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文聯 上海文聯
又是一年雙十一,你剁手了嗎?
零點熬夜搶購了嗎?「買買買」都完成了嗎?琳琅滿目的商品是否已經通通加入待發貨行列了呢?
要說這購物成狂可不是現代人的「毛病」,古代雖然沒有網購,但是從有以物易物開始,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買買買」,它既成為生活的必需,也成為生活的情趣。而古人也是「買買買」的箇中高手,深諳購物的模式和玩法。現在就隨小藝來了解一下吧。
▲這件東晉時期的陶俑,身體大部分用陶土燒制,只留下雙手末端兩個洞孔。工匠用木頭雕刻手,安裝在兩個洞裡。
所以
這真的不是什麼「剁手俑」啦。
如果說現在我們「買買買」的主戰場是電商平臺,那麼古人的主戰場則是市集了,它們是古代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也可以叫作「集市」、「墟市」、「集墟」。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便是反映汴京城中熱鬧非凡節日市集情景
殷、周時期集市興起,《易·繫辭》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真正意義上成規模的「市」,當屬出現於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草市。比如在北朝民歌《木蘭詩》裡,描繪了花木蘭替父從軍前,「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為了買東西,居然一下逛了東、南、西、北四個不同方位的集市,這是因為古代有「專門集市」一說,木蘭所去的「市」,就是集期時的購物專區,所以她必須跑遍四個專區才能把東西買全。
▲長安城的西市,有超過40,000家商戶
「集」舉辦的時間則具有明顯的周期性類似於如今的會展式集中營銷。在古代,商品流通較慢,人們為了更愉快地買買買,便約定好了一個時間——集期,每半個月或一個月,聚在一起進行商品的交易買賣。
集期對生意人和消費者來說都是難得的日子,古代市集舉行的周期在不同地區各不相同,逢單逢雙,逢五逢十,我們今天常說的「趕集」即源於此。如果錯過集期再來,俗稱「趕背集」,也叫「趕冷場」。若是算錯了日子,則只能兩手空空,正如同今日我們雙十一蹲守零點「秒殺」「買贈」,古人趕集通常都會很早就出門,心儀的物品也是要靠「搶」。如果在商業發達的江南,「市」通常是有定期的常集,「一月之中,靡無市焉」,真不愧是包郵區。
▲仇英作《清明上河圖》(局部)
除了正常的集期外,逢年過節,古代商家們也會集中開市。購物節說到底就是利用特殊的日子兜售商品,這是古人擅長的商品推銷手法之一。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局部
所謂特殊的日子,大部分就是逢年過節了,古代每個節日幾乎都被商人利用過,叫作「節令生意」。除常規節令之外,還有「集期」交易模式,即選日子進行商品交易。
▲宋代還流行一種叫「關撲」的促銷手段,是一種類似於「幸運轉盤」的遊戲。
古人為滿足自己的購物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凡逢每月重日,即一月一(元旦)、二月二(春耕節)、三月三(上巳節)、四月四(夏鳳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陽節)等都進行商品促銷,所以都是名副其實的購物節,也因為都是每月重日,所以也稱為「重日節」。這麼看來,「九九」「雙十一」也不過是「重日」的當代演繹。
▲清代《蘇州市景商業圖冊》某頁
買完了東西,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拆快遞了。
快遞在生活中已經不可或缺,但快遞小哥這個職業自古就有。快遞(郵政)行業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稱謂,秦代叫「輕足」,漢代叫「郵人」、「驛足」,宋代叫「遞夫」,明清叫「驛夫」。在古代,傳遞消息和物品,是靠快馬驛站。
古代快遞,主要用於傳遞政令、軍情,民間極少使用。楊貴妃翹首期盼的荔枝,就是通過快馬驛站五百裡加急送到長安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如此使用特急件,純粹是公器私用。
隨著商業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民間快遞開始產生。明末清初,商業的發展帶動了商人之間的貿易往來,為錢貨交易應運而生這才出現了鏢局。然而不管是郵政還是鏢局,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消費得起的,在古代最常見的還是靠「人肉」——私人捎帶。
最近幾年,直播帶貨成為電商增量的新熱點,比如電商界直播帶貨名人李佳琦、薇婭等成為人盡皆知的帶貨紅人。不過,「帶貨」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代一樣有不少「帶貨紅人」,照樣掀起一波波爆款流行風潮。
比如,海淘男神張騫,他奉命向西尋找盟友抗擊外敵,卻意外打通了商路,讓絲綢成為這條路上的「爆款」,也讓珠寶、琉璃、香料和奇珍異獸進入中國,這條貿易之路至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比如,美食博主蘇軾。他名下的「東坡IP」包含東坡肘子、羊蠍子等多種美食,更不提後世附會命名的美食,但凡是蘇軾點名說好吃的都會受到廣泛關注,他還親自上陣帶貨,給黃州的豬肉寫過「文案」,順利將當地滯銷的豬肉打造為「爆款」。
最後,最佳「買家」心聲代言人還是要頒給大詩人李白。
他,身體力行地購買偶像同款,還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優質好評,「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熱愛美酒,「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更留下「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千古佳句,讓無數吃土人以此寬慰自己乾癟的荷包,真正的「李姓消費」楷模。
虛假的李姓消費
釋義:形容天貓雙11開幕晚會上,李佳琦舉著「理性消費」的條幅,我們卻是因為他才陷入不理性而「李姓消費」的現象。
真正的李姓消費
釋義:形容全身心投入參加購物節的李白,一擲千金,千金散盡,理性拋一邊,快樂最重要。
玩笑歸玩笑,還請大家理性消費。
希望你的雙十一購物愉快,
買你所愛,愛你所買。
圖片來自網絡
文編 | 忻 穎
美編 | 音 雲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雙十一」不是當代人的創新,古人早就這樣「買買買」了▸熱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