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如何製作出一部成功的小成本電影

2021-02-15 第一製片人

 提示:點擊上方"第一製片人"↑免費訂閱本刊

『每一條微信與中國影視產業同步』

僅僅就在幾年以前,電影和電視還是沒有太大聯繫的兩個產業。電影人拍攝電影長片,手工剪輯,每部電影花費2000-8000萬美元、耗費一到兩年才能得到成片。電視,從誕生之初開始,就與電影相反,是相對十分低廉、生產快速的產品。兩個產業的盈利模式也完全不同,大家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但最終,不可避免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隨著科技革新,新的發行方式進入市場,同時改變了兩個產業。DVD,藍光,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智慧型手機等等,這些在過去十幾年間誕生的工具,形成了一場革命,重塑著我們的娛樂方式。更重要的是,這些新的方式推動電影與電視產業開始合二為一,為了利益它們不得不爭奪市場。

電影行業的管理層一直擔心,如果電影也在電視上播放,那麼人們就不會花錢進電影院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人們依然會湧入影院看電影,而且還是會消費DVD、藍光碟、有線電視和Netflix。對於電視也是同理,人們會在電視上看免費直播,也會去購買那些付費產品。仿佛一夜之間,那些行業中輔助性的創業公司就長成了行業巨頭,不僅賺足了大把鈔票,也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從而帶動了內容的生產。

在科技快速重塑發行環節的同時,似乎以更加快速的步伐影響著內容製作。科技也為電影和電視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以前電影需要手工剪輯,電視錄製在磁帶上,但現在它們都可以利用共同的系統進行編輯。

現在,你可以只用製作電視作品一樣的周期和預算就能做出一部可以進影院放映的電影了,可以去和那些動輒幾千萬甚至更高的影片一較高下;而且借力大片砸在營銷宣傳上的真金白銀所吸引來的觀眾,你的電影還有機會從中分流觀眾。

大製片廠一向都對「利潤」比對經濟性更敏感,可這也恰恰限制了他們的盈利潛力。

例如電影《鬼影實錄》就是一部成本不足100萬美元的獨立製片電影,夢工廠和派拉蒙將其買斷,原本是打算提高預算,邀請明星,重拍這部「小片」的,但卻因為製片人的壓力而不得不直接在小範圍內公映,依靠網際網路營銷和口碑的傳播,結果這部電影斬獲了驚人的2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瞧,製片廠的第一直覺是提高自己的成本將這部電影重拍,而不是以最低的風險求得收益最大化!他們還沒習慣「少花錢,只要找到願意買單的那群人」,但現在是他們將這種策略學起來的時候了。

以前電影票和DVD好賣得多,但是現在網際網路和社交工具會驅使一部爛片迅速「下架」,於是當一部大手筆作品遭觀眾「差評」的時候,製片廠將損失慘重。比如,眾所周知,在《異星戰場》撲街之後,迪斯尼記錄了1.6億美元的帳面虧損。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行業的日常,就會明白當下成本膨脹得有多嚴重。以今天的標準,完成一部例如《當哈利遇上莎莉》這樣的幾乎沒有什麼特效的、正常故事片時長的電影,從拍攝、剪輯到配樂、成片將會花去一位有經驗的、有經濟頭腦的製片人將近150萬美元。

而同樣的劇本,拿到主流製片廠去做,加上各種「額外支出」,就將增加近4000萬美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已經公映的影片所消耗的「額外支出」就知道了。

版權費用:取得一部已經取得市場成功的書籍、遊戲、戲劇等,需要支付50萬-200萬美元;

劇本創作:25萬-500萬美元;

導演:50萬-1000萬美元;

明星:1000萬-2000萬美元;

然而這些費用還算不上什麼,因為它們僅僅是成本膨脹連鎖反應中的開始。

故事的版權費用(50萬-200萬美元)僅僅是前期費用,還要保證在拍攝中獲得某些元素的授權,這不僅會使預算隨之增加幾百萬美元,還會增加項目延期的風險;上述也適用於編劇合同,而且是雙倍條件。

導演:當請到一位一線導演加入項目時,人們總有一種「誤解」,即認為投入的時間和預算越多,電影的成色就會越好。可以說這是浪費了好萊塢最多資源的誤區。

明星:明星可以提高一部電影的預售能力,也會激發大眾的觀影興趣。但是除去你要為他們支付的薪酬和分紅以外,你還得打點好這些明星的其他私人支出,比如他們的化妝師、髮型師還有服裝師等等。你還得考慮他們的司機,要提供更貴的用餐,要延長拍攝日程因為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得不縮短…這些五花八門的費用都會讓你的預算飆升,但實際上這些花費除了也讓其他劇組人員也延長他們的工作日程以外,跟你的電影基本沒有一毛錢關係。

所以,如果你把這些開銷算進來,就會明白為什麼當下隨便一部電影的前期成本就能到達4000萬至6000萬美元,而實際上以今天科技的便利性,同樣的劇本完全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製作出來,而且一樣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

還記得我剛說過的那個「誤解」嗎?實際上它的反面才是真理!時間和預算越有限,一個導演才越會提前做好功課,在進入拍攝場地之前就把每個畫面都在腦子裡演練了一遍。正是這種事前的構思和對細節的專注才是一個導演創作出佳作的最可靠途徑,也是當下電影人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方式。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製作出滿足質量要求的電影無疑要求製作者有足夠的技能和經驗。

下面是一些如何在降低預算的情況下不犧牲影片質量的技巧:


1、儘量使用實際場景,而非在攝影棚或製片廠外景地搭建人工場景。比起自己搭建一個公寓場景,不如租用一間正真的公寓來得划算。

2、啟用無名演員。好萊塢有大把大把富有天賦卻沒有機會表現的演員。很多電影都啟用了無名演員,並最終將他們打造成了銀幕明星。

3、所有事情都要提前計劃,請不要在開拍之後才「靈感迸發」!這點很重要。當你拍攝一部電影的時候,你實際是在「執行」一份商業計劃,你該準備好怎樣實現,然後完成它。

4、確保你的劇本符合你想拍攝的那類電影。就小製作電影而言,我更傾向於喜劇片。一部優秀的喜劇,如果故事真實有趣,人物鮮明而且你有本事把觀眾逗笑,那麼一部成本在150萬美元以下的小製作其實就具備了能夠成為票房金礦的要素。

來源:Universal Film-Neil Gordon

— END —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微信:zhipianquan 微博:@第一製片人雜誌

投稿請加QQ:2914166835

商務、項目合作請聯繫 :18600979181 (微信)

聯繫電話: 010-85560807

北 京 方 寸 博 宇 文 化 傳 媒 有 限 公 司

相關焦點

  • 【騎士分享】小成本電影的成功案例——《來電狂響》
    《來電狂響》是一部通過現代社會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依賴來反映現代都市人各種生活狀態的一部電影。本人也是在朋友的推薦下觀看了此片,看完後首先想到了前幾年上映的《十二公民》,因為都是小製作電影,都是依靠演員紮實的表演來進行劇情起伏的推動,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不同的是這次《來電狂響》獲得了更高的票房。
  • 電影成功與否和投資大小無關,小成本神作盤點
    電影成功與否取決於才華和創意,和投資大小無關。我看過的電影裡將極簡主義發揮到極致的我覺得是拉斯瘋的《狗鎮》,連布景都像跳房子一樣在地上畫格子,拉斯瘋果然瘋的夠可以。可惜這部有妮可這樣的一線影星,這對於沒名氣的素人導演來說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部不歸入這個片單,這裡推薦一些曾經的小導演如今的大咖一戰成名的小成本神作。
  • 7部小成本卻高口碑的好電影,每一部都是精品,精彩堪比大片
    一部成功的電影與投資成本有著很大的關係,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但是一部電影的好壞卻並沒有與投資成本呈正比例關係,高投資大製作的電影也有很多口碑並不好,相反很多並沒有多少投資成本,但卻取得名利雙收的電影也不在少數,今天就來和大家談一談7部小成本卻高口碑的好電影,每一部都是精品,精彩堪比大片
  • 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007邦德電影 製作成本17億,今年上映
    幽靈黨》所保持的2.45億美元的紀錄,讓該片成為史上成本最高的「007」電影。2015年《007:幽靈黨》的製作成本則達到了2.45億美元。《007:幽靈黨》的高製作成本主要是因為大量的實戰特技和布景,包括創下了一個影史最大規模電影特技爆破的金氏世界紀錄。
  • 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007邦德電影 製作成本17億,今年上映
    電影講述了:詹姆斯邦德退休後在牙買加過了一小段平靜日子,然後中情局的老朋友菲利克斯萊特前來求助,任務是營救一名被綁架的科學家,但實際情況是對方裝備著危險新技術的神秘反派,這要比比預期的危險得多,邦德不得不面對危險境地。
  • 電影投資成本重要嗎?小成本收益有多大
    又有投資人擔心投資低成本的電影又怕宣傳不到位,名氣上不去不賺錢,其實影視圈有很多經典案例,看起來似乎投資小成本電影會虧本,但事實則是投資回報收益高!  很多人認為流量明星是電影票房的保證。可能幾年前是這樣,但現在二三線的明星片酬也在幾百萬左右,明星的片酬太高會導致電影的成本上去,那麼這筆費用誰買單?投資方和投資人。
  • 電影製作成本小,但是演員演技好,更重要的是教育意義大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希洛愛綜合,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電影製作成本小,但是演員演技好,更重要的是教育意義大,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看這一季的《嚮往的生活》的時候,看到了張子楓也加盟了這檔真人秀。
  • 概述一部電影的製作流程
    除此之外,導演還需要根據劇本製作分鏡腳本,尋找拍攝場地,確認拍攝器材,時間等等,完成各方面的協調工作。2.開機拍攝拍攝階段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開機」,到了這一步一切準備工作基本都已經完成,準備開始拍攝了。平時大家能看到的「某某電影開機」的新聞,也就證明電影已經完成了籌備工作。開機儀式也只是為了給劇組討個彩頭。
  • 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007邦德電影 製作成本17億,今年上
    電影《 007:無死之年》的製作成本高達2.5億美元,打破了《 007:幽靈派對》創下的2.45億美元的紀錄,使該電影成為歷史上最昂貴的《 007》電影。自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成為「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以來,「 007」電影的製作成本一直在上漲。 「 007 Casino Royale」在2007年的生產成本為1.5億美元。
  • 一部0.0002億成本拍的電影,打了7.5億國產爛片導演的臉
    如今我國的國產優質電影層出不窮,但是大多數都是喜劇作品,或者是那種通過普通人見證歷史大事件的影片居多。但是在影評人的眼裡這類型的作品與國際的大片還是有很大大差距的,畢竟題材和編排是不一樣的。在科幻影視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作品應該就是吳京參演的《流浪地球》了。
  • 十大回報率最高的小成本電影
    好多電影總是用流量演員,熱門IP,知名導演,大製作來做電影,這也讓很多電影變成高投資高回報的行業,很多電影的高成本不一定能帶來高利潤率,有些可能還要虧成翔,也有些電影靠小成本獲得高利潤率,今天來盤點一下那些小成本高利潤率的電影,都是一本萬利的投資《迷失東京》
  • 盤點那些低成本卻成功的電影,哪一部最經典?最後只用了7萬元
    當今動不動投資千萬上億拍攝一部影視劇,但並不是說投資大的作品就一定好,你的作品是否真的能夠打動人心,引起共鳴呢?如果能夠打動觀眾的心,哪怕你電影的製作成本很低,畫面也不是那麼好,一樣可以大受歡迎。那麼有哪些成本很低但最後卻大獲成功的電影呢?小編今天找到了5部,我們有其來看看是哪五部!
  • 《求求你愛上我》搞笑上映 小成本電影能否逆襲
    電影整體風格草根+接地氣,算是部小成本製作影片。同樣的,在宣發環節資金投入也會相對掣肘,電影信息在上映之前無法及時有效的在目標觀眾群中下沉,在上映之後口碑沒有相應渠道擴散,對於最終電影票房的收益,這些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小成本電影中也不乏成功黑馬。
  • 史上最小成本電影,一個人演完整部戲,還獲得多項大獎
    拉片子,是通向電影殿堂的有效途徑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電影人,你可以不讀劇作法,但你絕對不可以不拉片你想學習如何正確拉片嗎?請點擊了解↓↓↓拉片子現在拍電影,哪部電影沒有花費上億元的經費製作都被稱為小成本電影。
  • 5部高評分小成本電影!一名演員一個場景一些道具,演繹一部高分電影!
    《狙擊電話亭》 豆瓣評分7.9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推銷員男主,在被狙擊槍遠程瞄準的威脅下,不得已把自己所做過的醜惡事在所有人前坦白出來。只是簡單的小成本製作,單一的場景,幾個知識分子圍爐夜談。整部片子製作下來一萬多美元成本的,確認觀眾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 從《傲嬌與偏見》看如何打造一部「小而美」的工業化電影
    但實際上,也有例外,有一部小成本「小妞電影」《傲嬌與偏見》,4月20日頂著《速8》的風頭上映,最終卻斬獲了上億票房。近幾年,「小妞電影」在國內始終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每年會有一定數量的影片上映,但只能在情人節、暑期檔、聖誕檔等幾個檔期見縫插針,絕大多數票房都止步於千萬級別。
  • 中小成本電影如何通過精準營銷以小博大?|專訪《碟仙》營銷團隊
    基於當下不容樂觀的電影行業,國產電影如何通過精準營銷,拉動票房?第一製片人專訪《碟仙》幕後操盤手影創世紀,共同探索國產電影破局之道。在此,影創世紀CEO劉邦邦給予當下影視營銷工作一些肯定,他指出:「好的營銷,能夠幫助電影提高20%到30%的票房成績。」國恐沒人看?市場只是缺好內容曾幾何時,在不少觀眾眼中,院線上映的驚悚片與垃圾片掛鈎。
  • 《頭文字D》姊妹篇,小成本大製作的網大,憑什麼燃爆全網?
    近日由劉頔、付赫安琪主演的電影《小鎮車王之極速GK5》在網上上映,這部被網友譽為《頭文字D》姊妹篇的小成本製作的網絡大電影,一上映就引發了大家的關注。相信看過這部電影,大家對劉頔飾演的副導演的那句訓詞印象深刻,不得不說劉頔把一個小有權力的副導演那種任性,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次劉頔在電影《小鎮車王之極速GK5》裡飾演一個瀕臨倒閉的車行裡的修車工宏光,他的夢想是成為鎮裡的車王。
  • 8部《哈利·波特》電影,哪部製作成本最「燒錢」呢?
    隨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重映,相信會吸引更多的朋友去重刷其他7部系列電影。雖然最後一部《死亡聖器(下)》也是10年前的舊作了,但放到現在來看,裡面的精彩特效仍然不輸新製作的電影。當然,歸其原因,製作團隊的付出功不可沒,但好看的特效也與真金白銀的投資脫不開關係。
  • 《媚者無疆》總製片人馬筱楠解密小成本網劇如何拍出高級感
    作者/陳瀅優酷超級劇集《媚者無疆》自7月24日在開播以來,因其電影般考究的精良畫面被網友戲稱為「劇組有礦」,以豆瓣7.5的評分領跑暑期檔,並迅速成功出海。《媚者無疆》的成功如同復刻了劇中女主角晚媚的逆襲之路,既無頂級流量加持也缺無敵資源傍身,憑赤手空拳闖出一片天地。在兵家必爭的暑期檔,中小成本的《媚者無疆》究竟是靠何種「媚術「上位?帶著疑問,娛樂資本論採訪了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版權中心總經理馬筱楠,解密幕後操盤手優酷如何盤活中小成本的劇集,以及如何組局持續產生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