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偏愛曹植,為何將大位傳給曹丕?曹植才華蓋世卻貪杯誤事

2020-12-22 歷史鑑賞者

曹丕和曹操的關係,還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關係。為什麼?因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麼程度呢?東漢末年寫詩歌都是照著曹植的版本來寫的。

也就是說曹植寫個模板出來,其他文人照著填詞就行了。就連曹操都感嘆,自己怎麼生了這麼一個有才華的兒子。

相比較而言,曹丕的才華就顯得很平庸了。很多人說曹丕也很有才,編寫的《典論》至今流傳,不過他跟曹植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天壤之別。《典論》裡的句子你能說一兩句嗎?可曹植的詩詞文章,我們張口就能說出來,這就是兩者的差距。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最後並沒有將大位傳給喜歡的兒子曹植,而是傳給了資質平庸的兒子曹丕,這又是為什麼呢?

曹植喝酒誤事,和大位失之交臂。

最早曹操是把曹植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因為長子曹昂被殺,所以曹操的其他兒子的繼承權是均等的,曹操當然要擇優錄取。

可問題是好像有才華的人,都比較喜歡喝酒,李白喜歡喝酒,所以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不再錄用。曹植也是因為喝酒的問題,與大位失之交臂。

第一次喝酒誤事:曹操在帶兵攻打孫權的時候,曾經讓曹植留守鄴城。可是23歲的曹植卻在這個時候恃寵而驕,帶著一幫文人開始喝酒助興,寫詩為樂。

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可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曹植就養成了喝酒的習慣。似乎每次喝完酒,才能有靈感一樣,所以常常喝醉。

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並萬戶。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三國志》

結果在建安22年的時候,26歲的曹植喝醉酒以後,駕著王室的馬車,擅自從司馬門出去。司馬門是帝王才能走的門,而且只有辦大事的時候才能打開。

可是曹植是曹操的兒子,誰也不敢阻攔。曹操知道這件事以後,不僅將掌管馬車的公車令給宰了,而且痛斥了曹植一番。

從這個時候開始曹操就有點討厭曹植了,畢竟曹植喝醉酒以後做的事情,實在是太膽大,這不是為君之道。

第二次喝酒誤事:自打那次擅闖司馬門的事情出現後,曹操對曹植就冷淡了很多,從此曹植就有點心灰意冷了,越是不受重用,曹植就越心灰意冷,時間長了以後,他再次借酒澆愁。

喝酒喝多了,什麼時候不該喝酒他都已經忘了。曹操對他是越來越不滿意,但是還是想給他一次機會,畢竟這個兒子很聰明。

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三國志》

建安24年,關羽發動了北伐戰爭,曹仁在樊城被關羽圍困。這個時候曹操想起了曹植,希望曹植能夠帶兵前去救援曹仁,這也算是打算重新啟用曹植了。

沒想到曹植卻沒有來領命,為什麼呢?因為曹植當時喝得不省人事,完全失去了知覺。曹操後悔不已,從此將曹植踢出了繼承人的名單。

曹丕靠著自己的中庸之道,成為了守成之君。

曹操其實很不看好曹丕,因為他的聰明兒子實在是太多,曹丕是資質平平的那種。最早長子曹昂是曹操的繼承人,可惜因為曹操貪戀張繡嬸娘的美色,使得曹昂被張繡所殺。

此後曹操又盯上了年幼的曹衝,因為他發現曹衝無比聰明,是個千古奇才。可惜的是曹衝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因此也被排除在外。

剩下的兒子裡,最聰明的是曹植,最勇猛的是曹彰,剩下的就是一些資質平平之輩了。曹丕當然就是剩下的那幫人中的出類拔萃者。

但是曹丕有一個特點是曹植比不了的,他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了以後,曹丕自動成為了曹操的長子。

丁夫人和曹操離婚以後,卞夫人就成了這家的女主人,此後更是被扶正成為了曹操的正妻。這麼一來卞夫人的幾個兒子就成了曹操的嫡子,而曹丕是嫡子中的長子,也就是嫡長子。

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制,是很多王朝所奉行的一種制度。因為長幼有序這樣就不會亂,也能避免很多奪嫡的麻煩。確立了嫡長子繼承皇位,那其他兒子就不要想了,沒什麼機會了。

曹丕知道自己有這方面優勢,可是他從來不拿這件事來說事兒,這就是曹丕的高明之處。而且曹丕雖然各方面比不上弟弟們,但是他的綜合實力不錯。

也就是說曹丕是那種每一門都能考80多分的孩子,你說他成績好吧,也就中上遊水平,你說他成績不好吧,可人家還能得個良好。

以時之多故,每徵,餘常從。建安初,上南徵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餘年十歲,乘馬得脫。---《典論》

曹丕的各方面實力都很均衡,這就是他奪嫡的必殺技。因為作為一名君主,在某個方面有專長,作用不大,畢竟也不需要你自己親自去出謀劃策或者寫文章或者帶兵打仗。

可是每一個行業你都能懂一些,在謀略上能分辨是非,在文章上能判斷優劣,在戰場上能指揮若定,這就足夠了,畢竟有很多人會為你做一些具體的事情。

曹操跟曹丕的關係,從來沒有什麼過於親暱的時候,但是曹操常常帶著曹丕去軍營打仗。也許是在戰場上,他們倆培養出了戰友之間的友誼,所以曹操才會看中曹丕。

總結:司馬懿跟曹丕那兒學了不少東西。

忍耐和低調,這是司馬懿最終能奪取曹魏江山的必殺技。很多人說他的師傅是曹操,跟曹操學了很多東西。其實我們仔細看,忍耐這件事他絕對不是跟曹操學的,而是跟曹丕學的。

曹操是人主,他不需要忍耐什麼。可曹丕不一樣,他必須要在父親面前藏拙,必須要在君王跟前低調。只有忍耐各種不公平的待遇以後,曹丕才能真正奪取他想要的東西。

顯然這一招,十分奏效,曹丕靠著忍耐和低調,最終奪取了魏王的繼承權。而司馬懿也是靠著忍耐和低調,躲過了曹爽的逼迫,從而奪取了曹魏軍政大權。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曹操很欣賞曹植,為何卻傳位於曹丕?曹植比曹丕差在哪裡?
    十餘年時間,曹操統一了北方,佔據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地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放眼天下,無人能與之抗衡,仿佛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天有不測風雲,曹操滿懷信心起兵伐吳,幾乎傾巢而出,親自率領幾十萬精銳,東吳人心惶惶,孫權甚至想直接投降。大都督周瑜力排眾議,認為曹軍雖然數量上佔優勢,但作戰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曹軍在天時、地利方面均處於劣勢,勝負未可知。
  • 曹植為何鬥不過曹丕
    而曹植跟曹衝有點像,兩人都是少年英才,曹衝聰明,曹植文採斐然。曹丕和曹植相比,從智商和才情上來看,曹操還是更偏愛曹植一點。於是在曹植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操封曹植為臨淄侯,讓他從政,開始與曹丕一起培養。當時曹植和曹丕身邊都有自己的「智囊團」,為自己奪得嗣位出謀劃策。曹植這邊的智囊團主要是楊修,曹丕這邊的智囊團主要是吳質。楊修作為曹植的智囊,在幫助曹植奪嗣的過程中,曾多次被吳質反殺,讓曹操對曹植的好感大為降低。
  • 曹丕為何能最終戰勝曹植?你看看他的朋友圈,連曹操都不得不低頭
    在曹操晚年中,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爭,是最引人關注的。因為論文採和人氣,曹丕沒法跟曹植抗衡。論被曹操寵愛(偏愛)的程度,曹丕更只能偷抹眼淚。
  • 曹丕曹植誰更聰明?為什麼曹植爭不過曹丕?
    曹操最聰明、最有能力的兩個兒子應該就是曹丕和曹植了,當然曹衝也是以天才著稱,但是不幸年少夭折也就沒辦法證明他的真正能力,反正曹操要選接班人肯定是在曹丕和曹植裡面選
  • 曹操百般袒護曹植,是真的寵愛曹植嗎?我看不然
    曹植,數次對大兒子曹丕進行針對性打擊,意圖很明顯,但看完之後我卻有不同看法,曹操的一攬子計劃是不是真的在寵愛曹植,要扶持曹操,我看並非如此。但曹操卻說道:「我的兒子曹植才華絕倫,更配得上你的侄女」,剛剛起坐一半的曹丕尷尬地坐回去,他又懵了,「爹不是傻了吧,我這個大兒子還沒有成親,咋就輪到曹植這個小子了」。事後卞夫人問曹操為何不先給曹丕成婚,曹操回答道:「崔焱乃清河名士,植兒若是能做他的女婿,肯定會得到士族的擁戴」。「那丕兒呢」,卞夫人追問道。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自從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開始,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位之爭可以徹底畫上句號了。再加上曹彰曾經在洛陽有立曹植的想法,權力交替後的曹植佔據非常不利的地位。曹丕上位後也作出了清洗的舉動,他誅殺了曹植黨羽丁儀、丁廙,並將他兩家所有男的全殺了。曹植如此被動,居然還在曹丕自立前,穿上喪服哭泣,這點爆了曹丕所有的怒火。曹丕原本想因此殺掉曹植,但太后出馬攔下了。
  • 曹植與曹丕爭王位失敗後,曹植後半生是如何度過的?
    曹魏建立之後,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曹操非常喜歡曹植,不喜歡曹丕。可是曹丕卻是嫡長子,按理說魏王位應該給曹丕,後來曹操允許兩兄弟爭奪魏王位,於是曹丕與曹植的爭鬥開始了。在當時來說,曹操問過自己的謀士,應該立誰為魏王。
  • 曹植作完七步詩後,曹丕是如何對待他的?
    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是最強大的,之所以曹魏能夠變得強大,與曹操的唯才是舉有很大的關係,否則曹魏的實力不會變強。曹魏在當時來說完全有一統天下的能力,曹操一統北方,實力大增。可是謀士郭嘉的死讓曹操失去了重要支撐。後來曹操急於發動赤壁之戰,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連連失利,這直接導致了曹操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由此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 崔琰是曹植的嶽父,為什麼他不幫曹植反而幫曹丕
    在混亂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是當時的一代英雄,志在天下,一舉統一了北方,但是英雄也有年老的時候,在曹操的晚年的時候,就曾經為立儲的事情犯難,在朝堂上諸多士族大臣都在支持曹丕立儲,繼承大統,但是其中就有一個人———崔琰。
  • 甄宓與曹植的背後,是曹丕在主導,你相信嗎?
    曹操二十三歲做了什麼事情呢? 他大造五色棒,巡遊街道,看到有犯禁之人,無論有無背景,一律活活打死。曹操當時所處的環境,是漢末混亂時期,豪強橫行,有此一舉理所當然。可建安二十一年的鄴城,治安相當良好,能出什麼事? 除非曹操囑咐曹植留神的,不是什麼治安事件,而是政治事件甚至叛亂。所以曹操拿自己在頓邱令任上的所作所為做例子,勉勵曹植拿出狠勁來。
  • 才華橫溢的曹植為何會輸給曹丕?你看看他的老婆是誰,幹了件啥事
    曹操的那雙細目,飄過勇武有餘,謀略不足的曹彰,痛苦的凝視了片刻曹衝的墳塋,最後在曹丕和曹植身上,來回審視……三人中,荀彧是潁川士族的代表,司馬懿則是河內門閥的老大,崔琰則是清河崔氏的精英,在曹操當上魏王后,便對這些門閥代表進行打擊,荀彧、崔琰便是最著名的兩位。且崔琰兄長的女兒崔氏,還嫁給了曹植!這其實本是一件好事,猶如河北無極的甄氏是曹丕的老婆一樣,對曹丕的幫助非常大,但奈何崔氏卻成了證明曹植不合格的「證據」。
  • 曹丕、曹植和甄姬是真愛還是陰謀,是出軌還是背叛?
    他大造五色棒,巡遊街道,看到有犯禁之人,無論有無背景,一律活活打死。顯然,曹操是希望曹植也這麼做。這就奇怪了,曹操當時所處的環境,是漢末混亂時期,豪強橫行,有此一舉理所當然。可建安二十一年的鄴城,治安相當良好,能出什麼事?除非曹操囑咐曹植留神的,不是什麼治安事件,而是政治事件甚至叛亂。
  • 曹丕、曹植及甄宓不為人知的秘密,《洛神賦》背後的陰謀
    加上「鄄」字與「甄」字形幾乎一樣,從垔部,古人將之混寫一處,實屬平常。我在《史記》裡也找到了相同的記載。既可以寫成「晉伐阿、甄」(《司馬穰苴傳》),又可以寫成「臏生阿、鄄之間」(《孫臏傳》)。可與《後漢書》同為輔證,證明甄、鄄二字,從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可以通用互文的。曹植既然志不在鄄城,「鄄」又和「甄」通用,那麼《感鄄賦》其實等於是《感甄賦》。
  • 三國歷史:曹操子女眾多,為什麼選擇曹丕繼承而不是曹植
    曹操一生子女眾多,但是在曹操晚年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他最器重的兒子曹昂和曹衝早年逝世,最後在曹丕和曹植當中選擇,那麼曹操為什麼不選擇他喜歡的曹植,反而要選擇最不起眼的曹丕,這是為什麼?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第一:曹植才華有餘權謀不足。
  • 才華橫溢的曹植為什麼會輸給曹丕?看看他的老婆是誰,幹了件何事
    一、曹操的兒子們 曹操這一輩子,最光彩的事是統一北方,而最神奇的事,則是生出了好幾個有出息的兒子。 之所以說這事神奇,是因為曹操對妻妾的要求一直不高,比如曹丕、曹植、曹彰的生母卞氏,是一個歌妓。
  •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雞肋是小事,關鍵他帶壞了曹植
    首先是楊修加入了曹植爭奪太子之位的競選團隊,並成為了其中的核心。但是他的加入並沒有提高曹植的聲望與公眾形象,而是把曹植鼓動得更加輕飄與浮躁。曹操經常會臨時問一些國家管理方面的問題,曹植均能對答如流,曹操很是驚奇。
  • 其實迫害曹植的曹丕,文學貢獻比曹植更大
    在歷史上,曹植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被曹丕所逼,要他七步成詩,從而寫下了這首經久不衰的《七步詩》。但其實,曹丕自己的文學造詣也非常高,甚至可以說,綜合多個方面的成就,曹丕是遠遠勝過曹植的。」這其中所提到的建安骨,亦稱建安風骨,其代表人物便是三曹七子,三曹就是曹操、曹植、曹丕。所謂建安風骨,是指東漢末年,因社會動亂,國內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天下疫病橫生,以三曹七子為首的文人在作品創作中,大多表現出一種為天下開太平的建功立業思想,以及感嘆人生路短的慷慨悲涼風格。
  • 從曹丕不殺曹植說起
    曹丕終於在將軍們的擁戴之下稱帝,史稱魏文帝。做到了曹操奮鬥了一生而可望不可及,沒能做到的事。曹植在大理寺被酷吏滿寵嚴刑拷打,打的遍體鱗傷,生去活來。作為皇帝,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曹丕讓曹植趕緊離開京城,以免他會反悔,趁著這一瞬間的軟弱還沒有消失,但他也告訴曹植,此生永不相見。他對讓他領受到羞辱的憎恨不會改變。在他的心裡無法原諒他的弟弟,這種仇恨將伴他一生,因為她讓他失去了他的愛妻甄宓。
  • 曹操曹丕曹植都愛甄宓原因揭秘(4)
    曹操這個人,很喜歡在收編敵人的部隊同時,收編敵人的女人。可是這次曹操來到甄宓的府門前,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曹操鬱悶了,對兒子說:「今年破賊完全是為了你這個小子啊。」曹操的語言中滿是失望和忌妒,不過曹操雖然好色,卻是個知道輕重的人,於是,曹操為兒子迎娶了甄宓。
  • 曹植與甄宓悲劇收場,為何反倒令曹丕刻骨銘心?其中必有蹊蹺~
    用網友的話說,這部從開播之日起就收視走高、關注不斷的話題大劇,最終在「最高淚點」上迎來令人無限傷感的大結局。先是李依曉出演的甄宓服毒自盡,後是楊洋出演的曹植歸隱洛水,而作為這個「虐心三角戀」當中最後一人曹丕,則是一個人坐在帝王寶座之上,獨自面對滿目悽涼。 對於這個結局,出演曹丕的張迪認為,這是三個人的性格和命運都早已註定的,而大結局當中曹丕與曹植的一場對手戲則令張迪刻骨銘心,為什麼說是刻骨銘心呢?小編先賣個關子,你看了大結局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