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1688年,準噶爾汗國的開國君主——綽羅斯·噶爾丹(Galdan,源自藏語"甘丹",意為兜率天),以報復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殺害自己的弟弟和使節團為名,率領勁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暴打了漠北諸蒙古部落,成功徵服喀爾喀蒙古的大部分地區。
可就在他於蒙古高原上自由馳騁時,他的老巢(新疆地區)卻發生了一件讓他始料不及的事情。就在他外出徵戰之時,他的老巢竟然「著火」了!而這一事件最終將釀成噶爾丹的人生悲劇,直接導致他之後的敗亡。
但這造成一切悲劇源頭的不是別人,正是由於噶爾丹自己的猜疑造成,不得不說命運的殘酷。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給大家介紹過,噶爾丹之所以能夠成為準噶爾部落的首領,是因為他哥哥僧格在1670年時於一場貴族內訌中被殺,而其後代又都年少無法執政,因此噶爾丹才得以繼承僧格的首領地位,但是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僧格的三個兒子(策妄阿拉布坦、索諾布阿拉布坦和丹津鄂木布)都陸續長大了,且都英武不凡。
按照準噶爾人的法律,僧格的兒子——索諾布阿拉布坦才應是合法正統的準噶爾部首領位繼承人(事實上僧格死後,索諾布阿拉布坦就繼任為準噶爾大臺吉了),但野心勃勃的噶爾丹並不願將權力還給侄子,因此噶爾丹一直對依附於自己的侄子們保持著打壓態度。
當噶爾丹在漠北草原徵戰時(1688年),新疆南部地區的居民不滿準噶爾人的統治起兵叛亂,噶爾丹準備回軍平叛,但在他回軍之前,留守本土的策妄阿拉布坦就成功平定了叛亂,這本應該得到嘉獎才對,但是噶爾丹聽信讒言,十分害怕僧格的子孫在老家搞事情,於是在1688年冬派人對僧格的子孫進行暗殺,但誰知暗殺只成功了一半,只毒殺掉了索諾布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則在7名僧格舊臣的陪同下,帶著五千戶牧民逃跑了。
小貼士:依附於策妄阿拉布坦的牧民大多是杜爾伯特人,這些牧民即遊牧也耕種,是噶爾丹遠徵時的主要糧秣供給者,他們的反叛直接使得噶爾丹的物資供應鏈崩潰。
為了減少損失,噶爾丹在得知策妄阿拉布坦外逃後,趕忙帶領兩千多士兵前去追趕,但卻被策妄阿拉布坦在烏蘭烏蘇擊敗。
這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代梟雄,在逃出叔父噶爾丹的追捕後,跑到了準噶爾人的冬營地——博爾塔拉河一代休養生息,鞏固勢力,積極吸納反對噶爾丹的各方勢力,並和清朝加強了聯絡,遣使納貢。
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影響極大,使噶爾丹丟掉了重要的過冬營地博爾塔拉,兵員銳減,勢力嚴重削弱。為了滅火,噶爾丹一度收住了南下的腳步,開始派遣軍隊攻打侄子,但都沒有將其剿滅,有一次還被策妄阿拉布坦擊敗了,最後噶爾丹也只是暫時將策妄阿拉布坦節制在了博爾塔拉河地區一帶。
在無法短時間取勝的情況下,噶爾丹決定先做其他事,比如徹底徵服漠北蒙古,等積蓄好力量後,再回頭收拾自己的侄子,但噶爾丹不知道的是,他的這一決定將最終導致自己敗亡,誰叫他貪心不足蛇吞象呢?將自己的成功寄托在運氣和敵人的愚蠢上,這樣的人自然無法長久。
1689年,噶爾丹興兵三萬越過烏爾會河,打算先徵服喀爾喀蒙古和漠南蒙古,然後在抽身回家教訓不知死活的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在戰爭前期取得了很多戰果,當地的蒙古部落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正當他要擴大戰果時,自家後院卻再次起火,策妄阿拉布坦趁噶爾丹不在準噶爾汗國之機,帶領軍隊打敗了噶爾丹的留守軍隊,成功佔領了阿爾泰山以西的土地,將準噶爾部的基本盤拿到了手中,並將噶爾丹堵在了科布多及其以東地區無法西還,使其成了沒家的孤魂野鬼。
策妄阿拉布坦的這一步太狠了,直接使噶爾丹陷入進退兩難首尾不能相顧的境地!沒了老家,噶爾丹就沒有了大部分物資來源,很難繼續維持下去,一般的將軍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會放棄在外徵戰,率領大軍返回老家平叛,更激進一些的將軍則會選擇在新徵服地區重新設立新汗庭,等穩定下來後再回頭收拾反叛者,反正決不會讓自己陷入兩面夾擊的糟糕境地。但噶爾丹不是這樣的人,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梟雄,他既想徹底佔領漠北蒙古,也想把老家重新奪回來,這就有些貪心不足蛇吞象了,因此他拒絕了清廷提出的調停要求。
為了緩解窘境,噶爾丹在1689年還故作大方的要將不屬於自己的雅克薩地區贈送給俄國,試圖獲取俄國的軍事資助:
「阿爾巴津(即雅克薩地區)地區原本是蒙古的,不是清朝皇帝的,統轄蒙古人和這個地區的是他——博碩克圖汗,倘若沙皇陛下有意在這裡重建城堡,博碩克圖汗願意將這片土地讓給陛下」。
但因為俄國人不想直接挑戰清帝國,所以沒有答應,也因為《尼布楚條約》的籤訂,俄國人放棄了對噶爾丹的公開支持,沒有對噶爾丹提供軍事資助,只是抓住這一特殊時機,迫使清政府對俄國做出領土讓步,從清政府手中拿到了許多原先有主權爭議的西伯利亞土地。
為了使兩個方向的戰爭都能夠勝利,噶爾丹從自己的遠徵軍中分出一部分軍隊,回老家收拾策妄阿拉布坦,自己則留在漠北草原,繼續收拾殘存的喀爾喀蒙古部落,整合各方勢力。
1689年末,噶爾丹駐軍的地方發生了大旱,於是噶爾丹被迫率軍離開科布多老營,沿著塔米爾河向東進發遊牧,沿途擊敗當地的蒙古王公貴族,搶掠其民眾和牲畜壯大實力。
但事態的發展,很快就超出了噶爾丹的預計,先是他派回老家平叛的軍隊被策妄阿拉布坦擊敗,然後緊接著就收到了清政府打算派遣大軍攻擊自己的消息,一時陷入了更加為難的境地。不過,梟雄就是梟雄,噶爾丹沒有被糟糕的事態壓垮,為了不被兩面夾擊,噶爾丹決定主動出擊,背水一戰,打出了一個利好局面再說。
於是噶爾丹接下來就率軍與清廷之間爆發了烏爾會河之戰,並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讓在喀爾喀蒙古徵戰的準噶爾人有了喘息之機,還一度進軍到距離北京只有幾天路程的地方(今克什克騰旗附近),但接下來面對盡起大軍的康熙帝,噶爾丹無從招架,在之後的烏蘭布通之戰沒有獲勝,跑路的時候又遭遇饑荒和瘟疫,最後只有數千人逃回了安置在科布多的營地。
而一回到營地,噶爾丹才知道什麼是倒黴,原來策妄阿拉布坦趁他與清朝作戰之機,派兵偷襲了他的科布多大營,將營地內的牛羊、民眾和金銀全都搶走了,連老婆阿奴可敦(可敦是蒙古大汗妻子的稱呼,相當於皇后)都被抓了,清史記載:「策氏(策妄阿拉布坦)盡收噶爾丹之妻子人民而去」。
除了偷襲噶爾丹的營地以外,策妄阿拉布坦之後又攻取撒克裡和烏蘭固木(今蒙古國境內烏蘭固木)等地。
在這一年裡,噶爾丹賠了個底朝天!但就這他都還不肯認輸投降!
隨後,噶爾丹重新設立營地,收集殘部,尋找恢復實力的辦法,見他這麼悲慘,他的盟友,遠在西藏拉薩的桑傑嘉措(達賴系統的總管)連忙組織物資援助噶爾丹,還下令給策妄阿拉布坦,迫使策妄阿拉布坦返還部分物資給噶爾丹。
之後,在草原上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噶爾丹終於恢復了一些實力,開始再次徵戰漠北草原,但好景不長,面對重新活動起來的噶爾丹,康熙帝再次御駕親徵,兵分多路攻入草原,此時的噶爾丹雖然恢復了一點實力,但是沒有了準噶爾汗國的輸血,他十分匱乏武器、物資和士兵,也就能欺負欺負同樣貧窮的漠北蒙古部落,但是面對財大氣粗的康熙帝,噶爾丹就不夠看了。
1696年5月,噶爾丹在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託以南的宗莫德)再次不敵康熙帝,慘敗,主力被擊潰,連老婆阿奴可敦都戰死了,而大本營也再次被策妄阿拉布坦打劫,營地被搶了一乾淨!不過即使如此,噶爾丹也不願意屈服,還打算東山再起,可是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1697年,康熙帝派遣軍隊進攻噶爾丹,噶爾丹不敵,雖然成功從戰場上逃了出來,但他已經沒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因為他只剩下幾百殘兵,當年便死在了營地裡(一說被毒死,一說病死,一說自殺),隨後他的部下將他遺體火化,攜其骨灰準備降清,但策妄阿拉布坦又派軍尾隨而來,將噶爾丹的殘部盡收於帳下,之後又奪取了準噶爾汗國的全部牧地。
此後,為了向康熙帝示好,策妄阿喇布坦於1698年將噶爾丹的骨灰送入清朝。可以說噶爾丹這悲慘的下半生都與他的侄子有脫不開的關係,可是這又能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