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當下,在臺灣,如今還有兩組相當執著於「追殺」的群體。
一個選後緊咬蔡英文「論文門」不放的資深媒體人彭文正,持續在節目中爆出新證據,這齣「連續劇」收視率還相當可觀;另一個群體,就是如火如荼進行的罷免韓國瑜行動。或許你可能錯過一條消息,截至2月6日,高雄罷韓連署書累計已達17萬8677份,藏有「一起罷落(下)去」的意思,離門檻23萬隻差6萬。罷韓群體希望在二月底前獲得30萬人連署,如今看來,似乎已是觸手可及。
罷韓團體宣布連署書達17萬8677份
只是,正如島內網友所言,「相對於世界疫情,罷韓真的一點都不重要」。而「Wecare高雄」、「臺灣基進」和「公民割草行動」三個罷韓團體這次共同列舉的五大罷韓理由,也因為「一條比一條荒謬」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我們來看:
第一,不該帶職參選,建立責任政治原則;
第二和第三點針對高雄市政;
第四要避免境外勢力滲透;
第五則是避免「韓式歧視言論」傷害臺灣與高雄市的國際形象。
對此,中時電子報和島內資深媒體人韋安「打臉」稱,帶職參選並非罕見,韓國瑜的競爭對手陳其邁就以現職「立委」身份參選高雄市長,還因而被批評荒廢「立委」職務。
市政方面,在臺灣縣市首長裡,韓國瑜防疫方面所作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傳說中的高雄登革熱大爆發,最後不超過58例。防止新型肺炎,也是全臺縣市第一。
至於歧視言論傷害臺灣形象,用在評論「綠委」蔡易餘歧視陸配的言論,只是剛好而已,但至今未見蔡易餘道歉,更未見任何罷免行動,又是雙重標準。
還是網友的話一針見血,「其實理由只要一點就夠了,就是『看韓不爽』,不用那麼麻煩列了五點。」
所以,罷韓行動正當性不足,更像是政治追殺,為反而反。當罷免成為政治操作,罷韓就只會讓臺灣陷入政治紛擾,激化政黨惡鬥。如今的臺灣已承受不起這樣的後果。如今,罷韓進入第二階段,按照臺灣「選罷法」規定,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時選舉人數約228萬,罷免案聯署人數要達到選舉人數的10%以上才能成案並進入投票階段,即有效聯署人數至少要22.8萬;整個聯署作業自領到聯署書翌日起算,要在60天內完成,即最後期限是3月28日。
如果第二階段目標達成,就進入第三階段的投票。按照規定,是同意罷免票多餘不同意罷免票,且同意票數要達到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也就是罷免投票通過門檻大概要超過57萬票。
對於57萬票這個數字,韋安很不樂觀,他甚至認為最後罷韓票可能連40萬都過不了。他還建議罷韓團體別再自討無趣,有打韓的精力,為什麼不去當義工幫忙做口罩和幫忙防疫?
島內不少網友也認為,即使第二階段聯署通過,但關鍵是第三階段投票,目前有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加上韓國瑜低調很多,因此他安全落地的概率很高,「罷韓只是在浪費時間作秀。」。
至於韓國瑜本人,在「大選」失利後非常低調,埋頭勤跑基層,未接受媒體專訪,連平日聯訪也減少到趨近於零,同時不斷推動市政建設,馬路一條接一條地鋪,各局處也上緊發條防疫,顯然他已回歸高雄市長角色。不過,臺灣《聯合報》觀察指出,「高雄市民埋不埋單,還得看施政能不能讓多數市民有感」。
而事實上,韓國瑜在26年前擔任民意代表時,也曾因支持興建「核四」,被反核團體發動罷免,只是後來因投票率太低、並未通過。這次韓國瑜能否再度挺過罷免風暴,外界高度關注。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