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王之一 | 不動明王

2021-02-08 導迷標月指


不動明王,即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意為誓願,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


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則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為自性輪身,而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



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梵音是摩訶毗如遮那佛,摩訶譯為大,毗如遮那譯為光明遍照,故中文別稱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化身或使者。不動明王降魔時示現的忿怒身,也是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表面看來,大日如來,金剛般若蜜多菩薩,不動明王,是三尊不同的個體。而實際上,卻是諸佛總體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即使是大日如來與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祇不過是法身佛與應身佛之不同示現罷了。



不動明王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居於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於首位,另四尊明王圍繞在他身邊。且不動明王與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並列,成為民間佛像的三大主尊。


不動明王久以證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華臺,因其三昧耶本誓願,而示現初發心時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之童僕,而執行諸務。且給使於真言行者,故稱使者。使者即使役於人之義也。不動使者,不動即使者而非不動者,不動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約於胎藏界)。


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不動明王形象頗多,在東密較為常見的是據《大日經疏》卷五載的:此尊坐盤石座,呈童子形。頂上有七髻,辮髮垂於左肩,左眼細閉,下齒齧上唇,現忿怒相,背負猛火,右手持利劍,左手持罥索,作斷煩惱之姿。


此外,另據《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金剛頂瑜伽護摩儀》、《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卷三等載,不動明王還有一面四臂、四面四臂、三面二臂等多面多臂形像,亦有從儀軌而來之密教圖像,但以自由創作之傑作為多。


在《大日經》第一內曰:「依涅哩底方,不動如來使,持慧劍羅索,頂發垂左肩,一目而諦觀,威怒身猛焰,安住在盤石。左眼斜視」。


在《諸說不同記》第四內曰:「在第一重西方西南隅,通身青黑,身相圓滿極忿怒形,蹴眉(眉一作肩)怒目,上齒咬下唇,頂上安花六,出辨發一索發垂左胸前五結,右手向內垂當腰側持劍,左手屈臂開肘仰掌指端向左持索,面向右方,坐盤石上,光焰如迦樓羅之勢,有火焰,量光身,唯有頭光,著青珠鬘,耳著環之(或圖無珠) 」。




不動明王兩目俱開作忿怒形相。至於其身色則依經軌之不同而異,在《大日經疏》為黑色,《立印軌》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黃色。


其它二臂像的異像尚有:


(一)、右手金剛杵左手持寶棒(《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所說)。


(二)、右手金剛杵,左手羅索(《不動使者陀羅尼秘密法》所說 )。


(三)、二臂持五鈷杵像(《十卷抄》所載)


(四)、二臂持金輪像(《大日經疏》第九所說)等。


除上述之二臂像外,還有幾種形象的多臂及多面多臂形像:


(一)、《安鎮家國法》的四臂像(紺青色,右劍左索,左右第二手在口的兩邊作念怒印)


(二)、《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之四面四臂像。


(三)、《覺禪鈔》所載之四面四臂四足像。


(四)、《覺禪鈔》所載聖無動尊軌之一面六臂六足像(右第一利劍,次手寶棒次手鉞斧。右第一手索,次手金剛箭,次手錫杖)。


(五)、《覺禪鈔》所載守護國界法之四面六臂像(右第一手利劍,次手金剛箭。次手金輪。左第一手索,次手寶弓,次手金剛杵)等等異像。


   

關於不動明王的形象,較為常見的為通身帶青黑色,一臉二臂相,發垂披肩,愁眉瞠目,兩眼張開或一張一閉,眼睛直嗔或一眼仰視一眼俯視,咬緊牙根,嘴角兩側露出兩虎牙,牙尖一上一下,現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著擺裙,右手持劍,左手提索,盤坐於石座上或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顯示此不動明王更具積極性與行動力。


其勇猛魁偉的相貎,可使惡鬼妖魔等見而生畏。右手之利劍,表示能夠抑制忿怒,嗔意,愚痴三毒害的智慧,左手之索能系縛一切頑強者,其背後的大火焰,能燒盡一切煩惱,由此以表現其所有之大威德。此尊密號為常住金剛,在胎藏界曼茶羅內,位於持明院左端。



不動明王功德


經載:不動尊念誦秘密法曰:「摩醯首羅 ,是即三千世界主,心傲慢故不肯從召命,作是念:我是三界主,更有誰尊召我,復作是念:彼持明者,畏一切穢惡,我今化作一切穢汙物,圍繞四面住其中者,彼所施明術,有何能為。時無動明王,受佛教令,召彼天,見作如此事,即化受觸金剛,使彼捕此,爾時,不淨金剛,須臾啖盡一切諸穢無餘,便執彼,來至佛所,彼復曰:爾等是夜叉類,我是諸天主,何能受爾所召命,尋逃歸。如此七遍,時無動明王,白佛曰:世尊,此有情故,三世諸佛犯三昧耶法,以何事治此。佛言,即斷彼,時無動明王,即執彼,以左足踏其頂之半月中,以右足踏其首之半月上,爾時大自在天尋命終悶絕於內,證無量法,得授記」。由此可知無動明王威力之不尋常。




這麼有才的公眾號天天遇得到?

趕緊關注吧


相關焦點

  • 不動明王
    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 【恰飯】不動明王
    作為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不動明王相關修法貫穿於行者修學與信眾日常生活之中,某種意義上可被稱為東密最具代表性的本尊。不動明王息災護摩是所有真言宗道場必有的法事,殘食法、斷末魔等名詞也在網傳密教的加持下得以廣泛傳播。就真言宗典籍而言,供養、修持不動明王主要有以下功德利益:如經中所說障礙有多種,或內或外,以要言之皆從心生,尤其是貪心與分別心。
  • 什麼是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了但是對於什麼是不動明王大家想必就不那麼清楚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解讀一下什麼是不動明王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
  • 我是不動明王!!!
    ,即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而實際上,卻是諸佛總體的身、口、意三密,次等顯現,即身密是大日如來,語密是金剛般若蜜多菩薩,意密是不動明王。即使是大日如來與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祇不過是法身佛與應身佛之不同示現罷了。
  • 不動明王紋身寓意解析:幾十張不動明王紋身圖案推薦
    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不動明王紋身的意義吧!奇聞趣事前兩日,小編在刷帖子的時候看到,有個小夥伴諮詢:紋不動明王有什麼講究?底下竟然有一堆人評論:不能動。這可把小編逗笑了。我們當做玩笑話笑笑就算了,還真怕有小夥伴當真,被嚇得不敢紋身的。
  • 不動明王的精神與內涵
    各位修真言宗這麼久,過去不動法也教了很多,諸如劈不動劍…種種,對不動明王更是耳熟能詳,然而除了內心的一種信仰推崇之外,各位對不動明王的了解有多少?對不動明王真正的精神與內涵又了解多少?有些人捫心自問後可能會發現真的是微乎其微。
  • 不動明王紋身解析
    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 不動明王(不動尊菩薩)
  • 愛染不動明王法略釋
    代表金剛界的明王是愛染明王,代表胎藏界的明王是不動明王。不動明王是理性、智慧、父親,愛染明王是感性、慈悲、母親。智慧與慈悲、理性和感性完美的結合,然後才是最完美的狀態,而這個狀態就是兩頭愛染。在理性和感性的夾縫中煩惱的人,頭腦中要明白這一點,保持中道。這是我們目前普遍所講述的教相和教理,那麼在過去是怎樣呢?請繼續往下閱讀吧。
  • 不動明王 的 俱利伽羅龍劍
    在前不久公眾號發出的《關於 不動明王 那些密法》文章裡估計看過的朋友都知道不動明王的修法中《俱利伽羅龍劍》的修法所佔的比重,同時也可以看出俱利伽羅龍劍在不動明王中有多麼重要。畢竟不動明王的三昧就是劍。,但我那時認為不動明王的精髓就是在如何用劍上。
  • 佛母五大明王之一:大孔雀明王
    佛母大孔雀明王是佛教中的佛母五大明王之一,全稱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由於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神怪小說《西遊記》的影響,尤其是被改編為影視劇之後,很多人對「佛母」以及「佛母大孔雀明王」的理解遵循了小說(影視劇)中的說法。作為普通讀者和觀眾而言,這樣的理解對通讀整部作品有所幫助,但若以此了解作為佛教知識儲備卑,則有著明顯的誤差。這一現象還包括小說中「如來佛」這樣一個稱謂。
  • 不動明王咒真言
    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下面運勢網為大家介紹不動明王咒真言。不動明王咒真言    1、不動明王真言(東密)    南無,三曼多,嚩日囉,赧,悍;    南無,三曼多,伐折羅,赧,含;    南摩三滿哆,母馱喃,哇日拉,藍,撼。
  • <不動明王>紋身的含義與背後的故事
    不動明王紋身是很受紋身愛好者歡迎的紋身圖案不動明王 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即不動尊菩薩 音譯阿遮羅 藏名
  • 不動明王破除邪術降頭及鬼神障礙的修法
  • 密教的明王與孔雀明王咒
    (密教五大明王:中央是不動明王,東方是降三世明王,南方是軍荼利夜叉明王,西方是大威德明王,北方是金剛藥叉明王(臺密為烏樞瑟摩明王)。)關於明王的含義,林光明教授指出:「明王有很多種意思,也特指一類佛教中的本尊。簡而言之,明王就是鬼王。所以,幾乎所有的明王都是忿怒相。因為不夠忿怒的話,根本帶不動鬼。
  • 【精華】不動明王紋身,圖案帥寓意好!
    不動明王是正是邪?為什麼長了一張憤怒的臉?把它紋在身上又有何寓意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不動明王紋身的意義吧!
  • 辨別真佛假佛的不動明王降魔咒 !!
    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阿門比佛、寶生佛、毗如遮那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如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其實,佛教之中每位代表人物都深具寓意,比如羅漢,護法、三十三諸天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佛教的十大明王。在佛學之中,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好了,話不多說,現在就為大家一一介紹佛教中的十大明王:02愛染明王愛染明王,譯作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之明王。
  • 濫用不動明王手印,傷害無辜神明
    以「三輪身」說,大日如來是自性輪身,他的教令輪身,就是不動明王。看不懂沒有關係,意思就是: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另一個身份,總之是很牛、很厲害、很天下無敵的意思。        不動明王,是八大明王之首。不動乃指慈悲菩提不動搖,明王是真理之王。他的忿怒相,代表著降伏一切生死苦惱,是佛陀大智慧中「大雄大力大慈悲」的人格化。
  • 不動明王副本簡介及攻略
    國服進度是如此神奇,二代超絕開過阿修羅後直接跳至暗超絕阿修羅,那本期大概介紹一下不動明王珠子本身以及副本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