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論娛樂圈中最具影響力的女明星,楊冪絕對上榜。
10月10日,楊冪在社交平臺上曬了一張與趙薇的親密合照。
圖片來源:網絡
不到半天,#趙薇楊冪合照#話題,就衝上微博熱搜。
網友紛紛評論「楊冪不愧是人氣女王!」
但高人氣的她卻在金鷹節上頻頻「翻車」。
很多人分不清金鷹獎和金鷹節。
金鷹獎是和白玉蘭、飛天獎齊名的中國最高規格的電視類大獎。
獲獎者不僅有金杯,還有國家級證書認證。
而金鷹節是以金鷹獎的評選頒獎為主要內容的電視藝術節慶活動,固定在湖南長沙舉行。
2000年,在第18屆金鷹獎上就開辦了第一屆金鷹節。
自2003年起,湖南臺專門增設了最具人氣男\女演員獎,並為獲獎者頒布水晶杯,無任何證書。
2006年起,增設了金鷹女神,每兩年選出一位當紅女星。
後者的兩個獎沒有專家評委以及中國視協會員參與,均是由網友和觀眾投票選出。
看看獎盃,就知道它們的區別在哪兒了。
圖片來源:網絡
左為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的演員),右為金鷹節獎(最具人氣的演員)。
總之,不管是金鷹節獎還是金鷹女神,與明星的人氣、流量密切相關。
按理來說,話題度高又有代表作的楊冪對於該獎項應該手到擒來。
現實卻不是如此。
楊冪僅在2012年,憑藉《北京愛情故事》拿下了第9屆金鷹節最具人氣女演員獎,捧回了一座水晶杯。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金鷹女神,她更是多次陪跑,85後花旦中劉詩詩、趙麗穎、唐嫣、劉亦菲都擔任過女神,唯獨楊冪沒有。
更遺憾的是,在今年的金鷹節上,總導演明確表示:今年金鷹節沒有獎項,沒有水晶杯,只有金鷹獎。
圖片來源:網絡
有網友「扎心」評論「楊冪:謝謝,有被冒犯到。」
還有不少網友覺得世界欠楊冪一個金鷹女神。
2
從金鷹節取消最具人氣演員獎來看,明星吃流量的「紅利」在如今的市場越來越行不通了。
關於流量與實力的抗爭,《演員的誕生》以及《演員請就位》節目的熱播,再次印證了該趨勢。
就在10月10日播出的《演員請就位2》中,何昶希飾演魏無羨,張逸傑扮演藍忘機,共同還原了《陳情令》中的經典場面。
圖片來源:網絡
認真看過該片段的觀眾,無一不覺得他們的演技差。
作為導師,郭敬明率先給出了評語,他認為兩人完全沒有進入角色,只是在念臺詞。
該評語還是比較客觀。
但對於零表演經驗的偶像男團何昶希,他表現出了善解人意的寬容。
其餘導演也給出了專業的點評和建議。
本以為兩人的評級已定,張逸傑為A,何昶希為B。
郭敬明卻在最後上演了非常戲劇的一幕。
他當場翻臉,「我想給何昶希一張S卡」。
理由是:我想找他拍戲。
圖片來源:網絡
眾人驚呼、疑惑。
但塵埃落定。
面對此情此景,大多數網友心知肚明,郭敬明選擇演員的標準就是臉,一張適合拍偶像劇的臉就行了。
而李誠儒非常不理解, 直接與郭敬明在現場battle了起來,兩人各抒己見。
陳凱歌一針見血:我自己認為如果給予這個演員一個S卡,是會誤導這個稚嫩期的演員。
圖片來源:網絡
換言之,何昶希現階段的定位是流量明星,亦是無實力的新手演員。
就算搭上了導演郭敬明這棵「大樹」,觀眾一提起他,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他是一位憑藉臉蛋俘獲了郭敬明的偶像明星 ,而不是不斷努力、進步的新人演員何昶希。
未來大機率下更是會在偶像劇中圈地為牢,轉型困難,從而束縛自己的發展。
反觀被網友評論為「唯一共情」的片段。
胡杏兒扮演《親愛的》中的一個落後的安徽農村婦女,準確把握住了人物狀態和心理狀態。
幾分鐘的時間內,面對警察詢問,她唯唯諾諾;
圖片來源:網絡
看到女兒哭泣,神態瞬間堅定。
一段哭戲,演繹出了4種表情。
從無助、彷徨到絕望、崩潰,每個點的感情處理都隨著哭戲感情的加強而變得濃鬱。
讓人感覺不到表演痕跡的表演,才是高明的表演,也是真正凸顯出一個演員的實力。
而這些實力,才是演員在娛樂圈中站穩腳跟的制勝秘訣。
3
對於流量這個標籤,易烊千璽直率坦言:
「有流量這個標籤不用撕掉,因為那也不是我能控制的,(這是)他們對你的定義。但是有實力這個我是能把控的,我可以做到有或者沒有,我當然想做有。」
圖片來源:網絡
從出道至今,流量一詞伴隨著易烊千璽很多年。
但實力,是他自己拼出來的。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他扮演了李必。
劇中的李必是個天才少年,工於心計、善於算計。
不少網友在看完了整個劇以後,在某些片段裡,易烊千璽的演技還是不夠嫻熟。
表情單一,像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背臺詞機器,臺詞發聲技巧也不熟練。
圖片來源:網絡
在實力演員雷佳音、熱依扎的襯託下,他的表演顯得特別跳戲。
有了批評,有了謾罵,也有了磨鍊和改進。
到了《少年的你》中,他學會了用眼睛「說話」。
挨打時,眼睛微開,不敢正視,流露出防備和抗拒;
面對不友善的遭遇,骨子裡的狠戾讓人不寒而慄;
圖片來源:網絡
看向心愛之人時,眼神是柔和的、堅定的。
實力被認可遠比獲取流量難得多。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少年的你》,拋棄偶像光環,他在無數嘲笑、抨擊中挺過來了。
越過高山,跨過荊棘,方能遇水為龍。
終於,他問心無愧地走上了第39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的頒獎臺。
得獎後的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喜歡你們叫我演員。」
圖片來源:網絡
於他而言,演員不是一個稱呼,而是對演技的認可。
作為綜藝咖的魏大勳,也面臨過與演員相關的靈魂拷問。
在節目中,他被問到:你明明是演員,為什麼沒有什麼代表作品,但是每個綜藝上都有你?
「急眼」的他,直接霸氣回應:「那你就搜一下,不知道要去查。」
圖片來源:網絡
但自己馬上意識到不對,立馬改口:
「雖然沒有太好的,但是在慢慢磨練。」
流量可以通過很多渠道去獲得,實力沒有一蹴而就。
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4
流量是在既定時代、既定環境的前提下,受個人、群體乃至大眾的審美所造成的。
隨著世間萬物的變化,流量的標準也在變化。
從清秀奶油小生鹿晗,到性感低音炮朱亞文,再到霸道大叔林雨申......
圖片來源:網絡
正如興起了很久的「X月男友」、「X月女友」。
影視劇的熱播,會在短時間內給某個明星帶來了流量。
也不乏有明星連續佔領了流量的高地。
高流量的同時意味著更大的名利,更多的資源...
同時也夾雜著千千萬萬人的高期許。
但流量不是原罪。
有罪的是尸位素餐,頻繁割韭菜的行為。
不少明星依賴自身的流量,獲取了較好的資源,但卻不輸出優秀的作品。
這樣不僅路轉黑,也會粉轉黑。
流量明星之所以被罵,就是因為實力配不上人氣。
各行各業,沒有實力的人佔據「高位」,都會引來謾罵、批評。
一味地享受流量便利,最終都會自食其果。
流量不可控,實力是能把控的。
有實力又有流量,才是不負自己亦不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