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期,寮國提出要重視解決電力生產和電網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 加快北部電力主產區的電網建設,推動更多電力銷往泰國和緬甸。 可以看出,寮國能源的發展重心將進一步轉向電力生產低碳化及電網建設。
寮國素有「中南半島屋脊」之稱,也是東南亞唯一的內 陸國。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寮人民民主共和國關 於編制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 錄》籤署。 近年來,寮國與中國之間的能源合作密切,主要集中在 水電、煤電、電網建設等方面。未來,兩國在可再生能源層 面還有廣闊合作空間。
經濟增速矚目 基礎設施偏弱
寮國是一個欠發達的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近年來, 寮國持續推進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 2013~2019年,寮國經濟呈現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 GDP與人均GDP均保持穩步增長。2013年,寮國GDP為 396478.54億基普,2019年增至605954.37億基普,超過 50%,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8.81%。儘管該國已晉升為「中低收入國家」,但貧困人口的比例仍達到12.9%。
物價方面,2009~2018年,寮國物價水平相對較高,且 波動幅度較大。2013~2014年,寮國出現了CPI同比快速增 長的情況,到2014年年初,CPI同比已接近5%,持續突破通 貨膨脹的警戒線。隨後,CPI指數同比逐步回落,到2016年 再次出現階段性持續升高。
產業結構方面,服務業在寮國三大部門中貢獻最大, 佔比相對穩定,從2013年的42.49%增至2019年的42.65%。 農業部門佔比下降明顯,從2013年的17.93%降至2019年的 15.29%。工業部門GDP佔比提升明顯,從2013年的30.43% 增至2019年的30.91%,有望在未來幾年超越服務業成為最大 的產業。
區域經濟方面,2011年年底,寮國政府頒布《2011年 至2020年寮國開發經濟特區和專業經濟區戰略規劃》,規劃 建立14個經濟特區和專業經濟區。截至2016年,寮國已設立12個經濟開發區。
根據寮國《投資促進法》規定,經濟特區及專業經濟 區經營期限最長不超過99年,如對寮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 出,在獲得寮國政府同意後,可適當延長經營期限。寮國國 會於2016年進行了《投資促進法》修訂版的審議工作,目 前,該法案將特許年限由99年修改為50年,根據適當情況可 以延長,原已確定的投資項目年限維持不變。
基礎設施方面,寮國是內陸國,基礎設施較為落後。近 年來,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已修建4座連接泰國的 跨湄公河大橋(萬象—廊開、沙灣拿吉省—穆達漢府、甘蒙 他曲—那空伯儂府、波喬會曬—泰國清孔)。我國正在負責 建設萬象至萬榮高速公路,預計於2020年12月通車。
目前,寮國鐵路裡程不足4千米,從首都萬象的塔那車 站通往老泰邊境的友誼大橋,由泰國政府投資1.97億泰銖 修建,於2008年5月完工,2009年3月正式通車。2014年12 月,中老啟動鐵路合作。2015年年底中老鐵路舉行開工奠基 儀式,2016年12月正式舉行全面開工儀式。該項目是寮國最 大的基礎設施工程,目前已建成90%,計劃於2021年12月正 式通車,未來將帶動磨丁—磨憨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發展。
能源消費回落明顯 七成電力用於出口
從資源賦存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周邊國家相比,老 撾沒有豐富的化石能源,該國石油產品依賴進口。國內煤炭 資源勘查程度低,而且勘查工作多由國外煤炭企業或者研究 院完成。煤炭資源主要包括褐煤和少量無煙煤,儲量估計在 6億~7億噸。
從能源消費看,2010~2018年,寮國最終能源消費總 量(TFEC)以平均每年2.7倍的速度增長。隨著經濟發展以 及電氣化不斷提高,電力增長最快,每年以10.5%的速度增 加。其次是石油產品,每年增速達到7.3%。在最終能源消費 總量中所佔份額最高的生物質消費量,則以平均每年0.76% 的速度下降。煤炭消費量也在2014年達峰後出現明顯回落。
住宅部門一直主導著該國的生物質消費。工業和商業部 門也消耗了生物質資源,但消耗量低於住宅部門。生物質消費在住宅部門的份額雖然佔主導地位,但從2010年的60.8% 下降至2018年的46.1%。這表明,液化石油氣(LPG)替代了 家庭生物質燃料消費,農村地區更多使用高效生物質爐灶。
2010~2018年,運輸部門能源消費量增長最快,年均增 長9.9%。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道路運輸部門車輛數量迅速增 加。根據持牌車輛統計數據,2010~2016年,寮國車輛總數 平均每年增長10%。
工業部門佔最終能源消費總量的14%,而商業部門所佔份額約為12%。工業部門的平均年增長 率為2%,而商業部門的消費每年增長 1.8%。
從電力需求和電力消費看, 2010~2018年,電力需求以平均每年 10.5%的速度增長。工業和商業部門的 用電量每年分別增長15.8%和5.9%。 2013年以前,住宅部門主導了全國的總 用電量。但在2014年以後,工業部門 的用電量佔比逐漸增加,2018年達到 42%
2018年,寮國的電力來自水力發 電、太陽能、生物質和燃煤。2018年總 發電量為34664.5吉瓦時,2010~2018 年以每年19.9%的平均速度增長。水力 發電是寮國的主要電力來源,其發電量 以每年13%的平均速度增加。自2015 年以來,寮國運營了新的Hongsa燃煤 發電廠,2018年發電量為13655.8吉瓦 時,相當於總發電量的37%。
寮國的電力曾長期依靠進口, 2015年以後,水力發電和燃煤電廠發電 量顯著增加,電力進口減少。然而,一 些電力進口仍然存在,特別是在旱季。 此外,由於輸電線路數量有限,一些邊 境地區也出現了進口情況。近兩年來, 寮國生產的電力大部分用於出口(2018 年為73%)。2018年的電力出口為 26783.5吉瓦時,2010~2018年年均增 長19%。
從電力供給看,由於地處湄公河流 域,降水量大,寮國具有發展水電的潛 力。據推算,該國可開發水力潛力估算 為23000兆瓦。2010~2019年,寮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實現了翻倍,從2551兆瓦增至5974兆瓦,在可 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中的佔比達到98.6%上。太陽能發電處於起 步階段,2014年破「零」之後,到2019年太陽能裝機容量僅 為7兆瓦,在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中的佔比不足0.2%。生物 質裝機容量略高於太陽能裝機,到2019年年底達到40兆瓦。
從石油產品消費看,寮國石油產品全部來源進口,主要 來自泰國,部分來自越南。2010~2018年,進口石油產品年 均增長率為7.3%。柴油進口量最大,2018年佔石油進口總 額的79%左右,年增長率為8%。柴油的主要消費方向是運 輸業,其需求顯著增加。另外,工業柴油消費逐年下降。因 此,柴油進口每年只增長8%,汽油進口量佔石油進口總額 的17%左右,以每年4%的平均增長率增長。
目前,石油主要用於運輸部門。2018年,運輸部門的消 費量佔石油總體消費總量的92%。工業部門只有5%左右,其 餘3%在住宅、商業和農業部門。
從能源依賴度和能源強度看,2010~2018年,由於國內 生煤炭產量增加,能源進口依賴度呈下降趨勢。
2010~2014年的能源供應增長率降至3.9%。此後,該比 率在2017年之前增至4.2%,2018年飽和。2014~2017年, 由於Hongsa燃煤電廠開始運營,發電用煤量增加。
電網建設方面,寮國輸電網絡由寮國國家電力公司 (EDL)運營,包括北部、中部1、中部2和南部的四個電 網區域。2009~2011年,寮國進行電網擴展和發展,使現在 的傳輸網已適度互聯;在此之前,每個區域電網作為離散的 115千伏系統運營。截至2017年,全國高壓輸電網長11301 千米,主要為115千伏和230千伏線路,500千伏線路為462 千米。
目前, 寮國有多條高壓線路,用於電力出口。其中,3 條500千伏線路和2條230千伏線路專供出口到泰國的電力, 兩條230千伏線路將電送到越南,7條115千伏線路方便了柬 埔寨、中國和泰國之間的電力交換,19條中壓(22千伏和35 千伏)線路專用於從五個鄰國進口電力。雖然大多數高壓輸 電線路為EDL所有,但五個面向出口的IPP項目也有專用輸 電線路,可直接與泰國電力發展局(EGAT)的電網互聯。
水電、光伏合作機會多
目前,我國是寮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在寮國投資了 785個項目,價值120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包括礦產、電 力。2019年,我國是寮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35 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17.4%。
近年來,中老兩國在煤電、水電、太陽能、電網建設等 方面開展了較為深入的合作。
水電方面的合作最豐富。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在寮國以 BOOT方式投資開發的南椰2水電站項目於2015年全部投產 發電,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8萬千瓦,建成後不僅能滿足當 地電力需求,還可將電力銷往國外,改變當地一直以來電力 不足、用電高峰期需進口電力的局面。由中國水利水電建設 集團投資開發的南烏江流域水電項目是中資公司首次在寮國 境內獲得整條流域開發權的項目,總裝機容量115.6萬千瓦。
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投建的寮國南塔河1號水電站2018 年正式投產發電,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6.8萬千瓦,每年可 為寮國北部提供7.59千瓦時度電,可讓200多萬人用上綠色 電能,解決寮國北部缺電問題。
煤電方面,2016年,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籤約60萬千 瓦華潘煤電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是中國企業在老境內以投資 模式開發的第一個火力發電項目,也是老境內第一個內銷型 火力發電項目,第一期項目總投資約10億美元,已於2016年 年底開工建設,於2020年年底併網發電並進入商業運營。同 年,中國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在寮國籤訂色貢煤電一體化項目 合同。該項目位於寮國南部色貢省,建設內容包括一個年產 原煤300萬噸的煤礦和一座設計總裝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坑 口電站,建設工期48個月。
太陽能發電方面,2019年,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 限公司與寮國Wang Investment Sole Co. LTD公司籤訂寮國 阿速坡省300兆瓦光伏項目EPC合同。2020年,杭州賽芳科 技有限公司籤約全球最大的水上光伏發電項目—南俄1級水 電站水面漂浮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協議,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 120萬千瓦,屬公私合營項目,寮國方將持股20%,中方持股80%,特許權期限25年。
電網合作方面,2020年9月,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與老 撾國家電力公司在寮國首都萬象籤署了股東協議,由兩家 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寮國國家輸電網公司(EDL-T),這標 志著中老兩國在輸電網領域的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2015年,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寮國國家電力 公司籤署Kohing-Naphia和Namxam HPP-Houamuang 兩個輸變電項目合同,金額分別約3.38億美元和1.46億美 元。2016年,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承包了500/230 千伏萬象環網輸變電項目。
「十四五」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老將在煤電建 設運營、清潔能源發電設備製造、發電機組建設、電網基 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具有合作空間。
從政策支持方面看,2011年,寮國頒布的《可再生能 源戰略發展規劃(2011~2025)》制定了發展可再生能源 的目標,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夠滿足全國用 電總需求的30%,其中,生物燃料發電佔比10%。
近期,寮國總理通倫提出,要發揮寮國比較優勢,加 強國際地區合作。要重視解決電力生產和電網建設發展不 平衡問題,加快北部電力主產區的電網建設,通過將政府投資轉變為BOT的模式解決電網建設資金短缺問題,推動 更多電力銷往泰國和緬甸。可以看出,寮國能源的發展重 心將側重於電力生產低碳化以及電網建設等方面。
從綠色電力的發展潛力看,除了水能豐富,寮國的光 伏資源也較為豐富,年均有1800~2000小時的日照,即每 年200~300個日照日,太陽輻照水平為每天3.6~5.5千瓦時/ 平方米。
寮國光伏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在於之前缺乏補貼以 及非補貼獎勵,並且針對光伏的法規不健全。這些問題或 將在未來幾年內得到解決。除此之外,安南山脈一帶被視 為寮國發展風電產業的最佳區域,根據初步研究預計,風 電潛力達到2500兆瓦。
目前,寮國電力市場面臨著「電站發展過快、電網不 完善、出口尚未打開局面、電費回收困難」等現實困難, 這是快速發展帶來的階段性問題。
根據《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寮國營商環境位列全 球第154名。寮國在易於開展業務排名、獲得電力、保護中 小投資者、納稅、合同執行和破產處理等方面排名靠後。
寮國勞動力市場的特點是勞動力年輕化、實際勞動 力不足、就業成本較低以及技能水平相對較低。寮國目前 的人口結構偏年輕化,社會撫養負擔正在減輕,人口紅 利「兩低一高」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於寮國來說,即 將到來的人口紅利的機遇期能否順利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 力,需要看寮國政府的相應政策支撐。鑑於寮國國內目前 的現實狀況而言,人口紅利轉化為經濟動力的制度性保障 仍然欠缺。與此同時,寮國實際勞動力不足。農村就業人 口持續下降,農業勞動力較多,而工業勞動力較少,另有 一部分勞動力遷移到泰國等工資收入較高的國家。與東南 亞其他國家相比,寮國的勞動力成本價較低(約為泰國的 1/3),但這些勞動力並不符合企業實際需求,企業需對招 來的員工從基礎知識開始培訓。加上很多寮國勞工缺乏吃 苦精神、工作節奏慢、效率低、紀律和法律意識淡薄、穩 定性差,企業難以從制度方面對工人進行管理,需重複招 聘和培訓,這造成企業用工成本過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