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層次高的人,都會有像水一樣,有善於便利萬物的行為。
層次越高的人,這幾個行為就越明顯。
1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
曾國藩說,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意思很顯而易見,要想做成且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三心二意往往都是做不好的。
凡事皆貴在專注,而專注往往又貴在獨處。
那些性格不討喜卻又能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往往得益於他們自身強大的實力和價值。
而這種實力和價值,大多都是在獨處的時光裡修煉出來的。
真正優秀的人通常都有獨處的習慣,不會為了所謂的合群而忽視自己的成長,他們會在提升自我方面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越來越多的人寧願獨處,也不願意參與無意義的社交活動。
其實,他們只是不想在層次不同的人身上,浪費過多的精力與時間。
真正層次高的人,懂得在靜寂中觀察、分析、思考,從麻亂中理出頭緒。
在中國功夫裡,有一門獨特的修煉方法叫「閉關」,在一段時間內與外界隔絕,潛心修煉武學,成為高手,獨處也是這個道理。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獨自一人就能體驗到許多細膩的感觸。
著名演員陳道明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他在一次採訪中說:「現在社會強調競爭,往往忽略和忘記了獨處的美德。」
主持人楊瀾問他:「跟什麼樣的人,說著說著話會越來越多?」
他說:「可能跟我自己對話多一些,一個人的時候我會經常彈鋼琴,因為我那窗,鋼琴前頭那窗,能看見天,所以有時候經常坐在跟前跟它聊聊天。」
他在出演《圍城》後,事業到了一個頂峰時期,但從1993年開始,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時間他息影了,幾乎拒絕了所有的片約。
他在那段時間裡,他沒有不愉快,沒有鬱悶,反而覺得挺好。他說:「獨處是自我淨化,自我調教,教化自己。」在獨處中,才能夠真正安安靜靜地思考,就是有了這些年的沉澱,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康熙王朝》《黑洞》,才有了後來的一個個經典角色。
喜歡獨處的人,內心都是強大的,外界的蕭瑟荒涼,幹擾不到他們心中的五彩繽紛。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一書中說:「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所以必定孤獨,或因為有人相伴,所以圓滿。真正的愛,就是讓彼此保有孤獨的自由。因為保有你,所以我感覺幸福,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她在書中寫到她和愛人的相處模式,她說他們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兩人一起回家,進門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兩個人有各自獨立的臥室和書房。
獨處一直以來都是她喜歡的生活方式,她說有獨處的能力,才能有愛的能力,夫妻最親密的關係就是:「敢在愛裡孤獨,在愛裡保有孤獨的自由。」她說:「獨處是精神上的自由。」
喜歡獨處的人更善於思考,更容易領悟哲理、獲得成就。
大文豪蘇軾獨自一人觀賞雨景,生出憂傷的情緒,轉念之間又「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寫下流傳千古的作品。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每天呆在實驗室十多個小時,傍晚時分獨自散步,低頭思考實驗的關鍵問題,樂此不疲。多年以後,終於做出偉大的科研成果。
獨處,可以讓我們變的更強大。
處於喧囂和人群之中,我們的思考能力往往會被削弱,至少是沒有時間和機會好好地思考一些事。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卸下所有的偽裝,心徹底靜下來的時候,才會真正進入思考的狀態,才能真正保持清醒。
2
層次越高的人,越控制得住情緒,情緒越穩定。
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另外90%由你對你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陷入惡性循環,還是平靜解決,都取決於你。
壞情緒是本能,控制住了才是本事。
一個人能否掌控自己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好情緒帶來生機,壞情緒觸發危機。
所謂層次高,就是把不能控制的情緒變為可以控制,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曾經有一個火爆脾氣讓人討厭的老師,幹什麼都容易發怒,情緒從來都不加控制,但他結婚後,在妻子的悉心「調教」下,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給人溫文爾雅,讓人看起來就很舒服,鋼鐵直男也化為繞指柔。
老師的妻子「調教」的「訣竅」其實很簡單,在老師生氣發火時,妻子從不火上加火,而是不管他多生氣,都好好說話,溫柔化解。久而久之,老師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問題,慢慢就改正了,成為周圍人都敬重的老師。
穩定情緒最好的辦法不是聽之任之,而是找到生氣的根源。如果任由情緒發洩而不加控制,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人,也傷害到自己。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同。
控制易怒的情緒,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隻在沙漠中行走的駱駝,本來悠哉悠哉的。突然,一隻蒼蠅在它身邊飛來飛去,並不時停留在它身上,讓它感覺非常的不舒服。因此,駱駝不斷甩尾巴和搖頭來驅趕蒼蠅。
可剛趕走沒一會,這該死的蒼蠅又飛回來了,再次落到駱駝身上。幾次三番下來,駱駝怒火中燒,失去冷靜,不斷往荊棘裡走,把自己劃的傷痕累累血流不止,引來了更多的蒼蠅和螞蟻,最終在煩躁中失去了生命。
易怒的情緒,就如那噁心的蒼蠅一樣,是一切錯誤的開端,如果不加控制,受到它的影響,便會情緒失控,最終造成悲劇。
只有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優秀的人從來都是支配自己的情緒。
汪涵作為一名資深優秀的主持人,面對過無數次直播失誤和突發狀況。這麼多年來,最考驗他,也最顯現他主持功力的是孫楠退賽第三季《我是歌手》總決賽後的救場。
孫楠宣布退賽那一刻,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包括總導演都慌了,電視機前的千萬觀眾也等著節目組的回應。是會中斷直播還是停止比賽,所有人都沒有答案。
此時,汪涵作為主持人,沒有被慌張和不滿的情緒所影響,沉著冷靜地用三分鐘的發言,讓觀眾快速接受了孫楠退賽的事實,並從失落的情緒裡快速走出,重燃對節目的高期待。
三分鐘裡,汪涵的表現看起來很輕鬆,輕鬆到甚至有人懷疑這是一場炒作。但直播現場,有人卻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他緊皺眉頭,捂住心臟,臉上都是緊張和不安。
汪涵並不是不慌,而是努力控制住了心裡的恐慌與不安。
情緒是可以控制的。
王陽明先後共考了三次科舉,同期的考生中,有的因金榜高中而得意洋洋,有的因名落孫山而捶足頓胸。
唯獨王陽明,多次落第,但一臉淡然的樣子,令人不得不懷疑他是否傷心過度或者對名次麻木了。
他卻道:「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兵家勝負,自古無常,考試也一樣。
但是對於多數讀書人來說,考取功名就是頭等大事,王陽明看得如此通透,雖然輸了考試,但贏了自己。
只有把握好了情緒,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會贏得人生。
3
層次越高的人,越低調。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
現實生活中,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炫耀,但無論他們怎麼炫耀,也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反之,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都很低調,他們不顯山不露水,就像成熟的稻子,總是謙虛地垂下稻穗。
莫言在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說:自己不要把這個當成什麼了不起的、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絕對不要輕飄飄的,要站穩腳跟。
作家最重要的還是作品,自己會儘快從獲獎後的狀態中擺脫出來,趕快寫作。
作家馬德說:
「低調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
低調,是蓄勢待發之前,千帆過盡之後的姿態與心境。
《菜根譚》裡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意思是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俗話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低調,是一種內斂,得意時不張揚、不張狂。古時候,有一位男子。幼時即好琴藝的他,成年之後,對琴藝頗有幾分自負。
一次遊歷時,男子在一座道觀前見一道士閉目打坐,身旁布袋中露出古琴一角。男子隨即問道:「道長可會彈琴?」
道人微睜雙目,語氣謙恭:「略知一二,正欲拜師。」男子傲然一笑,席地而坐:「我來試試吧!」
一首曲子彈畢,道人不發一語。男子強作鎮定,用盡平生所學再次彈奏一曲,道人卻仍舊默默無聲。
男子惱怒說道:「道長何故不言不語?是我琴藝不佳?」道長淡淡回答:「還行吧。」
沉不住氣的男子將琴放置道長面前:「請道長讓我見識一下!」
道長撫弦而奏,一曲終了,男子如痴如醉,立即向道人行大禮,拜其為師。
常言道:「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三國時期謀士荀攸謀略過人,輔佐曹操二十餘年,深得曹操信賴。
有一次,荀攸的表兄辛韜來訪,閒談之間問起當初他輔助曹操戰勝袁紹時的經過,但令辛韜沒想到的是,荀攸言辭間句句否認自己的功勞,表現得極為謙卑。
荀攸與曹操相處二十餘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官場,變幻莫測的人心,荀攸至始至終應對的從容不迫,淡泊而緘默。
曹操評價荀攸的為官之道時這樣說道:「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萬物為參照,可洞觀一己之不足。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如果你還沒有獲得成功,請保持低調,因為此時還沒有資格驕傲。如果你已經取得成功,請更要保持低調,因為你需要戒驕戒躁。
世間萬事萬物皆起源於低,成之於低,低是高的發端與緣起,高是低的嬗變與演繹。
低調,是終成其高,必成大器的生活哲學。
越是低調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調做人的典範。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季羨林先生的文章。
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學,一個男生手提肩扛,攜帶了很多包東西,偌大燕園讓他找不到北。此時,他看到了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爺。男生把行李往他身邊一放,「大爺,麻煩您幫忙照看一會兒。」說完男生就自己報到去了。
老大爺就一直在那老老實實守著。9月初的北京,天氣還是很熱,一位學生見老大爺滿頭大汗,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
可老大爺說:「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
許久之後,這位男生才趕了回來。三天後的開學典禮上,這位男生驚訝地發現: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爺,竟是副校長、國學大師季羨林。
無獨有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先林,出差坐二等座,並埋頭工作;華人影帝周潤發,穿著最普通的體恤、人字拖,陪妻子買菜、乘地鐵,過世井生活;華為任正非,出差自帶行李,坐經濟艙……
他們都是能夠拋開名利的局限,有著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是真正層次高的人。
保持低調,常懷空杯心態,如此,才能走得更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