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小眾音樂的「破圈」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

  樂隊的夏天:小眾音樂的「破圈」

  金燕

  10月10日晚,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落下帷幕。以颱風嚴謹精確著稱的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實至名歸地贏得了本賽季的冠軍,根植於市井生活的五條人樂隊贏得了第二名,陽光熱情的達達樂隊、神經質的大波浪樂隊、迷幻華麗的木馬樂隊等都在決賽裡為觀眾呈現了精彩的表演。

  國內的綜藝節目流行很多年了,從超女快男到哥哥姐姐,題材終於擴展到小眾的現場音樂了,大概是得益於時代大環境對藝術多樣性的寬容和音樂市場對個性聲音的需求。看到許多混跡於live house多年的搖滾樂隊粉墨登場,很多以搖滾樂迷自居的人們心情是多少有些複雜的——既不希望自己喜歡的樂隊被規規矩矩地放到臺上供人評頭品足,又期望這些現場樂隊能被更多的人認可。平心而論,比賽這種形式,對於樂隊來說,確實是有點荒誕的,樂隊與樂隊之間,風格和趣味大相逕庭,比賽,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感覺。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樣一檔收看率不低的網絡綜藝,把樂隊形式的現場音樂推到公共平臺上,讓不同圈層的人們領略到本土樂隊的實力和魅力,讓聽慣流行歌的小年輕們感受到不同音樂形式的魅力,不失為一件好事。

  此次出場的樂隊有33支,雖然只是眾多本土樂隊的冰山一角,但各種風格各種年齡層的樂隊也都涵蓋到了,算是對本土樂隊相對完整的呈現。33支樂隊裡,有成名已久的重塑雕像的權利、Joyside、木馬、後海大鯊魚、野孩子、水木年華、聲音玩具、法茲、達聞西、馬賽克、康姆士、達達樂隊等等,也有成立已久但觀眾認知度並不是很高的五條人、大波浪等優秀樂隊,更有之前鮮為人知的白皮書、超級斬、傻子與白痴、白日夢症候群、椅子樂團等年輕一代;有經典搖滾樂中的金屬、民謠、朋克樂隊,也有本土世界音樂的代表HAYA樂團、融爵士電子為一體的實驗性的Mandrain樂隊以及交響格局的福祿壽樂隊。所以節目命名為「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而不是「搖滾的夏天」是非常恰當的。

  「破圈」,是樂夏評論區的一個熱門詞。在商業製造當道的這二十年,現場音樂雖然由於戶外音樂節的增多而逐步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和喜愛,但相比於包裝出來的各種選秀歌手,現場音樂依然是小眾音樂。而這個平臺讓平時沒有接觸現場音樂的人們驚訝於老牌樂隊的現場演出實力和舞臺感染力,那是十幾年現場磨練的自然結果。這些樂隊音樂風格迥異,各有各的音樂方向,這一點,讓已經有些審美疲勞的樂迷們對本土樂隊重新燃起了期待的熱情。

  年輕樂隊的共同點是音樂功底紮實,他們大多幼功深厚加科班出身,起點遠遠超過靠青春期叛逆半路自學成才的前輩們。演奏技術自不必提,其創作意識和觀念也遠比哥哥姐姐們要更開闊,音樂形式更為個性化,音樂層次更為豐富細膩,表達更深入,未來的可能性令人期待。最為出色的要數福祿壽、超級斬、白皮書、Mandrain。

  深具爵士修養的Mandarin在用音樂講故事,比如半決賽中的《Anonymous》,好像那種多線條平行敘事的電影,開始幾個樂器(包括人聲)各自在自己的軌道上行駛,最終匯聚在一條大道上,後來各自分開,各回各家了。音樂的敘事性特別強,情緒也有層次,高潮處極端飽滿。沒有爵士底子的自信,是做不出來這樣的音樂的。

  白皮書樂隊的音樂風格冷峻嚴謹,結構性非常強,如同建築牆面一樣稜角分明,同時內部又有著衝破牆壁的強烈情緒,看他們演出,像是看一場激烈室內槍戰,張力十足。就像網評所說:「他們的音樂中大量的實驗電子元素與後朋克結合後,旋律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超級斬樂隊,在開場之前是最不被看好的一支二次元樂隊,但主唱驚人的電嗓和整支樂隊爆裂的現場表現力,使得這支小孩兒樂隊像一把天降的神劍,噼裡啪啦地把觀眾的固有認知砍成滿地碎片。他們的魅力不僅來源於年輕的生猛,也來自於他們用二次元風格的音樂書寫自己的成長,表達動漫一代的審美趣味和世界觀。

  三胞胎姐妹組成的福祿壽樂隊,給觀眾的震撼也是顛覆性的。三個文靜羞怯的漂亮女孩子,誰都不曾想到她們的音樂會有那麼強烈的爆發力和感染力。這爆發力不是靠飆高音現場假亢,而是靠作品本身緩緩攀升層層遞進逐步展露的真摯情感。音樂結構的複雜宏大和深邃不凡的歌詞相得益彰,她們的歌詞裡透露出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蒼勁老邁,是種超越前世今生、浮遊於塵世之上的境界。

  寫給外婆的《玉珍》的場景營造,很自然地把人代入觸手可及的時空裡,場景、思念和對生死的感悟反覆疊加交纏在一起,情緒一步步推向高潮:

  ……

  大世界 我也會去呀

  等著 等著

  我走完這段路就來了

  她的茉莉花我還在喝著

  她聽的歌我還在唱著呢

  直到她的苦衷變成了我的

  她的仁慈也變成我的了

  ……

  這檔火爆的綜藝節目不僅放大了小眾樂隊的知名度,同時也放大了作品和表演本身。搖滾現場的躁動音樂,在巨大的音響烘託的氣氛下,大家是不在意演奏細節以及歌詞的,前奏一響,大家便開始晃頭,節奏一起,人群就開始海浪一樣跳動。這是現場音樂的魅力。但是放到屏幕上,每一個音、每一句歌詞都被清晰地放大,不講究的細節就無法矇混過關了。尤其是字幕一打,好多人會發現,歌詞的羸弱空洞是許多成名樂隊普遍存在的問題。希望、理想、遠方、飛翔、乘風破浪……這類大得無處落腳的詞彙頻頻出現,激情四溢卻讓人不知所云,讓人們不由得對之前崇拜的「老牌樂隊」抱著審慎的態度重新審視起來。

  在這個舞臺上,一些看起來並不是傳統的搖滾四大件的樂隊,反倒更具有搖滾氣質。被貼上「世界音樂」標籤的HAYA樂團的《遷徙》是搖滾的,他們用戲劇感極強的舞臺形式表達了對自然乃至傳統文化的被破壞的傷痛;野孩子是搖滾的,他們用滄桑而清澈的和聲唱出了悠遠的《黃河謠》,用破壞規則的自殺式離場方式堅持了自己的審美原則;五條人是搖滾的,他們用垃圾桶打出讓人亢奮的節奏,用最市井的語言唱盡了小人物的卑微冷暖;三胞胎姐妹是搖滾的,她們用樸實的語言唱出了詩和人生況味,唱出了小故事裡的大情懷……

  本土搖滾曾經異軍突起星光閃耀,成為幾代人的精神依託,也曾赤誠而熱烈地長久徘徊於地下,給少數人以隱秘的快樂。現在,市場給了搖滾樂新的機遇,舞臺變得廣大而華麗閃亮。時代變了,大家也已經不再奢望和苛求搖滾以憤怒的、批判的姿態出現,但還是期望被內涵與音樂形式相得益彰的好作品打動。樂夏讓我們看到,一部分樂隊在努力變得完美和精緻,而新樂隊則讓我們看到本土音樂再次蓬勃起來的希望。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出圈:小眾音樂要不要取悅難伺候的樂迷?
    在這檔名為《樂隊的夏天》中,節目組邀請到了31支樂隊,其中不乏面孔、痛仰、新褲子、旅行團這樣的老牌樂隊,還有來自臺灣的旺福樂隊,以及「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的90後樂隊九連真人、盤尼西林、click#15等等。這像是一場樂隊的狂歡。把樂隊推上綜藝,小眾音樂「出圈」,更是廣大樂迷們的幸運。
  • 進入改編賽,聚焦小眾音樂的《樂隊的夏天》終於出圈了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一檔綜藝節目來說,從小眾文化和小眾圈層切入,最終還是要走向大眾圈層,這通常都是節目本來的命題——傳播和普及小眾文化。所以,《中國有嘻哈》如此,《這就是街舞》如此,《樂隊的夏天》同樣也是如此。
  • 樂隊的夏天火了,小眾音樂商業化的春天來了嗎?
    與"三進宮"的五條人、達達樂隊、大波浪、Joyside一起共享了本季《樂隊的夏天》Hot5。第二季比之第一季被各路人馬吐槽,音樂性的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過度的綜藝感和各種與音樂無關的熱搜讓之前積攢的口碑有所下跌。
  • 《樂隊的夏天2》:不止是一場小眾音樂的勝利
    ,以往偏向小眾風格的音樂開始被更多人發現和認可,越來越多的廣告代言和音樂節也讓市場看到了樂隊背後的價值。微博主話題詞#樂隊的夏天#閱讀72.2億次,討論699.4萬次。但在話題不斷發酵出圈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帶來了許多爭議的聲音。
  • 《樂隊的夏天2》:不止是一場小眾音樂的勝利
    ,以往偏向小眾風格的音樂開始被更多人發現和認可,越來越多的廣告代言和音樂節也讓市場看到了樂隊背後的價值。微博主話題詞#樂隊的夏天#閱讀72.2億次,討論699.4萬次。 但在話題不斷發酵出圈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帶來了許多爭議的聲音。 其中有不少人認為相比於第一季,樂夏2把過多的篇幅留在樂隊真人秀,在音樂性上有一些減弱。比如在上一季中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音樂科普時間,這一季明顯少了很多。
  • 《樂隊的夏天2》「重塑」意外奪冠,小眾音樂的勝利?
    10月10日晚,《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式收官,第一名由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簡稱「重塑」)取得,五條人樂隊則居第二名。同時進入「top 5」的另外三支樂隊,按照當晚決賽的最終分數,分別為達達樂隊、大波浪樂隊、Joyside。最終無緣前五的兩支樂隊分別為木馬和馬賽克,其實當晚的表現也很精彩。幾乎所有的樂隊都拿出了最後狂歡的精神狀態,奉獻了這個舞臺最為放鬆的一次演出。
  • 小眾文化互動大眾 《樂隊的夏天》以「樂隊」的名義點燃觀眾對搖滾...
    原標題:小眾文化互動大眾,《樂隊的夏天》以「樂隊」的名義,點燃觀眾對搖滾的熱情半島記者 王悅這個盛夏,「樂隊」成為關鍵詞。《樂隊的夏天》C位出道,喚醒了許多人對於搖滾的熱情,不僅給觀眾科普了音樂名詞,還讓大家認識了眾多樂隊,在話題之外也引發了很多思考。一檔優質的音綜不僅僅在於呈現的音樂風格,質感內涵缺一不可。
  • 樂隊的夏天2落下帷幕,重塑奪冠被吐槽,小眾音樂引起熱議!
    《樂隊的夏天》完美收官,雖然節目已經結束了,但圍繞這檔節目中的樂隊展開的話題仍然只增不減,因為有很多樂隊在最後都讓觀眾眼前一亮,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以及出圈的名場面
  • 突然覺得,《樂隊的夏天》還是小眾了
    伴隨著積分賽最後一場的落幕,《樂隊的夏天2》全國七強誕生。福祿壽、HAYA樂團和超級斬的淘汰,也意味著《樂隊的夏天2》裡所有女性主唱的樂隊全部被淘汰「小眾」的樂隊。只是當HAYA和超級斬都被淘汰後,舞臺上的樂隊,風格就會顯得比較趨同,被強烈的節拍所主宰,不是搖滾圈的人
  • 突然覺得,《樂隊的夏天》還是小眾了!
    伴隨著積分賽最後一場的落幕,《樂隊的夏天2》全國七強誕生。福祿壽、HAYA樂團和超級斬的淘汰,也意味著《樂隊的夏天2》裡所有女性主唱樂隊全部被淘汰。或許有人質疑重塑雕像的權利裡劉敏也是主唱,但這裡考慮的是唯一的主唱,而重塑有華東,劉敏並非唯一,所以不考慮在內。
  • 《樂隊的夏天》落幕後,是商業的春天
    在宣布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獲得HOT 1的時候,主唱&吉他華東說:「如果,今天某種意義上說,算是一種勝利的話,那麼我認為不是重塑的勝利,這是小眾音樂的勝利。」時有趣認為,中國樂隊文化,從小眾音樂圈層,到全民狂歡的綜藝節目,小眾樂隊得以破圈橫向、縱向發展,獲得大量品牌的青睞,商業價值得到肯定,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1.熱門綜藝IP《樂隊的夏天2》的超高熱度,樂隊及樂隊文化走進大眾視野,並給其帶來了大量的話題討論量和關注度。
  • 這個夏天,除了有樂隊,還有電影
    1905電影網專稿 《樂隊的夏天》火了,在此之前誰都沒有料想原本「小眾」的樂隊,在這個夏天成為「爆款」。
  • 《樂隊的夏天2》爆款,樂隊綜藝破圈,獨立音樂站起來了
    2020年隨著《樂隊的夏天2》《明日之子樂團季》等樂隊類綜藝火熱播出,一群優秀的獨立樂團進入了大家的視線,帶著他們的作品和堅持,在舞臺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現場。而在綜藝節目大力推廣的加持下,獨立音樂也在逐漸脫離「小眾音樂」的標籤,慢慢進入主流音樂市場,被大眾接受、熟知。
  • 2019中國獨立樂隊十大破圈事件
    2019年的中國獨立搖滾圈有一個重要話題叫做「破圈」,在主流視野下沉寂了多年的搖滾樂隊們紛紛以不同方式打破了主流音樂圈、娛樂圈、綜藝圈、國際圈的次元壁,我們盤點了本年度獨立樂隊十大破圈事件,來回顧這精彩紛呈的一年。
  • 為什麼說《樂隊的夏天》有機會做成生態級綜藝
    01 | 音樂象限擴大《樂隊的夏天》最直觀的意義,仍在於向大眾展示每支樂隊背後的音樂元素與故事元素。這些元素相拼接,融匯成許多人心中對搖滾樂的想像。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中,通過競演,樂隊這一小眾的圈層文化被迅速推廣到大眾的認知中。
  • 綜藝火熱,樂隊卻不出圈的夏天
    網視導讀:樂隊綜藝今年全面開火,但節目對樂隊的影響力並無太大水花從去年夏天開始,樂隊就成為了頻頻被談起的話題,既有專屬綜藝,也出現在了其它類型的節目中,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討論貼,樂隊這個曾經的小眾文化在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
  • 製片人談《樂隊的夏天》:這一季我們是當新節目在做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總決賽中,重塑雕像的權利主唱華東接過冠軍獎盃後說。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節目更像是小眾樂隊的夏天。從一開始就有網友調侃,海報上「三行以下的樂隊都不認識」,這其中還有像超級斬這樣微博只有3000粉絲的純新人樂隊。如何讓小眾樂隊走向大眾,對節目組是貫穿全季的考驗。
  • 製片人談《樂隊的夏天》:這一季我們是當新節目在做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趙大卓「這不是重塑的勝利,這是小眾音樂的勝利。」《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總決賽中,重塑雕像的權利主唱華東接過冠軍獎盃後說。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節目更像是小眾樂隊的夏天。從一開始就有網友調侃,海報上「以下的樂隊都不認識」,這其中還有像超級斬這樣微博只有3000粉絲的純新人樂隊。
  • 小眾音樂出圈的「痛」,在華晨宇身上放大了
    △樂隊的夏天HOT巡演 這種特質在華晨宇身上被無限放大了,粉絲和外界對其的認知與評價呈現出極端的對立。 △網友對《西門少年》的評價 群嘲似乎成了出圈的第一聲號角,每個登上大眾舞臺的小眾音樂都免不了被大眾「敲打」一番
  • 《樂隊的夏天2》再度出圈,愛奇藝續寫潮流的變現故事
    一邊是華東冷著臉說,「重塑的出現就是來提高樂夏level的」,一邊是五條人的「農村拓哉「和」郭富縣城「橫掃熱搜,萬眾期待中,上周六首播的《樂隊的夏天2》又爆了:愛奇藝站內熱播榜第一,熱度值破7400,最高峰值7469;微博綜藝榜熱播榜第一,霸佔微博熱搜32個;抖音熱點7個,最高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