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張怡筠情商教育」,回複數字「520」
最近,書單君的一些女性朋友都在討論一部美劇,甚至還有人調侃,這是「年度仇男大劇」——《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
情節用一句話概括,講的是不同時代的三位美國女性,如何處理丈夫的不忠行為。
這種劇名和題材的搭配,聽起來就很刺激,資源網站因訪問量巨大甚至一度崩潰。
沒辦法,大家實在是太想看到渣男渣女領盒飯了。也許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對人渣的厭惡與唾棄是一樣一樣的。
前天,《致命女人》終於劇終,斬獲豆瓣9.3超高分不說,還喜提微博熱搜。
看過結局之後,有的人大呼過癮,也有人說評分過高,是一部拍給女生看的爽劇。書單君覺得,豆瓣9.3的分數也許是高了點,但它對於兩性關係的探討是關乎所有人的。如果老公出軌了,你會怎麼辦?
大吵一架?還是上演「正宮教訓小三」的戲碼?
小白兔貝斯的選擇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她選擇隱藏正宮身份,成為了小三的閨蜜。
賢妻良母·貝斯覺得只要自己勸退小三,丈夫Rob就會回歸家庭,這樣他們還是「幸福快樂」的一家。
然而,Rob其實是個洪世賢見了都得喊「大哥」的超級大渣男,我們就叫他蘿蔔渣好了。
< 情人逃走時忘了關門導致孩子出門被撞,rob卻把責任扔給貝斯 >蘿蔔渣最渣的地方不在於出軌,而在於他的出軌間接造成了女兒的死亡後,不僅不思悔改,還把罪名轉移到妻子身上,甚至在知道妻子「身患癌症,只有六個月壽命」時,跑去和懷孕的小三求婚。
真是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而得知真相的小白兔貝斯,也逐漸在小三和鄰居的啟發下,開始重新思考「自我」的含義,從「害怕他離開我」變成了「我要買一支槍」。
《婚姻:挑戰》中寫道:
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語種都用戰爭術語來描述愛的關係,這反映了兩性之間的戰爭由來已久。
比如:女人是被包圍的「堡壘」,最終被男人「徵服」,而她必須試圖「抵抗」。
所以,槍的出現是一個信號——小白兔在這場戰爭中要開始反擊了。
她當然不會親自動手,而是設了一個局,讓鄰居「家暴男」和蘿蔔渣自相殘殺,同時解救了自己和被家暴的女鄰居,一石二鳥,非常聰明。
這個故事結局聽起來非常大快人心:渣男死有餘辜,女性得到重生。當然,這裡的死亡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和象徵。
女性殺死的不是某一個「渣男」,而是壓迫了自己幾千年的男權社會,或者說,是殺死了那個沉睡已久,自欺欺人的自己。
傳統的家庭主婦們往往認為,自己的辛勤付出一定能得到丈夫肯定和尊重。
但事實呢?在「蘿蔔渣」們看來,任勞任怨的妻子只是個附屬,哪怕自己去世了,妻子也是「自己的寡婦」。
就像《婚姻:挑戰》說的那樣:
在男權社會中,女人沒有經濟權利,只為男人工作,她的社會地位隨著她依賴的那個男人而改變。
但如果她是一個人,那她什麼都不是。
小白兔貝斯,其實就是女性覺醒的一個縮影,這種覺醒必然伴隨著反抗和鬥爭。
當然,書單君並不想挑起兩性之間的對立情緒。但我們確實有必要搞清楚,從賢妻良母到 why women kill ,到底發生了什麼?
前不久,「阿里P8程式設計師徵婚事件」關注度很高,我相信到現在為止,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這個程式設計師為什麼會被噴。明明條件這麼優秀,要求也不算高啊。
程式設計師年薪170萬,要求總結如下:
1.90後獨生女,南方城市,性格溫柔。
2.漂亮+身材好,學歷211,月薪1萬+。
3.儘可能生兩個孩子,女方主要負責照顧家庭。
問題其實就出在最後一點——「儘可能生2個孩子,女生主要負責照顧家庭」,這種表述很容易給人一種在找「高級保姆」的感覺。
客觀來講,書單君覺得這位程式設計師的要求不算過分,他只是沒有意識到,現在「211畢業,月薪1萬+」的女性早就不把「賢妻良母」當成自己的畢生追求了。
她們完全可以靠工作養活自己,甚至養活伴侶。她們在婚姻中尋找的也是一個合作者,而不是依附者。
他的徵婚條件發到婚戀平臺上沒有問題,因為婚戀市場,本來就更加偏向個人硬體條件的表述。但發在微博上,就很容易被討伐了:
女性的憤怒主要在於,你怎麼能把婚姻和金錢直接掛鈎呢?這是對我的侮辱。
男性的恐慌主要在於,不是說好女性拜金的嗎?難道現在有錢都找不到「聽話」的老婆了嗎?那沒錢的怎麼辦?
雙方對這則徵婚啟事的關注重點不同,結合自己需求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一樣,這種結論關乎立場,不分對錯。
同樣的事情,我在生活中也經歷過。
我有個95後的女性朋友,雖然廚藝不錯,但平時也不怎麼做飯。有一次,她男朋友邀請哥們來家做客,她一時興起就做了兩個菜,那哥們隨口誇了句「你可真是個賢妻良母!」
結果我朋友不樂意了,問我:「他怎麼能罵人呢?」
我聽到這裡的時候愣了一下,然後就笑了——因為我同時理解他們雙方的想法。
在那個男生看來,女生做飯好吃,說句「賢妻良母」是誇獎。但在我那個事業心很強的朋友看來,「賢妻良母」這個詞是對她的侮辱,就像男生被人誇「賢惠」一樣。
發現了嗎,很多事情已經發生改變了。小時候被人誇「懂事」可能還會高興,長大了被誇「懂事」,恐怕沒有幾個人會開心吧?
因為我們都明白,「懂事」這個詞只能形容孩子,它背後是對個人判斷能力的否定,因為你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要聽取別人的命令。
就像「賢妻良母」這個詞,放到十幾年前,都算是誇人的話,但是現在,可不是每個女生都樂意被人如此評價的。
「賢妻良母」這四個字,先是「妻子」,再是「母親」,唯獨沒有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女性自身能力的否定——因為你無法養活自己,所以才要依靠丈夫。
我並不是要批評和否定男性,我相信很多男性並沒有惡意,他們只是還沒有意識到:時代不同了,女性的群體心理、她們對婚姻的看法,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以前,男人被要求是可靠、理智、強壯和值得信賴的,而女人則是弱小、溫柔和情緒化的。」(引自《婚姻:挑戰》)
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現在目睹了兩性之間截然相反的發展趨勢:
「現在不是男性至上的局面,而是初期的女性至上的社會文化。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倒退回母系氏族社會,而是說,在社會發展中,任何群體都不能指望自己的地位永久至上。」(引自《婚姻:挑戰》)
社會地位的變化很像一個大擺鐘,總是從一個極端過渡到另一個極端。但無論是哪一端,都不可能長久,就像被壓縮的彈簧,遲早會有反彈的一天。
希望社會地位的方向,真能如書中所說:
最終這個新關係,將以所有人的平等為基礎。
提到女權,一些男性可能會有不小的意見。為避免誤解,書單君還是要強調一下:
女權的本質是平權。
任何以女權為幌子,實則為自己謀私利的觀點都是偽女權。
很多男生抗拒女權,是因為不想出讓既得利益,它背後的邏輯是,女性地位的上升會剝奪男性的現有資源。
但是有一件事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男權社會其實是對男性和女性的雙重壓迫。
為什麼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默認結婚時要男性買房子?
為什麼男生身高不到一米七五,就被稱為「二等殘疾」?
為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
你必須出人頭地,你必須威武雄壯,你必須打碎骨頭往肚子裡咽,不然你就不夠「男人」。
這些觀念的背後,難道不也是對男性的偏見和壓迫嗎?
醒醒吧,原來是「千金為聘,十裡紅妝」,現在講究的是「執子之手,合作買房」。
誰也不能獨自扛起一切,聯手合作才是最佳出路。我知道,這個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正如《婚姻:挑戰》中寫的: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只是第一次開始接近男女平等。每對夫妻必須在兩個極端中間的某個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為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從來不允許兩性之間出現堅固穩定的平衡。」
這條路很坎坷,但我們只能這麼走。因為即使兩性之間的戰爭再激烈,我們心裡也都清楚——我們不可能真的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即使彼此嫌棄,我們也不能沒有對方。
古人在形容女性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種植物,叫菟絲草:「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因為菟絲草沒有根,全靠寄主才能生存。「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覺得,這才是理想中可以長久的兩性關係: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本文轉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由來自《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媒體的資深媒體人共同打造,幫你提升自己,通過讀書變得更好。轉載授權請聯繫「書單」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