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世界》是一檔高品質文化知識類訪談節目,由主講人走訪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的著名城市,並與當地故人相聚,暢聊不同地域、文化間的關聯與差異,看華人在世界各地的奮鬥和對世界的影響力。
本期《探世界》是由高曉松老師與與穆曉橙講述中國電影的發展以及中國電影人在好萊塢闖蕩的故事,通過各種中國導演、中國演員、中國攝影師在好萊塢拍片的案例,側面反應了中西方電影文化的區別,訪談之中道出了中國導演在西方發展不順利的原因。
20世界80年代,穆曉橙只身前往美國好萊塢,身上只帶了50美金,那時候舉目無前,一個人非常孤獨,就連去哪個大學都是需要自己去聯繫申請的。
穆曉橙在好萊塢逐漸站穩腳跟之後,中國電影有了蓬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前往好萊塢學習先進的電影理念、電影技術,幾乎來美國好萊塢考察學習的中國團必定會去穆曉橙老師家探訪,包括後來的顧長衛、張藝謀老師等等。
穆曉橙老師是攝影系78班的,那個班級的很多學生也成為了現在很多著名的大導演,在《探世界》,這一期節目裡,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電影學院的發展歷史以及中國電影學院的升級迭代。
老一代導演和老一代的演員都有所提及,越是深入中國電影,就越會被它獨特的魅力所俘虜。
陳衝來到好萊塢的第一個朋友就是穆曉橙,兩者合作十幾年,相互幫忙相互成就,陳衝經過數年的奮鬥,也成功打入了好萊塢。那時候中美開始合拍電影,儘管陳衝在國內非常知名,但在美國還是要打工賺錢養活自己。
到了90年代,越來越多中國電影人前往好萊塢發展,師從各大名師。其中有人師從史匹柏,也有人師從伍迪艾倫,中國電影人也嘗試拍攝好萊塢式的電影,但是往往GET不到點。因為中國電影往往上來都是大願景、大理論,然後下放到各種小事上來,美國恰巧相反,由多件小事,推出高潮,推出他們的願景。
在好萊塢,真正意義被接納的導演有李安和吳宇森導演,一個是中國香港的,一個是中國臺灣的,香港和臺灣受西方文化影響比國內要早,以至於他們可以中西融合,拍出符合好萊塢市場,又不失中國風的電影來。
在這一期的《探世界》裡,我們了解了中國電影人在好萊塢的闖蕩歷史,也了解到了中國電影人為了宣傳中國文化做出的貢獻。好萊塢,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機遇的地方,也是一個旅行聖地,喜歡的朋友可以前來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