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內的頂級大導演,相信大多數人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名字是李安、王家衛、張藝謀,第二時間可能會想到陳凱歌。
說到底在大多數人心中李安無論成就還是地位都是高於陳凱歌的。
好多人不知道的是,陳凱歌的起點比李安高多了。
1984年陳凱歌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黃土地》就獲得多個國際大獎,第一部電視劇《強行起飛》更斬獲第5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而當時的李安剛剛從紐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長達6年的時間裡李安都賦閒在家埋頭寫劇本,靠妻子工作掙錢養家。
不出意外的話,陳凱歌的「起點」很可能就是李安的「終點」。
90年代好萊塢電影迅速擴張,大賣全球,不少華人導演都積極闖蕩好萊塢,李安陳凱歌也在其列。
李安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一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在華人中獨一無二。
陳凱歌就慘了,去好萊塢只拍了一部《溫柔的殺我》,票房口碑雪崩灰頭土臉回國了。
都是華人頂級導演,為什麼闖蕩好萊塢差距這麼大呢?
其實高曉松半年前就說出了真相。
高曉松在優酷開了個節目叫《探世界》,主旨是分享世界各地的華人生存狀態,以及他們所居住的城市。
其中有一期主題是《中國電影人好萊塢往事》,他邀請了在好萊塢工作40餘年,跟幾乎所有華人影星導演都很熟的華裔牛人潘曉澄。
兩人就聊到了這個話題。
潘曉澄對李安陳凱歌都特別了解,他說當時李安在家賦閒6年,好不容易在90年搞出了個劇本還沒人願意投資,千辛萬苦找了個小公司總算拍成了電影。
而陳凱歌當時如日中天,好萊塢給他的劇本非常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陳凱歌選擇了《溫柔的殺我》這個本子。
然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安的那部作品叫《推手》,1991年上映口碑非常好,第二年李安還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之後李安穩紮穩打逐漸獲得好萊塢的信任,拍了《理智與情感》《斷背山》《臥虎藏龍》等經典影片,取得了華人導演在好萊塢的最高成就。
陳凱歌則鎩羽而歸,從此失去好萊塢對他的信任。
為什麼會這樣呢?高曉松道出了真相。
他說李安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了,好萊塢頂級巨星都對他畢恭畢敬,是因為他骨子裡的東方文化。
儘管在美國生活了10來年,但李安的中華文化非常深受,堅持表達華人的情感表達和思維方式。
李安的東方式觀察和表達彌補了西方在情感方面的不足,自然會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而陳凱歌則全面西化,這點從《溫柔的殺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放棄了華人視角和東方式的情感與思維,全力渲染色情與暴力來迎合西方觀眾,甚至做得比好萊塢導演還過火。
最終他失敗了,說到底拍這種東西人家還用你華人導演嗎?
別人請個中國廚師是想吃道中國菜,而不是早已爛大街的肯德基麥當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希望有些人能早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