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投資、零排片,電影《驕陽》背後的故事值得更多人關注

2020-12-23 澎湃新聞

T細胞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腦瘤……這些可怕的名詞和天真稚嫩的孩子放在一起,除了令人心痛扼腕的殘酷,還有背後一個個家庭所需要承擔的難以想像的焦灼和艱辛。

定檔11月26日上映的電影《驕陽》,講述的就是大病兒童家庭這個鮮少走入公眾視野的群體。這部入圍了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影片,從開機就遭遇資方退出,導演郭家良自掏腰包拍完後,如今又面臨著影院零排片的窘境,迄今為止票房不足8000元。但影片背後的故事,值得更多人來關心。

《驕陽》海報

「每一個患兒家庭都有一部血淚史」

《驕陽》的主人公徐林是個單親母親,兒子患有T淋母淋巴瘤,已經進入了維持期,但生活依然艱難。為了照顧兒子,徐林關掉了原本經營多年的小飯館。趕上房東漲租金,找工作遭遇年齡歧視,想要賣掉父母留下的遺產卻得不到姐姐的同意。甚至當她需要申請低保的時候,因為她曾經擁有工商執照而不符合申請條件……

生活中少許的溫暖來自一個叫「小家」的地方。「小家」是社會公益團體為來大城市治病的外地患兒家庭提供的臨時居所。事實上,治療這些絕症重症,許多家庭已經彈盡糧絕,要尋找一個能夠負擔得起的棲身之所並不容易。身心俱疲之下,無處安身甚至有時會成為壓垮患兒家庭的一計重擔。而「小家」能夠為這些來治病的家庭提供最多三個月的居住期,房租十分低廉,有些還是免費的,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間,廚衛共用。除了提供基礎的生活設施,更重要的是,家長們能夠在這裡找到共同交流的「知心人」,大家相互支撐鼓勵、互換信息資源,成為彼此臨時的「家人」。

除了是臨時住所,「小家」也有專門的學習教室和娛樂場所,儘可能地幫助這些孩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志願者會來幫忙給孩子們補補課,當然能長久堅持下來的人少之又少,又缺乏專業的教育從業者,孩子們的教育依然是令人煩憂的問題。

徐林為小家做些志願工作,幫助聯繫患兒家長的住房需求,有時也需要調解醫患矛盾。她開一輛紅傘的三輪小摩的,接送這裡的家長和孩子往返醫院,這也成了她唯一的收入來源。

《驕陽》劇照

從徐林的視角出發,小家裡的「家人」來來去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俗話放在這樣的極端情境裡都顯得太輕,每一個家庭都在拼盡全力,卻又被疲憊和壓力打磨得麻木而平靜。

「每個家庭為了孩子都有一部血淚史。」 

這是郭家良在醫院蹲點觀察,以及和十多個大病兒童患兒的家庭深入訪談後了解到的真實面貌。在此之前,他寫的劇本裡對這些情形的想像要濃烈和戲劇化得多。

最終片子定名為《驕陽》,一如電影明豔的色調,「是一種希望吧,也有烈日灼人的意思,但總還是對電影的主人公有一種祝福在裡面。」郭家良說。

放棄娛樂,資方退出,導演自掏腰包為患兒家庭發聲

郭家良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學的電影。讀書的時候把愛森斯坦、梁贊諾夫、維爾託夫等一幹大師的作品成系列啃了個遍。上學時有個同窗叫張大磊。兩個人剛畢業時還一起聯合導演了一部名為《鼠輩》的電影。當時張大磊剛完婚,新婚之夜郭家良火急火燎地就喊張大磊「明天就進組」,張大磊急得嚷嚷,「我還得回門呢!」

郭家良

之後《鼠輩》入圍了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但歸來之後再無動靜。沉寂了幾年,張大磊獨立執導了長片《八月》,成為當年黑馬,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成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華語電影青年導演。郭家良和張大磊說,自己不想拍文藝片,「想整個有娛樂性的喜劇,最好還能有流量明星來出演的那種愛情片。」

劇本寫好,陸陸續續也有了一些資金,但還到不了開機的地步。郭家良開始先行採風看景。原劇本裡有些醫院的戲,人物也有短暫關於生病的情節,但真到了醫院,遇見真切的現實,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就改變了之後整部電影的走向。

在醫院,他偶遇了影片中徐林的原型。那是一個母親抱著孩子,憂心忡忡的樣子。這個畫面吸引了郭家良的注意,他想去和她交談,跟她去了醫生辦公室,聽到醫生說她孩子的狀態並不樂觀,最後她黯然離開醫院。「我想為什麼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過來?孩子的父親去了哪裡?之後她和孩子要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

再之後,隨著對這個群體了解的深入,郭家良接觸到更多大病患兒的家庭狀況,也了解到「小家」這樣的公益組織在其中傳遞的溫暖關懷。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也有太多令人心碎的現實,這一切既然被一個創作者看見了就不可能再無視,「回頭再審視自己胡編亂造的那些事就覺得沒意思了,就決定要把他們的故事拍出來。」

不再是娛樂性的愛情電影,原本的投資方也就紛紛表示不再奉陪,臨開機,所有投資都撤了,郭家良硬著頭皮自掏腰包頂了下來。

不是紀錄片,但都源於真實

《驕陽》有著不錯的創作班底,和經看的電影成色。

一開始,主創們還是奔著「搞藝術」去的。畢竟是科班出身,郭家良對電影的創作本身還是頗為用心。「一開始所有的討論都是圍繞電影的,比如用什麼風格,什麼樣的鏡頭,要學義大利新現實主義,要學達內兄弟之類的。」

攝影師呂松野和郭家良、張大磊同是俄羅斯求學期間的同學。一起去採訪患兒家庭的同時,從拍攝角度共同提出商討拍攝方案,一邊完善修改劇本。於是,這位近年來因為《八月》《塔洛》《撞死了一隻羊》等作品逐漸為人所熟知的攝影師,在《驕陽》這部電影裡,還被署上了編劇的名。

萬瑪才旦作為本片的監製,從調整劇本到現場拍攝,也給予了親力親為的執導。「比如他建議我視點要統一,人物要極致,還有現場多捕捉一些狀態,這些都是實踐中發現非常受用的『秘籍』。」

而整部影片在影像上的呈現非常沉穩成熟。全程肩扛手持的跟拍方式牢牢捕捉住人物起伏不定的狀態,甚至有許多個時刻,讓人感覺恍如在看一部紀錄片。

《驕陽》劇照

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即便在面對種種噩耗的時候,都控制收斂著,這一方面源於影片視角的選擇,另一方面也來自於現實的觀察。「因為整個片子是徐林的視角,其他家庭的表現都是她看到的。其實這些家長不會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崩潰。另外,其實片子裡的大部分的臺詞都是現實裡真實發生的,我們在現場錄音,之後直接搬用到了電影裡面。因為他們說的太真實了,比自己憑空寫出來的臺詞有力多了。」

郭家良曾一度想過要把這段經歷拍成紀錄片,但一方面家長們光是照顧孩子已經疲於奔命,攝影機的在場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於心不忍的打擾,二來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有保護和戒備心理,涉及到隱私和更深的層面,也不願意袒露。於是,郭家良最終選擇把採訪的一些不同家長面臨的困難集中濃縮到了徐林的身上。

患病小演員的選擇也是令人讚嘆的精準,全然沒有演戲經驗的小男孩嶽承軒還獲得了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最佳男演員提名,許多看電影的觀眾甚至都以為這是一個真的得了重病的孩子。

郭家良透露了「調教」小演員的秘訣,其實那麼小的孩子很難真正理解他在扮演的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多虧了孩子的家長願意配合,需要拍攝飽滿情緒的時候,是孩子的爸爸刻意從前一天起就開始各種給孩子「找茬」,通過假裝挑剔、批評的方式把情緒調到和片中情境相似的狀態再來拍攝。

電影提出問題就好,解決問題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一開始,郭家良沒想到拍攝《驕陽》算是做公益。不過若說機緣巧合,在他籌備愛情喜劇的前幾年,他曾經去五臺山情願,一位師父和他說,未來他會做和生命健康有關的事,大概是拍不成娛樂片的。一語成讖,他至今想來都覺得神奇。

從籌備到上映,有太多事印在郭家良的腦子裡,這些畫面比電影重得多。比如家長們在醫院搭起就地駐紮的帳篷;比如又高又壯的男人會在瞬間被微笑的暖意擊中,抱著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放聲痛哭;比如一個主任醫生不忍看孩子們受苦,頂著壓力一沓沓給欠條籤字;比如當治病讓一個家庭彈盡糧絕,而孩子依然前途未卜父母在猶豫著是否還應該繼續治療;比如一群家長給某個「放棄治療」的孩子開一個歡送會,祝福他和父母能回家過幾天「正常的生活」;比如家長在經歷慘烈痛苦的撕心裂肺後會用極為平淡的口吻對身邊的人表達感謝甚至說表達自己的「解脫」……而電影上映後,一些看過電影的患兒家長也久久留在放映廳不願離去,他們向郭家良表達感謝,謝謝他拍了一部電影為這個群體發聲。

但這樣的「發聲」還是太過於微弱了。

《驕陽》定在11月26日上映,由中影數字專線發行,但到了日子,全國幾乎沒有排映,之後北京和廣州有零星的場次。迄今為止,這部影片的票房還不足8000元。的確,很難說服觀眾買票走進影院去看一段可以預知悲苦的艱辛生活。

《驕陽》目前票房不足8000元

截至目前,《驕陽》以包場的形式在北京、上海進行了幾場放映,組織方有醫院、慈善機構、醫療企業。同心圓慈善基金會的志願者說,「電影裡許多場景會深深的刺痛你,比如其他的孩子看到不和生病的孩子玩,比如媽媽找工作的時候……他們真的不只是要戰勝病魔那麼簡單。我覺得這部電影更多的是需要被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看到,能夠躲在生活中保有一些善意,因為你不知道你對面的這個人可能在經歷一些什麼。」

《驕陽》觀眾

事實上,《驕陽》直面疾病的篇幅並不多,更多的時候,電影聚焦的家長們在醫院之外的生活。「其實除了錢之外,還有很多事是社會可以為這些家庭做的。比如家長在經歷孩子生病這件事後,其實也是需要心理疏導的,這相當於是一次『災後重建』。另外『因病返貧』這個現象也是需要社會保障制度來跟進的,因為很多家庭因為孩子生病父母就沒辦法去工作了,而孩子在治療結束後的後期維持的費用怎麼辦,接受教育的問題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一套完整的體系來支持的。」

2018年,《驕陽》拍完不久的時候,《我不是藥神》上映。那是第一次有一部電影,聚焦生病這件事,並且取得了超過30億票房的成功。當時郭家良挺高興的,因為它證明了一部電影的力量,是真的能令人們關注到這個領域話題,並且還可能推動現實做出改變。「但我們自己的片子體量太小,類型也不一樣,能做的有限得多。」

但即便如此,這部電影既然拍出來,郭家良也還是希望能多做點什麼。電影上映後,水滴保險商城、北京同心圓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高博醫療集團、北京良映文化傳媒共同發起成立了「驕陽大病救助計劃」,計劃籌集善款300萬元,用於0-55周歲血液病、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罕見病等大病貧困患者作為緊急治療費,同時,高博醫療集團也表示,未來會對這項救助計劃中骨髓移植前的所有檢查項目進行減免。

「好電影太多了,我現在已經不在意別人談論這部電影是不是好,我更希望《驕陽》能成為一個引子,因為未來還會有人生病,會一直有人需要幫助。」郭家良希望未來有一個長線放映渠道,或者作為公益機構組織活動的一項內容、一個由頭,讓電影發揮更大的力量。

郭家良和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創始人仇序

影片的結尾,是一個長鏡頭對著徐林背景緩步的走,艱辛治療之路還沒有結束,觀眾看不到這位母親的表情,也不知道她要去往何方。「電影本身提出問題就很好,電影解決不了問題。」

主演嶽承軒(左二)與水滴公益愛心小家在首映禮留念

「驕陽救助計劃」是電影照進現實的一部分延伸,「可能能解決一些小問題,能幫到一個是一個。大的問題需要國家、社會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郭家良說。

未來,《驕陽》會在10個城市做專場放映,而10城之行結束之後這部電影的命運將會如何,郭家良還有些迷茫。「做電影太難了!」 最近一切有關電影發行事宜都必須親力親為的導演,時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下一部電影他依然打算關注社會話題,不過可能更近的計劃是「開個麵館看看能不能養活自己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驕陽》電影投資被騙?騙局已石錘!
    《驕陽》電影投資被騙怎麼辦?投資電影有哪些套路?電影眾籌是騙.局嗎?申購電影分紅可信嗎?投資電影是怎麼分紅的?《驕陽》是麼時候上映?投資的電影,當票房到達什麼程度時我能賺多少呢?你投資的聯合出品公司是假冒的皮包公司?
  • 電影《人潮洶湧》,值得更多排片
    總票房前三甲不變,《唐人街探案3》以超30億票房、超36%的排片佔比穩居冠軍寶座,陳思誠因此成為中國影史首位百億票房導演。《你好,李煥英》憑藉過硬口碑輕鬆邁過15億大關,《刺殺小說家》票房接近4億位居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主演了《唐探3》的王寶強、劉昊然,以及《你好,李煥英》的主演沈騰,主演電影累計票房都在這個春季檔突破150億元,恭喜!
  • 什麼樣的電影值得投資
    這兩天《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票房大賣,投資進入這兩部影片的朋友算是眉笑眼開,昨晚一起喝茶聊天,又跟我聊到一個話題,目前我們國家一年大概在院線上映的電影有400-500部左右,真正能夠有好的收益的也就那麼20多部左右,其實也遵循一個二八原則。我們作為一名影視投資人,怎樣從這裡面篩選出這些票房大賣的影片呢?大海來跟朋友們捋一捋。
  • 《驕陽》:臨開機遭撤資、上映後零排片
    定檔11月26日上映的電影《驕陽》,講述的就是大病兒童家庭這個鮮少走入公眾視野的群體。這部入圍了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影片,從開機就遭遇資方退出,導演郭家良自掏腰包拍完後,如今又面臨著影院零排片的窘境,迄今為止票房不足8000元。但影片背後的故事,值得更多人來關心。
  • 院線排片與電影審美的矛盾
    可惜了華仔抖音粉絲千千萬,一看票房才兩萬,很顯然,這些都是假粉,不要錢的關注隨隨便便,要錢的電影票摳摳搜搜。春節檔、暑期檔能賺錢的原因不是因為電影質量好,而是中國人多,今年春節,五部電影,票房第一唐探3,從預售到真實票房都一直領先,當然,豆瓣評分倒數第一也是它,而劉德華的電影排片好像每天只有一場到兩場,我沒看過華仔這部電影,但預售決定論是否合理我保留意見。
  • 排片僅1%,高口碑電影《氣球》為何沒「飛」起來?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5日電 最近,康巴小夥兒丁真一夜之間擁有了無數粉絲,但是,另一部講述藏地故事的電影《氣球》卻遇到了沒被多少人看到的窘境。11月20日,電影《氣球》正式上映,豆瓣評分7.9,首日排片佔比為2.4%,但接下來的兩天便跌至1.0%,截至目前票房累計400餘萬。
  • 郭敬明道歉抄襲事件,新電影又被停止排片,損失慘重
    郭敬明道歉抄襲事件,新電影又被停止排片,損失慘重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未上映就受到很多的關注,由趙又廷與鄧論出演,兩個人的演技精湛,劇情十分精彩。從預告的片段來看,畫面是唯美震撼,每一個鏡頭製作都十分的精細。上映後,觀眾對它的評價是很高,大部分人表示會第二次看。
  • 《潘金蓮》低排片引出的電影江湖恩怨,馮小剛怒撕王思聰背後的1億對賭壓力
    作為美拉傳媒參與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對馮小剛能否完成業績對賭無疑將至關重要。1《潘金蓮》引出的江湖恩怨:電影背後的三位關聯高管均為萬達舊部萬達和華誼結下的「梁子」可以追溯到今年年初葉寧離開萬達投奔華誼。
  • 呂克貝松監製電影《訂親》上映 高品質年代戲值得排片
    「期待已久的喬偉和安建軍與呂克貝松合作的電影終於上映了!有時代感、有精彩故事情節、有實力派老戲骨演繹、更有眾多樸實真誠的無名英雄共同精心打造的獲得國際大獎的一部電影,真是太愛了,相信大家都不願意錯過!」「改革開放那個年代是值得回憶的,這種去浮躁的年代愛情故事非常有內涵,中法合作真是太贊了!期待新作!」大家紛紛不吝美詞,可見影片的質量過硬。
  • 《八佰》電影精彩,背後的故事更精彩——有些投資是值得的
    《八佰》成功背後的故事 《八佰》是一部由管虎執導,姜武、張譯、王千源等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單單影片開機人數就多達1500人,其中400多人的跟組演員,經歷了7個月的嚴格軍訓,最大的一個場面動用了近500多個群演。導演、美術,甚至攝影工作人員全部變身工頭,在這塊工地上堅守了730個日日夜夜。 《八佰》是亞洲首部imax全程拍攝的大片。拍攝周期長達230天,投資近7億。
  • 杭州驕陽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電影中國醫生
    ,詳見合同電影市場突飛猛進,參與電影的人越來越多,都想分一杯羹,近3-5年依然是電影的紅利期,《中國醫生》負責人肖經理VVT31122013年就了解到普通大眾也可以參與電影投資,接下來在了解過也先後參與了幾部電影《廚子戲子痞子》投了10萬,當時賺了86萬《爸爸去哪兒》投了15萬,賺了113萬《忠愛無言》投了5萬,
  • 《致青春2》 韓國票房遇冷的背後 零宣傳無排片
    近日,由劉亦菲和吳亦凡主演的電影《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裡》4月20日在韓國上映。奇怪的是,根據韓國電影票務信息系統(KOBIS)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23日,觀影人數只有5人,票房累計僅79元。作為一部國內票房過億,並且有人氣偶像加持的電影,為何在韓國如此慘澹?
  • 2019年值得關注的50家電影公司
    過去一年,從資本退潮到稅務整治,電影公司作為行業最基礎也最龐大的個體,首當其衝。2018讓電影公司經歷了更多的動蕩與不安,讓市場一次次觸及冰點。即使如此,在博納、萬達、光線、華誼等老牌大公司和北京文化、壞猴子、真樂道等實力公司的推動下,2018年整個電影市場依然堅挺地邁入了後600億票房時代。但所謂「風水輪流轉」,更何況是在操作周期較長、且投資風險高的電影市場。
  • 藝術電影排片,為何這麼難
    環球時報:你的新電影《氣球》上映後排片率過低,為此你在網絡上呼籲公正排片,目前這一問題是否解決?萬瑪才旦:電影《氣球》終於跟國內觀眾見面,卻又遭遇低排片的困境。我作為創作者,確實比較傷感。很多朋友呼籲增加排片,我自己也發微博、朋友圈呼籲,但目前還是沒有太大改變。第二天(排片)增加到了2%,後來又下降到了1.4%。
  • 王圻文宣出演央視教育題材電影《迷霧驕陽》
    電影《迷霧驕陽》以惠安中學學生夏雨含勇救四名落水者為原型改編創作,講述了少年所在學校提倡好人教育,引來媒體關注,從最初質疑到最後肯定此做法為主線貫穿全片,表現了兩代人對於見義勇為的不同認知經過矛盾衝突之後達成統一,影片深入淺出的反思當今公民應當有所信仰,保持內心真善美。
  • 這部關注「女童性侵」的電影今天上映,排片只有1%
    在擁擠的11月電影檔期中,這部入圍過威尼斯主競賽單元、提名三項金馬大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的電影顯得太落寞了…… 要不是昨天有網友PS出「救救孩子」的海報,或許根本沒人會關注到它,《嘉年華》。
  • 行業解析 揭密中國電影排片因素
    《爸爸去哪兒》雖然沒有大明星,但是有電視熱播基礎,後續宣傳也做得好,也能佔到更多的排片。「但是像《掃毒》、《激戰》這樣的電影,雖然也有明星,口碑很好,但是沒有宣傳爆點,票房不會那麼高,來看的人,基本都是衝著電影本身來的。」博納旗下一家影院的經理分析說。
  • 排片遭排擠 電影《光輝歲月》主動停映
    《光輝歲月》攝製組的這封公開信中表示,該片「從投資規模、製作水準、明星陣容都不低於同檔期上映的《富春山居圖》,但是在排片場次上卻有天壤之別。」根據6月9—11日全國電影市場排片統計,《富春山居圖》佔到35.6%的份額,同一天上映的《光輝歲月》只有不足3%的份額,「按照現在的排片情況,很明顯已經斷送了影片的市場生命。」
  • 院線人士告誡片方:不要神話電影排片比例
    在這一背景下,來自萬達院線的商丹發表了一篇長微博《請不要「神化」電影排片比例》,勸誡電影片方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電影的排片比例上,而是應該轉變思路,想想如何應對當前電影市場出現的差異化現狀。以下為文章全文內容:  剛剛步入春節長假第一天,便收到了來自全國各民族片方、港澳片方、臺灣片方以及海外投資方們關於各自春節檔所發行影片的支持問侯和排片要求!
  • 影院經理告訴你:什麼在左右中國電影排片
    如果片方的電影有明星大牌,但宣傳沒跟上,也不會有好的市場表現,比如陳坤和劉嘉玲主演的《過界男女》。拿什麼會影響影院經理的選擇,他們共同的答案是:「卡司陣容,還有宣傳。」首日排片存在賭博性,通過預售觀察賣相以熱賣的《大鬧天宮》、《北京愛情故事》為例,這兩部電影都有明星陣容,宣傳也很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