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愛攝家欄目將陸續推出兩位攝友在寮國和尼泊爾所拍攝的照片,帶你領略異域風情。今天(4月24日)刊發第一輯,攝友蔡文耀的寮國遊記。
陽光,有時很近,有時卻很遠;有人觸手可及,有人陰暗如晦。許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習慣了鋼筋水泥的森林、習慣了來去匆匆的節奏、習慣了你虞我詐的生活方式,漸漸失去了追求的方向。
一米陽光——近在咫尺的陽光,照在臉上,溫暖心裡無垠的曠野。
寮國,從地理上說距離赤道更近、與太陽更近,但最重要的是與本色更近了。地處中南半島熱帶雨林的寮國,終年沒有冬天。這個國家,真的是心中的那個伊甸園嗎?今年三月下旬,我踏上了這片土地。
琅勃拉邦簡陋的機場與這歷代古都、寮國第二大城市不相匹配。琅勃拉邦的機場大約只有蕭山機場的二十分之一,據說還是中國援建的。下機後,朋友早早安排了麵包車接我們。
在一個小餐館吃了簡單的中餐後,我們一行十人換乘上當地的所謂的條子車,這其實是摩託車改裝的簡易載客車,條子車的欄杆被油漆漆成五顏六色,很是靚麗。
一路往市中心駛去,沒有看到一輛正兒八經的計程車,也沒有一個紅綠燈。中午時分的太陽熱辣辣的,讓人有點炫目,大街上人也不多,這個時候走上街頭真會被烤成「熱狗」。
1975年之前,琅勃拉邦是寮國的首都,城市不大,隨處可見殖民時期留下的各式小洋房,精緻而有韻味。
皇宮博物館地處鬧市區,這裡原來是寮國皇室的辦公生活之地。大院裡有除了大片的草坪,還有幾座金燦燦的宮殿與廟宇,飛簷翹角,供奉著菩薩等等,不過,與泰國皇宮相比,面積及豪華程度就差多了。
皇宮的院子裡,三角梅開的正豔,丰姿綽約地映襯著金碧輝煌的宮殿。
普西山上看日落,被許多人津津樂道。大約300米的海拔並不高,一會兒就到了山頂,沿路有小攤販在賣水果,也有賣小鳥和繡球花的。
山頂並不開闊,大約一千平方米左右的樣子,有一座小寺廟,要進入寺廟必須赤腳,以示對菩薩的尊重。在山頂,能看到整個琅勃拉邦,小城掩映在萬綠叢中,清一色的低矮房子,眾多的紅色瓦頂。也有許多寺廟類的建築,飛簷翹角。遠處有山,山形奇美,脊線柔和,如寮國人不溫不火的性格。
悠閒的人到處有,白種人、韓國人、日本人居多,他們會擇一處角落坐下,輕聲漫語或發發呆,慢慢等著落日的西沉。
換個角度,能看到湄公河蜿蜒流過,逆著傍晚的夕陽,水面波光粼粼,微風吹來,煞是愜意。
我等不了夕陽下山,匆匆拍了些照片便順著林中小道回到山腳。
山腳是夜市,皇宮周圍地段是整個夜市的核心區。夜市上洋人眾多,他們是奔著下裡巴人的生活而來。
街道大約2、3公裡長,臨近傍晚,陸續有小販們在街上搭上遮陽棚,在地上鋪上塑料布,圍巾、木雕、寮國咖啡、仿古小玩意兒等等都擺了上來,放眼望去,頗為壯觀。
不過,這些東西基本上不入我的『法眼』,感覺有點像金華到處可見的義烏貨。來寮國前在網上看到過夜市裡有手工加工絲綢圍巾的,但是現場沒看到,圍巾攤位有很多,因為不知什麼料做的圍巾也就不敢輕易下手了,順便問了下攤主,一條看似麻料的圍巾開價50萬寮國幣,有人一番討價還價後,20萬元也就拿下了,折合人民幣將近17元。
地攤上有賣燈具的,燈具的造型不錯,以為燈罩是布料做的,後來回賓館查了資料,才知道這些燈的燈罩是用樹葉曬乾印花做的,這倒是有特色,反正最後的行程中還會在琅勃拉邦住宿,準備下手帶一兩個回去。
琅勃拉邦的小街小巷非常具有情調,小巷深深,小別墅式的洋房星羅棋布,而且大多有院子,門前有花卉裝點。不得不提的是,別墅的院子裡布置特有情調,院子內外熱帶植物茂盛,五彩斑斕,院子大多改成了咖啡吧,也有改建成家庭旅社的,不過顧客特別少,傍晚時分配上各色昏黃的彩燈,特小資,比麗江的人多嘈雜強多了。
到了琅勃拉邦,一定要去湄公河河邊吃飯或喝咖啡。沿江是飲食一條街,夜幕下,高大的樹木上掛著星星點點的燈,樹下是昏暗暖色的燈,許多商家各劃一塊區域,由植物隔開,僻靜而富有情調。許多遊客們都會選擇到這裡坐坐,所以,生意很好,卻沒有高聲喧譁。
湄公河流淌在越來越濃夜色中,不遠處山巒上的幾朵雲被夕陽染成了金紅色。涼風習習,湄公河畔一改白天的燥熱,很是舒爽。
來一杯赫赫有名的寮國啤酒是必須的,金黃色透過玻璃杯壁,給人無限欲望,喝上一口,頓感濃濃的麥芽香,寮國啤酒果然名不虛傳。
晚餐點了八個菜,最好吃的是湄公河江魚。魚是燉湯的,似乎沒有鱗,與當地的生薑、香葉燉湯燉在一起聞起來特別香,肉質結實富有彈性,口感與娃娃魚或江豚類似。其他的菜也是富有特色,其中有一種類似於金華春卷的東西,皮是透明的,估計是糯米粉做的,餡是包菜以及胡蘿蔔一類的蔬菜做的,因為是蒸出來的,口感清爽潤滑。
到了琅勃拉邦,看布施必不可少。據說這裡的布施是全寮國最壯觀的,保留了千百年來的傳統。布施,是信眾供奉僧侶食物的宗教活動,凡布施者,也將得到佛祖的保佑。按照寮國的傳統及法律規定,每一個即將成年的男子必將進入寺廟,接受戒律、文化、歷史、宗教方面的培訓,培訓完之後,部分人入寺,部分人還俗。
第二天上午六點半,我們從賓館出來,一幫僧侶已經走了,不過,還會有許多僧侶沿路接收布施。果然,沒過了幾分鐘,遠遠的看到一大隊身披橙黃色或橙紅色袈裟的僧侶排隊而來。
讓人詫異的是,接受布施的僧侶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年紀大約15歲到20歲左右,在他們年輕的臉上,流露出的是平靜、坦然、超脫,仿佛他們與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爭鬥,像一股清流默默而來,默默離開。我想,雖然物質貧乏,但在他們的心中,一定會有一個豐富的世界。因為有了愛與善良,所以離幸福一定很近。也許,這就是心裡的一米陽光。
琅勃拉邦,一個心靈的憩息之所,或許你能在那裡找回那個曾經丟失的自己。
作者簡介:
蔡文耀,網名耀哥,金華電視臺主任記者。多年前是金華電視臺《金華新聞聯播》主播,也曾當過攝像及文字記者,影視作品曾獲得過國家、省市等獎項,業餘時間沉迷於攝影創作,喜歡把鏡頭聚焦田間地頭、普通百姓,用鏡頭記錄生活,用心靈感知生活。
詳情點擊寮國四川大酒店
<資訊萬象.寮國>傳遞寮國熱點資訊信息和深度報導,月閱讀人數超二十萬人,寮國投資和旅遊最佳資訊信息平臺,點擊左上角<資訊萬象>進入關注,或搜索公眾微信號 Infolao 或按手印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