誌。當我們分析照片的透視構成時,都會引入匯聚線進行分析,建築的邊緣、街道的延伸、樹林由遠即近的變化都可以簡化成為匯聚線條,從而敘述這個由近及遠的空間。
  • 作為攝影師,這些攝影知識我一個都不會?!
    最近有小夥伴私信說,自己怎麼也拍不好建築,然後就把圖發過來,那個透視呀~差點當場暈掉。嚇得我,趕緊給他安利這篇@原畫冊的《攝影與透視|如何科學地拍建築與大長腿?》,2020年要做大哥先快快把透視原理學起來吧!
  • 如何科學地規劃城市懸日
    人造建築與自然規律相結合,產生了懸日懸月的風景。當然,除了合適機位與合適時間,合適的天氣也非常重要,霧霾非常大或者有雲會很影響拍攝,有需要請查看《如何科學地看天氣預報》。城市一般地形起伏不大,但如果涉及到地形變化比較大,或者有配合建築的話,就需要更普適一些的方法了。下面介紹一個有地形高度差的非常規的大月亮規劃。(需要使用planit!軟體)地圖使用谷歌衛星圖
  • 【攝影技巧】7個技巧拍出建築的美
    對於建築來說,如何運用二維平面的照片表現三維空間的體感與美感是最大的難題。光影的運用和拍攝方法的選擇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下面將從廣角頭、長焦頭,以及拍攝角度、不同時段的光線詳細分析建築攝影手法。廣角頭可以強化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因此在利用低角度仰拍建築時,能夠令其顯得更加宏偉、壯觀。
  • 如何科學地觀看與拍攝月全食
    下面就來講講如何科學地觀測與拍攝血月。如果需要與地景配合,光比較大的情況下,需要hdr、包圍曝光。(正常曝光拍一張+降低曝光拍一張+提高曝光拍一張)相機畫幅:截幅機使用同樣焦段的鏡頭可以把月亮拍的更大,如果有畫質較好的截幅機子,可以選擇用來拍長焦月食。
  • 攝影技巧:10年的老攝影師告訴你,建築攝影的心得體會
    哈嘍,大家好啊,我是匆匆~千姿百態的建築,是攝影愛好者常拍的題材,在拍攝建築照時,你會客觀存在一些不同的難題。同時,你也有機會運用眼力,發揮技巧。建築物本身包含著形象的諸多要素——形狀,構造,圖案和透視,通過運用這些要素, 可以創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來。
  • 透視構圖實操二: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
    雖然說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攝影構圖方面的「小技巧」或「構圖公式」,我稱之為菜譜式教學方法。而年輕人學習攝影,我建議學習原理式教學方法,只有這樣你才會舉一反三,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今天的實操,談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一點透視法是攝影中最常用的構圖法,二點透視和三點透視一般應用於建築攝影的更多一些。
  • 攝影怎麼用好透視關係?這麼拍,照片更有縱深感!
    攝影怎麼用好透視關係?這麼拍,照片更有縱深感! 攝影自學班,4句利用透視關係的攝影技巧,希望幫您拍出和修出,漂亮的照片: 調整高矮拍山脈。帶框拍攝前景來。 後期修雲特效改,順線光影有色彩。
  • 【攝影技巧】大師教你如何借拍攝視角,讓照片起死回生!
    我們要把孩子當作成人來對待,或者把自己當成孩子,用跟孩子同樣的視角拍攝,這樣才能拍出孩子更多的表情、神態和動作,你才能看到他們的世界,畫面才會更有吸引力。除了拍人,拍攝風光、建築這些大場景時使用水平視角,配合對稱構圖,能夠很好地展現大環境的特點,包含的場景元素比較豐富。
  • 攝影秘籍丨子意:如何使用老蛙15mmF4鏡頭拍出明度建築大片?
    老蛙15mm F4.0 鏡頭拍攝   光圈:F11丨 ISO:50丨曝光時間:30s  一年多前和幾位朋友聊到明度建築的表現形式時,提出通過紅外攝影來完成這樣的拍攝能解決許多技術上的問題,明度建築的表現方式能讓畫面極為簡潔純淨
  • 看見科學:攝影如何揭示宇宙
    :攝影如何揭示宇宙》,該書呈現了富有洞見又平易近人的一系列照片和文章,探討了攝影在科學視覺化和人類積累知識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攝影的發明以及每一次工藝改進都離不開科學的推動;另一方面,攝影則能夠予以肉眼難以捕捉的現象凝固且永久的形態,供人們檢視研究,或驗證假說。例如,19世紀70年代一個普遍的爭論是,馬在小跑時是否會出現四腿同時離地的動作,在疾馳時又會如何?我們的肉眼無法將自然運動狀態下的馬的動作分解看清,因而此前的藝術家畫馬小跑時總留有一條腿著地,而飛奔的馬則表現為前腿往前伸而後腿向後伸。
  • 透視,一個被很多人誤讀的攝影問題
    因此託馬斯會陸續轉載,攝影筆記寧老師的攝影經典理論系列教程。今天給大家說一個關於攝影中很多人都理解錯或者不理解的問題——透視。關於透視這個問題我遇到過很多人在誤讀,這裡面有老法師,有知名攝影媒體主編,有攝影大師,唯獨沒有新手,因為新手壓根不知道怎麼回事。咱們說說透視這檔子事兒。先來看一首詩。
  • 網紅地打卡拍攝全攻略:如何正確地拍出網紅打卡照
    看到大家分享在朋友圈裡網紅打卡美美的照片時,你是不是也會思考明明我也去過這,為什麼拍出的照片差距這麼大呢?其實要想拍出好看的大片,不止是簡單的按下快門,而是還需要考慮拍攝時的構圖、光線變化、相機參數、天氣條件等多多情況,只有掌握這些影響因素種的平衡點,就能拍攝出水準較高的照片啦。
  • 【攝影講評】攝影常用的5種透視 第1234講?
    什麼是透視?透視是在兩度空間的平面上形象化地表現三度空間的方法,對於攝影構圖來說,它是必須要研究的一個方面。攝影者通過研究圖像中的深度感和空間感,是由於與視覺、光學、幾何學、自然界某些大氣現象相關而自動獲得的。攝影者可以利用攝影手段調節這種透視現象,強化它或削弱它,使它服從攝影構圖的要求。從而,將三維效果體現在圖像上來。
  • 用廣角鏡頭拍攝,你需要了解一點透視基礎知識
    可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利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常常出現的被攝物體空間透視感與畸變無法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區分,因此,先要了解透視與畸變的區別在哪裡?03透視與畸變的區別如何正確區分畫面中的透視關係與畸變?首先要弄清楚透視是什麼?
  • 如何利用廣角鏡頭拍出刷爆朋友圈的大片?
    雖說現在的攝影隨著手機攝影的介入,似乎門檻降低了不少,但事實上很多剛開始玩攝影的朋友對於鏡頭的選擇多半還是兩眼一抹黑,特別是廣角鏡頭
  • 8招菜鳥變大師 簡單且專業的建築攝影詳解
    建築攝影入門教程,適合接觸建築攝影時間不長的人。本教程偏向從空間入手解讀建築與攝影。不足之處望諒解。    建築攝影是以建築為拍攝對象、用攝影語言來表現建築的專題攝影,在拍攝選題、器材選用、構圖用光、捕捉瞬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專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