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的電影導演阿爾貝特·岡斯曾經說過:「電影中的每幅畫面、每個鏡頭都有內核———靈魂。」
不同於北野武一貫的暴力美學,《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自導自演的一部溫情版「尋母」電影,在1999年日本上映之後,獲得了「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的提名獎項,迄今為止,在豆瓣上也有8.8分的高分,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這部電影充滿了夏日公路片的「紀實風格」,沒有花俏的敘事和表現手法,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能夠遊刃有餘的通過鏡頭的運轉,場景的切換,以及優美的配樂來表達電影的溫情主題,從而達到和觀眾的共鳴,本文將通過分析電影中的鏡頭運用,來看這部電影的藝術和美感。
這部電影講述了怪叔叔菊次郎和性格憂鬱的男孩正南兩個孤獨的人尋找母親的旅途,涉及到的社會問題以及原生家庭的問題較為嚴重,然而,電影卻沒有直面這些疼痛,而是用較為溫情和詼諧的手法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互助。
電影為雙線敘事,分別為菊次郎叔叔這一條線和男孩正南這一條線,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兩條線的「融合」階段,然而,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處卻是相對獨立的。
電影剛開始,伴隨著那一首動聽活潑的歌曲《菊次郎之夏》,男孩正南奔跑到了足球場上,路邊以及車站旁,是一組長長的運動鏡頭。
我們平時所說的運動鏡頭,也叫做「移動鏡頭」,主要包括兩種拍攝方式:
第一種:是畫面中的人動,而攝像機安放在了可以活動的物體上;
第二種:是兩者都在運動,攝影者扛著攝像機,跟隨著畫面中人物的運動軌跡進行拍攝;
一般的電影中,第二種方式更能夠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動軌跡,增強觀眾的代入感,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電影中所傳遞出來的情感張力和思想情感。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電影中的運動鏡頭,影片中的人物在前面奔跑,而我們感覺跟在他後面追趕的,並不是攝像機,而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運動鏡頭的魅力。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的這一組運動鏡頭,通過突出了他的卡通書包,飛揚的短髮以及身上的花色T恤,來表現正男的成長背景和心理需求。
對於正南這樣的小孩子來說,本該成長在一個充滿溫暖和幸福的家庭中,而這些卻恰好是正南所缺失的,這也為正南後來的尋母計劃做好了鋪墊。
同時,在結尾處的運動鏡頭中,正南的奔跑還帶有著成長的意味和孩童的動感,他的奔跑是一種歡樂,也是一種釋懷。
長鏡頭沒有相對固定的標準,而是一種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無所謂焦距的變化,更不是攝影鏡頭距離劇中人物的遠近。
長鏡頭的作用,經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武打場面,還有很多電影中關於演員的內心情感呈現,就使用了超過10秒鐘的時間對於單一的場景和人物進行持續性的拍攝。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長鏡頭也是廣泛使用的一種拍攝方式。
在草地上的戲份是一個全景和長鏡頭,菊次郎,正南以及年輕的情侶在歡樂的玩耍,這個時候,出現一個遠景,當鏡頭漸漸移動到了門口警示牌的時候,卻出現了四個字「禁止入內」。
這一組長鏡頭,從溫馨和諧的畫面瞬間轉移到了緊張的畫面中,暗示了他們之間的快樂只是暫時的,而接下來會遇到更多的阻力和困難。
再比如,菊次郎和正南在公共汽車站的那一組鏡頭,就大量的使用了長鏡頭的手法。
他們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充滿和諧和反差萌的走在了公路上,隨著兩人旅途中的相處,他們之間的距離和關係越來越親密,這樣的長鏡頭可以讓人有所思有所感。
同時,他們的背影在鏡頭中逐漸變小,當要小到「看不見」,或者轉彎馬上就要消失到鏡頭之外的時候,攝像師突然將鏡頭「拔高」,給一個更大的全景,從高處來展現兩人的背影。
這樣的長鏡頭方式更好的照顧到了每一位觀眾,在這一場旅行中,主人公一直不曾「離開」我們,縱使他們沒有和正南的母親相認,縱使原生家庭的痛依舊存在,然而,這一份溫馨和感動,卻一直伴隨著觀眾。
空鏡頭又稱為「景物鏡頭」,指的是畫面中只有自然景物,而不出現人物,尤其是和劇情相關的人物,藉以表達人物難以訴說的情感,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是場景轉換以及起承轉合中常用的藝術手法。
空鏡頭的主要特點在於「留白」,但是並不「空白」。
空鏡頭是一種較為寫意的虛筆,它的作用是用大面積的空白,來營造一個充滿想像的空間,達到融情於景的目的,張藝謀導演是將空鏡頭的藝術手法用到極致的導演,比如作品《紅高粱》中,隨風搖曳,波浪翻滾的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出現的燈籠。
日本人崇尚空寂,幽玄之美,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對於景物的描寫,空鏡頭的展現更為廣泛。比如,巖井俊二的《情書》中大量的雪景描寫,不管是漂浮的雪花還是銀裝素裹的雪景,都可以為表達主人公思想情感的轉變,引導劇情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北野武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中,也有大量的關於空鏡頭的展現,它的作用是舒緩節奏,連接上下場,在兩個場景之間的,達到和觀眾的默契。
我們看到,菊次郎和正南兩人在行走的途中,從鏡頭這邊走向了鏡頭那邊,然而,等到他們已經走出了鏡頭之後,攝像機仍然「捨不得」離開,還是停留在原來的地方幾秒鐘,似乎在等待著他們「回來」。
這樣的空鏡頭展現,可以給觀眾更多的回味空間和情感的「稍釋」,大量的空白,充滿了餘韻感,讓觀眾停留在畫面中,繼續感受角色的心情。
電影的巨大魅力,在於能夠為觀眾提供一個超越時空,探尋故事之外的別樣空間。
《菊次郎的夏天》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較為質樸,不追求相對酷炫的拍攝手法,也不追求較為花俏的服化道和頂級的卡司陣容,卻依靠了相對溫情,清新的場景和鏡頭方式,來表現成長和「尋親」的感悟,表現了孩子正男的成長曆程,也暗示了「怪叔叔」菊次郎的自我認同之旅,寓情於景,發人深思,是一部值得借鑑的優秀電影。