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儘管常見,但真正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因為對病情的不了解使得初期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措施。治病的前提一定要對疾病有基本的了解,避免病情的加劇。下面一起來認識下毛囊炎。
毛囊炎的病因
毛囊炎的病原菌為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和類大腸桿菌。主要發生於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
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溼熱內蘊,外受熱邪,燻蒸肺系,蘊結肌膚,鬱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生活中常見的導致毛囊炎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毛髮的牽拉、搔抓、皮膚的浸漬、局部密封包紮、皮膚受損、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使用焦油類軟膏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摩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生活中大家要積極的避免毛囊炎的誘因。
毛囊炎的症狀
頭部毛囊炎:毛囊炎多見於成年人。有瘙癢或有輕度疼痛,皮疹初期時為針頭大小,紅色毛囊性丘疹,逐漸變成粟粒大膿皰,中心有毛髮貫穿,周圍有炎性紅暈,膿皰大多分批出現,互不融合。膿皰破潰後,排出少量膿血,結成黃痂,嚴重後可引起永久性脫髮。
面部毛囊炎:臉部毛囊炎初期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之後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乾燥、結痂,痂脫後不留痕跡。
背部毛囊炎:瘙癢或有輕度疼痛,排出少量膿血,結成黃痂,痂脫即愈,不留疤痕。應對各部位毛囊炎,採用內服外敷配合,平時注意飲食,減少辛辣,海鮮,菸酒的攝入。逐漸可恢復正常。
陰部毛囊炎:主要出現在陰毛部位,比其他部位稍微小一些,一般是白色或者紅色實性丘疹,不會出膿。
毛囊炎患者在初期患病並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傷,但在病情初期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預防護理工作,調整好心態不受外界的非言非語影響。聽從醫生的建議用藥,爭取早日告別病痛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