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一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宣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將為全民免費提供。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時飛表示,經過一系列依法依程序的嚴格審查、審評、核查、檢驗和數據分析,該疫苗已知和潛在的獲益,大於已知和潛在的風險,達到預設的附條件上市標準要求。
那麼什麼是「附條件上市」?國產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所有人都需要打疫苗嗎?國產疫苗和國外疫苗哪個好呢?
針對這些問題,看看新聞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病毒專家聞玉梅。
看看新聞:什麼是「附條件上市」?
聞玉梅:一般來說,Ⅲ期臨床直到末期全部完成,才算走完整個試驗過程。而國藥集團的這款疫苗目前完成的是Ⅲ期臨床的中期階段,試驗數據顯示疫苗接種後的安全性、保護性良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所以是批准「附條件上市」。作為一種創新性疫苗,新冠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持續觀察。目前,該疫苗在中國、阿聯、巴林等國家的臨床研究仍在持續當中,最終的試驗數據後續將公布。
看看新聞:為什麼不等整個試驗結果都結束再上市?
聞玉梅:整個試驗階段加上觀察期,全部完成需要很長時間,在目前全球疫情背景下,不能一直等下去。而批准Ⅲ期臨床試驗完成中期階段的疫苗有條件上市,也是國際公認做法,在以往也有先例,比如伊波拉疫苗。目前,已經在歐美部分國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也都處於Ⅲ期臨床中期階段。
看看新聞:我國是全球首個開展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國家,為什麼上市速度卻沒有部分歐美國家快?
聞玉梅:4月2日,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領跑全球。6月23日,中國又啟動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我國的疫苗研發工作始終處於全球第一方陣。但是由於中國疫情控制得好,到Ⅲ期臨床試驗的時候,中國已不是主要疫情流行區,而Ⅲ期臨床試驗需要大量病人進行對照試驗,所以我國新冠疫苗的Ⅲ期臨床試驗多在境外開展,比如巴林、阿聯等國家,這個過程需要綜合多個國家的試驗數據。我國在臨床試驗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則,絕不會為了爭第一而「搶跑」。
實際上,我國新冠疫苗的緊急接種早已開展。據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介紹,今年6月24日,經過嚴格的程序,我國已依法依規審批開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到11月底,累計接種超過150萬劑次。而為了防範冬春季節的疫情暴發,也為了有效保護感染風險相對比較高的人群,我們於12月15日正式啟動了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半個月來,全國重點人群累計接種已經超過300萬劑次。
看看新聞:上市疫苗保護率79.3%,這是什麼概念?
聞玉梅:國藥集團30日發消息稱,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該款疫苗免疫程序兩針接種後,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中和抗體陽轉率為99.52%,對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護效力為79.34%,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
中和抗體陽轉率通俗地來講,就是給正常人群打該款疫苗,99.52%的人都能產生抗體。保護率則是指,疫苗拿到疫區去考核,根據不同對照組感染的情況,來判斷疫苗的保護效果,已有數據顯示,保護率為79.34%。
通常超過50%就是合格的,所以79.34%的保護率實現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負擔性的統一,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同時也反映出,我們的數據客觀、科學、透明。
看看新聞:上市疫苗是否存在不良反應,所有人都需要接種嗎?
聞玉梅:疫苗發生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應,但總的發生率,跟常規接種的滅活疫苗很接近,在國際公認標準之內。主要的不良表現是一些局部疼痛、局部硬結。輕度發熱的病例大概不到0.1%,過敏反應等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大約為百萬分之二。這些情況經過及時處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該疫苗本月初也已在阿聯和巴林獲得上市批准。
下一步,我國將全面有序地推進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種,後續再開展其他普遍人群的接種,儘量做到符合條件的群眾實現「應接盡接」。不過,孕婦、癲癇患者、化療患者應當謹慎接種。
看看新聞:我國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為什麼滅活疫苗可以率先上市?
聞玉梅:滅活疫苗是先對病毒進行培養,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再將其滅活,使其不具有感染能力。由於滅活疫苗是將完整的、失去活性的病毒打進人體,因此產生免疫的過程與感染路徑相似,可以使受種者產生免疫抗體,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毒素的作用,達到較好的保護效果。而我國對滅活疫苗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研究經驗,因此該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得到了時間的檢驗和科學的驗證。目前,我國使用的百白破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A肝疫苗等都屬於滅活疫苗。
看看新聞:國產的滅活疫苗好,還是國外的mRNA疫苗好?
聞玉梅:與滅活疫苗相比,mRNA打入體內的是一種「半成品病毒」,它將病毒的「關鍵信息」提取出來打入人體內。而為了避免在人體內被迅速分解,在這個「半成品病毒」外面還需要加上一個「人造外衣」,而這層外衣也易引起一些不良反應。
mRNA疫苗是一項新技術,在新冠mRNA疫苗出現前,全球還沒有成熟的mRNA疫苗上市。而前不久,在歐美一些國家獲批使用的美國輝瑞、莫德納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都屬於mRNA疫苗。
與滅活疫苗相比,mRNA疫苗對存儲、運輸條件要求更高,一般在零下70度的極寒環境下,才可以保存6個月左右。因此,該疫苗運輸、保存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此外,滅活疫苗由於是基於完整的病毒研發,對於病毒變異有一定應對能力。據科技部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所觀察到的新冠病毒變異,會對我國疫苗的使用效果構成實質性影響。
至於我國疫苗和國外疫苗到底哪一個更好?目前不能簡單下斷論,這還需要根據試驗數據、生產運輸情況、應對變異情況等各方面因素綜合研究考慮,根據科學數據具體分析。
(看看新聞編輯 楊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