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石榴(富書專欄作者)
最近,重刷了紀錄片《人間世》,再次被張麗君所感動。
張麗君被查出胰腺癌晚期時,結婚還不到一年,她的丈夫知道結果時,躲在病房外哭著說:「我家裡的『喜』字還都沒有擦掉呢……」
更讓人難過的是,張麗君的肚子裡,還有一個5個多月的孩子,醫生建議引產。
當張麗君確定孩子不會傳染癌症後,下定決心把孩子留住,她說:「我不怕死,可他還沒見過這個世界。」
懷孕七個月,張麗君的兒子出生,取名「小籠包」。那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日子,也是最艱難的日子。
因為生孩子,她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病情惡化。然而,她說:「我的世界很小,裡面只有愛我的人。」
遺憾的是,儘管張麗君的病情一度好轉,然而在小籠包快會叫媽媽時,她還是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太戳心了!
相愛相親的人能被生死阻隔,但愛卻不會被任何東西隔斷。
世間的愛有很多種,父母之愛、子女之愛、手足之愛、戀人之愛、師長之愛、朋友之愛、自然之愛、家國之愛……無論哪一種,都讓人動容。
史鐵生說:生死是困境,誰也逃不過,唯有愛才能溫暖死亡。
愛是永相伴
李女士的輔警丈夫在追捕嫌疑人時不幸殉職。
當時她剛懷孕三個月,為了給自己和兒子留個紀念,她找到「思念熊」手工藝人80後重慶女孩小潔,委託小潔給兒子做一個「爸爸熊」。
李女士給小潔發信息說:「活著的人都很好,就是真的太想念了。」
小潔用李女士丈夫生前的棒球衫,含著眼淚手工縫製了一隻特別的「爸爸熊」,還特地在小熊的身上繡了一句英文——「My dad is hero」。
李女士收到小熊後動情地說:「希望你可以繼續做下去,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寶寶一定知道這是英雄爸爸的化身!」
她還給小潔發來一張年幼的兒子抱著小熊玩耍,咧著嘴笑的照片。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然而,通過「思念熊」,卻能讓愛和思念,變得觸手可及。
網友評價:「這種心靈寄託,無法用金錢等一切衡量。仿佛那個重要的人一直就在身邊,默默陪伴。」
深以為然。
死亡是我們要經歷的最艱難的事,雖然很痛苦,好在,我們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祭奠所愛之人。
一隻熊,一塊手帕,一件首飾,一本書,都有可能是連接「你我」愛與思念的載體,產生「見如面」的效果。
《小王子》裡說:「如果我們無法定義自己存在的意義,那麼你和另一個人的關係就是你們存在的意義。」
縱然韋叢去世多年,元稹依然「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蘇軾「死兩茫茫,不思量,難忘」,對亡妻王弗念念不忘;
納蘭性德追憶盧氏「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她們」活著時,與丈夫朝朝暮暮,耳鬢廝磨。死後,「她們」的聲音、氣息,沒有真正消失,依然活在丈夫的詩句裡,更活在丈夫的心裡。
那些曾一起走過的路,一起淋過的雨,一起度過的日子,都會一遍遍提醒:愛,常伴左右,永不變質,永不過期,永恆存在。
愛是不遺忘
母親去世那天,恰逢我小學三年級期末考試。
叔叔去學校接我回家的路上,我腦子裡一片空白。
可是一到家,我就繃不住了,院子裡母親種的花,養的雞,都活蹦亂跳的,還有晾曬的鞋子和衣服,一切如常,母親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直到母親的墳頭立起來,我才真正意識到永遠失去她了,吃不了她做的飯,穿不了她做的衣,不能在她懷裡撒嬌,再也無法相見……
母親去世後,我幾乎每個夜晚都會夢見她,都是我們日常相處的情境。
就像白天母親去田間地頭勞作,我去學校上學。晚上我放學回家,母親做好了飯菜,吃完飯,我寫作業,她在一旁縫縫補補。
寒來暑往,二十五年過去了,我總覺得母親沒有「走」,而是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看著我,陪著我。母親,就是那個「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人。
美國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曾在《死後四十種生活》中提到過這段話:「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從人際關係網裡消逝,你悄然離去。
而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可見,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終結,也並不可怕,只要一直被愛的人懷念,靈魂就不會真正地消失。
所以不論什麼時候,請永遠不要忘記愛著的人,也請相信有人在某個地方愛著你。
電影《尋夢環遊記》有一句經典臺詞:一直以為愛的反義詞是不愛,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愛的反義詞是遺忘。
記憶,是對靈魂的延續,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密碼。
有情,有愛,就不會遺忘。因為愛,因為記得,死去的人永遠活著。
愛是惜當下
作家白落梅說:「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韓國MBC電視臺曾播放過一部感人紀錄片《遇見你》,講述的是7歲的女孩Nayeon因白血病不幸去世,她的媽媽一直沒能從悲痛中走出來。
節目組聯手VR技術公司,通過Nayeon生前的照片、視頻和聲音,耗時8個月打造了虛擬世界,讓母女再次「重逢」。
短短十幾分鐘的視頻,讓人從頭哭到尾。
有人說,這個VR給母親帶來了二次傷害,作為母親的我不這樣認為,母親看到VR裡女兒對她笑,喊她「媽媽」的時候,她是開心的、幸福的。
試問,誰不想再次和失去的親人再見一面呢?
泰戈爾說: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
人在世上,總有一天還會遇見,人走了,再想念也聽不到TA的聲音,看不到TA的面容,觸摸不到TA的身體了。因而,活著的我們更要好好珍惜當下。
張小嫻說: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
在未來預知的重逢裡,我們以為總會重逢,總有緣再會,總以為有機會說一聲對不起,卻從沒有想過每一次揮手道別都可能是訣別,每一聲嘆息,都可能是人間最後的一聲嘆息。
我們無力阻擋時間的流逝,也必將與所愛之人生死相隔,但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不如將每一次分別當成一場小型的死亡,那麼反過來,死亡也就是時間更長一些的分別。
悟透了「死」的含義,才能更好地「生」,更好地領略人生的風景,發現平淡生活裡蘊藏的美好,也才更懂得愛、珍惜愛、善待愛,才能更好地擁有愛、享受愛、回報愛。
愛是源自內的深情和守望,不會因為死亡而凋謝,更不會因為死亡而消失。
愛是永不凋零的花,溫暖著你我。願我們都能珍惜擁有的每一天,認真生活,認真愛,將日子過得絢爛。
作者簡介:伊石榴,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富小書的人,一手帶娃一手碼字的80後全職媽媽,看人間百態,感人間冷暖,書人間真情,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